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

呂布離開安陸,沿來路回往南陽,劉表這邊聞訊之後倒是未曾再做攔截。

一來未必攔得住,二來剛剛請呂布擊退了孫策,轉眼就設下重重攔截想要截殺呂布,傳出去也不好聽,畢竟劉表如今怎麼說也是楚王,還是要些臉面的。

再加上南陽方向,張遼領兵進駐新野,劉表也擔心因此再起爭端,成了兩面受敵之狀,不敢再留難呂布。

至於江夏方面,此番黃祖接連戰敗,折損嚴重,是否繼續任江夏太守這點,劉表有些猶豫,畢竟江夏直面江東,江夏太守這個位置是很重要的。

“主公欲取江夏之地?”劉備府中,陳宮看着劉備,笑問道。

“公臺日間爲何阻備?”劉備點點頭,雙方已經一起多年,對於自己的心思,劉備也不瞞陳宮,他確實有意謀劃江夏太守之職,以謀得立身之本。

“一者,主公初來荊襄,立足不穩,德行不夠,此前在下已說過,便不再贅言。”陳宮嘆了口氣道:“再者,若得江夏,他日主公想再謀荊襄可就難了。”

“哦?”劉備神色一動,倒未動氣,要說他對荊襄沒有想法,對外人說說便罷了,但對陳宮這麼說,就有些自欺欺人了,劉備想要一塊足以讓自己與中原三雄抗衡的地盤,太想了。

“若得江夏,必然要與江東爲敵,然如今天下,北方三雄鼎立,急切間恐難分勝負,楚王老邁,不知何時……”陳宮頓了頓,沒有說下去,反正劉表現在的年紀,也活不了幾年了:“主公若此時離開荊襄而得江夏太守之位,雖可得江夏之地,但江夏乃江東謀取荊州必得之地,主公至此必會與江東交惡,他日若是荊州有變,江東未必會放主公回來奪權。”

劉備聽得點點頭:“那備如今該如何做?”

“留在荊襄之地,結好荊襄士族,招攬荊襄俊傑爲主公所用。”陳宮笑道:“荊襄之地,人傑地靈,他日主公若是欲成大事,當招攬更多人才爲主公所用,而且有這些荊襄俊傑爲主公助威,他日主公奪取荊襄基業將有如神助。”

劉表當年入荊州欠下荊襄士族莫大人情,才使得劉表這些年被荊襄士族架空,這算是前車之鑑,但並不能因此,就將荊襄士族推到對立面去,沒有這些人相助,任你有通天之能,也幹不成大事。

“除此之外,主公還需掌握一部軍權爲主公所用,可叫雲長或是翼德領主公兵馬在外,爲劉表守住荊襄門戶,同時主公在內,助楚王逐步獲取實權,立恩信於荊襄士人,如此,他日若有變故,主公便可盡得荊襄之地。”說道最後,陳宮笑道:“那黃祖雖敗,但黃氏乃荊襄大族,主公可助其穩住江夏太守之位,一來也可避免楚王使主公去鎮守江夏,二來也可結好黃氏。”

江夏雖大,但這些年來常與江東發生衝突,不少百姓內遷,這一次更被孫策擄去了數萬百姓往江東,人口、民心都不算高,得了也難成大業,倒不如做個人情,還能得到荊襄大族的好感。

劉備聽得連連點頭,當下絕了得江夏之年,接下來幾日,劉備更是大力爲黃祖奔走,說服劉表讓黃祖繼續鎮守江夏之地。

劉表一時間也沒有更好的人選鎮守江夏,而且黃祖守江夏這些年也無太大過失,此番孫策來攻,文聘、劉磐、劉虎率軍前去也未能討得好處,也不能完全算黃祖守備不利,何況人家還死了兒子,最終江夏太守之位還是未曾變動,依舊由黃祖接任,劉表命蔡瑁又撥了一萬兵馬給黃祖,命其守江夏。

經此一事,黃祖對劉備親近了不少,同時黃氏在荊州的人脈也漸漸開始與劉備親近,劉備在荊州算是立住了腳跟。

另一邊,呂布回到南陽之後,李儒並未離開。

“文憂還有何事?”呂布有些好奇的看着李儒。

“奉先眼中,儒便是隻知功利之人?”李儒有些好笑着看向呂布,這回來就直接攆人,有些過了吧?

呂布點頭了,在李儒無語的目光中,呂布理所當然的點點頭,在他的記憶中,李儒沒事不會亂跑的。

“奉先。”李儒嘆了口氣,跪坐下來看向呂布道:“如今天下諸侯,或是稱王,或是稱帝,奉先可有想過尊哪家帝王?”

“怎的?伯道不但要叫某爲其作戰,還看上了南陽?”呂布挑了挑眉道。

“那倒沒有,儒此番來,主公除了讓某帶書信給奉先之外,於南陽並未有覬覦之心,奉先也知,如今這北方三雄並立,中原未定之前,主公不可能有南下之心,此番請奉先出手,也是不願看荊襄爲江東所得爾。”李儒搖了搖頭道:“此乃儒之所思,並非叫奉先投奔主公。”

輕嘆了口氣道:“你我皆已是年過不惑之人,奉先雖然驍勇,那孫策號稱有霸王之勇,亦難敵奉先,但人總會老的,這些時日,我隨文遠在南陽,觀奉先治地,皆是效仿各方諸侯,然這天下,終究是以出身看人,而奉先似乎也無進取天下之意。”

呂布沒有回答,他也有些迷茫,現在的日子其實不錯,但若說進取天下……那幫士人拖家帶口的跑,寧願去荊襄做個農夫,也不願在自己這裡出仕,管理襄陽,已經是極限,地盤兒再大,呂布也管不過來。

南陽,似乎已是自己極限。

“這天下大勢,終究要重歸一統的,我想奉先向洛陽朝廷效忠,並非主公授意,而是爲奉先留條後路,他日若是北方一統,不管是誰,都不會過份爲難奉先,屆時奉先順勢相投,以南陽之地,也可換取富貴,若主公最終得勝,奉先或許尚有再度縱馬草原之機,當然,奉先若是覺得儒有私心,也可投睢陽朝廷或是鄴城朝廷,但必須投一家。”李儒沒說江東朝廷,一來江東相比於三雄來說,太小了,二來呂布剛把孫策收拾了一頓,若投江東朝廷,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麼?

呂布目光亮了亮,他如今已經享盡富貴,再往上,他察覺到自己似乎夠不到,也就不想了,如今對於呂布來說,只有兩個遺憾,一個是始終未能得一兒子,女兒雖好,但沒有兒子延續香火,終究是憾事,另外一個,就是有些想家了,中原再好,但時間久了,還是會思念當初在九原縱馬塞外的感覺。

李儒看了看呂布的神色,笑道:“奉先也許久沒回家鄉了吧?幷州這些年在主公治理下繁盛了不少,壁爐奉先想必是沒有見過,冬天不必再畏懼寒冷,此外這些年雲中已逐步收回,太史慈將軍鎮守雲中,主公有意將河套也徹底納入幷州治地,只是太史將軍一人,恐不足以震懾北疆。”

呂布眼中閃過一抹嚮往之色,點點頭道:“文憂之意我懂了,這幾日我會將南陽戶籍、軍冊於你,同時上表朝廷,願意向洛陽朝廷稱臣。”

“如此甚好。”李儒聞言點點頭道:“我會請主公派些人手來南陽,建造書院,另外奉先建立的南陽書院也頗有可取之處,日後或許會興建類似書院。”

“是嗎?”呂布聞言,看向李儒道:“文憂也覺我這書院不錯?”

“能爲朝廷培養出不少優秀將才。”李儒肯定的點點頭,南陽書院雖然迥異於陳默建立的書院,但這些年呂布也在不斷完善,卻是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訓練將領的體系,按照這南陽書院的標準,未來定能爲朝廷培養出大批將才,不說有多優秀,但至少知兵,不會犯一些低級錯誤,而且以陳默如今的人才儲備還有關中的人口來說,更適合興建類似的書院。

“文憂說好,那便一定好。”呂布很高興,畢竟這南陽書院當年雖然是跟風建立的,但這些年,呂布可是在其中傾注了不少心血,能被人肯定,這比旁人誇讚自己勇武更讓他高興。

李儒點了點頭,只此南陽書院一事,呂布在南陽這些年也不算沒有作爲,更何況南陽在呂布的治理下,不說多好,但百姓衣食無憂,也不能算差。

當夜,呂布叫來張遼、魏續、侯成等人設宴招待李儒,另外也跟衆人商議一番李儒所說之事。

對於向洛陽朝廷靠攏,張遼等人倒是並沒有什麼意見,事實上,這些年兩家合作,未有過沖突,內心裡,也是有些將自己算作陳默附庸勢力的感覺的,況且這也不是完全相投,只是正式選擇了洛陽朝廷爲效忠對象而已。

一夜開懷暢飲,到得次日酒醒之後,李儒向呂布告辭,他在南陽已經待了不短時間,確實該回朝覆命了。

“告訴伯道,若他能覆滅袁紹,我便獻上南陽,願令皇命北上,爲朝廷戍守邊疆。”臨別之際,呂布給了李儒一個正式承諾,如果陳默能滅掉袁紹,到時候陳默就算真正的北方霸主,他選擇向陳默效忠也沒什麼丟人的。

“儒定將此話帶到。”李儒微笑着點了點頭,跟呂布告辭一聲,帶着護衛徑直往洛陽而去。

第八章 匪類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十九章 祁縣一夜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三十九章 不信命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二十九章 酒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十二章 商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合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五十章 情苦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四十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十二章 商道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雲再起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一章 糞郎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