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

看見這個情況,城上巡邏的順軍兵士就算再傻也明白是發生了什麼事,膽子小點的那是撒丫子就往回跑,還有人已經開始倉皇的到處亂竄。

大部分人都是面色震驚,但畢竟安排守城的都是些老兵,這麼久過來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夜裡雖然四面都是火光,但從前又不是沒見過這個場面,經過最初的驚恐之後,很多人開始穩定下來,一面組織抵抗,一面將此事馳報正在縣衙中休息的劉芳亮。

“官兵夜襲了!”

“快去通稟劉制將軍!”

方纔那個巡哨的流賊便是黃得功用三石力弓射下來的,他在戰前好喝滿壇黃酒來給自己加氣,而在戰鬥時獨特的提振士氣方法正是以射賊開始。

明軍見主將如此神勇,自然也不會給流賊任何喘息的機會,從暗處跑出來之後,便是將一架架簡單的雲梯架在良鄉縣城城牆的垛口邊。

前排的官兵用牙咬着刀,在他們爬雲梯的同時立即又有一隊步弓手來到城下,這些弓箭手張弓搭箭,瞄準城頭那些流賊便是突放冷箭。

“嗖嗖嗖——”

明軍的步弓手顯然沒有關外韃子那麼強力,就算這些人已經是精挑細選出來,射出的箭簇還是稀稀落落,多是各自瞄準一人隨意開火,互相也沒什麼交流,根本稱不上箭雨二字。

事先崇禎皇帝已經命人統計,帶出來的火器真正能用的只有三千杆。

有可能在戰時出現電影裡演的那些炸膛、啞彈之類的都已經帶回兵仗司和軍器司回爐重製,崇禎皇帝起初一聽還挺開心,有三千杆能用還真出乎自己的意料。

可後來才被澆了一頭冷水,正能用的這三千多杆火銃不全是想象中的鳥銃,有一大部分都是土銃和三眼銃。

三眼銃威力是有一些,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騎兵多是裝備此器,不過三眼銃和三眼銃之間也有區別,吳三桂那個是他自己出錢讓遼東匠戶打造,全是最新款。

就是沒用朝廷一分錢,實際上朝廷也沒錢可以給。

現在崇禎皇帝在附近衛所搜刮出來的這些,後面多是刻着天啓、萬曆的字號,甚至有以少部分是嘉靖年遺留下來的。

莫說戰鬥力幾何,這玩意崇禎皇帝自己都不敢用,生怕一摸就散架子了,怎麼能給兵士發下去?

土銃就別提了,一般都是農家用來嚇唬山賊的,稍微穿戴副像樣點兒的盔甲就很難破防,壓根沒什麼戰鬥力。

換句話來說,起碼在這場戰鬥中,鳥銃和各種火器應當是派不上什麼用處的,還是挑選步弓手用處更大一些,至於火器的事兒,等打完了再說。

所幸黃得功的部下久經善戰,神武軍也是久經操練,能拉弓遠射人不在少數。

明軍有很多優勢,熟悉城內外環境是其中一方面,軍中便有良鄉的把總和千總,甚至還有些本地兵士,他們都在戰前詳細說說明了城垛和城牆的高度情況。

這個年代培養一個合格的步弓手非常困難,即便黃得功的麾下中,擅長拉弓射箭也不算很多,加上神武軍,能達到遠射要求的步弓手也只有一千多個。

崇禎皇帝將這一千多名還算合格的步弓手全部加派給黃得功,不是什麼偏心,本來素質就不怎麼樣,當然攥成一股繩才能發揮戰鬥力。

這個道理很多軍將都明白,自然不會多說什麼,崇禎皇帝是個現代人,所以在戰前肯定是要和各總兵、指揮使詳細制定計劃。

其餘各門的明軍主要是佯攻,黃得功這裡纔是關鍵的破局點。

黃得功打起仗來不管不顧,往往都是衝在第一線,但現在這次他並沒有,只是在城門口密切聽着裡面的動靜。

隨着明軍涌上城頭,一場慘烈的白刃戰就此展開,起初似乎是官軍佔了出其不意的優勢,但好景不長,似乎又有流賊趕來支援,傷亡的官兵開始增多。

過得一炷香的功夫,黃得功面對部下傷亡,終於是等不下去,正要親自登城強攻的時候,城門卻忽然被人開了一個小縫。

這小縫越來越大,一羣手持馬刀的流賊出現在衆官軍眼前,爲首那個頭領正是前些日入黃村大營投誠的虎子。

這虎子揮手說了句什麼,一衆流賊便是在官軍的眼前將手中刀槍‘叮叮噹噹’扔在地上,虎子上前幾步抱拳跪在地上,喊道:

“罪民王虎,恭迎官軍入城!”

“恭迎官軍入城!”一衆流賊趕緊有樣學樣兒,給黃得功和城外明軍讓開一條直通‘羅馬’的大道。

黃得功此時心中再無任何疑慮,彎腰大笑兩聲扶起王虎,操刀大聲喊道:

“活捉劉芳亮!!”

“活捉劉芳亮!!”

當劉芳亮渾渾噩噩接到來自四面城牆的告急時,整個人都是懵的。

自己大順揮師百萬,每戰必勝,逢城必佔,明軍一般都是連城都守不住的渣渣,怎麼可能敢放棄守京城出來圍攻自己。

說起來,上次遇見敢和自己野戰的明軍是什麼時候,劉芳亮自己都記不清了,最開始一個門的守將來報他還沒在意,後來各門陸陸續續都回來人,他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

聽着周圍陡然間響起的喊殺聲,劉芳亮又轉頭看了一眼,發現自己這些心腹頭領全都喝的爛醉躺在地上,連動彈一下都費勁,怎麼能上陣打仗。

實際上,劉芳亮自己都是處在半醉狀態,剛走了幾步便是控制不住的朝一側倒去,還是親兵及時上來扶住。

在原地掙扎半晌之後,劉芳亮拍拍額頭,聽見南方傳來的一陣歡呼聲,再見到更多的流賊慌慌張張跑到自己這裡來,便是知事已不可爲,憤憤難平。

崇禎皇帝這一手請君入甕玩的很是熟練,任了誰都沒有想到,不過劉芳亮在悲憤之餘還是清醒的意識到當務之急,他推開親兵的攙扶,下令道:

“傳本將的將令,讓聶頭領帶着流民營增援四門,你去叫老營都回縣衙。”

WWW¤ ttκд n¤ c o

劉芳亮前面的命令是增援四門,這沒錯,但後面的就很耐人尋味了。

老營向來都是闖軍的主力,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賊寇’,想讓他們投降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些老營兵自從高迎祥時期起便是在闖營南征北戰,那是將流賊的習性都連到家了,按後世某些磚家的推論,其戰鬥力甚至可能直追關外韃清步甲。

很多次李自成被打成光桿司令,到了其它地方轉眼間又能裹挾一片,成千上萬,就是這些老營兵在作祟。

對於大順來說,總數在十幾萬的老營兵便是根本所在,劉芳亮自然明白。

這種時候把自己麾下的兩萬老營兵叫回來,說明劉芳亮並不想在這裡和官軍魚死網破,親兵猶豫幾刻鐘後也是斷然跑出去傳令。

“把那個姓周的員外和他全家都帶過來,老子就不信這良鄉就只有四個門能出去!”

不多時,十幾個男男女女畏畏縮縮的走進縣衙,見到周圍流賊凶神惡煞的模樣,再聽聽城外激烈的廝殺聲,心裡一下子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官軍居然反攻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隨便說說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