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

漢陽,臨漳山學堂,和漢陽學社那時不時的琅琅書聲不同,這裡總是顯得靜謐,只有水鍾到點,纔會有孩童的喧譁。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曹衝定理》,或者說是浮力定律,那麼,還有人記得浮力和什麼有關嗎?”

負手而立的張德,看着年齡不一的學生,有的是從大河工坊帶來的,有的是長安城西大講堂帶來的,有的則是本宗子弟……

學生數量,還不足以分班教學,學社之中,各分三等,只是基礎知識,卻和年齡沒太大關係。七歲孩童學的浮力定律,和十七歲少年學的浮力定律,沒有任何區別,理解深度同樣沒有山高海深的差距。他們只存在是否消化是否接受是否發散。

“只和排出液體體積和液體密度有關。”

“和水的體積水的密度……”

“密度和體積。”

……

亂糟糟地回答,張德並沒有阻止,聽到了答案,有對的,有不對的,有大差不差的,這其中的區別,就是七歲和十七歲。

“你們現在很疑惑,物質的密度,該怎麼確定呢?這是你們一直以來疑惑的。在長安時,有個叫尉遲環的,他時常追問我這個事情。然後有一天,他做了一個一尺長一尺寬一尺高的立方體土堆,然後把土堆的份量稱了一下,他得到了那堆土的密度。”

張德看着一臉驚異的學童,“但是,又有一天,他拿另外一堆土重新測量,發現數據對不上。那麼,我的問題來了,爲什麼?”

停頓了一會兒,有人問道:“是不同的土有不同的密度嗎?還是說測密度的方式不對?”

“測的方式是對的,如果物質密度不變,那麼我們日常所見,物質增加體積也增加,可見是有道理的。”

“那麼就是物質是複雜的,就像先生說過的那樣,黃河水和長江水,密度就不同。我家大人去過青海,聽說那裡有些鹽池,人在其中,不遊自浮。”

看到他們在那裡討論着,張德笑了笑:“尉遲環的方法並沒有錯,這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但這隻適合我們現行條件下能掌控的物質。密度,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單位體積內的質量。我之所以把密度留到現在來說,就是要給你們引入一個東西。”

說着,張德拿出了一枚華潤商號專用尺,又拿出了華潤商號的公平秤,這是一個天平。

“度量。”

隨着水鐘響起,已經到了午休,除開吃飯,還有午休。不管是貞觀年還是武德年還是說往前上千年,“晝寢”都是相當懶惰的事情,會被時人抨擊。

但是在臨漳山學堂,午休就是午睡,這是鼓勵但不強迫的事情。除了午睡這件事情,臨漳山還有一件反潮流的事情,那就是給學生提供午膳。

通常情況下,這是貴族和官吏纔有的生活水準。正常人家,只有一個朝食,再加一個補食。土地產出還不足以支撐全社會一日三餐,且頓頓做菜。補食,也只是把朝食吃剩下的,再拿來吃。

“你堂堂沔州長史,竟然跑來教書?你有這資格嗎?”

“你管我有沒有資格?”

老張斜眼看着李德勝,這廝越發地黑了,來回在工地上跑,秋收之後,就要開始抓緊時間攔截沼澤,排淤這件事情,一個冬天應該也夠了。荊襄這裡,冬天要找到厚厚的冰,也是不容易。

“對了,怎麼上個月的倭奴,沒有來漢陽?”

“發往交州去了。”

“李道興那老匹夫有甚用?這些倭奴用來繅絲、開河,都是政績啊!入孃的,我備了五千貫,準備走走克明公的門路,別人可不敢招惹我那伯父。”

“眼下要等桑田成熟,再者,今年遷徙來的人口有點多,倭奴用不上了。”張德隨手拎起一隻雞腿啃了起來,很是放肆地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跟李德勝道,“高達國那個王子明年要朝貢,東天竺香料黃巾極多,聽李淳風說,健陀羅那裡,還發現了一個大銀礦。”

“大銀礦,能有多大?”

“大到還有金銀銅鐵鉛煤……”張德瞄了一眼一臉呆滯的李德勝。

只見老李猛地把手中的排骨一扔,瞪圓了眼珠子,“李淳風那臭道士是如何發現的?”

“那銀礦,聽他描述,大概在健陀羅西南,礦洞之內,居然就是密佈的露天白銀,規模應該是豐州銀礦的幾十倍。”

“入孃的!”

猛地拍了一下桌子,“這一時間,也無甚氣力去勃律。聽說于闐還在整軍,西突增兵疏勒,那豳州畜生想要混個安西都護府大都護的位子,不過朝廷會不會用兵,都是兩說,三十年後用兵不算啊。”

“此事已經在長安有所相傳,倒不是李淳風所爲,而是且末商人乾的。”

“亡國之人倒是會做事,怕是居心不良。”

“當然是居心不良,此時若用兵,乃是不義。軍中士卒即便善戰,戰後只怕也會不服。再者,三州未穩,且末王公貴族,總有漏網之魚,若是背後一刀,大軍前行,就是行險。幾年經營,就是毀於一旦,一個糜爛的沙州,於大唐又有何用?”

“說說那個銀礦。”

李德勝又拿起排骨,喝了一口酒。

“在銀礦東北,有個煤礦,不大,但是是露天煤礦,煤質褐色,算是上等。”張德說着,又道,“保利營造的大工去了幾個,發現有些陶土質地不差,可以制瓷。”

“總不能運土回國吧?難不成就地燒製?”

“眼下不行,倘若燒製,早晚燒瓷手段流露出去。”

張德扒了一口米飯,吞下之後有些遲疑,“就看明年朝廷用兵不用兵,用兵的話,就把大河工坊的那些突厥奴,牽走。”

“全部?”

老張搖搖頭,壓低了聲音道,“我和李涼州說過一些事情,眼下諸羌雖然震怖於大唐,不過地盤就那麼大,糧食就那麼多,總要死人。現在,有些大部族,都是滅了小部族才能穩住族人。”

“甚麼意思?”

“羌人願舉義從,爲大唐皇帝放馬啊。”

“放何處的馬?勃律的?健陀羅的?”

兩人頗有默契,只這三言兩語,李德勝就知道,張德良心大大的壞。這李大亮一句話下去,得有多少人倒了血黴?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那算個屁。涼州都督什麼都沒幹,那些羌人自己就幹起了販賣自己同族之人的生意,而且還非常的興奮勤快。

“你這何曾是放馬,你這是羌人放屁,放的還是馬屁……”

李德勝搖搖頭,還是有些吃不準,“羌人到了勃律到了健陀羅,又能如何?”

“一羣羊是趕,兩羣羊是放。既然都放馬勃律,不如勃律人也放馬西行南下好了。”

“……”

一時間,老李把意大利……面,端出來給老張嚐了嚐。

第五章 跑官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六十八章 販賣人性第三十四章 盼國強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四十三章 內奸就是爽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十八章 取名秦懷道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九十五章 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三十章 能吏標準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三十七章 王法追求第十八章 取名秦懷道第八十四章 專業的不務正業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五十六章 用人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頓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一章 拜佛第八十章 外勞辦第八十四章 家業(一更求票)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十一章 站隊第十一章 站隊第五十八章 爲了孔聖(第一更)第六章 河中風雪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三十一章 美好印象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十四章 飛揚第九十章 太年輕(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風平浪靜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十三章 別來無恙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三十三章 藥不能停(第一更)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二十九章 闖關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十九章 需求第三十章 謀生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談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九十九章 微變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三十章 人才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二十一章 就是這麼直接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四十幾章 工科狗的煩惱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師(求推薦票)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三十三章 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