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

趙昀帶着自己的船隊出發了,說來也是諷刺,趙昀停在泉州港的船隊號稱是商船隊,但大宋的官員堅決讓他們駐紮在了軍港之中。

誰家商船上裝備了威力巨大的火炮?還是修長炮身的線膛炮?!

誰家商船上裝備了厚重的鐵甲?水下還有撞角?!

所以無論方丈洲的商船隊如何解釋,在泉州港的官員嚴令他們必須在軍港之中停泊,並且四周的大宋戰船無時無刻的不在警戒。

這不是在針對趙昀的艦隊,而是軍中的條例,外朝的商船可以自由進出大宋的港口,但戰船必須在軍港停靠。

軍港之中不光有戰船,還有高高的炮臺和犀利的火炮,事實上泉州港和杭州港,福州港全部都是武裝到牙齒的。

一旦遇到襲擊,炮臺便可以瞬間開火摧毀一切海上的船隻,同樣距離神都城最近的天津港也是如此。

只不過天津港一般都是來自海東州以及流求的商船,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

對於方丈洲商船隊的離開,泉州港的官員們是終於長舒一口氣的,這支商船隊相當龐大,而且裝備的火器數量也相當驚人。

只有瞭解纔會感覺到恐怖,大宋的官員對火器的瞭解要遠超於尋常百姓的,而軍隊對火器的瞭解也是要遠超一般官員的。

在泉州港的武官們看來,方丈洲的商船隊其實就是艦隊,並且還是一支相當強大的艦隊!

完全有能力攻陷泉州港的存在,所以他們寧願得罪大宋的皇子,也不允許他們直接開到泉州港之內,至於在軍港之中,那便是甕中之鱉,也間接的證明了方丈洲的安穩。

對於方丈洲這片大宋的海外之地,不少官員是不瞭解的,只是知道那裡是魏王的實封地,知道那裡是大宋的海外之地,也知道那裡有大量的漢家百姓在繁衍生息,至於其他的,並不是很清楚。

當然,方丈洲的糧食非常的好,一種叫燕麥的食物相當的好吃……………………

趙昀一路南下,看到了大宋的繁華,也看到了大宋的改變,這種改變是悄然的潛移默化的,但對於他這個久居海外的皇子來說ꓹ 卻是翻天覆地的。

大宋的官員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成熟ꓹ 許多規矩和律法已經完善到了相當詳細的地步,官員只需要照章辦事,就能高效快捷的完成許多事情。

各個州府衙門有了同意處理民政的地方ꓹ 軍政基本上被完全分割開,而地方上的長官也是如此。

這意味着權利更加的向朝廷集中ꓹ 中央對地方上的管理越來越強大,同時皇權也開始向地方上增加。

但趙昀知道ꓹ 其實自己的兄長手中的皇權並沒有父皇那會要來的強大ꓹ 而朝臣們手中的權利也在逐漸削弱。

尤其是宰執相公手中的權利已經被分割成許多部份,六部的地位明顯開始增加,而六部尚書手中的權利卻在減少。

相公的實權被肢解,六部尚書也就是參知政事的實權也在被減少,唯一還算不錯的便是獨立於六部之外的三司,作爲大宋掌握財權的衙門,三司使手中的權利沒有被分割多少ꓹ 但卻是監察院重點監察的所在。

貪沒已經成爲大宋官員處罰最重的罪行了,一旦被監察院查獲證據ꓹ 雖然不會有性命之憂ꓹ 但卻會被流放到鐵門關服勞役ꓹ 這便等同於判處極刑是一樣的。

有些貪官說不定還沒到鐵門關就已經死在了路上ꓹ 走到西面和乘車到西面可是不一樣的。

趙昀一路上學習了許多內陸的先進經驗,他準備把這些東西帶回方丈洲推廣ꓹ 而眼下趙昀正在翻看兄長寄來的書信ꓹ 其中還有一些心得。

“這就是命啊!”

趙昀看到這些信箋之後不由得感嘆ꓹ 自從當上了大宋的君王,趙旭這位哥哥便完全不同ꓹ 無論是眼界還是心胸,亦或是手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現在他終於理解爲何父親說趙旭纔是最適合做皇帝的人,不光是因爲他的老成持重,更是因爲他的紮實。

在設定好目標之後,每一步都是在穩紮穩打的前進,雖然改革的速度慢了下來,但卻一刻也沒有停下。

都是在堅定的往下走,這樣的變化纔是最可怕的,沒有一蹴而就,就沒有太大的動盪,如此一來兼顧了國朝的穩定,也兼顧了眼下的發展。

趙昀佩服趙旭的數年如一日,更加佩服父皇當初的決定,自己若是坐上那個位置,必定會用上大刀闊斧的改革,必定會處處碰壁,甚至會牽連所有改革的成果。

愉悅的把信件投入到火爐中燒掉,這些交流國朝管理的東西萬萬不敢留下來,也不知趙旭是怎麼派人送來的,趙昀爲此很是感動。

原來他覺得趙旭的心太過沉重,眼光也太過狹小,現在看來是自己錯了,哥哥擁有他無法比擬的東西。

若是說誰對天家這個大家族的維繫是最賣力的人,無疑便是這位兄長了,在書信中他三番兩次的重申兩人之間已經許久未見,而且還偷偷告訴自己趙靈在泉州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大驚喜,至於信件的結尾卻是強調趙仁的重要性,若是自己沒有照顧好這個弟弟,或是佔了弟弟不該佔的便宜,那他這位兄長便會着手在經濟上懲治方丈洲………………

這叫什麼事情?趙昀只能看着火苗無奈的嘆息一聲:“我也是你的親兄弟啊!”

關於西面的簡報手下已經送到,方丈洲其實早早就已經在爲前往西方做準備,西面的事情趙昀不是不知道,尤其是這個弟弟的能力。

而從父皇那裡得到的消息更是令他吃驚,這個弟弟一點也不比兄長給他的驚訝要來的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耶路撒冷的戰鬥,以及對西方局面的分析和掌控,趙昀都要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三兄弟中最爲弱小的一個了?

父皇的三個兒子是不是都已經變成妖孽了?

之前這個詞一直是用在自己身上的,可現在趙昀會毫不猶豫得用在這個弟弟身上,在宮中的時候只覺得他聰明,能把幾位娘娘哄得團團轉。

但他從來不把這種聰明用在自己和趙旭身上,這也是三兄弟之間親情,友情最爲牢靠的地方。

他們之前約定好,只要三人減免,便是最純粹的兄弟,不使手段,不翻臉,不生氣,現在看來自家前往耶路撒冷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

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