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

商人自然是趨利的,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在不觸犯律法和基本道德的前提下,大宋的商賈自然是會履行自己的職責,何況還有來自三司對稅收的減免?

大宋的商稅一直很高,誰都知道大宋的商稅負擔起了大部分農稅纔會有今天百姓的安定,對已這一點宋人自己也已經有了認知。

而朝廷不是第一次放出減免稅收的機會,之前是在對外作戰時,某些特定的州府或是地區的商稅可以減免。

即便如此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讓當地的商賈賺取了一大筆錢才。

現在這樣的機會再次出現,商賈豈能不趨之若鶩?但相應的減免稅收也是有條件的,這些商號必須有契丹人才能減免。

無論是神都城還是整個北平府,亦或是大宋的其他州府,幾乎所有的商號都沒有僱傭過契丹人,願意自然是一種排斥心理。

現在官家的旨意下來了,三司的公文發放了,有些商號便打算嘗試一下,他們希望真的能得到商稅的減免,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但又怕發生矛盾,畢竟招募契丹人存在一定的風險,萬一契丹人和漢人打起來了,出了事情該如何?

還有一點她們更爲擔心,萬一朝廷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那這些人又該如何驅散?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商號招募了契丹人就意味着工廠中會出現契丹人,酒樓茶肆中也會出現契丹人,如此一來大宋的百姓會不會不買他們的東西?

精明的商賈早已把僱傭契丹人的風險考慮到,誰也不希望出了事只有才追悔莫及不是?

但最終還是有人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招募了契丹人做工,蔡記便是第一個招募契丹人的商號,誰都知道蔡記的背後是官家,招募契丹人當然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而接下來便是碧雅軒這個屬於皇后和後宮嬪妃們的產業,這也在大多數人都意料之中,都說夫妻一體,官家的蔡記都招契丹人做工了,皇后和一衆嬪妃們的碧雅軒怎會例外?

不少人都是抱着觀望的態度在看待事情的發展,蔡記所涉及的行業非常全面,而且有不少一般商賈接觸不到的,所以蔡記在執行官家旨意這方面便是所有商號的風向標。

蔡伯俙難得來蔡記在神都城中的總號,蔡記中的不少老人已經習慣了叫他大掌櫃,所以在蔡伯俙出現在南門大街蔡記總號的時候,聽到的是此起彼伏的唱諾聲。

“大掌櫃的來了?今日是我老胡的好日子啊!”

“大掌櫃的早!”

“大掌櫃的華鵲樓可是上了新菜,還有苦飲子,您嚐了沒?!”

蔡伯俙保全作揖道:“諸位,我蔡伯俙已經不是蔡記的大掌櫃,諸位都是蔡記的老人,莫要折煞我嘞!今日蔡某回來聽聞官家讓商號招收契丹人,特意來看看。”

蔡伯俙的話立刻引起了衆人的迴應,作爲現在的蔡記商號的大掌櫃王舜立刻上前道:“大……駙馬爺,您是不知道,這招收契丹人乃是官家下的旨意,官家乃是我蔡記的東家,東家都發話了,我等還敢有什麼非議?只不過暫且沒招太多,擔心…………”

“擔心?!”

蔡伯俙一聲怪叫道:“你擔心個屁!是不是這兩年在神都城呆傻了?官家下的旨意,招十個契丹人便能免去酒樓一分的稅,招五十個便能免去五分,招一百個便能免去一成的稅!咱們蔡記一年的一成稅是多少你心中沒數嗎?!”

王舜搓着手的說道:“小的明白駙馬爺的意思了,這麼說來蔡記應該大量招收契丹人?”

蔡伯俙翻了個白眼道:“這事情還用本官教你?無論對我蔡記是否有利,只要是官家的旨意到了咱們蔡記就要遵從,咱們蔡記始終是官家的蔡記!要是拎不清這一點,那便早點滾出去,免得以後釀下大錯,牽連整個蔡記!!”

王舜立刻點頭離開,他知道,在蔡伯俙的眼中蔡記比什麼都重要,當初他離開蔡記把一切交給自己接受的時候,那句句叮囑和威脅歷歷在目。

王舜自己也知道該怎麼做,皇帝的旨意自然是應該遵從的,何況蔡記還是皇商…………其實在之前王舜已經開始招募契丹人了,他可不傻,只不過在瞧見蔡伯俙來了之後稍稍打探口風而已,這樣一來反正他也是招收契丹人,官家也不好怪罪。

現在有了蔡伯俙的這顆“定心丸”,蔡記便開始大張旗鼓的在神都城中招收契丹人,碩大的紅底牌子上寫的很清楚,只招收契丹人!

隨着蔡記的動作,不遠處的碧雅軒自然也是如此,只不過碧雅軒招收的都是契丹女子,契丹女子和大宋女子不同,她們常年騎馬,身材比例相當好,有些衣料穿在她們身上更顯風韻。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勢,這是上天的饋贈,漢人更加穩健,做事樸實,甚至有些執着,團結起來的力量極爲強大,或許他們不是最聰明的,但卻足夠的努力!

而契丹人屬於北方人種,他們的身體更加強壯,更加有力,意志堅定,性情豪爽,有着強大的自尊心,但卻缺少一點耐性,但這不是問題。

經過好生的培訓之後,完全能勝任各個商號的工作,無論是酒樓茶肆還是工廠作坊,他們幾乎都適合,最主要的原因是,到了店鋪之後他們不光每個月能拿到超乎他們想象的工錢,甚至還能得到掌櫃給予的一些“福利”。

這些“福利”所有人都有,一般都是些店裡賣不掉的東西,也不值幾個錢,但對契丹人來說卻是相當不錯的“彩頭”。

大宋的百姓早已習慣了,所在對於契丹人驚訝的眼神卻是相當的滿足,不少漢家百姓逐漸發現,原來契丹人也不是那麼的可惡,豪爽的時候甚至願意請人喝酒。

要想同化契丹人,讓他們融入到大宋的社會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參加大宋的生產生活。

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