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甲骨文

蘇油接着說道:“來字,本是一棵小麥的單株形象。古音取‘列山氏’的‘列’。麥字則是在來字下面加了一個‘夂’。古音還是取‘列山氏’的‘列’,不過一取反,一取切而已。”

“列山氏,乃周人之祖。”

“既然小麥稱作’來’,爲什麼還要再造一個‘麥’字呢?這或者正是‘周受神禾’的證據。”

“以前所種的春麥,一直被稱作來,後來周人得到了結實更加飽滿的冬麥,爲了顯示這種‘神禾’與‘來’的不同,於是又造了一個‘麥’字。”

“麥字,其實是在來字下面加了一個‘夂’。我們知道,小麥一冬天似乎並沒有生長,地面上看與春麥差不多。但是其下,麥根卻一直在生長,經冬之後,長度可以達到丈許,耐旱能力比春麥大大提高。”

“因此我認爲,古人造麥字,可能還有‘來象其實,夊象其根’的意思在裡邊。而不僅僅只是徐鉉《說文解字》所注:‘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從夊’的意思。”

韓純彥恍然,撫掌喜不自勝:“合情合理,入細入微。理學觀察之精,辨析之純,今日純彥算是領教了。”

蘇油笑道:“其實還有兩個字,也和麥子有關,《山海經》中所記,有氐人國,和互人國。”

“‘氐’,其象形是一個人推動碾子的形象。還是單人推的小碾子。現在在麥場也是常見。”

“而‘互’,中間是一個圓盤形石磨的形象,而上下的一橫代表木槓,且單邊連接到石磨上。”

“這是一個雙人推磨的俯視形象,是比‘氐’更高級一些的小麥加工工具,相傳是炎帝之孫靈恝發明的。”

“因此我們或者可以這樣聯想,《山海經》中所記錄的氐人國和互人國,其實就是以種植小麥爲主,並以這兩種工具加工麥粒的部落。其中互人國的加工工具更加先進,可能比氐人國稍晚出現,或者是種植小麥的規模更加龐大,並且受到了炎帝文明的影響。”

“後來那一帶的人從這兩個國家學到了種麥的技術,之後周人又培育出了冬麥,周因此強盛。”

“文字的演變,同時也反映出了關於先人們小麥選種,種植規模,以及加工方法的變遷歷史。”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學問硬功夫,韓粹彥和韓嘉彥倆小子聽得一臉的崇拜。

同時鄙夷地看着自家的哥哥,這不是正經文字學問?來自什麼地方?爲什麼你敢恬不知恥地說看雜書沒用?

韓純彥好尷尬,韓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是,這特麼讀書人和讀書人,那也是有區別的。

兩位弟弟啊,雖然哥哥和麪前這位年紀差不多,但是一個是大宋探花,理學一門的開創者;一個是恩蔭子弟,相州祖產的守財奴。

所以我們不要放到一起來比好不好?

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可以轉移話題,連忙起身從書架上取過一件物事:“少保看看這個,這是莊上的莊戶從地裡挖出的一塊牛骨,上邊這些刻畫,似乎是一些文字,抑或者是道家符文?少保金石大家,能否鑑定鑑定?”

蘇油驚得跳了起來:“甲骨文!對了這裡是安陽!殷墟所在!”

這是廢話,衙署出門對街就是商王廟。

但是蘇油怎麼也想不到,早在如今就有刻有文字的甲骨問世。

後世的甲骨文一直沒有能完全破解,一來是文字研究者造詣不如現在深,年代不如現代近,二來資料喪失了太多,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甲骨文?”韓純彥有些疑惑:“這是哪一門文字?”

蘇油鄭重地將這塊肩胛骨接過來:“如今的二林,新宋洲,蠻夷部落裡還有燒骨卜紋的巫法留存。”

“他們會將骨頭放到火上,根據燔得的文理占斷兇吉。”

“我在二林見過一塊前代大巫留下的甲骨,上面有三個類似的文字,當地巫師告訴我,那三個文字是‘天雷震’,與這塊骨頭上的文字極爲相似。”

“二林部的夷人,說自己是九黎之後,他們堅信自己那塊聖骨,是上古蚩尤所留。”

說完將那塊甲骨上的三個字寫在紙上:“世兄你看,是不是頗爲相似?”

韓純彥對比了一下兩邊文字,感覺有些頭暈:“這……這難道是殷商古藏?”

蘇油舉着那塊甲骨:“世兄你看這裡,是不是個‘三’?還有這裡,是不是‘五日’?這裡,是不是……‘用’?‘大用’?與金文,大篆,小篆,其實一脈相通?”

“許慎《說文·用部》:‘用,可施行也。從卜、中。’這個用字所在的位置,就是系詞所在的位置,這些文字,很可能就是商人占卜之後的卜辭!”

韓純彥搓着手:“如果是卜辭,那肯定有日期,《史記》所載商王之名,皆有天干,說明天干地支的使用,那時就開始了,找找看?!”

說完對韓嘉彥喊道:“掌燈,掌鉑金噴燈!”

研究學問可以沒大沒小,四個人在明亮的鉑金噴燈下,化身成爲文字學者,頭碰頭地對桌上這塊骨頭開始研究起來。

Wшw✿ ttk an✿ ℃ O

果然,很快韓嘉彥在甲骨上找到一個字:“少保,這個和篆書的辛字很像!”

蘇油點頭:“正是!這個字金文也相同,本意是行刑時的刀片。”

韓嘉彥指着辛字之下的另一個字:“那這個字是地支裡邊的哪一個呢?都不像啊……”

蘇油研究了一遍說道:“這個字的字型像一個木棒,中間是個細腰,上下有兩段粗的地方,這是一個午字。”

“午的本意,就是舂米的棒子,這個字的模樣,不正是一根舂米棒?即便是現在的字裡邊,也有遺存,木杵的杵字,就是根據形聲組字規則,在後世演變中發生的變化。”

“辛午!”韓嘉彥喊了出來:“這是殷人辛午年的卜辭!”

韓純彥驚得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推斷有理,要着真是貞卜文字,那‘洹水南,殷墟上。’……少保,司馬光《史記》中的記載就得到了實證!古人誠不我欺!”

蘇油一把拉住韓純彥的手臂:“這是在洹水邊發現的?明日便一同去看看!”

韓純彥興奮至極:“何不現在就去?”

“別別別……”蘇油趕緊打斷:“先找資料。”

說完對兩個小子問道:“《水經注》,《輿地廣記》都有吧?找出來,還有《尚書》……算了《尚書》不用我會背……《史記》!《皇覽》!找出裡邊關於殷墟的記錄……”

“對了,還有地方誌,注意關於商,殷,營,宮,王,墳之類的地名,以及歷朝關於發現物的記載。”

說完有些喪氣:“到底還是要翻書啊……要是大蘇二劉,歐陽學士在,斷不至此。”

“總是學問未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緣故,唉!”

韓家三子:“……”

次日清晨,兩大兩小四個花熊一起上車,朝洹水邊上韓家莊子駛去。

都沒睡好,不能騎馬。

蘇油還處於精神亢奮當中,念着昨晚讓韓嘉彥整理記錄的筆記:“《史記·殷本紀》: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

“殷民諮胥皆怨,不欲徙。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曰:‘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史記.衛康叔世家》:‘……以武庚殷餘民封康叔爲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

“酈道元《水經注》:‘洹水出山東,逕殷墟北……’”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