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御馬監的禮物

也請五位盟主大佬給德川將軍帶句話,皇軍不日就到。

…….........

王體乾到揚州了,早兩天就應該到的,路上,叫王紀耽擱了。

王紀便是新任漕運總督兼巡撫鳳陽。

此公是萬曆十七年進士,曾任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後遷戶部右侍郎。李三才入京爲戶部尚書時,廷推王紀爲漕運總督,兼巡撫鳳陽。

用後世話說,這就是榮升督撫重臣,從實權副部一躍而爲加銜的副國級別了。不出意外,以此公曾在都察院任職的經歷,日後入閣理事板上釘幾個釘。

漕運總督也是除南京鎮守太監及守備勳臣之外,可以撼動東南半壁江山的要職。

某種意義上,漕運總督其實就是大明朝的最大的軍頭,權勢之重甚至比遼東李成樑還要顯赫。

因爲漕運總督衙門統領運河沿途數省120餘處衛所,可調之兵達12萬之多,隸屬漕運總督衙門的漕船更多達十萬餘隻。

反觀大明九邊,又有哪一鎮兵員可達十二萬之巨呢。更不提那九邊吃穿用度,大半還是由這漕運總督衙門調配。

又有錢,又有糧,還有兵,更有一條金水河,難怪人說漕督纔是地方督撫之首。

當初李三才爲漕撫時,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派兵捕抓礦監稅使手下的小太監和辦事的,非殺即關,還明火執仗勒索山東礦監陳增十幾萬兩銀,而陳增卻寒噤不敢言,李三才所憑仗一乃其威望夠大,二便是這麾下兵馬之多。

崇禎末年,鳳陽總督馬士英能夠決策南都,靠的其實也是這原先隸屬漕運總督的鳳陽兵馬。

而提督海事太監魏良臣能以區區幾千兵就在大江南北橫行,也和這漕運總督管兵有關。

明朝在南方官制混亂,南都有調兵之權,漕督亦有,各衛所有歸巡撫提調,有歸衛指揮提調,也有屬總兵參將管,而上頭還有南京兵部,南京兵部上面又有北京兵部,這便使得南直隸兵馬雖多,但真要短時間湊一支精兵出來,並且不顧北京壓力,果斷行事卻是難上加難。

甲申年,南方各省各行其是,一方面是無共主,另一方面也是這積弊所致。

所以,魏良臣這個突然南下的太監,就好像一隻老鼠鑽進了瓷器行,哪怕這瓷器行中站滿了拿棍子的人,他偏可以大搖大擺行事。

當然,這也和他兵精有關。

只是,魏公公卻不知,自己的囂張跋扈固然讓南都那邊難有動作,顧這顧那,但淮安的漕運總督衙門卻盯上了他。

準確的說,漕運總督王紀想學前任李三才一樣,拿魏太監開刀揚聲名。

這也是有個導火索的,好端端的,王紀又是個剛上任的總督,手底下一攤子事等着他挼順,哪有功夫管江南的事。

要知道,這漕運可是大明朝最肥的口子,靠運河吃飯的有幾百萬人。王紀新官上任,如何安撫舊人,又如何照顧新人,一樁樁弄起來,沒個一年半載,王紀休想理平。

更何況,魏太監封的是長江海運,又不是切斷漕運,總督衙門吃飽了撐的要和他掐架。

叫人盯上,還不是魏公公自個找的。

被滅門的錢家乃高郵段運河漕口,等若漕運衙門委任在高郵的催徵官。

要明白,總督衙門除所隸十二萬大兵之外,尚有幾十萬依附力量。

官兵是用來維持明面秩序,而那幾十萬依附力量纔是漕運真正的核心所在。

這力量便是如錢文業這般的漕口組織,皆是青壯,他們既承擔漕運錢糧輸送重任,又負責維持各漕段利益秩序。

所謂明規則之外又有暗規則,層層交織,方形成了如今漕運之現狀。

在沒有魏公公的原本歷史,這些漕口日後的影響甚至到了民國,青幫便是漕口的延伸。

黃金榮、杜月笙之流,包括中正公,論輩份,都是漕幫的徒子徒孫。

漕運這一塊,貫穿數省,但其實卻是個獨立於數省的存在。

十分封閉,地方根本不能干涉,因而即便是清理門戶,也只能漕運總督衙門自己做,外人做不得。

魏公公殺錢文業,無疑犯了總督衙門的忌諱。

王紀如果不有所動作,下面人如何看他。

這也是一個好機會,如果操作得當,王紀無疑就能贏得人心。

因而,王紀很客氣的留了王體乾兩天。

身爲總督,眼線方面自是不弱。

王體乾出京之後是沿運河一路南下,而這運河正是漕運總督的地盤。

一個內官,有錦衣衛護送,打京城而來,目的地是南方,不用腦袋想,王紀也猜出定和在江南鬧出好大動靜的魏太監有關。

他也肯定這個姓王的內官身上一定有皇帝的聖旨,因而,總督大人便想知道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什麼。

這關係他是文鬥魏太監,還是武鬥魏太監。

王體乾也是個老狐狸,在宮裡浸磨了三十年的人,沒有人是傻子。一眼就看穿王紀的心思,和王紀虛與委蛇,在淮安兩天,硬是沒讓王紀摸出什麼底來。

王紀有些惱火,可也不敢將人扣下,更不敢強搶對方身上的聖旨,因而只能放人。

離開淮安後,王體乾越想這事越不對,因而不再走運河,直接租了馬車趕來揚州。

他是知道魏良臣在揚州的。

得益於沿途商人的“傳播”,海事魏太監在江北胡作非爲的事蹟,這會早就傳到了京城。

王體乾一行是傍晚到的揚州,按規矩應先去知府衙門支會,但他沒去,而是直接來了這醉元樓。

“小案首這紅光滿面的,想來是有喜事?”王體乾打趣着匆匆趕快來,臉上尚有紅潮未褪的魏公公。

“王公莫和晚輩說笑了,公公這一來,沒有壞事,晚輩就得樂壞了,哪有什麼喜事。”

魏公公哈哈一笑,他與王體乾真不是外人,幾百兩銀子可是孝敬了。心裡則在品味樓上趙家兒媳的話語,不方便是啥意思呢。

“公公是先宣旨,還是先吃飯?”

魏公公知道王體乾這人辦事爽快,所以就直接問了。爾後和一塊來的李維、田剛打了招呼。

“不急,先把東西給你。”

王體乾吩咐李維幾句,後者聽後忙帶人將幾隻箱子從車上搬進了醉元樓。

“王公真是客氣,哪有前輩給晚輩送禮的。”

魏公公很是好奇,用眼神詢問田剛箱中是什麼,可後者也不知道。

“這些是御馬監劉督公託咱帶來的,可不是咱的東西。”王體乾微微一笑,示意隨從將箱子打開。

第一個箱子裡是一疊由御馬監簽發的官憑,和一盒盒官印。

另外兩個箱子則是嶄新的武官朝服和常服。

第三百零二章 朕夢到了皇后第三百一十一章 奉旨誅奸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東林大君第四章 是打還是和第六百四十六章 鬧大了,不跑不行啊第三百二十二章 贖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日之戰役(中)第七十三章 再見,遼東第二百二十九章 軍事保護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本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按從前方針辦第五百二十五章 良臣奏摺 中日一體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魏公公的歷史是否清白?第二章 徵地哪能不給錢第二百三十五章 阿西巴,殺雞給給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的戰鬥(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好生打,用心打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京都的攻擊作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關門接兵(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庸相的冷笑第三百一十四章 誓留清白在人間第一千零九章 你們讓咱很爲難啊第五百八十九章 啊,原來是魏公公!第九百八十八章 貴妃她?第四百九十一章 說好的昨變了呢第九百一十三章 財帛動人心第二百零五章 爲禍遼東者,必奴爾哈赤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大地大咱最大!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李,我來了第一千一十二章 貴妃就交給你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姑爺,討喜嘍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公公的家當第六百四十四章 老師先死,弟子再死,此即大道第九百零九章 段子手害死人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家公公說了,這地方歸他了第二百六十章 先打朝鮮,再滅明軍第一千一十二章 貴妃就交給你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可憐的二叔第八百四十一章 警世通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魏公公海上浪蕩戰(上)第四百五十章 爲夫守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是想叫皇爺找屎麼第一千零一章 功勞全是咱家的第八百六十五章 快給皇軍帶句話第三百一十四章 又要奪門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良臣啊,叔要闊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法走不能,那就維新嘛第二百零一章 公公何以使女真諸將?第二百八十章 清君側的傳統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的個人意見——一張揭貼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向虎山行第三百二十二章 贖罪第六十一章 三裡鋪絞肉機(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國,不是笑話第二十三章 死烏龜,你出來啊!第六百七十一章 你們把我當明燈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姑爺,討喜嘍第一百六十九章 京都告急 日本告急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曆維新天下詔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心郎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聽公公指揮第二百五十三章 咱家從不貪錢!第三百三十七章 閣下,必須儘快的鎮壓啊!第一百三十九章 魏家老三要闊(二更)第七百零四章 特事要特辦第二十一章 沒有剪刀有大刀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事便是福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頭子要下野了第九百七十三章 閹黨的紅花雙棍第七十九章 我是個讀書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看,窮寇就別追了吧第二十四章 公公皆是浮雲第一百二十二章 咱家不想做汪直咧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公公,我美不美?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的黑惡勢力第二百九十六章 京師保衛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含笑半步顛第一章 萬曆三十七年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九十章 恭請開海特區疏第八百四十九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百六十四章 皇明不以幕府爲談判對象第七十一章 你敢詛咒小爺!第九百四十一章 太監不畏死,豈能以死逼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公眼皮跳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八百二十八章 四明不出,誰與爭鋒第二百四十五章 七生報國第一百八十四章 帝國行的是皇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京都的攻擊作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軍事保護第三百一十一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七百六十二章 國人優先第三百六十六章 令不出乾清宮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國軍隊爲何自稱皇軍第八百零六章 魏家命中水第二百三十一章 欽差副使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