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茶主天下(二)

“當今天下,呈三分之勢。宋仁宗施行仁政國民安康;遼國(當時稱爲契丹)奸佞當權,政治腐敗;西夏母黨專權,擾亂宋朝邊境。

公元959年六月,後周世宗柴榮在去世,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因年幼無知不能處理朝政務,只好由大臣決斷。

當時,趙匡胤掌握軍政大權已久,將一些重要將領拉攏到自己身邊,又有弟弟趙光義,幕僚趙普,李處耘相助謀劃。

第二年,趙匡胤得到趙普黃袍加身相助,陳橋兵變後建立宋朝。逼迫柴宗訓禪讓後,因擔心得來的江山被武力剝奪。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全部集中於中央,避免再次出現中晚唐拾起藩鎮割據的現象。

趙廣義即位後,爲收取當年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宋、遼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趙光義時期多次與遼交戰,但是一直未能收復失地。直到宋真宗戰勝了遼,反而訂立了“澶淵之盟”,跟遼稱爲兄弟國。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得兩國和平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和發展,也爲宋仁宗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宋仁宗掌政時期,大力施行仁政,發展經濟。而剛成立的西夏國卻對宋發動多次大規模的戰役,在雙方損失嚴重的情況下,彼此簽訂了“慶曆和議”。規定西夏接受宋朝冊封,每年歲賜西夏銀兩7.2萬、絹15.3萬匹,茶葉3萬斤。此後的二十餘年,雙方平靜再無戰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夏母黨專政,又對宋發起了攻擊,致使戰事又起,邊境民不聊生。

遼國由契丹族人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政權,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改國號“契丹”。遼太宗攻滅五代後晉,改國號爲“遼”。公元983年至宋仁宗時期又復更名“契丹” 。

宋遼兩國除了開國時期的“燕雲十六州”之爭發生的幾次戰役,此後一直處於和平狀態。這也使得宋朝在河北邊界處軍隊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由於長期沒有戰爭又缺乏鍛鍊,宋朝的軍事力量大不如前。

西夏,一個党項人建立的國家,本是唐朝的夏州節度使。五代之後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由於李光儼之子李繼遷不願投降便立國冊封遼帝。李繼遷在宋夏、遼夏戰役中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之地。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建立夏國稱帝,史稱夏景宗,因夏國位於中國地區的西北部,宋朝稱之爲西夏。

西夏在與兩國的戰役中大致獲勝,便形成了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到宋仁宗時期,西夏的歷史並不長,才正式建國二十年。

當時西夏雖然較弱,但李元昊不可一世。不僅發動了三川口、好水川、麟府豐、定川寨等戰役,共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1044年遼興宗御駕親征發動的河曲之戰中將其擊敗,使得遼軍10萬精銳一敗塗地。

大勝之後,李元昊心高氣傲,開始暴橫淫縱,更自己的兒子寧令哥的妻子納爲妃子。因奪妻之恨,寧令哥揮刀弒父。後李元昊子李諒祚繼位,史稱夏毅宗。

夏毅宗一歲即位,政權便落入宣穆惠文皇太后沒藏氏手中,沒藏氏兄沒藏訛龐更是自任國相,總攬朝政。由此開始,西夏的陷入母黨專政的情景。

沒藏訛龐掌權後,爲所欲爲,連年侵擾宋朝邊境,使得邊境百姓民不聊生。福聖承道四年(1056年),沒藏氏死後沒藏訛龐擔心失去朝政大權,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諒祚做皇后,繼續把持政權。李諒祚長大越來越明事,開始參與國事,見沒藏訛龐在朝廷飛揚跋扈,胡作非爲,漸漸不滿。

此乃當前天下大勢。”

鉅子開篇分析了宋、遼、夏三國的形勢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哈哈,能將局勢分析的如此透徹,看來墨家的消息網名不虛傳啊!”

九陽子笑着說,撫摸鬍子。

祖父聽的入神,才知道原來鬼谷子是帶他來觀戰的。

鉅子與鬼谷子在這谷底生活了幾十年,二人相鬥數十年,每五年辯論一次。五年間,墨家鬼谷門各弟子出山,帶着各自的思想主張出山從政實現抱負。

這也是幾十年墨家與鬼谷門的一次較量,每五年,他們會針對天下形勢論述彼此的主張對天下的影響。

而九陽子幾十年來都一直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兩個門派辯論,祖父這次跌入谷底恰巧趕上了這個時間,可以親眼目睹兩個絕世門派的論道。

“我鬼谷門弟子,縱橫天下,排兵佈陣,使得國家兵力強盛,實現一統。而你墨家思想迂腐,千百年來終究未能實現兼愛非攻,終將被現實埋汰。”

“墨家思想千百年傳承從不間斷,墨者爲實現兼愛非攻從不曾放棄過,墨者團結一致。放得使宋朝仁政得以施行,仁宗重文輕武主張施仁天下。墨家暗中鼎力支持幫助,才換來今日宋朝的安定生活。

而你鬼谷門徒爲實現個人抱負,不明事理,不事明主,助紂爲虐。使得西夏不斷擾亂宋朝邊境,與宋遼兩國戰爭不斷。爲實現統一完全不顧天下蒼生安危,此乃離經叛道之行。”

“我鬼谷門縱橫捭闔,弟子個個才華橫溢,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天下一統,纔是正道。”

“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施行暴政,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亂。一統又如何,兼愛非攻纔是實現人間樂土的唯一主張。正是因爲你鬼谷門生遍天下,西夏、大宋、 大遼甚至遠到西域漠北,都有你鬼谷門徒,一切的戰爭都是由你鬼谷門造成的。皆因你門狂妄自大,主張個人思想。”

······

墨家與鬼谷門爭的是誰也不服誰,九陽子如往常一樣聽他們辯論,終究不開口評論。

祖父見兩位年逾古稀爭的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自己本也活了六十年,也看淡了世間的種種紛爭,心裡早已釋懷一切。

見二位爭了幾十年,還有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祖父突然插嘴,打斷了二位老人激動的場面。

“這個···先聽我說幾句啊,二位前輩也藉此休息一下。”

鉅子與鬼谷子相互白了一眼,激辯久了口也幹了,都喝上一杯茶。

九陽子見祖父打斷對話,倒想看看這次他會帶來什麼見解。幾十年了,他反覆聽着二位的辯論內容,倒是希望有一些新鮮的觀點。

“人與人之間偶爾會吵架,都是因爲彼此覺得自己有道理,對方沒道理。道理的對錯是相對的,據理力爭是一種不服輸、不包容的表現形式。

就像兩個劍客,爲了爭奪天下第一,必須一戰。因爲他們誰也不承認對方是天下第一,誰也不甘願位居老二。

你可以不贊同我的觀點,但你也沒必要反對我的觀點。在你眼裡也許我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在其他人眼裡也許他們是認同我的。你覺得你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你邊去執行,自然有實踐結果評判。

我做菜的時候有人說我違背常理,違背先祖留下的正宗方法。但是我做的好吃啊,何爲正宗?先祖留下的方法就不是他們創造發明的嗎,我違背常理,但我做出來的菜好吃是個事實。世間沒有一個觀點能被所有人接受,就像人的口味一樣,你吃這道菜覺得好吃,他吃覺得鹹了點,又一個覺得淡了點,衆口難調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二老何不相互退讓一步,千百年了,國家分分合合,歷史一樣發展,自然是由它的規律存在。二老是不可一世的人才,麾下弟子也是人才濟濟,都是改變歷史走向的關鍵人物。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你敢說鬼谷門的縱橫之術、兵法不被心懷不軌之人所用嗎?你敢說墨者的所有才華不被人利用嗎?

時間發展順其自然,能者多勞一點,多往積極方面走。你能力有限,雖然不能轟轟烈烈的做出貢獻,但你只要不使壞,不危害人,那也是一種貢獻。

二位都花甲之年,隱居山中收徒授業,自然是對天下一大貢獻。天下大事皆有統治者定奪,我們能做也只是盡力去幫忙。二位歸隱山野,身懷使命,做好眼前事宜即可,何必相爭。爭個你死我活,又能如何呢?”

“哈哈,宋兄弟小小年紀竟能有如此見解啊,貧道佩服。”

鉅子與鬼谷子相視,突然哈哈哈大笑。

祖父不明白二人爲了聽了自己的見解之後有如此反應,心裡納悶。

“二位前輩爲何大笑?”

“我倆老頭子加起來活了都快一百五十歲,竟然不及一個年輕人的頓悟啊!哈哈哈!”

鬼谷子心裡高興,哈哈大笑,更加堅定要收祖父爲徒。鉅子見祖父有如此心襟,他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

二人的辯論明爲鬼谷門與墨家的論道,實際上是百家爭鳴之後鬼谷門、墨家、道家的又一次相遇。鬼谷門與墨家皆主張自己的觀點,而九陽子代表的道家表面上置身事外,實際也是體現了道家無爲而治、道法自然的觀點。

祖父的這一番勸說完全改變了鉅子與鬼谷子的想法,不再相鬥,都願意用餘生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於世。

本以爲跌入谷底是件壞事,祖父萬萬沒想到遇見墨家、道家、鬼谷門的傳人後,自己是多麼的幸運。

第九十二章 全部淪陷第六十六章 公主被睡第九章 大宋廚子(二)第二十五章 尋找情敵第二十六章 神秘來信第九十九章 單刀入會第五十章 正輔報仇第九十一章 幕後黑手第六十四章 宗實突現第一百章 故意爲之第六十二章 說書怪事第十五章 奇葩道士第九十四章 太祖碑誓第二十九章 窮追不捨(一)第九十五章 滅門仇人第七十六章 公主發飆第七十四章 芸娘憂傷第四十九章 八娘自縊第二十一章 道士再現第八章 大宋廚子(一)第六十八章 宗實落水第六十四章 宗實突現第二十八章 重回洛陽第三十章 窮追不捨(二)第四十六章 大理世子第四十三章 出發汴京第五十五章 十年之夢第四章 偶遇大漢第五十六章 瑜兒得寵第二十九章 窮追不捨(一)第七十二章 曖昧關係第九十七章 廚子獻策第七十章 廚子受傷第九十章 黃雀行動第九十一章 幕後黑手第三十四章 蘇軾來信第八十四章 說服公主(二)第四十一章 茶主天下(二)第四十五章 路遇吃貨第六十九章 永年才子第二十一章 道士再現第八十七章 黃袍加身第五十八章 臨終遺訓第三十五章 子午谷險第六十五章 公主醉了第七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大展廚藝第三十八章 山中奇遇第六十章 大嘴哥哥第四十七章 眉州之行第一百章 故意爲之第九十一章 幕後黑手第四十五章 路遇吃貨第三十四章 蘇軾來信第三章 穿越宋朝第五十五章 十年之夢第三十五章 子午谷險第六十八章 宗實落水第七十章 廚子受傷第六十九章 永年才子第一百章 故意爲之第二十二章 營救蘇軾第七十五章 雲海翻騰第九十九章 單刀入會第九十七章 廚子獻策第五十九章 世子上門第九十二章 全部淪陷第五十四章 硬漢秦毅第八十九章 盧龍叛變第三十三章 陳年故事第九十九章 單刀入會第三十章 窮追不捨(二)第四十五章 路遇吃貨第四十一章 茶主天下(二)第三十九章 鬼谷奇門第二十章 欺君之罪第三十五章 子午谷險第八十五章 仁宗駕崩第三十九章 鬼谷奇門第五十章 正輔報仇第二十五章 尋找情敵第三十三章 陳年故事第五十六章 瑜兒得寵第二章 思念祖父第四十七章 眉州之行第五十九章 世子上門第七十六章 公主發飆第二十九章 窮追不捨(一)第三十二章 刀把子出第七十四章 芸娘憂傷第七十二章 曖昧關係第二十一章 道士再現第二十六章 神秘來信第三十八章 山中奇遇第七十五章 雲海翻騰第八十三章 說服公主(一)第七十七章 廚子接旨第八十四章 說服公主(二)第三十四章 蘇軾來信第四章 偶遇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