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章 兵發河東,四大寇中的另一個

當晁蓋、宋江與早定好主意的李俊等人率軍返至梁山泊時,蕭唐率呼延灼、關勝所部人馬也已經過陽武、衛州等地並進入了河東地界。蕭唐所統領部曲駐紮的去處,依舊選擇了河東路威勝軍銅鞮縣。那裡處於河東路的中心位置,而且受匪患波及較爲嚴重,正可以收募飽受兵災匪劫的流民,並抵禦四處流竄作亂的流寇。迤邐前行的兵馬之中,早在京師甲仗庫選揀了衣甲盔刀、旗槍鞍馬,並着連環鐵鎧的連環馬果然煞是威風,但見:鞍上人披鐵鎧,坐下馬帶銅鈴。旌旗紅展一天霞,刀劍白鋪千里雪。弓彎鵲畫,飛魚袋半露龍梢;籠插鵰翎,獅子壺緊拴豹尾。人頂深盔垂護項,微漏雙睛;馬披重甲帶朱纓,單懸四足。開路人兵,齊擔大斧;合後軍將,盡拈長槍。而呼延灼也按照蕭唐的吩咐,只選揀裝備了一千連環馬,還有關勝、宣贊、韓滔、彭玘等統領的數州官軍合止一處,合計上萬人數的軍隊望將過去時,也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一行軍隊再過了壺關、隆德府地界,蕭唐卻瞧見所過之處幾座莊鎮煙塵亂起,周圍也無一個人來往。本來是農家莊院,卻多被一把火燒做白地,瓦礫殘垣之中,還有許多被殺死的無辜百姓橫七豎八躺在地上,不計其數。河東匪患當真又鬧到如此厲害?面色冰寒的蕭唐一面吩咐快馬向隆德府、潞城等地的府衙飛馬傳令他們速速派出人手,安葬治下百姓的屍體,一面又吩咐羅戩將記錄沿途所見的各地遭受流寇侵害的情況,屆時上報朝廷,糾察那幹無所作爲的地方官府官吏靖土不利的罪責。再經過一番打探,蕭唐也知曉威勝軍沁源縣一個有膂力,熟武藝的獵戶專好交結惡少,他趁着這幾年河東諸地飽受水災旱災之苦,糾集亡命,煽惑愚民,並迅速拉起一支隊伍來擄掠財物,甚至侵州奪縣,而那個賊首的名字,喚作田虎。既然這個原著中四大寇之一的人物並未伏誅,以那田虎的性情定然不會安於在沁源縣做個良民。可是如今似卞祥、喬道清、孫安、馬靈、山士奇等人物都成了蕭唐的心腹兄弟,田虎還能如何猖獗?然而現在看來他雖然沒有割地稱王的實力,可是倒也能殺得河東諸地官兵不敢當其鋒,任由他在威勝軍、晉州、汾州等幾處州府肆虐作亂。“河東作亂的流寇,按說也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廂車之內,羅戩長嘆口氣,又說道:“偏生河東諸地府衙中的蠢蟲文官要錢、武將怕死,各州縣防禦的官兵毫無戰力可言。堂堂國家軍人,竟然連一羣草莽流寇都抵敵不住!還談何保家衛國?”而蕭唐幕僚蕭嘉穗在進了河東地界之後,也十分留意在河東的戰局形勢,此時他眉頭緊皺,也說道:“我也聽聞幾處州府的軍官雖趁着田虎未起勢時,曾統領些兵馬前去追剿,只是那廝們虛張聲勢,甚至還傳聞其殺良冒功,直迫得百姓愈加怨恨,反去從賊,以避官兵的也不在少數。待被那田虎做大了勢力,大多官軍到了臨陣時節,更是不敢廝殺。是以那田虎猖獗如斯,也不足爲奇。”“只是田虎那廝本是山中獵戶出身,他一朝得勢,掉過頭來殘害貧苦百姓的手段,倒比那幹敲骨吸髓的貪官污吏更加惡毒。”廂車內蕭唐也寒聲說道,其實他也心知田虎若是不甘於嘯聚山林,只死守一處山寨做個山大王,他就只能再拿尋常百姓開刀。正如當年拉攏起冀南軍的洺州張迪那般,搶光鄉民的糧食、燒光他們的房舍,沒了活路的百姓除了投身做賊,又能怎樣?偏生官軍中一些將官還心存殺良冒功的歹毒心思。有強人濫殺掠奪,就連官軍也要拿他們的人頭換取功勞,這些百姓可還有甚麼選擇的餘地?而隨着田虎手下賊衆的人數的壯大,他們只有揮舞起手中的屠刀向更多的百姓燒殺搶掠,致使河東匪患漸漸激化下去。雖說前些時日自己還統御綠林幾處兵馬殺得京東路的官軍丟盔卸甲,現在反而又要統領官軍來靖平河東地界肆虐的強人,可是蕭唐對於自己身份的認知也從來沒有動搖過。任由田虎的兵馬壯大起來,遭受苦難的還是尋常勞苦百姓;任由大宋的局勢再向正史那般發展下去,又要遭禍害屈辱的依舊還是天下蒼生,面對這種只爲一己私慾而禍亂一方的賊寇,是綠林強人,還是朝廷官將,身份又很重要麼?蕭唐頓了一頓,又說道:“就算河東路威勝軍、隆德府、晉州等幾處的軍司再孬弱窩囊,可是田虎眼下到底已糾集了多少人馬,這些他們總該能探得明白吧?”羅戩聞言澀然一笑,說道:“卑職在隆德府時也曾尋指揮司內的吏官打探過,現在只知在隆德府屯留、襄垣周遭地界作亂的賊衆有七八千人,至於在威勝軍地界肆虐的賊軍,恐怕只會更多。”蕭唐聽罷重重的冷哼了一聲,田虎於河東作亂已經有一段時日,可是諸州幾處指揮使中的酒囊飯袋竟然連對方軍力底細都探不明白!若不是自己又統御上萬的官軍進駐河東,這仗還怎麼打?按說田虎現在的實力也應大打折扣,可到了這份上,各地軍司的官軍如今也只能龜縮在城內禦敵。指望這羣老弱虛冒、戰力低下的官軍去抵禦南侵的金國鐵騎,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還好蕭唐此行是奉趙佶御旨,他不僅身負在河東選練新軍之職,也有督察河東諸處武職官員之責,屆時重新整頓威勝軍等地的官軍也不算逾矩。可是估計田虎現在至少也統領了數萬的兵馬,而自己麾下除了呼延灼、關勝、韓滔、彭玘所統領的本州官軍,河東路本地的可用之兵又能有多少?念及至此,蕭唐的神情也漸漸凝重起來,看來此次經略河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休說在河東拉練起一支軍旅,在一心二用的情況下,還要時刻提防田虎統領的賊軍來犯。屆時稍有一個不慎,只怕自己統領的幾州兵馬也要折在這裡。畢竟田虎也有成爲大宋綠林中四大寇的能力,他也不是在汴京中尚未發跡的王慶,雖然如今少了許多能人輔佐,可是他也已聚集起數萬的人馬,也絲毫輕視不得。而正當官軍人馬行至隆德府太平驛附近時,蕭唐還在與羅戩、蕭嘉穗等人細議至銅鞮縣後如何部署,防禦何處要害。忽然間,廂車外卻忽然吵雜起來,當蕭唐正要出去一探究竟,卻聽車廂外花榮急促的喊道:“哥哥,是河東賊人的軍隊!”蕭唐聞言更怒,現在河東賊衆當真如此猖獗?上萬人馬的官軍,那廝們也敢前來招惹!?

1141章 鐵劍公子,要做大事須沉住氣1037章 術業有專攻,另個善醫馬的能人358章 與女真搶人口,請吃糖衣炮彈401章 血戰叛軍,唾手而得的城池350章 知恥後勇,方爲大丈夫994章 前有豪強,後有怪漢1254章 應是佳人緣夙定,簞壺琳琅喜歡顏957章 心有情愫,終成眷屬1456章 水泊梁山,待某家回去尋你1588章 八仙過海各顯能,獸醫亦得建奇功530章 英豪不甘寂寞,給我個投靠你的理由971章 誰料府中小人毒,卻能斷送玉麒麟773章 滑不留手的輕騎,如何堵截?1195章 遠慮近憂,舉事前的籌謀030章 幽怨的小霸王1710章 以最慫的神情,放最狠的話1342章 三軍用命,猛攻破陣!794章 史進兄弟,這次你不是一個人086章 大名府,我們回來了384章 以小博大,摔跤吧!燕小乙!1395章 水路包抄,誰偷襲誰?1710章 以最慫的神情,放最狠的話458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學關聖的總管413章 物以類聚,漢奸搭夥722章 困獸之鬥,賊騎的全勢猛攻885章 生死結義,宋軍援兵070章 神箭少年1155章 兵種不協同,蠻牌軍的長處,蠻牌軍的短處93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436章 你活着詐死,兄弟們不死不活1729章 金戈鐵馬,大戰伊始746章 祝家莊、扈家莊,不是還有個李家莊麼?985章 好漢不寂寞,快人阮小七的好兄弟1136章 盧俊義、史文恭,卻還有杜壆很奢遮666章 鬥轉四門,大軍來援!1655章 搶灘登陸,白刃血戰!(2)303章 自作孽不可活,算命有個鳥用?380章 原始的力量,何爲蠻族?606章 搬石砸腳,酸不酸爽?955章 花榮衣錦還鄉,臨行前的心願063章 力擒鐵蜻蜓1657章 搶灘登陸,白刃血戰!(4)1729章 金戈鐵馬,大戰伊始811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671章 蕩寇奸廝,外虜爪牙1464章 靖康恥,猶未雪?我等偏要眼前報!286章 潛行不成,那就打吧311章 遊俠氣性,說走咱就走1020章 梁山來使,敵人的敵人,便是盟友?459章 神仙要打架,小鬼先遭殃501章 久別重逢,我還是兵,你已是賊1012章 難以企及?非也非也553章 不該說的不說,吳用的計較1367章 方臘易滅,蕭唐難除087章 倒數第一與倒數第二088章 不及第的秀才1797章 千古功過楊沂中,我的榮耀,我的功名1725章 三教九流,共大義,皆兄弟1725章 三教九流,共大義,皆兄弟1722章 暫時的盟友當中,亦有我軍內應1490章 惡業殺孽,也該算算總賬了636章 郝、宣聯手,神威關勝1696章 你這廝現在不來,也早晚會來499章 整備窩弓射猛虎,安排香餌釣鰲魚751章 誰敢攔你?誰敢殺你?我敢1277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可哪來的底氣?916章 三軍主帥,江湖路數?豪俠路數?405章 南京道的強寇,飲馬川告急1638章 覆滅僞齊政權,國賊何在?483章 割須,滿天的鬍子飄啊飄950章 籠中的金絲雀,帝姬可知民間疾苦?1717章 無論如何粉飾,你們到底是侵略者1172章 奸官就是要害人,還愁找不到理由?838章 兩軍會師,這纔是我們的主帥1596章 殺酋,決戰水滸畔邊(4)259章 殺人魔祟,揭陽嶺黑店591章 時不我待,豈能緩圖?800章 明面救人,暗中殺人594章 一代名將!受權奸提拔的英傑074章 青州霹靂火898章 夏軍的全力反撲271章 慷慨話李俊. 矯枉過正,水滸的錯誤打開方式1033章 兵不血刃,奪城佔州1610章 孰生孰死?沙場陣亡的不確定性1222章 密州板橋鎮,妙手船工,水軍悍將1288章 都是大佬,還打個鳥?1413章 至少現在,我們是遼人的友軍1363章 若有骨血逃脫,就算還你份人情346章 你這麼誇我,是在罵我1402章 裝作大國抖威風,你這廝們有甚底氣?287章 黃門山之後,還有石樑山1398章 前後夾攻,全軍突擊!1151章 潑天大的機密,得招安的機會?1719章 到底你能借助的外力,還是我的強援?916章 三軍主帥,江湖路數?豪俠路數?1762章 完顏部的舊恨, 女真聯盟分崩離析的可能性389章 保州古城,歷史的多面性1026章 張清與瓊英,千里姻緣一線牽?685章 昔日戰友,大軍來援597章 爭權反目,父子傾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