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東攻西守(一)

涅戈萬?馬克西米利安中將最終無功而返,拉佩雷爾剩餘的軍艦終於是擺脫了他的追擊,

眼看已經是黃昏時分,涅戈萬也是無奈地下令收兵。

爲了照顧航速已經下降到了15節的“歐根親王”號,整個艦隊放慢了速度,以十二節的航速在航行着,在第三天凌晨時分這才返回到了波拉海軍基地。不過,即便是在清晨,站在艦橋及甲板上的艦員們早已經看到了波拉的海軍碼頭人山人海的熱鬧景象,港內專門升起了十幾個懸掛着綵帶的熱氣球,以慶祝帝國海軍所取得的一場偉大勝利。

包括皇儲維克多大公、帝國首相阿爾伯特親王、奧地利海軍司令蒙特庫佐利海軍元帥爲首的帝國高層們早早就等候在了現場,一場鼓舞人心的海上勝利令整個帝國上下都感到無比歡欣鼓舞。

雖然帝國海軍的戰艦也是傷痕累累,滿身的硝煙,但帶着擊沉“法蘭西艦隊”三艘戰列艦和一艘裝甲巡洋艦的巨大戰績,自然是一場大勝之後的“凱旋歸來”。

“卡爾大公號”號和“歐根親王”號兩艘裝備了350毫米主炮的戰列租金成了眼下最熱門的話題,作爲德奧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旗艦,“卡爾大公”號雖然然承受了更多的光環,而遭受重創卻掙扎着回到港口的“歐根親王”號更被宣傳成了一段傳奇。“不沉的親王號”上的艦員都成了英雄一般的人物,伍科維奇上校不僅被破格晉升爲海軍准將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榮譽。

不過,隨之在則來英國對德奧帝國的宣戰,爲這種歡慶的場面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

自從德意志-奧地利帝國成立之日起,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就是帝國的第一假想敵。由於在意大利戰爭中吃過大虧,再加上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快速取得了勝利,出於對奧地利軍事力量的恐懼,讓拿三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沒敢輕舉妄動,也就沒有發生另一時空歷史中的“普法戰爭”。

隨着拿三去逝,拿四因爲年幼的原因,法國放棄了過去咄咄逼人的擴張政策,轉而將注意力轉向國內。德法矛盾緩和,這讓德法之間自普奧戰爭後一直保持着和平,除了趁着奧斯曼內亂之機,與俄國人聯手將“土雞”逐出了巴爾幹地區外,德奧帝國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實際上1880年的巴爾幹戰爭期間,德奧帝國就是個“摘桃子”的,以武力恫嚇的方式輕易就取得了半個巴爾幹地區和北非利比亞的控制權。

德奧強大,最受打擊的自然是意大利的獨立動運,要不是波旁王室實在太爛,估計到現在皮埃蒙特人也無法統一南意大利。至於哈布斯堡家名下的北意大利,由於經濟的發展,工業要比皮埃蒙特人統治下的意大利發達得多。

現在絕大多數北意大利人只謀求在哈布斯堡帝國統治下的自治,反而不願意與南方的“窮親戚”進行合併,以免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

維也納與巴黎之間的爭端主要是說德語的阿爾薩斯地區,對於哈布斯堡家族祖地的洛林地區,維也納方面反而沒有那麼強烈的領土訴求。而法國之所以會聯合沙俄,主要是出於恐懼,要說起歷史來,法蘭西的土地就是原來的東法蘭克,大家原來是一個帝國……

由於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衝突,帝俄對於德奧帝國的惱怒和憎惡已經達到了頂點,只不過出於對德奧帝國軍事實力的懼怕,才一直是忍氣吞聲。俄國人以幾十萬人的巨大傷亡把奧斯曼“土雞”逐出了巴爾幹半島,並收復了正教夢寐以求的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結果,好處卻全被德奧帝國得去了。

在巴黎會議上,英、德、法三國合夥迫使沙俄將君士坦丁堡交給了保加爾人,結果是剛獨立的保加利亞就開始全力掙脫了沙俄的控制,轉而投進了德奧帝國的懷抱。沙俄方面對於巴爾幹地區一幫“白眼狼”們的怨恨,也全轉移到了德奧帝國的身上。

自1872年帝國成立以來,德奧陸軍主要的目標就是法蘭西帝國,爲此,差不多每隔兩到三年都會修訂一次對法作戰計劃。但是到了1885年德俄關係開始惡化後,在阿爾布雷希特元帥和維克多大公的主導下,陸軍戰略重心逐漸向東轉移,“西守東攻”的戰略逐漸形成。在普魯士王國併入德意志帝國後,這種戰略自然是受到了普魯士那些容克貴族軍官團的歡迎,畢竟他們的莊園大多在東普魯士境內,直接頂在了對俄作戰的第一線。

“先幹趴下俄國熊!”這是維克多大公的強烈主張,在阿爾布雷希特大公之後,在成爲皇儲的維克多大公全力支持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侄子兼繼承人弗雷德里希大公在1900年又成了新的陸軍大臣,結果就是帝國的陸軍戰略重點徹底轉向了東方。

德法邊境地區由於有孚日山脈、黑森林山和阿登山區的天然阻隔,易守難攻。對於進攻方而言,根本無法展開兵力。德法雙方無論誰先發動進攻,繞道比利時纔是最好的選擇。

帝國陸軍總參謀部一直有佔領比利時搶先進攻法國的計劃,但是卻被吳維和弗雷德里希大公給很堅定地給否決掉了。在開戰後,帝國方面就收到情報:法軍擬將沿着吉韋至那幕爾一線推進,意圖通過比利時國境進犯德國。

奧屬尼德蘭(比利時)歷史上曾經長期被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所統治,“西班牙王位戰爭”時期,尼德蘭曾短暫獲得了獨立,其後由於宗教爭端又分裂成北尼德蘭(荷蘭)和南尼德蘭兩部分。

作爲對於法國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的補償,南尼德蘭被劃給了神聖羅馬帝國,但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奧屬尼德蘭和萊茵聯邦一起又都被併入到了法蘭西帝國。1815年的維也納戰後領土劃分中,出於維持歐洲戰略平衡的原則,南尼德蘭獲得了自治地位,而萊茵聯邦則劃給了普魯士,奧地利獲得了北意大利的倫巴底-威尼西亞地區作爲補償。

但在1839年,根據法國的要求,在英國的支持下,出於歐洲大國間的博弈平衡比利時王國宣告獨立。對於得來不易的建國,讓比利時王室保衛獨立的決心極爲堅決,另外就是對哈布斯堡帝國的防範之心很重。

畢竟在歷史上南尼德蘭一直是哈布斯堡帝國的領地。

七四、海上戰局無題五、和談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六八、加利西亞(四)六四、反應(二)十、多格爾沙洲(一)七四、海上戰局三一、戰巡和重巡六、北海迷霧(二)六七、新任命三九、結束二八、前無畏競賽三九、結束四六、布達佩斯01二五、前無畏二六、準備期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六八、加利西亞(四)六六、疑惑六十、遠東艦隊(三)四十、家庭六四、奔流(五)十一、火炮發展四三、非洲戰場二八、多格爾沙洲(十九)三三、調令六九、鐵甲艦時代四五、巡洋艦長十一、火炮發展五八、海殤(六)六、與現實無關的系統三八、新的任命五五、海殤(三)二四、改裝合同四九、鋼鐵輪船二、 皇帝的婚約二九、目的五七、內務七二、開礦計劃四二、飛機二四、巴爾幹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一、戰爭前夜七七、追逐二、非洲(二)七四、威悉演習(二)七九、水管鍋爐二九、遊戲商城二九、最強前無畏二七、戰爭氣氛二十、新手任務?!二十、棚戶區五四、鐵甲船(二)四五、巡洋艦長五九、方向三一、馬耳他(一)五二、發現四一、推銷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六二、帝汶海戰(二)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四三、遠東三四、戰爭開始了(二)六七、聖城(一)六五、杜邦(一)五九、造艦問題(一)三二、新世紀六四、鐵水奔流六九、埃及戰役(一)五五、電機時代(一)七六、海神之語(二)七六、獵物(二)三、 夢境或遊戲?十六、多格爾沙洲(七)四九、鋼鐵輪船三二、馬耳他(二)六六、疑惑五八、遠東艦隊(一)四四、轟炸機六八、聖城(二)三二、新世紀二八、前無畏競賽二二、定遠級(一)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五五、海殤(三)十二、西班牙王位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三三、戰爭開始了(一)六八、貝魯特七、翻烏龜四一、魚雷三、淺海獵殺(一)三四、馬耳他(四)七六、海神之語(二)七十、新關稅同盟四、會戰二、 皇帝的婚約七八、連發步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