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洛陽來客

因爲李奉誡來了信,說是給一個以前寫應制詩的朋友找門路,老張自然應承下來。又不便親自出面,就委託了王敬直和常凱申,上官家有凱申物流的常威照顧,自然沒甚無賴潑皮前去騷擾。

“二十叔竟然去了揚州?”

李麗質倚在張德肩膀,一起看着書信。

“江王還是很討皇帝歡喜的,他年紀又小,我做校書郎那會,還抱過他呢。”說着,張德扭頭問李麗質,“你是想看那個博物書院麼?”

“嗯。”

點點頭,李麗質忽閃着大眼睛,“聽人說,博物書院多是奇珍標本,罕見記載。而且都是有實物印證的。”

“聽人說?聽阿奴說吧。”張德笑着搖搖頭,“你莫要聽她胡謅,有孕在身,還成日琢磨遠行玩耍。這博物書院,那是這般好修建的,沒個十年八載,想也別想。也就是吳王是個閒散親王,又常住隔壁安陸,這才無事。倘使他真個去了蘇州,怕是沒什麼好果子吃。”

“這我都懂的,說到底,還是‘天家無情’罷了。”

嘆了口氣,李麗質倒是也看得開,她氣質出塵,性格恬然,但也不是傻白甜。心境上相當的成熟,可以說比魏王李泰強多了。

“你倒是想得開。”

一伸手,李麗質入了懷中,坐在腿上,張德輕輕地拍了拍她身子,既是安慰也是讚賞。

“說起來,倒是忘了和阿郎你說正事。”

“甚麼事體?”

“我那窯場,燒了一窯青瓷,質地比東關款還要好。”輕拍了一下手,有些小女兒興奮的姿態,李麗質眼眸明亮,“尋常小件,倒是不甚有趣了,若是能燒製奇形,或是大件,纔有些趣味。阿郎,你知道哪裡的瓷土最好?”

“這我真是不知道,但瓷土哪裡有,我倒是知道,你差人去尋覓過來,一一實驗就是。”

“說的也是。”

李麗質想了想,反正也沒什麼要緊的,於是道,“那阿郎寫個條子過來,我好去支使幾個人。”

說罷,露出一個狡猾的微笑,白嫩的手掌攤開在張德眼前。

“哈……”

老張這才反應過來,這妞居然是早就打了這個主意。

等忙完半日公事,中午吃飯是在衙署,因爲武漢辦公規模極大,所以衙署置辦了巨大的食堂,府內各部門一起吃飯,人數兩三百都不止。前幾年有些官員還注意儀態,身上的官袍是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等到後來,一到吃飯,全都脫了官袍,換上了輕鬆便裝,一個部門湊一間吃飯。

以前是“食不言,寢不語”,然而現在公事極爲繁忙,哪怕是普通的吏員,業務量都是別處的二十倍都不止。別處吏員吃卡拿要魚肉鄉里輕而易舉,但在武漢地區,不敢說禁絕,但也就是控制在坊裡之內,很難超出這個範圍。

而且人是比較出來的,江夏魚市碰上“魚霸”,可能要被抽個兩成,但是在襄州,那就是五成六成。一來一去,自然是江夏要比襄州幸福。又因爲片區分的詳細,部門越來越規制,導致“模糊”交叉的三不管地區逐漸縮小,也就進一步壓縮了吏員“瞞天過海”的權力。

講白了,純粹還是武漢地區非農人口比重太高,經濟結構使然。

“府君,今年北地麻料高產,如今囤積的太多,河東、河套、關內、巴蜀,都鬧出了不少事情。朝廷剛派了人到漢陽,還沒有過江,但已經給了暗示,說是讓武漢兜一些底。”

老張一愣:“朝廷?當真是朝廷還是留守京城的魏王?”

這裡面區別有點大,下屬一聽,琢磨了一下,“是下走疏忽了,如此看來,當是魏王。”

“肯定是魏王。”

張德盛了一碗湯,嘬了一口,然後跟桌上的同僚們直接道:“現在皇帝在遼東,以皇帝韜略,怎可能這光景就回轉?搞不好就在遼東過冬都說不準。以前遼地入冬艱難,如今雖然也不甚好,可比以前如何,你們有的去過石城鋼鐵廠的,也有從石城鋼鐵廠過來的,當曉得禦寒能力較之前隋,強了十倍都不止。”

下屬幕僚們都是點點頭,這是肯定的,如今洛陽和長安,主要的燃料已經不是木炭、乾柴,而是煤,而且只用幾個地方的優質貨。

對禦寒能力的提高,別人不知道,當今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棉麻、鯨油、煤爐、火炕、皮草、烈酒、爬犁、青料……這些可不是一天功夫就冒出來的東西。前前後後攢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底子,纔有了今天的氣概。

甚至不少武漢官僚猜測,皇帝大概就是打算入冬徹底斬草除根。高句麗餘孽在冬季還想活動?死路一條。而唐軍呢?大概只需要出動一個團的兵力,一個冬季再拉長到五個月,反覆清剿,怕是真·一當百都能殺出來。

這不是一個級別的戰鬥力,更別說李皇帝琢磨的是一時擊潰然後看別人死灰復燃。而是想要徹底禁絕,將來縱有叛亂,沒有核心人口核心族羣,扶余人頭是鐵做的?

“如今咱們這魏王,那是主持弘文閣,志得意滿呢。麻農日子不好過,也不是今年,太谷縣當年縣令王中的,還是我親自跟他談的,太谷縣如今的麻繩廠,就是十年前我親手指點的。”

敢放這樣的話,老張自然也不怕下屬幕僚傳揚出去,他怕什麼,當年他還是個少年,懵懂無知萌萌噠,這個情況,李董是知道的。

然而很多幕僚並不清楚情況,陡然聽到這個消息,猛地一個激靈,只覺得眼前的觀察使大人簡直是高深莫測,比十層樓還高。

“麻農鬧事,銷路不好,或是麻料囤積的太多,加工不過來,都是大事。稍有不慎,朝廷威嚴就要受損,魏王既承皇帝所命,留守洛陽,倘若出了事情,難不成怪皇帝?倘使他處理妥帖,自是大不一樣了。”

“那……觀察的意思是,要見見洛陽來的人嗎?”

“見,不過不是現在。這樣吧,你們先去回覆,就說……嗯,就說我去視察武昌織布廠了。”

“是。”

被別人晾着拖着的時候,感覺好氣啊,可是爲什麼自己這樣幹,感覺好爽啊。

第九十三章 茌平馬周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十八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十九章 再嘆娶妻娶賢第十四章 良人第三章 渣男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二十章 玩火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三章 閃了腰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七十九章 正道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六十三章 事業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七十章 死人活人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五十八章 服第九十四章 捐軀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十五章 唐代閃婚(一更)第七十幾章 他不能死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六十一章 瞧着眼熟第九章 不順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三十幾章 下注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二十四章 人精的舞臺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八十四章 家業(一更求票)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二十八章 當年朱雀街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憂鬱第十二章 東風氏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二十六章 有利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十章 進一步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六十四章 真誠拜訪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六十章 愁啊第四十三章 閨樂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九十二章 雪裡寒梅第六十六章 跟誰姓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九十一章 衆望所歸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七十八章 天下誰堪爲敵手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二十六章 鐵路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十六章 “老爺爺”第四章 心情複雜第七章 賽尉遲呀小張飛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七十四章 明則第十章 提督第二十九章 福壽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七十一章 傳家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七十七章 荒誕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九章 集體趕工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