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楊義臣悲劇了(15更)

王世充微微一笑:“前御史大夫,現河陽郡守蕭禹,剛直不阿,有愛民之心,如果讓他去當監軍,一定可以約束軍紀的,微臣保舉蕭禹去裴將軍的軍中。”

楊廣的臉色微微一變,喃喃地說道:“怎麼會是蕭禹?”

他猶豫了一下,說道:“蕭禹這個人,剛直是剛直,但是其人太過堅持原則,而且脾氣是又臭又硬,這個時候讓他到軍中,會不會文武失和,反生其亂呢?”

王世充搖了搖頭,說道:“蕭禹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冷酷,不講人情,微臣記得,上次雁門之圍的時候,蕭禹還請陛下罷徵遼之役,然後對軍士們重賞,以安軍心的,可見他也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古訓,並不是那麼教條,讓他到裴仁基那裡,只是起個監督的作用,必要的時候,也許他會讓那些喜歡私掠戰利品的將校們,把好處分給士卒呢。”

楊廣還是有些不願意,遲疑了一下後,說道:“就不能換個別人去嗎?”

王世充嘆了口氣:“現在國難當頭,應該人盡其用,微臣知道,蕭禹狂妄自大,敢當衆頂撞陛下,這是他被貶黜的原因,但從另一方面看,他連在聖上面前,都敢於堅持,更別說面對那些個驕兵悍將了。其實這次微臣去看過張須陀的軍隊,就深深地有些擔心啊。”

楊廣的臉色一變:“張須陀的軍隊怎麼了,有什麼可擔心的?”

王世充咬了咬牙,說道:“這些年來,這支軍隊一直是由張須陀所帶領的,時間長了,有私人軍隊的意思了,全軍上下,只服張須陀一人,這回張將軍戰死,又是爲了救軍中的弟兄而中了流箭,更是讓全軍上下,痛哭流涕,遠遠超過了一支普通的軍隊,對於主帥正常的感情。與其說是兵將關係,更不如說是父子關係。”

“這樣靠感情而非軍紀維持的部隊,往好裡說,是將士一心,人人用命,往壞裡說,是軍士們只知有將軍,不知有聖上,萬一所託非人,或者是領兵之人起了異心,那就後果不堪設想了,陛下手中最鋒利的寶劍,有可能反過來成了最可怕的敵人。”

楊廣的手有些發抖,一如他的聲音也有些顫抖:“那,那要是朕下旨,解散張須陀所部,或者是分散編入其他各軍,如何?”

王世充嘆了口氣:“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他們征戰多年,早已經情同手足,不可拆分,以前張須陀有個部下程咬金,因爲家事回鄉,結果給官府欺壓,一怒加入叛軍,成爲山東中原一帶的心腹大患,現在各地官府,對於回鄉的官兵,都視爲賊寇,只要他們回鄉去,怕是不用多久,就會上山爲匪啊。”

楊廣咬了咬牙:“那裴仁基也是多年宿將,難道鎮不住他們嗎?”

王世充搖了搖頭:“裴將軍有自己的部曲人馬,這些兵,是張須陀帶出來的,只怕裴將軍光靠自己的本部人馬,難以馴服,而且老實說,大將帶兵,需用軍法,對於新兵來說,可以通過殺一儆百來立威,可是對這些老兵來說,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而蕭禹這個監軍要是過去了,跟裴仁基一個寬,一個嚴,如此反而能掌握將士之心,不至於生出事端。”

楊廣的眉頭漸漸地舒展開來:“王愛卿,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樣,好,就依你說的辦。虞侍郎,一會兒再擬一道旨意,叫河陽郡守蕭禹,把手頭的政事轉給郡丞處理,火速去滎陽裴仁基軍中擔任監軍,每天的奏報,可以派專人以密旨方式直接呈到江都,不必再交東都的兵部處理了。”

虞世基恭聲道:“微臣記下了。”

楊廣看着王世充,繼續說道:“中原一帶,靠裴仁基指揮這支張須陀的舊部,再加上蕭禹監軍,真的就可以了嗎?要不要把楊義臣的軍隊調往河南,一併討賊呢?朕覺得這樣比較保險吧。”

王世充微微一笑,說道:“楊義臣已經連續兩場大勝了,他的部下,多是從第一次徵高句麗開始,就一直帶在身邊的馬邑兵將,劉武周謀反之後,這些馬邑兵的家人,不少落入叛軍之手,軍心不穩,微臣以爲,再繼續讓楊義臣征戰,只怕部下久戰疲憊,家鄉又不知音信,恐非長久之道。”

楊廣點了點頭:“愛卿說得很有道理,與朕的想法完全一樣。那你說,應該如何解決此事呢?”

王世充正色道:“河北現在已經平定,可以讓楊義臣休整一段時間,然後讓他帶朔州兵馬回去收復馬邑,如此一來,比讓他渡河南下,進入中原的好,中原的賊寇衆多,不是幾個月就能平定的,時間一長,將士思歸,只怕會適得其反。”

楊廣沉吟不語,沒有說話,虞世基看着他的表情,突然說道:“陛下,微臣斗膽啓奏。”

楊廣擡起了頭,看着虞世基,說道:“虞侍郎有什麼要說的?”

虞世基說道:“剛纔王通守說的好,張須陀這樣的大將,長年領着自己家鄉的軍隊,東征西討,建立功勳的同時,也讓這些將士們只知有主帥,不知有君上,楊義臣曾經任朔州總管多年,這些兵本就是他的子弟兵,陛下當年就是因爲怕他尾大不掉,才徵召他入朝當太僕卿,可是徵高句麗一役,楊義臣又恢復了軍職,再次帶起本部兵馬,現在他四處平叛,連連獲勝,這塘報上說他戰勝後的賞賜都分賜給了部下,陛下,要擔心楊義臣收買人心,圖謀不軌啊!”

楊廣的背上一陣冷汗直冒:“有這麼嚴重嗎?”

虞世基一看楊廣的反應,就知道他信了七分,信心倍增,繼續說道:“陛下可不要忘了,這楊義臣本是大反賊尉遲迥的同族,又是鮮卑人,其心不可測,現在河北既然平定,那他的軍隊就沒有必要繼續保留,既然不能在中原用他,不如就此召回江都,給他個虛職,這樣最穩妥。”

楊廣滿意地點了點頭:“虞愛卿,你和朕的想法,完全一樣。”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大敗虧輸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入土爲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詐降(四更)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援軍佈陣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李密自殺第五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李二破陣曲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分兵南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 陰雄過河 (68更)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層層佈置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搶攻第八百三十四章 勇將的陣亡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陰雄殿後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爭功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李渾搶功(十五更)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河東軍的選擇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保身之道(53更)第八百二十六章 隨軍大使第二千四百四十六章 不平等條約(10更)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醉酒題反詩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攻城前夜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雙英出陣第八百九十七章 北連突厥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兵高麗第二章 男人的約定第一百零二章 與段達的約定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再度攜手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千六百二十二章 兵出虎牢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挖墳鞭屍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破蠻軍(一)第九百七十六章 控制與平衡第二千三百五十一章 套出真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投資辦教育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楊廣末路(五更)第六百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二千二百二十七章 隔河叫罵(九更)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總管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致命的刺客第二百五十一章 列陣決戰(一更)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北返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兵臨扶風第二千三百二十五章 統一中原的另類手段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單騎止殺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敵營來使第三十一章 大哥之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草原外交(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大鴻臚楊玄感第一百八十四章 初見皇甫績(二更)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隋軍大陣第二千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軍隊第二千四百七十一章 突厥野望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直入虎穴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弓箭攢射第七十四章 挫骨揚灰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陰山之盟第二千三百三十二章 公開招聘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油鍋撈錢第二千一百七十七章 李唐出兵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血咒發誓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李密逃生記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忠臣與叛徒第二千五百零三章 莽撞的嘗試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徹夜深談第二千二百四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一十五章 陣前單挑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六郎奪命刺第五百四十二章 安撫張金稱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總管第二千五百九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攻城前夜第九百八十七章 強渡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蕭皇后的把柄第二千六百零七章 滾石殺陣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城外接頭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重賞遺孤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九十七章 混黑幫的官-二代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討價還價第二千四百六十八章 尉遲奪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是敵?是友?第三百六十八章 忽悠萬智光(二)第六百零八章 互相拆臺第四百六十五章 白狼塞外第九十三章 夜宴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屈突通的反常第二千二百五十三章 兄弟相會如隔世第二百零九章 爭功(三更)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劉備?曹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討價還價(三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跨省追逃感謝各位的支持第二千四百四十三章 岑文本的提議(7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口是心非第二千三百九十八章 奇襲夏縣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離間父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嶺南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