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挑戰

掛在江漢觀察使府名下的辦公室極多,大多都是府內臨時增補的差遣,因爲朝廷沒有給官帽子,這事兒就只能內部消化。事後如果辦公室成員事情辦得漂亮,那麼張德再問洛陽要官帽子,落實這個差遣。

對想要仕途上有所追求的精英來說,張德這種做法其實相當不錯,一個英傑的成色如何,看江湖吹捧沒有意義,要看實際業績。

業績可能會造假,但在武漢造假的成本,遠比在中央朝廷還要高。

“外勞辦”的主任是張貞,原本張貞是不願意去的,這是個苦差事,做得好功勞談不上多大,油水也基本沒什麼。能從外來務工人員榨什麼油水出來呢?又不能把他們當奴隸賣出去,想要私自收留,膽子比天大才敢這樣幹。

最大的油水,也無非是賺點勞務中介費,根據不同行業的需求,來擇選不同的成員。

工場主挑選工人,那肯定是希望老實聽話肯吃苦最好不要工資還倒貼的,至於工人尋摸活路,想的也是東家是個傻叉,白給錢讓他每天耍錢逗樂子還配個小娘子暖被窩……

雙方需求是衝突的,不可調和的,而“外勞辦”,首先就是要解決工人的崗前培訓問題。

讓外來務工人員,在思維上要達到武漢普遍社會的最低要求。小農對時間的支配方式,是絕對不可能符合工業生產要求的。至於一些奇奇怪怪的鄉風習慣,在工場之間,也不可能隨隨便便。

一個能在田間地頭嘮嗑,在壟溝田地之間拉野屎的小農,讓他明白拉屎撒尿不能在廠房裡,需要的過程非常漫長。

似千幾百年後能夠迅速適應工業化生產活動的農民工,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讓某些生物覺得尤爲奇葩的中小學日常行爲規範,纔是真正把《弟子規》等糟粕摁在地上摩擦的無上寶典。

貞觀二十四年武漢面對“打工潮”,一線人員的壓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絕大多數小農連左右都未必能夠分清,當然他們知道自己哪隻手拿筷子吃飯,但未必知道自己拿筷子吃飯的那隻手是左手還是右手。

他們沒有方向這個概念,地理距離的認知,往往是用某棵樹某個山頭作爲座標,然後用走路“一頓飯”“一泡尿”等等事情來加以衡量。

他們也沒有時間概念,最精緻最有定時思量的事情,大概就是雞叫多少遍就起來……

武漢現在不少工場區的工人,曾經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們從雞叫三遍起牀的模糊時間觀念,到半夜十二點準時叫雞的精準時間觀念,改變這一切最少也是三個月。

除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貞觀二十四年“打工潮”的外來務工人員,還不存在紀律這個概念,面對工頭,既無知又無畏。

毫無疑問,衝突在所難免,對張貞的挑戰,也絕非只有這麼多。

面對“打工潮”,武漢內部要整合的力量極多,而且根據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武漢也不得不對外借調一些“精悍”人員。

精幹人員面對衝突是沒有卵用的,只有“精悍”人員,才能鎮得住場面。

爲此,張德還專門請了薛仁貴的屬下過來幫忙,應付三到六個月。府內臨時增加的“民團”數量也有三千,治安巡邏的弓手也有一千多,加上原本就有的不良人、警察、白役、府兵等等,針對“打工潮”,武漢內部調劑出了兩萬多人來應對可能出現的治安事件。

諸如漢陽鋼鐵廠這樣的“大型企業”,還從工人中組織了巡邏保安,以防偷雞摸狗事件出現。

雖說談不上動員,但整個武漢短短半個月就組織了五萬人左右規模的組織團體,也着實嚇了不少人一跳。

江西總督府的要員有三分之一是常年要在江夏和漢陽辦公的,每年夏季秋季的要緊時候,除了防汛工作,還有夏糧秋糧的徵收問題,離開武漢,光靠南昌是玩不轉的。

更何況,連續幾年增補田畝,加上“化獠爲漢”的成效斐然,每年江西總督府多出來的糧食,是要銷售出去的,不可能留下來存着。

而能夠消化掉這些巨量糧食的地方,整個江西顯然只有武漢。

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就在武漢,而眼見着武漢居然出現了“打工潮”,各地政府又沒有控制這股“打工潮”,由得小農小地主背井離鄉前往武漢,這等於又增加了幾萬甚至幾十萬張嘴。

這一波“打工潮”的勞力數量,其實沒有上十萬,平均一個縣大概也就是千幾百人,但因爲你這裡幾百,他那裡幾千,總量就顯得可觀。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目的地很明確,除了武漢哪裡都不去。更讓房玄齡頗有點心驚膽顫的,是這些人今年來了之後,只要賺到錢,怕不是明年就會拖家帶口。就算地方官府嚴禁拖家帶口,但因爲他們賺到了錢,回鄉之後,鄉黨一定會讓他們帶着一起出去。

貞觀二十四年的“打工潮”只是小試牛刀罷了,貞觀二十五年纔是真正的大挑戰。

房玄齡擔心的不是當下,正如張貞知道這是個苦差事,卻不僅僅只是現在苦。

如今出現的“打工潮”,其特點也是非常突出的。但凡能夠出幾百人上千人前來武漢打工的縣,都具備一個特點,都跟武漢聯繫極爲緊密。

這些縣大多都有成熟的運行了好幾年的商品銷售渠道,武漢很多工業品、手工業品能夠迅速從這些州縣換取原材料或者其它物資,就是因爲渠道非常成熟。

而這些渠道的存在,前幾年或許看不出有什麼,但幾年下來,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也足夠讓當地和武漢形成溝通。這些渠道就是這些縣的窗口,通過窗口,就看到了武漢,可能只是霧裡看花,但終究是知道,武漢是個大城市,是“地上魔都”,那裡遍地都是錢……

市場和時代推着工人商人去冒險去拼,同樣的,小農小地主,同樣也會被推着去改變,這種改變可能會有遲滯性,但絕對不會缺席。

面對這種情況,房玄齡當然可以“一刀切”地讓地方州縣嚴查人口流動,理由隨便找一個,比如發現南朝欲孽等等,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讓人口流動大幅度減少。

但毫無疑問,這對江西沒有任何好處,對總督府上下也沒有任何好處。這麼多年下來,房玄齡甚至人口流動的好處,風險固然是有的,但相較收益……風險是朝廷的。

於是乎,房玄齡寧肯從總督府調劑成員前往武漢幫忙,也沒有打算摁死這一股前所未有的“打工潮”。

第三十八章 吃魚不易第九十九章 衝殺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遙控器(求票)第七章 又是小道消息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九章 喜事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六章 順利南下第九十章 宰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飛龍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三十五章 騷動的人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六十幾章 化鬱悶爲食慾第四十六章 杜斷第三十六章 比帥勝出張叔叔(一更求票)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八十五章 認清現實第九十一章 顧忌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二章 西行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七章 羞愧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四十四章 封神(第三更)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配合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三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二十四章 定胡碑(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六十八章 吃肉長生(第五更)第六十一章 可憐第四章 大驚喜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七十七章 花錢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八十五章 繼續飲鴆止渴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六章 主僕對話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機會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四章 女郎不凡第七十一章 你們對算術一無所知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五十三章 不罷休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三十九章 打工第八十五章 準備回長安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十七章 謎一樣第七十二章 早已註定第五十四章 相當粗暴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五十三章 送財童子2.0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