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

殿中寂靜無聲。

這句話一出,引太多聯想。

帝傳三代,武代李興,女主昌。

此時殿中,偏偏就有個實封六百戶的二十歲翼國公就姓武。

瓜田李下。

黃泥巴掉褲襠,說不清楚啊。

李世民目光也在武懷玉身上掃了幾遍,好在李世民此時還很年輕,也不完全信。

雖說三十歲的天子對讖語這些比較迷信,甚至很信那些相師、士術、占卜望氣道人,他以前統兵征戰在外,聽到哪有這些高人,那絕對都是要微服去拜訪一下,順便相個面摸個骨望個氣什麼的。

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那句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的天象解讀,如今不也成了事實嗎?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畢竟歷代朝廷可都有專門的太史局或是欽天監、司天臺等機構來負責觀星望氣這些的。

“此話何解?”

李世民從武懷玉身上收回目光,直接問李淳風。武懷玉太年輕了,身上看不到半點威脅的樣子,當然,最重要的是,那句讖語裡明明有女主昌這三字。

武懷玉可不是女的。

“臣仰觀天象,俯察歷數,對照秘記,解讀出這句。”

李世民臉上已經很不好看,“說具體點。”

“據臣按卦象推算,此種徵兆已經出現,李氏帝位傳三代後,將有武氏女主代有天下。”

李世民覺得十分荒謬。

因爲自古以來,還從沒有出現過女皇。

歷史上倒是出現過不少專權的太后、皇后,比如說漢朝劉邦皇后呂氏,還有漢帝武的祖母竇氏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垂簾聽政的。

可李淳風之意,三代之後,這大唐居然要出現一個姓武的女人取代李唐天下當皇帝,這太荒謬了。

直接說武懷玉將來會篡位當皇帝,李世民倒更相信些。

“三代之後。”

李世民喃喃唸誦,他現在是李唐第二代天子,三代,豈不是太子承幹之後?他才三十歲,要是再當三十年天子,傳位給承干時,承幹也才四十歲,承幹起碼也還能當二十年天子吧。

那就是五十年後,那武氏代有天下。

李世民心裡默默推算起來。

他宮裡沒姓武的,承幹才十歲,還沒娶妻更沒納妾,肯定也沒姓武的。

難道說將來承幹會娶個姓武的,然後被奪位,跟呂后一樣,但呂后也沒稱帝打算,仍是立劉氏爲帝啊。

越想越不太對勁。

“你確定是三代之後,武代李興,女主昌,就是姓武的女人奪天下?”

“卦象是如此顯示,結合太白金星天象預示的結果,並且臣對照秘記。”

秘記,這是一本很神秘的書,據說是靜雲觀的鎮觀之寶,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一本書,這本書裡有許多卦象推測,有不少預言讖語。

有說是葛洪所著,也有說是天師張道陵所編,但魏晉以來許多大事,都能在這本秘記裡對應的上。

甚至李淵建唐代隋、李世民秦王當有天下這些,如今也能在秘記裡面對應,雖說這本秘記裡的預言,都是模糊的,大致的,寬泛的。

如果是還沒發生的事,可能很難解讀,但如果是已經發生了,你再對照秘記,就會發現很多都對的上。

李淳風說這次解讀,不僅合卦象,也合太白金星天象,甚至還能對上秘記讖語預言。

當然,帝傳三代,武代李興,女主昌,這十一個字,其實就正是秘記上的讖語。

那是原話。

但秘記上面並沒寫這是會發生在魏朝晉朝還是隋朝唐朝或是什麼時候,是李淳風根據天星、卦象,推斷出將要發生的事,就應在秘記的這十一字上。

至於更進一步的信息,到底是三代後要出一個女皇帝,還是垂簾聽政的太后皇后這些,李淳風也不敢妄言,但他推算更可能是女皇。

李淳風說着還把秘記取出獻給皇帝,並翻到了那一頁。

那頁有一張很神秘難懂的圖,然後配的這十一個字。

武懷玉也看了,覺得那圖跟這十一個字,可以有許多解讀,甚至隨便怎麼解讀都行,這書讓他想到了後世有名的推背圖。

據說推背圖就是一本傳說由袁天罡李淳風所寫的神秘大作,但後世考證都說流傳的推背圖,是後世不斷修改的僞作,是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編成這些圖和故事,故意留一些隱誨的線索,本質就是在講過去的故事,而不是真正預言未來。

這玩意跟馬經有點像,開獎前你左看右看也看不懂什麼,但開獎後,你就能一一對上。

事實上,隨便開出什麼號碼來,用馬經的圖,都能解讀的出。

可現在拿出秘記的是李淳風,李世民也不得不認真考慮。

秘記不秘,因爲早在隋朝時就開始流出民間,不少人都知曉,甚至抄錄有,皇帝不能懷疑秘記真實性。

但還是那句話,就憑一張模棱兩可的圖,憑一句沒頭沒尾的話,這東西確實能有許多解讀的。

不過帝傳三代,武代李興,這其中武代李興這四個字,很觸動李世民的神經。

武懷玉心裡咒罵了李淳風一萬遍,當着他面非說武代李興,這不是當着和尚面罵禿驢嗎?

眼看氣氛越來越凝重。

武懷玉也只好以退爲進,他向皇帝跪伏請辭。

“臣武懷玉出身微末,全仗陛下恩遇,方有如今二十歲而實封六百戶,紫袍金符玉帶,如今李博士占卦觀星對照秘記,得出此預言,臣深感惶恐。

臣深深感激陛下知遇之恩,對陛下滿腔忠誠,但眼下臣請辭職避嫌。”

武懷玉的話,讓李世民有些感動。

雖然武代李興四個字那麼明顯,但皇帝沒想到武懷玉頭上去,五十年後,武懷玉也七十歲了,不可能還能代唐。

更何況,那秘記也說的明白,是女主昌。

皇帝讓李淳風再好好解讀,解讀的更細緻一些。

但李淳風也只能得出這個結論,至於從秘記上這句推測出更詳細準確的信息,他暫時也還無能爲力。

“還需要更清晰的天象預兆,才能繼續推演。”

李世民對此回答很不滿意。

惱怒的皇帝決定殺幾個人。

李淳風的書童泄露奏報天子的密奏,死罪,斬立決,李淳風的婢女勾結神婆,泄露密奏,斬立決。

袁氏妖婦,斬立決。

長安縣令楊纂,無能且不忠,斬立決。

歷博士李淳風,泄露密奏,馭下無方,斬。

這個斬字一出,李淳風都愣住了。

本來挺超凡脫俗的,站在殿上一直雲淡風輕,很有高人指點江山推演天機氣質,誰知皇帝要把他斬了。

他愣在那裡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其實李淳風雖然八年前就投李世民,但從六品官到八品官,可知道他並不得李世民賞識。

“陛下,李博士雖馭下不嚴,但書僮泄露密奏,也只是他無心之失,罪不當斬,還請陛下寬恕。”

武懷玉雖然很懷疑李淳風這是收了誰的好處,替人出陰招攻擊他,但也沒證據,而且他覺得李淳風當也不至於。

看見皇帝要殺李淳風,他還是出言相勸。

倒不是覺得李淳風多無辜,而是他覺得這件事,假如真的還有內幕,那李淳風就是關鍵。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是李淳風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死了,那武懷玉可能永遠也不知道那有可能存在的暗劍是誰捅的。

李淳風跪伏請罪。

畢竟也還年輕,二十五歲的李淳風,家中還有母親,還有妻妾兒女,他也不是毫無牽掛的,他可以不是很在乎仕途,但不能不在乎妻兒老小。

武懷玉苦勸。

最後李世民怒氣稍消,改將李淳風軟禁於太史局,讓他繼續解讀秘記讖語,繼續觀測太白金星,但不許他回家,還將他奪職,散官本品降爲從九品下將仕郎。

“杖四十!”

李淳風被侍衛架了出去。

估計他此刻可能後悔要胡亂觀星占卦密奏了,你做你的歷博士,教好歷學生,協助研究曆法編寫曆書就好了,狗拿耗子,非要去觀星占卜推測天機。

“陛下,長安令楊纂雖辦案不力,但那案子在他手上確實證據不足,這只是判案失誤,並非大罪,如果按朝廷制度追究,這也不是大事,請陛下息怒。”

李世民怒氣未消,堅持要處死楊纂。

他拍了拍武懷玉肩膀,“這個事你就不要勸朕了,”

“你剛上任雍州別駕,便能把袁氏妖言惑衆一案糾正辦好,非常不錯,李淳風的那占卦推測,你也別放在心上,朕對你深信不疑,你回去好好任事,雍州較特殊,辛苦你了。”

武懷玉被皇帝一番安慰,走時還被賞賜了一對銀瓶。

可第二天上朝,皇帝就下旨。

考慮到雍州牧漢王元昌年幼,雍州事務皆由別駕武懷玉主持,事務繁重,所以皇帝免去武懷玉左領軍大將軍、崇賢館主、太子右衛率、刑部侍郎的兼職。

仍以崇賢館學士任雍州別駕,兼太子洗馬。

這旨意當殿宣讀,引的不少人暗暗猜測。

皇帝宣佈長安令楊纂處死。

御史大夫溫彥博站出來堅決反對,中書侍郎顏思古也出列反對,秘書少監令狐德棻也反對,當然吏部尚書楊師道也站出來反對。

這四個站出來反對處死楊纂的大臣,顏思古和令狐德棻其實都是隋朝時就跟楊纂關係極好的好友了,楊師道跟楊纂都是弘農楊氏家族的,雖不是一房,那也是同族,這個時候也沒啥好避嫌的,救人要緊。

他們紛紛站出來力保。

不過最終說服皇帝的卻還是溫彥博,溫彥博是御史大夫兼主持中書省事務檢校中書侍郎,加參預政事的宰相。

他又管御史臺,他據理力爭,引用大唐律令制度,反正皇帝沒理由因爲判錯了一個案子就要殺一個正五品大臣。

溫彥博甚至還把楊纂歸唐後歷年的政績都擺出來,從侍御史到吏部考功員外郎,再到長安縣令,每一職任上都表現良好,考覈評價都是上等。

最後總結楊纂不僅無罪,反而是有功的,本來按正常,楊纂今年任滿,也是要升遷的。

這時宰相魏徵、王珪也都站出來支持溫彥博。

最後房玄齡杜如晦也覺得楊纂這次只是犯了點小錯而已。

李世民沉默許久,最後出人意料的當殿認錯。

“既然諸卿都說楊纂無罪,那朕就更改旨意。”

“長安縣令楊纂,按原本安排升吏部侍郎,”

這旨意一出,又讓大臣們看不懂了,剛纔喊打喊殺,現在卻連升幾級?

長安縣令是正五品上,吏部有兩位侍郎,都是正四品上,這不連升四級?還有這樣的好事?

“雍州錄事參軍韋思齊,檢校長安縣令。”

這個任命更驚人,韋思齊原來僅是正七品上的雍州錄事參軍,這直接升正五品上長安縣令?哪怕加了檢校二字,但肯定也只是過渡一下就轉正的。

這是連升八級?

看來宮中韋貴妃韋昭儀姐妹還真是很得聖眷啊。

相比之下,今天武懷玉被連免去了左領軍大將軍、刑部侍郎、太子右衛率、崇賢館主四個兼職,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兼職。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突然間這麼大變動,有些官員一頭霧水,總感覺錯過了什麼大瓜。

武懷玉站在殿上,很平靜。

出現了那句讖語後,他只是免去了四個兼職,仍還保留雍州別駕、太子洗馬和刑憲司郎中這三個職務,已經挺不錯了。

人家李淳風現在還僅保留了一個將仕郎的從九品下的散階,軟禁在太史局裡擺算籌扔龜殼望星星的推算星象占卦呢。

就當他以爲今天的朝會要結束了時,張阿難把一道旨意交給了當值通事舍人。

武昌郡公、左武衛將軍、駐守玄武門長上的李君羨,調任華州刺史,改封廣平郡公,其封邑也由武安縣,改至邯鄲縣。

左武衛將軍改華州刺史,要說來,這應當是升遷了。

畢竟華州上任刺史是柴紹,華州可是守着京師東大門,潼關就在華州。

不過武懷玉聽了後心頭一震。

他記得李君羨外號五娘子,這位是秦瓊的老哥們,河北洺州武安人,也是將門之子,他爹隋朝時官至泗州刺史。

在隋末的時候,李君羨跟秦瓊一樣,本爲隋將,後來上了瓦崗,再後來李密敗亡後,跟秦瓊他們一起歸屬王世充麾下,但後來不屑王世充爲人,與秦瓊程咬金他們一起陣前棄王世充投唐。

歸唐後也一直在李世民麾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突厥兵臨渭水時,還做爲尉遲恭副將,在渭北突襲破敵。

官職也一路升到左武衛將軍,爵位由武連縣子到武連縣公,再不久前又晉爲虛封兩千戶食邑的武昌郡公。

也是一位軍功新貴。

別人以爲李君羨這是又升了。

只有武懷玉清楚,估計李世民現在已經疑神疑鬼,李君羨這是恰好都趕上了,左武衛將軍、武昌郡公、老家武安,封邑也是武安,然後現在還是駐守玄武門,

偏偏外號五娘子。

李世民正想不通武代李興女主昌,這武氏女主到底是誰呢,你李君羨外號五娘子,這不哪哪都對上了?

雖然未必就是李君羨,畢竟李君羨年紀比李世民還大,五十年後估計早沒了,但既然有了懷疑猜忌,皇帝肯定不放心再留他在長安,尤其是駐守玄武門這要緊要地方的。

這次外調華州刺史,估計也只是先把人調出去,這華州刺史估計也做不久的。

說不定,五娘子李君羨現在已經上了李世民的黑名單,隨時有可能被找個理由給殺了。

畢竟,歷史上李君羨可正是因此被李世民以欺君壓民罪名冤殺的。

李君羨滿臉激動,高興萬分的出班上前跪拜謝恩,甚至有幾分得意洋洋。

第650章 祖孫三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793章 武二孃 皇后第751章 屠萬是爲雄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228章 貴族範第44章 拔刀相助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979章 錦囊計第472章 慶餘年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136章 牛撞樹了第490章 大海寺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826章 書中自有黃金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460章 荔枝來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66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310章 曹太公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692章 銀花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18章 高攀不起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232章 大嫂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122章 勤王討虜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414章 兄弟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339章 賞金獵人第28章 合作伙伴第80章 李三娘子第703章 擒虎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760章 臣妾第221章 逼債第754章 廣州第476章 武半聖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527章 襖祠鐘鼓激鬥志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訂!)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344章 秦瓊李靖第703章 擒虎第473章 鄉賢良第344章 秦瓊李靖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493章 客戶第651章 試點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228章 貴族範第99章 真母老虎(求首訂!)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136章 牛撞樹了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1020章 他急了第284章 城鹽州第844章 樊樓第1064章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第1068章 朕累了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1097章 三年之後第165章 夜不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