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節 趕緊把祥瑞給朕送來

寇準說道:“官家,劉安的屬下送來一物,一株天地間自然生成的銀樹,信中說樹高約一丈,重達千斤。爲天生地造之物,臣以爲……”

寇準還沒說完了,皇帝的心就激動了:“祥瑞。”

寇準心中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是,祥瑞。”

皇帝激動的站了起來:“叫他送過來,立即派重兵守護送過來,朕要在二月二祭天之時,以此物向上蒼獻禮。”

寇準還能說什麼,將早就寫好的信雙手捧着皇帝。

皇帝只是掃一眼,立即吩咐身邊的禁軍將領立即派人六百里加急給劉安送過去。

寇準早就想到了,皇帝肯定要求劉安把祥瑞送過來,祭天之後再擡回汴梁。

信送出,寇準才繼續說道:“官家,此事還有一些需要斟酌之處。”

“講來,講來。”皇帝這會心情大好。

“官家,此物是在倭島發現的,劉安派人在倭島勘查發現一座銀山,據負責勘查的人給劉安的數據是,每年挖出來的銀礦石煉銀二十萬斤純銀,可以挖一百五十年。其外,還有金、銅、鉛、鋅無數。”

寇準在講這個話的時候把劉安的信改了。

劉安的信中是,劉安估計這銀山的規模,寇準改爲是負責勘查的人推算給劉安報的數據。萬一這數據是對的,劉安有功。萬一這數據不對,劉安甩鍋。

皇帝側過頭看了寇準一眼,冷聲問道:“倭筑紫島之事寇公可知?”

“臣知曉。”

“那裡有多少禁軍?多少廂軍?”

寇準回答:“原本沒有禁軍,有老軍三千,雜兵三千。得官家特許之後,挑選精銳設筑紫島禁軍第一營。此外,有党項助戰三千人馬、西州助戰五千人馬、遼軍約一萬戰俘。”

皇帝再問:“朕若吩咐調十萬禁軍,交由國舅負責,此銀山可否安穩。”

“臣以爲,此事當從長計議,如此規模的一座銀山對於整個朝堂的財政有影響,對於天下的錢幣有影響,甚至於對宋遼關係也有影響。”

寇準考慮的長遠。

眼下大宋擁有的銀子數量他知道,突然這麼巨大的銀礦石以及銀產量,作爲貴金屬,對於整個大宋的貨幣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影響有多大,需要怎麼調整等等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這還有,這麼大的銀礦是瞞不住的,遼人知道了會不會眼紅,會不會引發新的衝突,新的戰爭等等,也是需要在戰略層面上去考慮的。

可皇帝不聽。

皇帝一擺手:“政務的事情,朕相信寇公可能辦得好,這銀礦必須挖。朕就問一句話,這銀礦可爲我大宋一年帶來多少財富,增加多少稅收?”

寇準來之前已經想過了,銀礦初期有挖出來的銀子一年有五萬斤就不錯了。

五萬斤純銀真的用來換錢,也就是一百萬貫的錢。加上其餘的礦產收入,再加一百萬貫。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

這個產量價值是巨大的,一年能爲大宋增加的稅收就不止兩百萬貫,能爲大宋增加的財富可以達到一千萬貫。

寇準這一年來,計算財富的方式也有了變化。

稅收是一塊,國民生產總值這個名詞他未必懂,但他卻懂爲整個大宋增加的財富值。

價值二百萬貫的貴金屬輸入大宋,這是實實在在的增加。

財富值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商品流通、消費等一切而產生的附加值。

那個挖銅不怎麼掙錢的金銅礦朝堂上有眼光的臣子都清楚的知道,那是寶藏,更何況眼下的巨大銀山呢。

皇帝不聽那麼多過程,也不聽解釋。

很直接的就問能增加多少財富,能增加多少稅收。

寇準只好回答:“年保守估計,頭一年可增加一千萬貫財富,二百萬貫稅收。”

皇帝站起來揹着手:“朕的意思是,讓國舅出山去辦這事,十萬禁軍的調兵兵符交給劉安,頭一年增加兩千萬貫的財富,三百萬貫的稅收。其餘的,你們看着辦吧。”

此時寇準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懟!

寇準有資格,也有實力可以硬懟皇帝,逼着皇帝收回這條聖令。

第二個選擇就是依皇帝的吩咐去辦。

寇準在斟酌。

懟的好處只有一個,這銀山延遲一年至兩年開挖,但這事瞞不住,官方不挖就會有許多人偷偷去挖,這不好。

所以寇準思考之後施禮:“臣領命。”

“替朕告訴劉安,發現金山銀山什麼的,不要手下留情,也別等着,給朕挖出來。”

“是。臣領命。”

皇帝有錢,可越有錢越愛財。

因爲皇帝發現,錢可以辦許多事,有錢可以爲所欲爲。

靈州能買回來。

幽州呢,一顆遼軍的人頭才五貫錢,西州兵、沙州兵、六穀兵、還有党項兵,就爲五貫錢玩命的作戰。皇帝心說我只要存夠一億貫,能把整個遼國買過來。

眼下,寇準等人的免農稅新法既然實施,並非是見農田就免稅,而是按人丁減免,再加上士貫納糧。

皇帝算過了,一年少收二千萬貫的稅,就能讓自己受萬世敬仰。

所以,有錢真好。想辦法搞錢,有足夠的錢,遼國不是問題,封禪不是問題,自己流芳萬古,成爲萬古一帝也不是問題。

大宋最高權力機構叫中樞。

就是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的合稱,一個管政一個管軍。再加上財三司管錢,這就是大宋最高的權力機構了。

向敏中現掌財三司、呂蒙正是中書、寇準是樞密正使。

這三人便是大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

此時,這三人都在嵩山腳下。

三人坐在一起把銀山的事攤開了給六位尚書講了,還有御使臺趙昌言,加上李沆一共十一個人,也就是說,大宋文官最高官職與權力的十個人,都在這裡。

留守汴梁的有樞密副使,有參知政事。

可權最大的,就是劉安了。

這也是寇準的安排,將來可以給劉安記一筆大功,官家祭天的時候,劉安留守京師,有功。

銀山。

向敏中眼睛都直了。

王旦這位高冷的,趙昌言這位耿直的都有挑起戰事的心思出現。

張齊賢突然說了一句:“以我浪兄弟的算法,這怕是一天就能挖出來一千多斤銀子,換成羊湯能能喝好幾十年。”

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四七零節 怎麼可能沒有陰謀第四四三節 寇準想看銀山第二五六節 正式和談第六十九節 又去要錢了第二九零節 四道命令第四二八節 大宋窮人第三六零節 搶港口第三七九節 要不要鹿皮第五零四節 劉安的檄文第三八一節 大宋即將變法第一四三節 誰是贏家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二四七節 遼人想和談第三五三節 趙佑務農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三三一節 好一個意圖不明第二六四節 好多人頭落地第三八二節 以倭攻倭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一五四節 安家費,可拿到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十五節 一塊肥肉第四四零節 大義與小節第二四八節 劉安的談判技巧第四七三節 皇帝很興奮第二四五節 浪哥正在逃第四零七節 遼人要修河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二五二節 坑裡有坑第二十六節 結婚了第十四節 以和爲貴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十七節 要不要幹一架第三三七節 六穀內亂第二九七節 錢呢?第五零七節 自然要新皇城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一五二節 奇怪的家宴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三五五節 運河上的瞎扯第一五三節 有一寶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三八零節 把皇后的禮服也賣了第一八五節 潘惟熙人生第一份假公文第一二四節 好厲害的一隻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一一九節 寇準吃虧第三五九節 岳父大人的瘋狂第四十二節 趕緊找人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二八六節 宋人佃戶第四一九節 夫人回來了第三四五節 建一座重鎮第四一四節 劉安的量產鐵弓第三一五節 竟然要消減軍費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三三三節 我劉安在造福倭奴第三三五節 憶當年的絲路第四六九節 檄文怎麼寫第四二六節 流放之地變了第一八零節 娛樂擴張第三一九節 這纔是老薑第二五八節 蕭太后第一九八節 出兵第四九三節 霍光?第四一五節 燕雲之苦第六十五節 皇帝是個好皇帝第四七四節 皇帝親請李繼隆北上第二七一節 施壓第二六一節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四一六節 這口鍋背的第六十二節 浪起來第一二三節 一點點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四八五節 不是我乾的第四五二節 關於那借道打老虎第六十六節 好皇帝送禮第九十六節 劉安打人第四零九節 國內城之戰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四九二節 我砍人,你種田第六十節 李沆離京第三節 開榜第二四三節 老丈人出兵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第二四一節 劉安到幽州城下第五零二節 生或是死第三五八節 會有地震第十三節 殿前問話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