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

阿母城大捷深深的刺激了石元孫,眼下天竺的戰況讓他看到了自己也建立不世之功的可能,石元孫一直被排擠在武將之外,多多少少是因爲他將門的身份。

此次楊懷玉在西北之地立下的功勞相當的大,這讓石元孫羨慕的快要發狂,不光他如此,眼下這十幾萬的宋軍將士也是如此。

相比西北之地,他們在這西南之地更加幸苦,不光是和天竺人戰鬥,還要和天鬥,和地鬥,和飛禽走獸鬥!

他們打的其實比西北要幸苦,人數少,大多數的補給只能從雲南西路獲得,雖然有一支三萬人的運輸隊,但西南多山,地形不好走。

十幾萬人看似很多,但若是灑在戰場上真沒有多少,面對潮水一般的天竺士兵,宋軍將士的壓力很大,但這樣的壓力只會變成他們的動力。

越是艱苦的戰鬥越會給他們帶來豐碩的戰功,這是毋庸置疑的結果,這段時間他們的戰功頗豐,甚至有些人的戰功高的嚇人。

北方傳來的消息振奮人心,攀比的心理誰都會有,而石元孫恰巧抓住了全軍上下這樣的心理,要想立一個天大的戰功需要一個非常大的戰果。

這是全軍上下都知道的事情,沒有人會去質疑石元孫的戰術部署,軍中那些來自軍武院的校尉,虞侯,等一些軍官完全支持石元孫的作法。

眼下曲女城久攻不下,城外密密麻麻的防禦讓所有人都覺得石元孫的計劃是極爲妥當的,所以纔不會有人說什麼。

但樑懷卻能看出其中的不妥,甚至連吳萬全都能看得出來,但吳萬全卻沒有一句話,他巴不得石元孫的計劃成功,他和石元孫一樣期望得到豐碩的戰果。

不斷侵佔四周的土地,把宋軍變成一張大網把曲女城包圍在其中,剩下來的就是需要時間的等待。

宋軍主動出擊並不划算,石元孫在軍中做過推演,若是大軍強攻,需要付出的代價極大,甚至有可能會折損近一半的士兵。

如此一來石元孫自然會選擇圍點打援,事實上也不會有援軍了,幾乎所有天竺兵力都集中在了曲女城,這個城池是波羅王朝最後的希望。

一旦城池被攻破,這個王朝也就完蛋了,所有的高種姓都會投靠大宋,他們只支持強者,而不是失敗者。

這也是爲何那耶波羅要把所有的士兵都集中到曲女城的原因,如此一來曲女城中的高種姓都會追隨他。

對於那耶波羅來說這是他最後的辦法,他已經絕望了,派出使者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他也不打算派出使者與大宋和談了。

原本的波羅王朝並不大,也不是多麼的強盛,只不過是天竺北方勢力最爲強大的王朝而已。

後來他藉助大宋的力量統一了天竺,卻沒想到大宋如此恐怖。

他發誓原本只是想佔大宋的一點便宜而已,都說漢室王朝頗爲大度,邊疆的疆土稍稍丟失也不會有什麼,但大宋的反擊卻是如此的雷霆萬鈞。

曲女城中早已是人心惶惶,越來越多的高種姓開始在私下說自己的不是,甚至有歸順大宋的聲音傳出。

這一切都讓那耶波羅心中悽惶,想想之前自己過着什麼樣的生活?而現在呢?

原本的波羅王朝如日中天,自己被僧侶歌頌成神的化身,整個天竺統一而團結,所有的高種姓擁護自己。

可現在,泰米爾人歸附了大宋,僧伽羅也變成了宋人的港口,鵬珈羅淪陷,高種姓中有不少人支持向大宋歸降,而底種姓甚至那些賤民都希望成爲大宋的子民。

因爲在大宋即便是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卻沒有天竺這般的厲害。

還好那耶波羅把調動軍隊的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時也把最大的幾個高種姓攏絡在曲女城,否則衆叛親離之下,他早就完蛋了。

這一切都是和從天竺的高種姓開始劫掠大宋商賈開始的。

當然,其中不乏有自己授意,但誰能想到大宋皇帝早就圖謀天竺的土地?

眼下糧食越來越少,這纔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城外的將軍不斷的向自己討要糧食,那些底種姓的士兵需要吃多少糧食纔夠?

那耶波羅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糧食不足,城外的士兵數量實在是太多了,短短的半個月就把國庫中的存糧掏空了一半。

各地支援的糧食還在路上,誰也不知道宋軍的圍困還能堅持多久,若是再過一兩個月宋軍不撤,那即便是自己擁有再多的軍隊也無濟於事。

“皇帝!宋帝國的軍隊已經把我們的糧道切斷了,十幾萬的宋軍包圍了我們,糧道已經完全沒有希望!”

“什麼?宋軍分兵了?”

一瞬間那耶波羅只覺得天大的喜事出現,他現在最怕的就是宋軍從正面推進,自己不可能丟下幾十萬的軍隊自己逃跑,但宋軍分兵之後就不一樣了。

那耶波羅的第一想法便是跑,跑的越遠越好,之前不能跑是因爲他捨不得自己開疆拓土打下的偌大的王朝。

他一直覺得大宋不可能也沒辦法毀滅天竺,但現在不一樣了,宋軍在西北是殲滅了六十萬的軍民,對天竺更是不可手軟。

眼下是個好機會,只要宋軍兵力分散,他就能帶着精銳衝出包圍,只要向北就安頓下來,再圖謀別的事情。

多好的機會,可不能錯失良機,那耶波羅也清楚宋軍的部署,這是要斷了曲女城的糧道,一旦糧道丟失,曲女城便是一座死城。

此事不能耽擱,城外是有不少的士兵,但那些士兵中有多少人可堪一戰還說不定,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其中的精銳調回來,自己出城需要這些精銳。

都是在溝壑之中躲避宋軍,不用擔心宋軍能看得出其中的蹊蹺來。

但那耶波羅卻不知這是個愚蠢的主意,也是一個愚蠢的命令,和他一樣恐懼的人還有很多,不光是高種姓,還有那些被強迫徵召而來的底種姓和賤民。

所有人都會本能的求生,宋軍大敵當前,天竺軍隊要不是有這些溝壑作爲支撐早就崩潰了,而現在那耶波羅抽調精銳的離開,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二十六章神臂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