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慫恿再戰

王世充看着沉吟不語的楊廣,繼續說道:“所以說,這徵高句麗才導致天下大亂,只不過是那些反賊的藉口罷了,即使陛下不徵高句麗,他們也會找出別的理由,來煽動,蠱惑那些無知的民衆。陛下自登基以來,象楊諒,楊玄感這樣的惡賊起兵謀反,難道他們是因爲陛下徵高句麗而活不下去,沒有飯吃嗎?”

楊廣聽得心裡高興,捻鬚而笑:“嗯,是這麼個道理,王愛卿,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樣,這麼說來,徵高句麗並不是個錯誤了?”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徵高句麗並不是錯誤,第一次是輸在輕敵上,第二次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只可惜楊玄感謀反,才導致功敗垂成,至於第三次,那是根本沒有來得及發動,各地郡守和將軍們忙於平叛,暫時抽不出兵力罷了。”

“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各地的盜賊已經紛紛給剿滅,山東,江淮,江南,中原和幷州,關中這些主要區域漸漸地平穩,只有河北還有小股的反賊,在楊義臣和薛世雄的打擊下也是末日可數,再次調大軍征伐高句麗的時機,已經來臨啦。”

楊廣哈哈一笑,說道:“王愛卿,朕記得你以前對征伐高句麗並不是那麼熱衷,贊同,但是這次,爲什麼又極力贊成朕再次征伐高句麗呢?”

王世充正色道:“因爲以前陛下征伐高句麗,雖然說是爲了萬世基業,千秋萬代,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緊迫,打下來自然是名垂青史,可是打不下來,也無損大隋的根基。”

“但這次不一樣,現在國內的盜匪蜂起,就算一時給彈壓下去,也會有象楊玄感,李密這樣的野心家再次煽動,如果我們只專注於在國內平叛,維穩,那大量的兵力和資源就會白白浪費,陛下,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賊人不主動作亂,我們保持大量的軍隊,一來耽誤生產,二來軍隊長期保持而無軍功的刺激,就會是巨大的不穩定因素,陛下明鑑。”

楊廣的神色嚴肅,點了點頭:“可是大軍就算再次徵召,要去討伐高句麗,只怕將士們也未必願意吧,這回朕在雁門,親眼看到了朕下令罷徵高句麗之役後,那些將士們歡呼雀躍的樣子,那還是最渴望戰功的驍果軍哪,他們都不想打高句麗,更不用說別的部隊了。王愛卿,你真的瞭解軍心民心嗎?”

王世充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軍心如水,民意似風,一切都可以逆轉的,想想第一次徵高句麗時,天下各地幾十萬壯士自帶乾糧從軍,那時候,全國上下可謂舉國一心,都想着攻滅高句麗,建功立業呢。”

“只是第一次輕敵,導致三十萬大軍損失在鴨綠江南,所以將士們眼看軍功得不到,還要搭上性命,自然就心生畏懼,而百姓們超期服了勞役徭役,卻得不到賞賜,自然也會有怨言,這是人之常情啊。”

楊廣勾了勾嘴角:“那王愛卿又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你要朕打開國庫,把國家的戰備儲存糧食和絹帛都拿去散給將士與百姓,再換取他們對征伐高句麗的支持?哼,朕可不學漢武帝那個敗家子,打仗幾十年,把文景之治的積蓄都打空了。打仗是爲了獲得利益和好處,打個吐谷渾沒有花多少錢,卻讓西域威服,萬邦來朝,朕要的是這個。”

王世充笑道:“這是自然,所以這回微臣的建議是打高句麗,而不是打突厥。”

楊廣的眉頭一皺:“王愛卿,這回你說到朕的疑處了,現在朕最恨的,已經不是高句麗,而是背信棄義的突厥始畢可汗,他竟然直接調幾十萬軍隊偷襲朕,雁門之圍,堪比白登!這奇恥大辱,朕現在無時無刻不記着,爲什麼你不讓朕調集大軍去征討突厥復仇,而是要去打幾千裡外的遼東?”

王世充正色道:“因爲打突厥很可能是一無所獲,勞師費力,只會讓得不到軍功的將士們進一步地厭戰,而打高句麗,是可以有巨大收穫的,將士們一戰得了好處,那下一戰就會踊躍參戰,當年之所以這麼多天下壯士踊躍參戰,還不是因爲之前從先皇到陛下征戰吐谷渾,那可是戰無不勝,功無不克,每次大戰下來,都有數萬將士因功得爵受賞嗎?”

楊廣點了點頭:“那爲什麼打突厥就不行了呢,難道突厥騎兵,就比高句麗的大軍還要難對付得多?”

王世充搖了搖頭:“非也非也,高句麗的習慣與生活方式跟中原一樣,都是農耕爲主,可是突厥人卻是馬背上的草原民族,他們有利則聚戰,不利則遠遁,反正是逐水草而居,無城廓,把帳蓬一打包就可以趕着牛羊跑路,就象那個吐谷渾的伏連可汗,不是到現在都沒有抓到嗎?更不用說那突厥的始畢可汗啦。”

楊廣哈哈一笑:“這些草原蠻子,打仗不行,腦子不好,但逃起命來真是望塵莫及,也難怪當年北魏把柔然直接就叫蠕蠕了。”

說到這裡,楊廣的眉頭一皺:“所以王愛卿的意思是,突厥人很可能不會和我們打,而是遠遠地逃跑,我們在草原上,多半是要撲一個空?”

王世充點了點頭:“正是,將士們若是沒有斬獲俘虜,就沒有軍功,沒有軍功就得不到賞賜,那一定會有怨言,到時候陛下既報不了仇,又失軍心,漠南到陰山的草原,如果要留軍駐守,那條件要比在關內艱難地多,那裡無法農耕,一切補給都要從關內運過去,勞師傷民,當年北魏的六鎮造反,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楊廣咬了咬牙:“那爲什麼先皇就能打突厥一打一個準,朕就不行呢?”

王世充擡起頭,朗聲道:“因爲先皇時期,突厥是敵人,大隋一切的軍事準備,都是爲了與突厥作戰而服務的,他們的軍隊,草場,水源,都一清二楚,甚至連逃亡的路線都知道,加上有長孫將軍的分化瓦解,讓突厥本部與僕從部落離心離德,時機成熟時,自然可以一戰而定!”

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一十章 滅口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遺棄軍糧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許敬宗出謀(31更)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導沈光第二千三百六十七章 宇文化及的末日第二千四百零一章 內鬼亂唐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北返第二千三百零八章 史詩大捷第九百九十九章 君令如山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狼騎圍城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長槊突陣騎第八百一十章 炬石煉獄第六百三十章 父子交心(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原之行第九百三十二章 陰雄變諫臣第二百九十九章 與虎謀皮(二)(四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草叢偷聽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一)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登陸對岸 (66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父子交心(三)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乘勝追擊(47更)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反敗爲勝?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火馬倒衝!第二千五百九十四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零一章 朝堂論兵(一)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獨擋千軍(5更)第一千零四章 戰場搶功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謀士裴寂第八百零二章 伊吾來使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誘敵痛擊第九百三十八章 問計婦人第八十六章 北方蒼狼(一)第二千二百一十章 李密軍議(二更)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連夜撤退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不良的預示第三百四十二章 嶺南再叛第二千六百三十四章 終極無間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百官臣服(四更)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留詩挑釁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悍匪焚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與吐蕃的交易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不管糧也不管兵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出兵平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原之行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罵兵出陣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洗腦來整(三)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開閘放水第二千五百七十五章 宣兒心語第三十七章 驍果騎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饑民遍野第十八章 王世積上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帝后對話第二千二百七十九章 南陽人渣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致命的仁義(52更)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叛軍軍議(32更)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潰百里第二千三百二十八章 同牀共枕第七百九十四章 楊廣豪飲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金縱敵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叛軍內訌(66更)第七百九十一章 敵騎來襲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暴怒李密第三百三十七章 蜀王夜宴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慫恿出擊(36更)第二千二百四十三章 三路合擊第二千四百三十五章 蕭銑的如意算盤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平行追擊第九百五十五章 陣前勸降第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一)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深山老人蔘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進軍平壤第二千三百零二章 前軍崩潰第四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番禺城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夜訪李靖(一)第二千三百八十五章 老邪回魂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接頭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故友重逢第二百六十六章 股份制經營第三百六十八章 忽悠萬智光(二)第二十九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二章 史萬歲野望第九百八十五章 將帥之爭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李密自殺第八百七十六章 囊日贊普第六百八十三章 蕭銑服軟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征嶺南(二更)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嗣子的選擇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狂怒戰士第二千四百一十二章 安邑伏擊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朝奸來投第二千二百九十四章 鐵騎過河第八十三章 目擊證人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一潰百里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鐵騎如雷第八百一十三章 臨陣脫逃第五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敵前強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