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

武漢有個釀造廠,除了酒類之外,還涉及醬油、醋等調味品的釀造。基礎生產部門在江夏城東邊,臨江臨山,有弛道直通,還有專門的“醬料碼頭”,歸樊港管。

除此之外,廠內還有個“府內精釀廠”,帶有實驗室性質的小型單位,其中隨便一個老頭,都是釀酒的好手,精通巴蜀、荊楚、吳越各種老酒、濁酒、新型白酒的釀造。其中一款度數比較高的“明月酒”,就是由清河崔氏徐州房發賣,以崔珏的字號命名。

崔弘道眼下主持徐州家業,其中一個拳頭產品,就是代理“明月酒”。

徐州本地關撲“酒麴”,不過崔弘道卻並沒有真個就去釀酒,只是拿到了酒類生產銷售的官方許可證。

實際上有點偷天換日的意思,武漢這裡早先還有“獠寨”,隨時可以用“獠人”的名義在大批量生產烈酒。

萬一官府查,推個龍姓的獠人老婦出來,開口就是:我們這種人沒有文化的嘛……

完美。

朝廷也不可能說對待武漢“南蠻”還要如何狠辣,畢竟天下能跟他們一樣“乖順”的蠻族,實在是不多。

這可是典型。

自“甘蔗酒”這個事情提上議程,“府內精釀廠”就開始了“糖副產品”發酵蒸餾的改進,因爲路數都差不多,設備又相當的完備,初步釀造出來的新款“甘蔗酒”,首先給府內官吏當作福利發了下去,然後再內部做調查,看看要不要勾兌調製改善一向口感。

“三哥哥,內廠這酒還有沒?”

到三月底的時候,新酒作爲福利,在江漢觀察使府的官吏中間,流傳的有些熱鬧。好酒者居然覺得這個酒滋味還不錯,只是“府內精釀廠”畢竟是研發部分,不是真正的生產單位,所以短時間內,只會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發福利這種事情,只能是看關係了。

因爲張利剛從文書調崗到主持“副產”,房玄齡給他安排了一個武昌縣丞的職位,江西省和武漢觀察使府,委任狀明確了職權範圍,也算是讓武昌縣令省得去疑神疑鬼。一把手和二把手互咬,對老張來說毫無必要。

再一個,張利是“家生子”,前途沒必要拼自身,張公謹、張德不倒臺,他將來前程似錦,說不定也能外放哪個州縣開枝散葉。自立門戶也不是沒這可能,反正張德不介意這些。

“內廠新酒不多啊。”

張利見是關係親近的同僚,琢磨了一下,回道,“正好明日我就要去武昌赴任,到時候去內廠幫你打探。可你也是知道的,這新酒,泰半不會產量太高,更何況口碑恁般好。它要是能高產,還不得賣到遼東去啊。”

“三哥哥說的是,唉……這老酒喝得沒甚滋味,府內新發的這酒,口感獨特,回味別緻。春日裡才了二斤多,這哪夠喝的。”

“新酒早晚都要發賣,等着就是了,明日去了武昌,我先去內廠看看,若是有多的,先捎些許回來。”

“噯!有勞三哥哥!”

“小事。”

這年頭的武昌還不是老張非法穿越前的武昌,在圍湖造田、圍圩造田、壘田修壩之前,也沒有什麼武昌魚可以吃。因爲陸機這位吳國老鐵吃的魚,跟老張非法穿越之前吃的,不是同一條……

魚是同一種魚,只是地理位置偏差有點大。如今的武昌城,更多的像鄂城。魚蝦雖多,卻是問長江水神討要的,湖裡面折騰的人,多是江夏鄉下的老哥。

因此如果武漢本地的官僚,有漢陽或者江夏的,要調崗去武昌,一般都會說“駕舟北上”“乘車東行”,而不是“騎馬南下”。實在是因爲這地界有一段長江是先向北,拐個彎再向南,然後再向北,再向南,最後再向南……

總之,這是一個駕舟也能玩飄移的刺激地方。

張三郎前往武昌之後,先是請客跟同僚們一起吃飯。武昌縣令其實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乃是長孫無忌堂兄弟的外甥,交情有點遠,但總歸算是有交情。而且縣令年紀也不大,論起來,還要叫韓瑗一聲姨夫,而韓瑗韓伯玉,跟張德那是十好幾年的交情。

當年老張還被長孫衝大表哥“橫挑眉毛豎挑眼”的時候,韓伯玉還是大表哥的跟班,可就是這樣的狀況,韓伯玉跟張操之,居然還成了朋友,可見人情關係,是很微妙的事情。

後來韓瑗去六部行走學習,地方上的人情,主要就是靠張德,中樞的人物,同輩裡面有能量的,也就是鴻臚寺馳騁的長孫衝。可萬萬沒想到大表哥馳騁起來沒個底線,居然在榻上也馳騁了好些年,這就沒辦法了。

於是韓瑗的姨侄來求姨夫幫個忙,韓伯玉就把這事情,扔給了老張。升遷路線簡直就是規劃好的一般,蹭蹭蹭就上去了,這年頭,能在武漢混到縣令位子,那必須是智力、能力、權力紛紛在線的狠角色。

所以,沒有借到長孫阿舅家的勢力,反而是靠了姨夫才風生水起,武昌縣令怎可能不珍惜跟老張的關係?

哪怕是上下級關係。

張利過來做二把手,他一點問題都沒有。

接風宴一過,張三郎就跑去“府內釀造廠”調研,他是主抓“副產”的,糧食生產增加,對縣令有加成,對他沒什麼卵用,而他要是能少侵佔糧食,那縣令更是要感謝他。

所以張利的調研很順利,還混了二十壇新酒,他並不是特別好酒,留了一半,剩下的全部讓人送到了江夏城,轉交給友朋。

“這酒……嘿。”

一日在後衙休息,小酌了兩杯,頭一次喝新酒的張三郎頓時一愣,“這酒滋味確實獨特,內廠的人說這酒用‘糖渣’蒸釀,若如此,豈不是省了不少糧食?”

正琢磨這新酒的好處,忽地外面門子傳來消息,說是府內有公文。

張三郎於是放下酒杯,跑去查閱公文,打開一看,張利嘴角一抽,只覺得渾身難受。

“還真賣去遼東啊。”

公文內容不多,但卻是個聖旨,皇帝下詔,他要拿酒勞軍。

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四章 我見猶憐(爭取再搞一章出來)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十三章 暴打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九十九章 成長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圖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七十四章 賣方市場第四十章 探底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六十五章 不爭一時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九十五章 再議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九章 明槍易躲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九章 不順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十五章 務農第三章 時過境遷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六章 順利南下第二十一章 殺第六十幾章 泡湯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七十九章 比爛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二十章 虎威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二十六章 這個破遊戲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七十章 分析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三十五章 正當紅第十四章 都是壞種第六十四章 榨乾良心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二十四章 糾結的人選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八十章 有恃無恐第六十五章 後續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十八章 天賦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九十六章 變換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十一章 興旺第三章 機靈鬼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六十九章 淡水蝦富含DHA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五十三章 寶貝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一章 挫傷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十一章 興旺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八十六章 排隊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十四章 野性第十八章 天賦第八十一章 簡在帝心(求票)第二十一章 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