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再折一員大將

猶如平地上突然升起的海潮,初時只見一線黑。

然後迅速的接近,越來越大。

“高句麗人來了!”

“是高句麗騎兵,遼東城的高句麗騎兵。”

警報聲四起。

西岸。

左七軍大將,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眉頭擰緊。

“大將,高句麗人來襲!”

“我看到了。”麥鐵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這位曾經是南陳後主陳叔寶身邊打傘的草根大將軍目光越過浮橋,落在那突襲而來的高句麗軍中。

他在觀看敵軍數量。

做爲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將,他能很快判斷出敵人的數量。

“衝在前面的是輕騎,約摸萬餘,後面好像還有大隊步卒,估計得有兩三萬之衆,甚至不止。”

麥鐵杖很快的做出了判斷,看來高句麗人也早就盯着西岸。

隋軍今日過河,他們便傾城而出,要來個半渡而擊。

出動了起碼五萬步騎,這絕對是傾城而出,要拼死一戰了。

麥鐵杖回頭看了眼後面,不遠處,明黃傘蓋很耀眼,那是皇帝所在。

今年才三十八歲的麥鐵杖,卻已經官至左屯衛大將軍,而他的出身更是極爲草根,說來經歷十分傳奇。

他出生於南陳,年輕的時候十分驍勇,且步行如風,跑及奔馬,能日行五百里。他這人年輕時性格開朗,最喜歡喝酒,好交結朋友,重信義。

後來便混起了社會,結夥爲盜,只是後來失手被廣州刺史捕獲,於是被罰爲官府奴隸,後來就專爲皇帝執掌御傘。

要說麥鐵杖也是厲害,他都淪爲奴隸給皇帝打傘了,可還是不甘寂寞。經常趁着陳後主退朝後,步行跑一百多裡,晚上到南徐州翻牆而入去打劫偷盜。

然後第二天早晨還能趕回來,依然替皇帝打傘。

這樣幹了十幾次,終於被人認出來,告到官府,官員報到皇帝那,可皇帝說每天早上麥鐵杖都在啊,不可能去做賊。

可官員也說了,有很多人證指證就是他,於是一位官員就說可以驗證一下。於是當天,皇帝以百金懸賞,招募可以送詔書到南徐州給刺史的人,麥鐵杖立馬就出來了,懷揣詔書而去,次日早晨及時回奏。

這下就不打自招了。

不過雖然事情弄清楚了,可陳後主卻還挺憐惜他的勇猛敏捷,居然只是在警告他一番後,卻放他回家了,這下甚至連打傘奴都不用做了。

可陳後主放了麥鐵杖,麥鐵杖卻並不怎麼感恩陳後主。

不久隋軍征討南陳,麥鐵杖居然跟來護兒一樣,遊過長江去參軍。

麥鐵杖這人也確實有本事,不但能跑還能打,他到楊素軍中,屢立軍功。有一次楊素派麥鐵杖到江南偵察,他頭戴草把,在夜間浮水過江,然後弄清了敵營情況後回報。後來又再次來敵營窺探,結果這下被捉住,被敵帥派了三十個兵押送他,結果押到半路,軍士們吃飯,他就喊餓,人家解開手讓他吃飯,這傢伙一把奪了人家的刀,一把刀砍死了三十個押送敵兵,然後割下了他們的鼻子懷揣而歸請賞。

因爲打仗勇猛,麥鐵杖在平陳以及後來的江南平叛之中升爲儀同三升,只是他大字不識一個,後來江南平定,便讓他退伍回鄉了。

直到開皇十六年,大將軍李徹欣賞他勇武,特徵召他到京城任命他爲車騎將軍,仍隨楊素北征突厥。

等到楊廣繼位,麥鐵杖又跟隨楊素征討楊諒,每次作戰總是身先士卒。之後當了兩任太守,居然也乾的有聲有色,於是很得楊廣賞識,最後居然一路升到了左屯衛大將軍。

楊廣重用麥鐵杖自然是因爲既能打又還能安民,而且這人雖然以前是跟着楊素的,可畢竟沒什麼根底,他還是比較喜歡用這樣的寒門的。

麥鐵杖對皇帝的賞識重用,也是十分的感激,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十幾二十歲時的麥鐵杖了,那個時候的他是沒有敬畏感恩之心的,只圖江湖爽快。

“隨我來。”

麥鐵杖提起自己的大刀,便縱馬上浮橋。

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能在東岸搶下一塊陣地來,那麼今天的渡河只怕能成。而皇帝就在後面觀戰,今天就必須過河。

虎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大聲聽令。

“叫吾三子來!”

麥鐵杖三子都在軍中,聞令而來。

“孟才、仲才、季才,你們一會換上淺黃色的衣衫,我久蒙國恩,今天應是爲國捐軀的時候了。一會戰鬥肯定很兇險,如果我戰死,你們將富貴。在忠與孝上,希望你們多努力。”說完,他讓三個兒子在後隨軍。

錢士雄大聲道,“請大將在西岸指揮,由我等衝鋒陷陣即可。”

麥鐵杖哈哈大笑。

“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豈能用艾炷燙鼻樑,用瓜蒂噴鼻孔,治黃不差,而死在婦人懷裡呢?”

“陛下就在後面看着我們,今日,我當親爲前鋒,爲陛下衝鋒陷陣!”

說完,麥鐵杖率先衝向東岸。

高句麗人如潮水涌來,而遼河上卻只有三座還未完工的浮橋。

麥鐵杖不管不顧。

策馬來到橋盡頭,此時橋還有丈餘未通。

麥鐵杖棄馬,奔跑一躍而過,跳上東岸。

他一人持刀傲立,面對着千軍萬軍。

“來吧!”

“戰個痛快!”

錢世雄也跟着一躍而過,跳上東岸。

虎賁郎將孟金叉也一躍而過。

許多左七軍將士跟着躍上東岸,但更多的士兵還擠在浮橋上。

架橋的工匠們拼命的架橋,許多士兵直接跳入水裡,幫着架橋。

那邊,高句麗輕騎如風,已經殺到。

孟鐵杖舉起大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只是,身後才只數十人而已。

更多的兵,卻還依然被堵在浮橋之上,西岸,十萬大軍,卻因爲浮橋限制,一時不得過。

楊廣站在那裡,看的面色鐵青。

“宇文愷,混賬!”

高句麗輕騎狂飆而至,騎士在馬上紛紛放箭。

孟鐵杖揮起大刀,無數箭支落下,可依然連中數箭。

“過河,過河!”

麥鐵杖站立不退,一邊揮刀一邊大吼。

浮橋最後一丈終於搭好。

大羣士兵吼叫着揮刀衝上東岸。

麥鐵杖已經渾身插滿了箭支,他身子倚在拄地大刀上,傲然不到。

“大將?”

有人悲呼,左屯衛大將軍戰死遼河東岸!

第702章 擁立第1231章 毋動,動,滅國矣!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219章 訂親第169章 養兵第110章 嗣子第896章 斬草除根第435章 大婦第410章 死而復活(爲大吾王萬賞加更!)第1443章 打秋風嗎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995章 長孫策反東西面第1485章 晨曦第545章 李世民的猜疑(感謝徒步者1989萬賞!)第1518章 雙刃劍第178章 福利第463章 左秦瓊右咬金第1509章 夜宴宋王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1115章 天子侍官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247章 魏道士第137章 提親(第十一更,爲大收藏夾萬賞加更!)第411章 長子羅長卿(爲青翼追光盟主五萬賞加更!)第1057章 半億人口九億田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31章 伏威第386章 屠城第731章 驚變玄武門第971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1279章 五百巡騎破萬軍第66章 一羣莽夫第958章 長流至死不復回第295章 山頭第678章 龍之怒第580章 殺神過境第546章 驚雷第722章 張須陀奉詔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992章 風勁弓鳴獵羌戎第1007章 驅虎吞狼戰不休第884章 真真假假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53章 戰神降臨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1360章 爭功第555章 棄婦第1474章 金陵第1260章 狼妻第941章 王寶槍第679章 清君側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619章 驚弓之鳥(感謝劉安鋼萬賞)第838章 夜擒李世民第1522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1283章 黑夫團長第863章 中興之戰第1400章 衍聖公第1237章 鄉賓第1460章 兵之王第1288章 莫裝逼第180章 七石弓第480章 楊老二第1287章 藍突厥第234章 動員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138章 拜師(十二更,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639章 困獸始畢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1301章 府院之爭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490章 功高難賞第810章 虎牢第684章 造反吧,兄弟!第1482章 檢閱第687章 忠義無雙李靖第284章 死戰第1340章 逼宮第126章 劫掠養兵第582章 長樂王第750章 白馬之圍第110章 嗣子第259章 遼西第913章 必須死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藥師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1387章 皇帝萬歲第880章 我也想當皇帝第738章 輪迴不止,報應不爽第245章 佯攻第1420章 正統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1397章 殖民者第230章 你等着第1483章 太子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