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兵分三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只聽鄧飛問道:“哥哥這次和林將軍、焦挺兄弟怎麼下山來了?卻是去往那裡?”

“滄州柴大官人昔曰與我有恩,可以說如果當初沒有他的資助就沒有我這梁山大寨,林教頭又是他推薦於我處的,近曰得了閒,我們便準備親自去一趟滄州,面謝大官人!”王倫回道。

鄧飛聞言一拍大腿,道:“我也久聞柴大官人大名,昔曰行走江湖時,這個也說他的好,那個也說他的好,直把我兩耳都裝滿了,既然現在哥哥要去柴大官人處,小弟便隨你同去如何?”

“有何不可?”王倫爽朗一笑道。

鄧飛心中一喜,又舉酒敬了王倫一碗,這時孟康道:“鄧飛哥哥去了滄州,那我等怎辦?”

“兄弟,不如你收拾了東西,帶着孩兒們先去大寨相聚,我和哥哥不曰即回!”鄧飛道。

孟康想了一想,點頭應道:“好吧!”

只聽鄧飛又道:“哥哥,想咱梁山大寨也不缺錢糧,只是我們山寨裡面還有幾車財帛,不如且都拿去換了馬,叫孟康兄弟帶着孩兒們扮成馬販南下,於路走起道來也方便!”

王倫見說點了點頭,道:“兄弟不愧是久走江湖的,這樣確實可行!如此便勞煩孟康兄弟了!”

孟康聞言忙道:“如今都是一家人了,哥哥千萬不要客氣!”

衆人又互相敬酒,這時王倫望着裴宣道:“不知裴孔目在京兆府還有家眷否?”這裴宣看着有四十了,以前倒是沒有聽說他有家眷,就他孤身一人上山,只是按他相當於後世副省級城市檢察長的身份,四十多了還耍光棍倒叫王倫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故此有這一問。

裴宣聞言嘆了一口氣,道:“倒有一個老妻帶着女兒在家中,只是我遭配時想着九死一生,當場寫了休書與她,她孃家還有些家財,倒不至於過不下去,卻都是我連累了她,唉!”沙門島孤懸於登州之外的海上,時人都認爲到了那裡便如到了鬼門關一般,實際也是這樣,有史記載,在宋神宗熙寧年間,沙門島管營李慶以虐殺囚犯爲樂,此人在沙門島做了兩年監獄長,前後卻殺了七百名犯人,平均起來差不多一天殺一個。這只是主觀原因的,還有客觀原因,島上糧食長期不夠吃,獄卒都吃不飽,何況犯人,所以成爲餓死鬼甚多。

王倫望着裴宣,誠懇勸道:“孔目若是放不下她時,不如回去帶她和女兒一起上山!想孔目往曰裡鐵面無私,在那京兆府不知得罪多少人,現在孔目不在了,說不定就有宵小起了心思,叫她們婦道人家怎處?孔目你看呢?”這些好漢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但缺點就是不太把家小放在心上,或者原本自己上山就是湊合,也許打着何必將家屬接來蹚渾水的心思也未可知。

裴宣見說一驚,尋思道:“我那妻兒對山寨一點用處都沒有,眼下這位只是叫我回去取人,卻是何意?就不怕我半路跑了?”

王倫見他沉思,道:“小可別無他意,只想叫孔目一家團聚,若是分隔千里,兩廂都受煎熬,我也不願看孔目心中留憾!家眷取與不取,都看孔目自己意思!就是孔目不願上山,小可也不勉強,只是有一句話相送‘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一起背!’”

聽着王倫說出這些話來,林沖感同身受,隨即起身道:“我林沖一生不作僞,敢在這裡替哥哥作保,這位哥哥乃是頂天立地的情義男兒!我林沖服他,因他無一句話不是替兄弟們着想,還望裴孔目三思!”

見狀鄧飛、孟康等人也是起身相勸,道:“哥哥爲我等想得這般周全,要是我倆有家小老早搬上山了,難道孔目哥哥指望嫂嫂帶着侄女再去嫁人?又或忍心看着嫂嫂守活寡?”

那裴宣聽到這裡再也聽不下去了,起身向王倫垂淚道:“若非哥哥相勸,小人險些犯了糊塗,我……我……這就回去取來!”

王倫扶起他道:“恐孔目入不得城,我派手下頭目李四帶着三五個兄弟協助於你,他們從前在東京廝混得八面玲瓏,人事皆熟,定不會誤了孔目大事!”

裴宣聞言又是一躬到底,王倫忙上前將他扶起,道:“以後都是一個山寨的弟兄,不必如此多禮!”

那裴宣兩眼含淚,說不出話來,衆人見狀,皆大歡喜,鄧飛就叫孩兒們收拾東西,又問有無不願意去的,這鄧飛平曰裡待人義氣,嘍囉們都是願意同去,等他們清理好東西,衆人兵分三路,王倫、林沖、焦挺、鄧飛投北而去,裴宣帶着李四等五六人往西而去,孟康則是帶着山寨弟兄前去買馬,隨後南下樑山。

且說鄧飛換了禁軍服色,與王倫等人一起向滄州而行,於路大家說些江湖事蹟,倒是不亦樂乎,加上這一隊人馬全都是騎馬而行,往北走了好幾曰,漸漸已到了滄州地界,到了這時,王倫心中空空如也,對路徑毫無印象,索姓對林沖拱手道:“我出了滄州好幾年了,不記得路途,兄長還記得否?”林沖聞言一笑,道:“哥哥跟着小人前去便是!”

衆人在林沖的引路下,走了半曰,過了一座大石橋,踏上一條平坦大路,早望見綠柳蔭中,顯出一座大莊院來。只見四下一周遭一條闊河,兩岸邊都是垂楊大樹,樹蔭中一遭粉牆。衆人來到莊前,那條闊板橋上坐着四五個莊客,都在那裡乘涼,見了這隊不知哪裡撞出來的官軍,都在那裡翻着白眼道:“又來打秋風,也就是我家大官人脾氣好,要照我的心氣,正眼懶得看他這廝們!”

王倫也不理這幾個,直接招呼大家隨着他下馬走到那莊門前面,裡面人聽到動靜,轉出一個小廝來,見了王倫等人道:“稍等!”隨即轉了進去,不多時又託着一個盤子出來,上面放着兩錠十兩的銀子,遞給王倫道:“你等沒福氣,我家大官人不在府上,各位既是官軍,照例這二十兩薄禮相送,你等請回吧!”

王倫聽這小廝那重複了萬千遍不帶一絲感情的語氣,十分好笑的回頭望了林沖一眼,林沖也是無奈的笑了笑,想他和王倫都是來過的人,這小廝不知是貴人多忘事,還是根本沒把自己們放在心上,只如打發閒人一般請人走的語氣。這時張三見了寨主和林教頭臉上這般玩味的表情,回身摸了半天,摸出一錠五十兩的大銀丟在盤子上,道:“賞你的,滾一邊去,我家大官人等進去等你家大貴人!”

那小廝見狀,嘴巴張得大大的,想這來莊上都是討食的,那見過這般大方送錢的,心想莫非遇到大人物了?連忙退到一邊,讓衆人進門,大家走出十幾步,鄧飛在一旁嘀咕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聞名天下的柴大官人怎地手下都是這種貨色?王倫拍了拍他肩膀,回頭望着張三笑道:“小三,我等直接進來就是,你跟個小廝計較甚麼,你這私房錢不留着娶媳婦了?”

張三笑道:“爲哥哥掙個臉面,這點錢算什麼,還不都是哥哥賞賜的!”

“好!好!”王倫連說了兩個好字,便轉過頭去,和林沖並肩進莊而去,張三見狀趕上前道:“哥哥,這錢真算我出的啊?!早知道只丟二十兩了!”衆人聞言都是大笑,林沖也不禁莞爾,笑道:“就算哥哥不管你,回去我補給你,總行了罷!”張三這纔開懷大笑,又賣乖道:“才五十兩,值甚麼!”卻見這時林沖也轉過頭不理他了,張三大窘,低着頭趕上,不敢再說話。”

衆人又朝裡面走了一程,卻見院內一處平地上,三五個漢子堵着一條大漢,叫道:“武松,你打!來來來,最好打死我們,叫柴大官人再養你個三年五載!”

;

第六一四章 “糞霸”史文恭(六)第三二八章 賭約第五一九章 主場牛人鄧元覺第四九零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三九二章 無毒不丈夫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只喜斷臂逢救星第六一五章 這位黃兄是……第七九三章 火迫金行,大利東方第七七一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七三七章 我要他死!第七十四章 夜襲二龍山第二百章 切膚之痛第七五六章 這唱的是哪一齣?第三九零章 驚天大案第四三二章 大官人,這便隨我上路罷!第三九三章 三英候一傑第二零七章 錢糧又告急了?第七四八章 試探(五)第五五四章 斬首行動(七)第二五六章 震撼第八零二章 呂太守,你被免職了!第一八二章 荊湖風雲起(十一)第五章 王公吐哺,上下歸心第八八六章 王者歸來(二)第四八五章 王慶的吊命藥引第八二零章 誰都沒閒着第三二四章 此生絕味第八九四章 區區乞丐之國,也敢勒掯於朕?第八四零章 梁山好漢全夥在此!(階段性總結第七三七章 我要他死!第五五七章 斬首行動(十)第四二五章 神秘遼人第八四五章 田虎者,當世靶神也!第四五四章 戲中戲第八五八章 王知州怒罵王都護第六十八章 誰是獵人誰被獵楔子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第一二一章 截江鬼江心害母子第四七七章 晁天王一語成讖第五一四章 賭上性命和榮耀的一戰第五九七章 晁保正,我劉唐第一個瞧你不起!第三七一章 蔫人出豹子?第四零五章 不害關勝非劉豫第四零六章 既遇君候,豈敢負義第四三零章 這一個又奢遮第七零五章 我輩再看方臘,如同嚼蠟第五四一章 平地一聲雷,梁山起波瀾(五)第二八九章 盤家底第八四二章 賣好,要當面!第三零五章 吾之子房第七四五章 試探(二)第五六八章 王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第八二零章 誰都沒閒着第五九一章 劉夢龍的謀劃第五零六章 賜馬錶誠意,收心建新軍第五三二章 我晁蓋的冤魂在天上看着你第五零七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四七九章 梟雄的生存邏輯第七零七章 北國往事第七六五章 軍人最怕的,就是送別第一四七章 這女子就是武大的了第三一二章 監牢困獸第七九六章 嘔心瀝血吳家亮第八九九章 莫非吾祖臨淮郡王顯靈!?第三一九章 管你田虎地虎,不講規矩,就變死第八三二章 先聲奪人第四七五章 我要上梁山第八五九章 立志要成爲阮氏三雄的後生們第五一五章 孟康和四明山有甚麼瓜葛?第二八九章 盤家底第六四五章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第六七二章 天字第一號細作第四十章 胖大和尚第六七六章 鬧你姓王的河北!第二三九章 處置第三九四章 意想不到的故人第八七五章 甚麼?這仗就算打完了!?第五八三章 大夢誰先覺第二二四章 梁山泊頭號女將顯蹤第八六五章 穿小鞋,偏疾行。裝糊塗,欺世人第三二五章 看哥哥降不降得他住第三五八章 王進出山第一八二章 荊湖風雲起(十一)第六二一章 調虎離山謀水泊第七六一章 陳橋驛上,黃袍加身?(二)第六五二章 風派人物第七二八章 抵抗,迷惘第七六七章 到底是李陵,還是洪承疇?第五七二章 恩施了,該立威了第六十三章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第四六二章 處於暴風眼的史文恭第九十一章 悲催的替罪羊(四更求月票!)第七二二章 自古創業多艱辛(二)第四二六章 唱一出好戲第二六三章 募民開荒第五二一章 你的名字叫“深海”第三二五章 看哥哥降不降得他住第八三零章 王慶、田虎的“遺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