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堅持

吳文頌提醒李孟要保存實力,不可把自己的軍隊消耗在這樣的戰鬥之中。這還是關係不近的外人,而寧師爺、周揚這批人就更加的有想法了。

軍將之中,湯二和王海得到李孟的命令之後,立刻是下去整隊,幾天之後開拔,時間的確緊張了一些。輜重糧草要準備,分佈在膠州城和海邊之間的部隊需要集結,這都是要時間,不過膠州營在擊潰登州丘磊兵馬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是維持着臨戰的狀態,動作起來總歸是快些。

“調萊陽都司趙能率一千兵,益都守備馬罡率兩千兵,寧陽守備陳六率五百兵去往濟南府,本將自率膠州大營六千兵,一同前往濟南會合,各部副手領剩餘兵丁鎮守本府,如與緊急,可調護莊隊,武裝鹽丁協從。寧師爺,抓緊寫出文書,本將這邊用印之後,今日快馬送出。”

在書房之中,李孟在那裡用平淡的聲音說出一個個命令,軍隊的調動的接下來地方上的鎮守,都是有所安排,將近萬人的大軍行動,輜重糧草和輔兵自然也是必須要安排的,不過李孟這邊卻相對簡單。

目前來說還算是在山東的內線作戰,遍佈各地的屯田田莊實際上就可以動員起來,作爲運送糧草和輜重的隊伍,人員也是極爲的充裕。這也是李孟只留下很少的兵馬鎮守本地的原因,因爲有大批的護莊隊這種半武裝組織可以動員。

李孟說完之後,寧師爺倒是運筆如飛全部記下來,可寫完之後卻與坐在邊上的周揚對視了一眼,並沒有送到李孟面前。讓李孟用印簽字。

文人想得比較多,做的也頗爲委婉,兩個人一直是在交換眼神,李孟有些不耐煩地時候,周揚咳嗽一聲站了起來,先是頗爲莊重的作揖,按說以目前雙方的關係,這位周舉人周同知就算是坐在那裡侃侃而談也完全可以。

不過做的如此鄭重。顯然是比較嚴肅的建議,或者說這建議有可能激怒主家,才預先做個姿態。

“將軍,東虜賊寇此次前來,卑職想極可能和從前一樣,在京畿山西之地爲禍,並不會涉及山東。不幹山東利害,大人不若調動少數兵馬去應付就是,而今災年。屯田田莊也初有起色,這次一動就是九成兵馬,耗費糧草頗劇,要想到將來啊!”

周揚這番話遮遮掩掩,不過話卻說的明白,將來還有大舉用兵的時候。今日這事無關膠州營痛癢,何必去湊這個熱鬧。

坐在邊上的寧師爺低頭看那軍令地文書。好像是在尋找錯誤的文字和語句,他卻不敢說什麼。雖說眼下他的地位和周揚隱隱相同,而且實際上還要高出一些去,但身份卻有不同,周揚沒來膠州營之前,和李孟是平輩論交,而他寧乾貴,從一開始就是奴僕家人的身份。周揚這些話。細想其中有極多敏感的地方。寧乾貴自己不敢說,甚至不敢去想。

“巡撫顏繼祖既然派使者來調動膠州營兵馬。本將不全力以赴,總歸是不妥,畢竟這次調兵乃是顏繼祖第一次的命令,而今還不能應付了事。”

李孟的解釋並不是太有力,周同知在那裡繼續的朗聲爭辯道:

“顏繼祖那人素來好功,大人帶兵去濟南府,焉知巡撫不會調大人兵馬入河北地勤王,蠻夷之性只知道掠取金銀財寶,並沒有太多的企圖,且輕騎剽掠,不敢深入,更有可能是大人率我膠州將士到得濟南,那東虜蠻夷已然是退回塞外了,到時候大兵無功而返,徒費糧草餉銀,我膠州營根基尚淺,怎麼能經得起如此地耗費。”

說道這裡,邊上的寧師爺總算是找到個插話的空子,開口說道:

“兗州府尚有幾千劉澤清部的殘兵,也歸大人統屬,不若這次調他們前往如何,免得放在哪裡礙眼。”

聽到這話,周舉人回頭笑了笑,示意此話妥當。話說到這裡,剩下就看李孟的決斷了,兩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孟那邊,自從和李孟打交道爲他做事以來,這兩人就覺得李孟固然有天縱其才的聰明和策略,可有些事情上卻好像是什麼也不懂。

比如說這次調兵,全山東都知道前幾次闖軍在河南、北直隸靠近山東地地方活動,兵部和山東巡撫都是調劉澤清部去平賊,但劉澤清吃過一次虧之後,就再也不肯聽從調撥,總是用病重或者是缺餉的理由來搪塞推諉。

李孟今日地權勢,遠遠超過當日偏居一隅的劉澤清,他若說不去,山東巡撫顏繼祖也是無可奈何,可李孟居然說什麼“第一次調兵,總不能應付”這實在是太可笑了。周舉人和寧師爺兩個人把所有地話都是說足,還是希望李孟能夠回心轉意。

屋中安靜了會,李孟笑了,對面那兩人還以爲自己的勸說有效,剛鬆口氣的時候,就聽到李孟笑着說道:

“若是讓我去北直隸勤王,那便去了,也無妨。”

本來那邊周舉人拿起一杯茶正要潤潤喉嚨,卻沒有想到李孟是這般回答,頓時是嗆在了嗓子裡,立刻是咳嗽起來,半天才緩過氣,隨手擦了擦胸前的水漬,擡頭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

“將軍,軍國大事,不是兒戲啊!”

李孟還是那種淡然的模樣,只是眼神卻變得無比堅定,緩緩的說道:

“還是快些準備吧!”

在膠州營中,李孟是絕對地權威存在,別人可以來勸說,但最後做決斷地還是李孟,周揚聽到李孟說出這句話來,知道事情不可挽回轉變,禁不住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邊上寧師爺則是拿着命令上前,請李孟驗看之後無誤,接着就是出去抄錄幾份用印簽字,然後派遣親兵快馬發出。

看着寧師爺出門,周揚坐在那裡深吸了幾口氣,穩定心神,這纔開口說道:

“既然大人心意已決,卑職這就給各處田莊發出急信,讓他們籌措糧草,準備人手,配合大人這次出兵了。”

李孟點點頭,天下人都以爲東虜女真是疥癬之疾,無關痛癢,對方都打到京師邊上來了,還無關痛癢嗎?用個俗語來說,大明朝廷和闖營,不管誰是地主的代表,誰是農民階級地代表,他們誰坐天下,李孟都不覺得會如何,都會心平氣和的接受。在李孟的想法中,畢竟漢人爭天下,不管是那邊得了天下,都是肉爛在鍋裡,無所謂的事情。

可滿清不同,他們是異族,是塞外的蠻族野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明的士大夫們常講“華夏蠻夷”,認爲“蠻夷”不能算是可以相提並論的民族,而只能說是牲畜禽獸,但在滿清女真的眼中,漢族又何嘗不是牛羊。

對於牛羊的態度,自然是奴役和宰殺,完全沒有必要去尊重和安撫,事實上,在李孟瞭解的歷史中,明清更替之際,那些血腥的慘案,那些慘無人道的屠殺,確實都是非人性的,滿清根本沒有把漢人當作人。

這種思想和態度,一直延續到鴉片戰爭期間,要知道,在正常發展的歷史當中,只是在鴉片戰爭之前那十幾年,漢人官僚們纔在朝廷和地方上有了實權和真正發言權,可那已經是末世降至了。

而且東虜女真對待漢人的這種態度,並不是後期纔有,而是從一開始建立就存在的態度,這些則是李孟不知道的事情了,事實上,在滿清沒有入關前,還在和遼鎮爭奪東北的土地的時候,不光是對大明的軍鎮進行殺戮。而且努爾哈赤還幾次對加入自己陣營中的漢人進行清洗和屠殺。

雖然被士大夫們輕視,說這樣的異族是禽獸,不能與人爲伍,可這些禽獸是虎狼,是要吃人的。

誠然,這次自己不去濟南府參與防禦,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保存實力,而且也沒有什麼道德上的譴責,清軍幾次入關都是在一省之地肆虐,不敢深入中原。這次進入北直隸,按照前面幾次的作爲,估計在北直隸搶掠一番,然後又是撤回塞外,不去濟南府,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李孟不願意這樣,此乃國戰,山東巡撫顏繼祖既然是下了這個命令,李孟肯定要去,就算是不下這個命令,李孟也要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李孟自認還不是匹夫,是大明屬下的統兵大將,自然是有這個義務和責任。

不過,李孟倒也是想到了些事後風評,估計山東的文人士子或者是懾於自己的威勢,或者是得了自己的好處,不會說什麼壞話,恐怕其他地方的人包括山東這些人私下裡都會大加議論。

說什麼也能猜到些,第一是說參將李孟沽名釣譽,一草莽出身的豪強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居然是勇於當先,不是沽名釣譽是什麼,二來是腦筋不清醒,實在是幼稚之極,沒有爲將爲帥的城府韜略,這年頭都是擁兵自重,爲了朝廷公事耗費錢糧兵餉,徒勞無功的買賣,這不是傻子嗎?

但是思來想去,好像自己沒有做錯什麼……

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117章 跳河第253章 鉅鹿 賈莊 盧象升第71章 羞澀 憤怒第165章 侄少爺第38章 城門所見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45章 震懾第125章 縮手縮腳第244章 算計第66章 惻隱第162章 很俗套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389章 大亂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67章 相助第255章 送行 撲空第316章 意料之外 野心何來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485章 南拒明軍 北攻順援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445章 戰小疑多 步步麻煩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277章 始料未及 大事第256章 探子 追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237章 談定第71章 羞澀 憤怒第9章 驚變遭難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355章 三營 淮揚軍 對陣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462章 守城者攻 火炮殺敵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406章 英靈祭第109章 捆起來第254章 接旨勤王第117章 跳河第123章 真名第75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憤怒第446章 索性火併 殺將 嚇城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301章 枕邊重權 巧計出京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342章 某人 秘密 盛京第298章 城頭觀兵 京師弄險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12章 趁着天黑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68章 立木第112章 豫西第136章 忙年第72章 急躁急切第123章 真名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144章 請校閱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289章 責任之內 新戰心怯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241章 堅持第389章 大亂第74章 我進爾退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358章 大意 近身肉搏第38章 城門所見第341章 胸無大志 厘金局督辦第341章 胸無大志 厘金局督辦第355章 三營 淮揚軍 對陣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248章 穩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339章 諸公震怒爲厘金第90章 文武殊途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149章 一刀兩斷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59章 青鹽第24章 掃除第256章 探子 追第432章 順立第42章 跌宕起伏第177章 大禮第192章 有所改變 說合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106章 河南行 遊開封第248章 穩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136章 忙年第147章 贖金第66章 惻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