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機鋒

這一年夏日,遼東總兵自遼河向東巡視,迎接朝廷按例自山東調運布匹、棉花入遼東的海運船隻,並分派遼東諸衛領取。

本朝初創時,遼東一地所需糧食、武器、軍衣等皆由江南、山東等地調撥,北上運糧之船連歲不絕,朝廷還爲此建水軍二十四衛,專司調運之職。後建立軍屯,開墾種田,遼東鎮所產糧食便儘夠本鎮所用,再不必自江南調運,唯遼東不產棉、麻、蠶絲,軍衣仍賴海運。

今年便調運布匹四十萬匹,棉花二十萬斤,五月自有東南風起便有船隻開始啓航,順風運至遼東海港,再經海入遼河,至沿海衛所貯積分給,秋末前完成。

因近年天|朝沿海數港有島夷及海匪爲患,此次海運皇上便欽點了靖海侯爲海運總兵,率水軍二十四衛押運送遼東物資。湯總兵便帶了家眷一同出巡,迎接靖海侯一行。

雲娘雖然知道玉瀚此番公事不少,不止要按例接了靖海侯送來的軍需,分到遼東各衛,而且他還打算將先前貯積分給這些物資的辦法做些改動,方便各衛每年領用。畢竟遼東鎮土地廣闊,距領取東西的沿海衛所最遠的衛所竟有上千裡,每年爲了領用軍需,這些衛所要派大量人馬長途跋涉,十分辛苦不便,又會耽誤農時。

順便他又想帶自己和孩子們出來散散心,長長見識,至於此行一定會成爲那些閒得無聊的御史們上書的理由,他根本不會在意。

回想當年玉瀚還是小小的巡檢時,曾以完美的品德立身,當然那時也不會有御史注意到一個九品的小官。如今他成了手握軍權的重臣,不論如何,褒讚詆譭都是並存的,有些微瑕並非壞事。

至於帶着家眷出巡,聽起來似乎有些過份,其實真算不了什麼,只是名義不同而已。都是女人,帶着姬妾出征,就不算是家眷,帶着夫人女兒就要算是家眷。

雲娘覺得自己和嵐兒會騎馬,其實根本不是大軍的拖累。至於崑兒,雖然年紀更小,卻因爲他是男孩,跟在父親身邊就是順理成章的。

只是這些道理,難不成還要向京城裡的御史們講去?他們一家四人可沒有這個閒功夫,只愉快地隨着大軍一路而行,領略遼東風光。

說來嵐兒和崑兒如今大了,功課也多了起來,雲娘先前曾有些猶豫是否帶他們出門,可是玉瀚一向以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十分有道理,因此只要有機會,便會帶着一雙兒女,且他又從不偏着嵐兒和崑兒,有什麼兒子和女兒都是一樣的。

一行人到了遼河岸邊,已經有頭一批的船已經到了,正按玉瀚先前與靖海侯商量的方法並不缷船,卻繼續沿遼河溯游而上,一直到遼東鎮中心,海船再不能前行了才停了下來,減少了西北部十數衛領用軍需所用大部路程。

事情安排下去,他們便又向東行,一直到了海邊,打聽了靖海侯的座船還沒有到達,一家人便在一處漁村住了下來。

面朝大海,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浩瀚無邊。

腳下是澄清透明的海,低頭可以看到一粒粒的細沙,間或有一條海藻飄着,又或者突然不知從哪裡爬出一隻螃蟹令人不禁驚叫一聲。浪花一個又一個的打過來,將那清可見底的水攪渾,卷出的雪白花來,出其不意地打溼了大家的裙子和鞋子,然後無力地退下。

擡眼一望,天上有數只海鷗翻飛,猛地扎向大海,又在海面以一個優美的弧線彈了起來,口中已經銜着一條魚了,海面上卻是一片碧綠,從沒有一刻是平靜的,再看不透那裡的海底是什麼樣子。

至於極遠之處,最後完全成了一線,海和天融到了一處,根本分不出哪裡是海哪裡是天了。

能見到海,已經是一重驚喜,不想這海邊還有一重驚喜在等着大家。

先前不論是在京城還是遼東,武定侯府也好,總兵府也好,按季都有種種海鮮,並沒有什麼沒嘗過的。可是到了海邊,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海鮮。各種的魚蝦,從海里纔打出來的扇貝鮑魚,還有海邊人特別推崇的海蔘,與先吃過的完全不同。

雲娘自詡出衆的廚藝也完全沒有用武之地,真正的海鮮基本不用什麼烹飪方法,只簡單的蒸煮,便是絕妙,硬加上各種調料,反倒是畫蛇添足了。

海邊亦有不好之處,這裡的陽光格外猛烈,又有那不停的海風,雲娘是最怕曬的,因此張了一把大蓋傘坐在岸上,也不管崑兒,隨着他好奇地在礁石間翻找,或者去海邊游水,只拉了嵐兒,“與母親一同坐着,免得回去曬成黑炭,倒叫人笑呢。”

嵐兒坐了一會兒,又見家裡的小丫頭們都去玩了,哪裡還坐得住,站起來一直向海邊看,一會兒便蹭到雲娘身邊求道:“母親,就是曬黑了也不怕,等到冬日裡就又白了,你還記得去年不就如此嗎?”

雲娘搖頭道:“嵐兒,你如今已經十歲了,並不再是小孩子,總要知道要愛惜自己的容顏,用心保養纔對。”

去年夏日帶着嵐兒去打獵的始作俑者湯玉瀚也轉過頭來向雲娘求情道:“只玩一會兒,曬黑了有也限,不如讓嵐兒帶上帷帽去玩吧。”

雲娘也知道自己遲早會讓步,遂拿出早準備好帷帽給了嵐兒,“去吧,再不許摘下來的。”

湯玉瀚便笑她,“明明在家裡就做好了帷帽,卻不先拿出來。”

“偏你知道,又說出來,”雲娘做帷帽是瞞着嵐兒的,卻瞞不過玉瀚,現在只道:“我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愛美了,平日裡嫌銅鏡不亮看不大清,常打了水在盆裡照着看,可嵐兒怎麼就渾然不在意,彷彿不知道自己很美貌似的。”

“再大些就知道了,”湯玉瀚笑道:“而且,美貌固然很好,但也不是最重要的。”

雲娘便嗔道:“你該不會說我已經美貌不再了吧?”

“那你也該不會說我好色不好德吧?”

夫妻兩個打着機鋒,一起笑了起來,再看嵐兒,快活得有如到了水中的魚兒一般,也不顧鞋子裙角盡溼了,只在水邊檢視,忽而捉了只大螃蟹跑來,“父親母親,你們看!”

雲娘笑了又笑,突然問:“每年靖海侯來遼東,也不見你過來迎他,如今卻帶着我和孩子們過來,是不是有什麼緣故?”

“能有什麼緣故?只是帶你們隨便看看而已。”

雲娘不信,“聽說靖海侯也是帶着家眷過來的,而且他家裡的兩個孩子都很出色。”

湯玉瀚便惱了,“誰管他有幾個兒子,出色不出色!”

家裡有一個上十歲的女兒,雲娘也不知不覺對有小郎君的人家用了些心,可玉瀚只要聽自己說起這些事就要不高興的,明明他其實也是想讓自己看看靖海侯的兩個兒子,卻怎麼也不肯承認。

雲娘便越發笑了起來,“讓嵐兒多結識些人也不錯,我們在遼東未免閉塞,而且我也不想將嵐兒嫁在遼東,將來我們回去了,只剩她一個多孤單啊!”

湯玉瀚便也恨恨地道:“自然不能嫁在遼東。”其實嫁在哪裡他都不願意,只是心裡也明白女兒遲早是要嫁的。

雲娘懂他的心思,其實她亦是一樣糾結,只是還好過玉瀚,因又問:“靖海侯是什麼樣的人?”

“他家也是高祖時封的侯,從那時就管着水軍二十四衛,因他平日多在港口,我與他也不大熟,先前在京裡雖然見過幾面,可並沒有深交,聽說人品還不錯,但相貌堂堂,風姿俱佳倒是不錯的。”

雲娘便笑了,“剛剛是誰說容貌不重要的?”

湯玉瀚便氣惱地道:“不重要,但也得有!”

雲娘瞧着他糾結的樣子,越發笑了起來。

這時嵐兒和崑兒又拾了許多斑斕的貝殼,捧過來給他們看,聽了他們的對話便問:“父親母親在說誰呢?”

雲娘擺擺手,“不相干的人。”說着拿起了一塊貝殼讓大家看,“瞧這上面的花紋,也不知是怎麼長出來的,一圈又一圈,又有各種顏色,就是用工筆也畫不了這樣細膩,果然神奇至極!”

大家都贊,又挑了些最好的,商量着要擺在哪裡。

住了兩日,又吃又玩,雲娘讓人在漁村爲靖海侯府收拾出來房舍,放了日常用具,畢竟他們遠道來遼東,玉瀚和自己畢竟要盡地主之誼的。

算着靖海侯的座船應該到了,可是還是沒有音信,雲娘免不了擔心,“在海上行船總有風高浪急之時,也是不好之處。”

湯玉瀚見她想得遠了,便笑道:“這兩日你在海邊見了水軍二十四衛的船隻,一直讚歎不已,說是從來沒見過這樣大的船,不知本朝以來便能建極高極大的寶船,竟可以去極遠之地,待你見了靖海侯的座船就知道了,尋常風浪根本不要緊。就算有大風浪,只消提前靠岸即可。如今他們晚了,應該是遇到大的風浪了。”

雲娘在江南長大,從小便坐慣了船的,不想到了海邊,卻是第一次見海船,竟比幾層的樓房還要高,現在聽說靖海侯的座船比這還要大很多,便嘆,“我們天|朝果然地靈人傑,能工巧匠輩出啊!”

到了傍晚,這時候是不怕曬的,且是海邊最宜人的時光,雲娘便與玉瀚出來散步,海風輕拂,波濤陣陣,天邊最後一道霞光映在海面上,將那暗涌的浪頭全染成了金色,灩灩水波,接天連地,令人心動神搖。

須臾,一輪明月升了上來,皎白的月光撒了下來,雲娘牽着玉瀚的手輕聲道:“我似乎覺得天地之間只有我們兩個人呢”

湯玉瀚也笑道:“天荒穢,地衰老,唯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