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城受阻

浮橋一成,河邊的高麗兵又被周陽牛琇等殘兵來回衝殺,亂成一團,左右翎衛的驍騎立刻奔向浮橋,殺向東岸。只可惜此時右武衛大將軍麥鐵杖,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前鋒營大小將領皆已戰死,只餘都尉周陽以下二十三人。

當越來越多的隋軍加入戰團,高句麗兵終於抵擋不住,鳴金收兵了。一同帶走的還有右武衛大將軍麥鐵杖的遺體。

當大量隋軍緩緩推進,牛琇等人再也堅持不住,鬆開緊握刀槍的手,跌坐在混合血液的泥水中,朦朧的眼光看着高句麗人越退越遠,越退越遠……

半個時辰後,周陽帶着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二十三人,相互攙扶着一步一步從已被鮮血染成紅黑色的浮橋走回了西岸,沿途碰到的每一個士卒或民夫,甚至文官武將都主動讓開了路。

這一戰,西岸的百萬大軍眼睜睜看着前鋒營的被圍,卻無能爲力。上到皇帝楊廣,下到普通士卒都目睹了這一戰的慘烈。

當週陽率牛琇黃君漢等人回到前鋒營的營帳,偌大的前鋒營軍帳依然緊緊有條的排列着,只是空空蕩蕩,毫無生氣……

過了一會,有醫官過來給衆人治傷敷藥,好在大家都是些皮肉傷,因爲傷重的在那樣的亂軍之中,根本無法活下來。又有火頭軍送來吃食,是些粥食,因爲這二十多人已經兩天滴水未進,不宜吃太乾的食物,顯然,負責此事的人很細心,考慮的也比較周全。

然後兩天兩夜未閤眼的衆人脫下早已破破爛爛支離破碎的盔甲衣物,在百萬大軍的後面,踏踏實實的睡了一覺。

第二日,牛琇被一陣陣的號角驚醒,以爲有敵軍偷營,連忙翻身而起,拿起刀就要出去。周陽一把按住牛琇的肩膀說道:

“不要急,這是哀號,我出去看看”

不一會兒,周陽回來對衆人道:

“是大將軍的遺體回來了,陛下用三千高句麗俘虜換回了右武衛大將軍麥鐵杖的遺體。”

原來隋軍過了遼河在東安追上了正準備重新整隊迎戰的隋軍的高句麗人,沒有了河流天險的阻擋,又是平原地帶,隋軍驍騎也不是吃素的。此戰,斬高句麗兵首級一萬餘顆,俘高句麗兵三千多名,一直追至遼東城下,高句麗人拒城不出,隋煬帝楊廣也深知右武衛大將軍麥鐵杖的勇武右武衛大將軍麥鐵杖的遺體。”對自己的忠心耿耿也是心知肚明的,遼河之戰前鋒營的慘烈勇敢,百萬大軍每一個人都看在眼裡。於是隋煬帝派出使者和高句麗人交涉,願意用三千俘虜贖回麥鐵杖的屍體,高句麗人這纔將麥鐵杖的遺體交出。

隋煬帝爲鐵杖哭泣,下詔說:“鐵杖志堅氣勇,平素以功著稱,這次陪朕討伐賊人,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節高義烈,雖身死而功存。他的誓言至忠至誠,追懷他的平生,讓人傷感不已。應賜給他特殊榮譽,以表彰他的功德,可追贈光祿大夫之職,追封宿國公,諡號武烈。

又過一日,牛琇等人正在帳中休息養傷,忽然有內侍過來傳旨,隋煬帝親自下詔:前鋒營倖存的二十三人,不論原先在軍中官職大小,皆連升三級。

衆人又悲又喜,悲的是這一戰失去了太多太多的同袍,而又因府兵一般是郡縣爲範圍組成,所以同一個營的士卒也都是鄉黨,甚至就是親戚或鄰居。喜的是,大多數的普通士卒和基層軍官都是農戶出身,連升三級,最低也是從八品旅率,算是當了小官,也就意味着總算出頭了。這種芝麻小官在豪門或者官宦世家出身的人也許瞧不上,但對最底層的農戶來說,也許這就是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到達不了的高度了。

接下來幾天,牛琇等人隨大軍開拔到了遼東城城下,但牛琇等人傷勢未愈,還無法參戰,只在後軍養傷。隋軍將遼東城團團圍困,遼東城的高句麗軍數次出擊不利,於是嬰城固守。然而隋煬帝楊廣又擺出了宗主國不和番邦小國計較的譜,隋煬帝下命令攻城,但又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

結果隋軍猛攻三天,眼看遼東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的高句麗軍隊就聲稱請降,隋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而不敢繼續進攻,而是先上奏隋煬帝,等回覆命令到達,城裡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這樣的情況重複了好多次,隋煬帝仍然不醒悟。隋軍仍然沒有攻下遼東城。即使之後煬帝親自到前線指揮,但士氣,已經衰落的隋軍在遼東守軍的頑抗下又僵持了一個月隋軍也沒能拿下這個城池。

大業八年五月初,隋軍攻城兩月仍未攻克遼東城,隋煬帝卻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指揮上的錯誤和過多幹涉才導致現在的局面。

中軍帳內,隋煬帝楊廣把剛剛送來的軍報猛的丟在地上,怒吼道:

“廢物,一羣廢物,朕養你們有何用”!

原來不但遼東城久攻不下,攻打周邊其他城池的人馬也是接連受挫,高句麗人都閉城不出,各路隋軍都沒什麼實質進展,反而損兵折將。

帳中的文臣武將們全都低頭不語,看着自己的腳尖,大家都知道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生氣的時候,動不動就砍人腦袋,誰也不想在這種時候觸這個黴頭,搞不好一句話沒說滿意,腦袋就搬了家,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啊。

大臣們越是這樣不說話,楊廣就越生氣,越生氣火就越大,火越大,文臣武將們就更不敢說話了。

有些膽小又不太得楊廣恩寵的將領甚至雙腿已經微微發抖,朝堂之上,風雲詭異,誰知道會不會被別人推出來當了替死鬼,一個不小心就是抄家滅族,斷子絕孫。

左衛大將軍,許國公宇文述眼睛滴溜溜的轉了兩圈,便已明白其實陛下生氣的不是沒打下遼東城,而是事到如今無法下臺了,自己是陛下最恩寵的臣子,此時遞臺階這種活,爲了宇文家的長盛不衰,必須自己做了。

更何況,別人也許會擔心隋煬帝楊廣一句話就要了小命,但宇文述還是有把握保全性命的,不說爲隋朝統一天下立下的赫赫戰功,就連如今的隋煬帝楊廣能坐上這皇位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這事還得從隋煬帝楊廣的父親楊堅那時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