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抉擇

向城縣令樑處出身河東梁氏,當世梁氏高門,大多都是南方人,獨獨河東梁氏,是北地一枝獨秀的高門。

而且河東梁氏根腳極爲深厚,論歷史淵源,還真不輸給清崔博崔。開堂始祖,要追溯到春秋時的晉國,梁氏先祖就是晉國的中將軍。

只是時代變遷,河東梁氏也不復當年輝煌,雖說也談不上衰敗,但也不入當世八十家豪門之列,算是二流世族。

自北齊以來,河東梁氏混得好的子弟中,樑處樑靜如算是前列的,哪怕只是一個縣令,還是個南方小城的縣令。

不過眼下,樑縣令卻是暗道祖宗保佑,可以說是時來運轉,機會到了。

“靜如公,家中長輩多在長安,河東那邊,晚些去告知也是無妨。”

向城縣的縣衙內,梁氏家生子如是對自家郎君說道。

拂鬚頷首的樑處點點頭:“帶些花銷過去,長安城居行大不易,本地還有甚麼特產,也可以捎一些。若是老夫所料不差,這一二年,我梁氏當能趁勢而起。”

“是,靜如公放心,小的兩日內便趕到西京。”

“也不急着趕路,這辰光還在談,還要先等着武漢人過來。”

“是。”

向城縣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南陽、穰縣、新野諸地。鄧州刺史陳君賓也是大爲詫異,怎麼都沒想到,這汝州人吃完頭湯之後,他們鄧州人居然還能撿着恁大的便宜。

只說這糧食供應,路橋工程是不能斷頓的,哪怕糧食全部糟踐進去,也不能斷。斷了可能要出事,誰都擔待不起。

泥腿子造反不可怕,歷朝歷代但凡礦工之流造反,那就是驚天動地。

說是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可他們這些做官的,求的不是這點小錢。官位上去之後,錢真心就是個數字。

“使君,荊襄那邊也來了人,說是願意修橋鋪路,以示尊敬……”

穰縣的鄧州刺史府內,幕僚有些猶豫地對陳君賓通稟了這麼一個消息。聽到這消息,陳君賓嘴角一撇:“當初老夫來此地時,這些個荊襄高門,恨不得老夫去死。眼下聽說武漢人要修路南陽,通達京畿,居然說要幫我鄧州修橋鋪路?恁般好心?”

陳君賓又不是什麼貧寒人家,他堂堂南陳鄱陽王之後,至於連這點眼界都沒有?他老家現在是洛陽,在洛陽住了這麼多年,什麼行情什麼風勢他不懂?

這羣荊襄的王八蛋,無非是怕了,而且是怕得要死。居然想着提前搞工程,好消耗鄧州的民力,這樣武漢那邊即便要投資路橋工程,兩三年內別想有足夠的青壯勞力。

只可惜,陳君賓不傻,張德只要沒死,鐵定就是湖北總督。

而鄧州,說不定就是要正式劃入“湖北”管轄,到時候張德就是土霸王,就是頂頭上司。

荊襄豪門一時半會兒幹不死,弄死他一個陳君賓,信不信滿朝文武還拍手稱快?

“轟出去。”

臉黑的陳君賓從來都是和氣示人,但這光景也是有些急了,他必須要示好。之前張德途中遇襲,這是個大事,而且是很重大的事件,哪怕張德本人冷處理不當一回事,但是他陳君賓不能這樣想。

他還有恰飯的啊!

“使君……”

幕僚有些猶豫,人在官場,左右逢源是常態。一邊倒的站隊,往往都是局勢絕對明朗纔會幹。

但陳君賓不一樣,他的視角絕非是官場那麼一塊地方。

作爲南朝皇族之後,天然地有着大局觀,此時此刻,站在皇帝老子李世民那一側,陳君賓自忖換位思考,也想着張德把荊襄豪門連根拔起。

什麼蕭氏、蔡氏……統統幹掉!

張德不但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意願,更何況,陳君賓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張德遇襲這個事情,就是荊襄豪門乾的!

“你不懂,把他們轟走,動靜越大越好,讓所有人都看到老夫跟荊襄世族翻臉。”

“是!”

幕僚頓時凜然,知道其中必有深意。

出去的之後,幕僚心中轉過一個念頭:莫不是有人要對荊襄世族動手?

想到這裡,幕僚更是暗忖:張樑豐“隱忍不發”,莫不是就等着現在?

陳君賓鬆了口氣,對屋內的親信們說道:“接下來一段時日,爾等儘快跟蕭氏、蔡氏等荊襄世族決裂,如果老夫所料不差,張操之一旦執掌‘湖北’大局,就會大開殺戒,荊襄列強,必遭其屠戮。”

“甚麼?!”

“明公,這……這怎可能?!”

“沒甚麼不可能的!”

陳君賓臉色也很難看,“陳氏各支在南方還算安穩,江東也多有親善,倒是無甚顧慮。至於舊年遺族,也多居京城南里,算不上甚麼體面,也就不必計較了。這光景,不爲張氏巨蟒的口糧,就算祖宗保佑。”

“蕭氏、蔡氏之流,乃是數百年豪族,張樑豐縱使雄霸一方,可也不至於此吧。使君,須知道,一旦動手,只怕是華夏震動!”

“要的就是威震華夏!”

激動的口水都噴了出來,陳君賓手指朝天一指,“眼下他張操之就是關雲長,荊襄土雞瓦狗只配授首!”

“你們以爲張操之很好說話是不是?你們也不想想,歷年遭受行刺,有多少是荊襄豪門乾的?別跟老夫說不知道,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們能察覺蛛絲馬跡,是不是以爲‘地上魔都’當真都是妖魔鬼怪,甚麼都不懂,甚麼都不知道?”

“……”

“……”

聽完陳君賓的狂怒狂噴,親信們都是沉默下來,僥倖心態終歸是有的,萬一張德真是個大傻逼,被人刺殺了也不想着報復呢?萬一張德真是個智障,完全沒心沒肺呢?

可惜陳君賓一番話,算是講的極爲透徹,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貞觀二十五年的武漢,已經到了這個城市發展的極限,至少是這個時代的極限。

再擴容,武漢就會失衡,就會自爆。

“地上魔都”兩百萬人口,這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分流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怎麼分流,卻又是早就計劃好的。

荊襄世族,就是阻擋這一股洪流的絆腳石,對武漢全體上下來說,都是如此。

對荊襄中低層來說,那些個在頭頂作威作福的豪門世族,也該滾了。當然,他們不敢揮刀砍向這些老大世族,只是想着荊襄世族擡擡手,放他們一條生路,給一點生機。

卻未曾想,武漢的上層建築,早就看荊襄的上層建築不爽十多年。

十年生聚,積累的各種怨念,何止萬千。

伴隨着張德成爲湖北總督的那一刻,是摧枯拉朽還是水磨工夫,總歸是要見個分曉。

“那……使君,眼下鄧州做點甚麼?”

“先給向城縣嘉獎。”

“是。”

陳君賓平復了心情,飛快地轉動腦筋,下達指示之後,他又道:“去漢陽,請一批《音訓正本》的教授過來,穰縣、南陽、新野、向城諸縣,都要開授學館。”

“使君,這不好吧,早先爲了《音訓正本》,江陵……”

“你聽不懂人話?”

“呃……是!”

旋即反應過來,幕僚額頭上冷汗都出來了,他並非是友誼如此,只是以前都這麼過來的,成了習慣,他話沒說完自己都覺得有問題,被陳君賓呵斥之後,更是後怕不已。

“再差人去唐州,就說南陽修路,鄧州願向唐州借用民夫。”

“借?”

“難道老夫直接說花錢僱傭嗎?”

“是!”

這也算是官場默契,這時候拉攏唐州人,好處肯定有的,更何況。南陽本來就有官道通達方城縣,雖說方城縣遠離唐州治所比陽縣,可依然能說是“友善近鄰”不是?

“最後,找幾個口才了得之人,前往汝州,趁張操之尚在汝州停留,便以老夫的名義拜訪。”

“是!”

一應安排妥當之後,陳君賓心中暗道:老夫便看張操之如何下刀。

第二十六章 惡趣味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嶽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七十五章 另類孤臣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鏚第九章 不如叔父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十二章 人物第三十章 食肉動物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進化第十六章 熬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四章 所圖第八十五章 繼續飲鴆止渴第五十三章 多一個不多(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四十章 發達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五十章 擴散第十四章 講文明愛衛生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三十三章 開導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十九章 工程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第九十九章 衝殺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七十九章 狂熱第四十九章 正經事要緊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聽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三章 孔祭酒前進第八章 會做事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十八章 天賦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二十二章 肉糜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八十三章 形象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十四章 筵席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八十五章 籌謀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九章 套路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七十六章 唯利是圖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八十三章 一樁“富貴”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七章 予其誓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十章 進一步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樓第三十章 人才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點俺)第四十三章 有點意思第二十六章 有利第三十章 人才第七十九章 長者老司機第四十七章 張德的七夕(第一更)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