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收穫 河邊

已經有濟寧本地的商戶埋怨當日商會給外地的份額太多,卻沒有照顧本地人。腦袋精明的商人們都覺得這買賣實在是完美之極,是真是假分辨不得,可這一環套着一環,造勢,影響,宣傳,擴大幾個環節都是做的完美之極。

對方做到這個地步,就算那罐子裡面裝的是石子,也能賣出大價錢來,濟寧城中青鹽的功效目前傳播的比前段時間還是要玄乎,有那行醫多年的神醫出來說道,這青鹽的好壞功效,全靠儲存年頭。

還有的學究考證到在漢朝時候,長安就有用青鹽入藥的記錄,更有傳聞,某某家夫人小姐得了怪病,自從用了這青鹽幾天之後病就好了。

所謂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讓人不得不信啊!臘月初十之後,濟寧城的所謂陝西老青鹽的價錢,已經是二十兩一罐,而且南直隸的商人還有快馬趕到濟寧,高價蒐羅,南京,蘇州一帶更加的富庶,也是更講究生活質量。

據說青鹽到了那邊,再配上說明,立刻是有聰明的商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開始自動自覺的宣傳宣揚。

有錢人都是講究用青鹽,以示和其他用精鹽漱口的人的不同,正牌青鹽因爲戰亂都是緊缺,現在來了貨源,而且還是臨近春節,大家的購物熱情都是極高,這鹽還有鹽引證明,還有來歷的說明。

雖然也不敢判斷這鹽的真假,但是看起來比其他的更像是真的,而且還有這麼多豐富的素材可供炒作。

江南商賈甲於天下,頭腦精明之極,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跟着炒賣了起來。

這麼大的利潤,自然是有許多人動心,舊瓷罐加上精鹽然後用蠟封口,這工藝和手段實在是太簡單,誰都會做。

不過臘月二十一那天,濟寧城一家專做晴樓生意的貨棧被幾名晴樓的管事堵住了門,說他們家賣得是假的青鹽,乖乖,現在二十二兩銀子一罐的青鹽你還作假豈不是太沒有道義了。

怎麼看出來是造假了呢?原來這裝着所謂老青鹽的瓷罐地步都有一印鑑,顯然是燒製瓷罐之前蓋上的,這印鑑繁複異常,看着好像是道士的鬼畫符一般,那作假的店鋪自己的瓷罐雖然形狀和外觀都是差不多,可這印鑑明顯是不像,這麼一對質,自然只能是自己認栽,結果看了這場熱鬧的人都是得了教訓,央告那晴樓管事把下面的印鑑拓印下來。

沒有一天的功夫,去買這老青鹽的人家商戶都是拿着這印鑑去對照,驗證真假,這下子算是打蛇打在七寸上,就算是燒製瓷罐做舊造假也需要世間,倉促之間那裡搞得出來,結果那些“正牌青鹽”的價格又是上了一個檔次。

這老青鹽被炒賣的如此熱火,規模大的商家都是琢磨如何蒐羅現有的貨源,本地售賣的利潤雖然豐厚,可那些從外地趕來的客商帶來的消息,讓他們覺得,如果趕在春節之前把這些青鹽賣到京師南直隸的更加覈算。

如果有有心人注意一件事,一定會很驚訝,濟寧市面和賣到外地的所謂瓷罐老青鹽,數量已經是遠遠的超過了四千罐。而且都是正品,和那日在船上卸下來的毫無差別,不管是從外觀還是瓷罐底部的印鑑。

購買這些青鹽的人都是南北的外地客商,他們知道這鹽未必是真的,可他們知道,那些幾百裡之外的買家們可不知道,所以也是放心大膽的購買。

臘月二十五之後,商行貨棧大都是關門歇業,老青鹽的這股風潮也漸漸的平息下來,只是很多商人們卻覺得在這裡面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許多人都是摩拳擦掌的準備過年後照貓畫虎的大幹一番。

換下那身千總的號服,穿上商人的長袍,披上大氅,把頭髮和鬍鬚好好梳理一下,任誰也看不出來李孟就是當日站在船頭上的那個千總,他的身邊跟着十幾個穿着僕人服色的鹽丁,身上拿着短兵器護衛在身後。

凡是看現在李孟的人,都以爲這是那位大豪出門閒逛,誰也想不到他是這次所謂老青鹽事件的發起者。

整個靈山鹽場和薛家島的鹽田都是停下了其餘鹽貨的出入,不及人工成本的開始生產精鹽,精鹽在李孟的莊子上用做舊的瓷罐裝上,然後用蠟封口,王孔兩位的貨船都是被租用,一船船的朝着濟寧發運。

一個月的緊鑼密鼓,成功的帶動起來了這股所謂陝西老青鹽的風潮,走在街上的李孟嘴角含笑,很是得意的模樣。

李孟確實是有得意的本錢,這些手法不過是在現代坐車的時候,收音機中傳出來的那些讓人厭煩的各種廣告,比如說包治百病的神水和特殊的茶葉,這種廣告當時聽了只會感覺到無比不耐煩和可笑,可用在這個時代,卻成了無比的妙招,畢竟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經歷過這般無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孟掌櫃那邊五千兩,月眉樓的管事那邊兩千兩,還有雜七雜八的人一共花掉三千五百兩。”

跟在李孟身後的一名帳房在那裡低聲的彙報說道,這帳房的聲音壓的很低,可還是能聽出來在發顫,一年前他算帳接觸的最多不過是十幾兩銀子的進出,可今天說的單位可是用千兩,萬兩來算了。

雖然天已經是黑了,而且是臨近年關,凡是能回家的外地人都已經是回家,可這寒冷的濟寧城夜間還是要比白日的膠州城要熱鬧許多,李孟很是喜歡這樣的氣氛,一邊看着路邊的行人,邊低聲的問道:

“他們都打了收條嗎?”

“都打了,咱們的人去得多些,這些人都很識趣。”

李孟點點頭,身後的那名帳房清了清嗓子,用更加細微的聲音說道:

“大人,扣除各項費用。咱們一共是九萬五千兩銀子。”

這個數字李孟早有概念,不過聽人跟自己在確認一次,還是感覺到心中禁不住的激動,要是折算成人民幣,自己應該是富豪了。

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272章 楊四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96章 拼吧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12章 趁着天黑第403章 喪家犬 膠州營 殺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38章 城門所見第176章 人要有兵須跋扈第385章 雷霆擊陣 針鋒相對第26章 鹽吃鹽第409章 戰時百態 望夫 捷報傳第298章 城頭觀兵 京師弄險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486章 擊潰戰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68章 立木第185章 平第23章 我的責任第68章 立木第446章 索性火併 殺將 嚇城第158章 鈔庫街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292章 扶國之利 有意無意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2章 販私鹽改善生活第9章 驚變遭難第162章 很俗套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246章 桀驁 禽獸 公道第136章 忙年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352章 抓舌頭 意外消息第69章 酒樓所聞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123章 真名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52章 分片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145章 鼓譟第105章 看明白 孔三德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471章 山陝當先 闖王逃奔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480章 似曾相識的決戰第392章 唯有向前 彈如暴雨第528章 天下銀河匯濟南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斷人根本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32章 商量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494章 迎頭痛擊 人命填壕第533章 天下人心所向第77章 有客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94章 莫名第440章 山西 汾州 平遙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358章 大意 近身肉搏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472章 大功 遮掩 嫡庶 談判第26章 鹽吃鹽第413章 西門宣勝 欲害不能第74章 我進爾退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419章 齊王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13章 從容出城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244章 算計第399章 破陣 摧枯拉朽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96章 拼吧第207章 軍法如鐵第536章 初定之後第38章 城門所見第147章 贖金第460章 蒙敗明勝 東進南下第205章 破城第436章 名將種子 忠心之人第521章 逼 投名狀第39章 河畔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