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臣惶恐

宮宴設在順天門。

站在太極宮正南門順天門的高大門樓上,面前便是四百多米寬的橫街,直接從門前穿過,放眼望去,南面直接對着十里長的朱雀大街,

三百步的橫街,完全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場。

城南一些小坊,也才三百五十步。

三出闕城門,左右朝堂,門前橫街廣場,對應南面百步寬十里天街,它即是太極宮的南大門,又是皇城和宮城共用城牆的中門,

隋唐兩代天子在此舉行外朝大典,也常在此設宴陳樂,今天廣場上也難得放百姓來慶賀。

宮宴開始之前,便有內侍在門上宣詔,北伐大捷,皇帝大赦天下。

緊接着還有許多內侍擡來許多箱的嶄新開元通寶,在高大的城樓上開始往上灑錢,

間或還會拋灑點銀開元、金開元,

那場面,氣氛瞬間就熱鬧起來了,無數百姓高興的爭吵起來。

武懷玉沐浴更衣,脫下金甲錦袍,換上了紫袍玉帶,外面還罩了件貂皮大氅,特別是他腰間的那條紫色的九環蹀躞玉帶,比那枚金魚袋更顯眼。

雖不及武德四年李靖破蕭銑後得賜的那條十三環七方六圓的于闐玉帶,但貞觀以來,皇帝平時都只帶九環帶,臣子一般不超過七環,三品以上方可用金玉。

武懷玉這紫底色,玉銙玉環的蹀躞帶,已經是貞觀朝臣子能獲得蹀躞帶最高等級了。

九環蹀躞玉帶,三樑鎏金進德冠,

往順天門樓上一站,頓時就吸引無數人目光,何況武懷玉身邊,還有皇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對武懷玉的那份親近的態度,更是羨煞旁人。

同樣紫袍玉帶金魚符的侯君集立馬迎上來,對太子恭敬一禮,可惜太子記得武懷玉之前跟他說過幾次,不要跟侯君集張亮太親近,所以對他的熱情也只是淡淡點了個頭,

侯君集熱臉貼了冷屁股,

他看到武懷玉腰上的九環玉帶,不免妒忌,他自己腰上的蹀躞帶,僅七環,還是金銙玉環,銙並不是玉,兩相對比,同是宰相,卻比了下去。

侯君集如今自然不缺錢,但蹀躞帶跟官袍一樣,顏色、材質,那都是跟品級掛鉤的,一般如侯君集這樣做到宰相,那不過是七環,金銙玉環,帶裹紫帛。

如武懷玉、李靖那等九環、十三環,或是玉銙玉帶玉尾等,那就需要特別恩賜才行。

內侍過來,請太子宰相們入席。

今日順天門樓宴會,很熱鬧,不僅文武百官都召來參加,甚至廣場上還安排了幾千百姓,那都是從長安各坊裡請來的坊中代表,幾乎也都是坊中有頭有臉的,士農工商各階層代表都有,

天子與民同慶。

官爵越高,這宮宴上席位自然也前,離皇帝越近。

武懷玉的席位很前,比同爲宰相的侯君集要靠前不少,

內侍監張阿難還特意來跟武懷玉打了個招呼,這位張公公這幾年不顯山不露水卻一直穩居大內總管的位置,無人能取代,深得皇帝信任。

“聖人讓晉國公過去說話。”

武懷玉的位置本來就距離皇帝極近,可現在皇帝卻還要召武懷玉坐到他旁邊,另一邊坐的是皇太子。

無數目光望來,

侯君集的目光更是複雜無比。

武懷玉坐下,感受着目光回望過去,兩人目光相碰。

他微笑着點了下頭,沒再理會,他其實挺佩服侯君集的,二十多歲便跟着秦王創業成功,由子爵一下子升爲潞國公、加大將軍,三十歲,便做了上宰相。

這放哪朝都是很炸裂的存在,

雖說他是皇帝兒時夥伴,但本事確實有,打仗勇猛不在尉遲恭之下,就是浮躁了點,但人家肯學習啊,這幾年挺努力的,連魏徵這樣挺苛刻的人,都幾度向李世民舉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甚至還能收他爲學生。

侯君集的敵意也不難理解,武懷玉後來居上,更年輕不說,跟着皇帝時間更短,但竄升勢頭更猛,

同是宰相,都還要壓他侯君集一頭。

“朕思來想去,打算讓你跟侯君集調換一下,你檢校中書令,兼吏部尚書,讓侯君集任兵部尚書,你覺得如何?”

皇帝問他。

聲音雖然不高,其實皇帝身邊不少人都聽的到。

“臣不敢入政事堂參預政事,希望能在地方多歷練幾年,”

武懷玉仍是要請辭。

李世民卻自顧自道,“你前滅樑師都,再滅東突厥,戰功赫赫,執掌兵部是再合適不過的,但自杜如晦病故後,吏部乏人,後來讓戴胄兼領,可也管難免疏漏之處,朕讓玄齡幫着掌內外官考,可此前侍御史權萬紀彈劾不公,

朕讓侯君集推之,但他打仗是很勇猛,可書讀的少,突然接手吏部也是理不清頭緒,”

“青陽啊,還是你來兼領吏部尚書,掌內外官考事,吏部爲六部之首,可不能亂。”

吏部主管人事和任命之權,這是非常重要的職權,官吏必先經考試,再用吏部分發任用,甚至近年因爲官漸多,還開始實行守選制度,年年有上萬人要考選。

當然,五品以上官員任命,是吏部提名,宰相決定,五品以下官,宰相不過問,全由吏部決定。三品以上,那宰相也只有提名權,決定權在皇帝。

貞觀以來,吏兵二部尚書慣例是要加銜入政事堂的,甚至民部尚書也要加銜進政事堂爲相。

地位十分突出。

“臣舉薦趙國公長孫無忌爲吏部尚書。”武懷玉當衆道。

“輔機身體一直不太好,還需調養。”皇帝委婉道。

“那臣再舉薦許國公高士廉入朝任吏部尚書。”

“高士廉在益州時間不久,且現在忙着疏浚汶江、開挖新渠,暫時還不能入朝。”皇帝再次拒絕。

李世民頓了頓,“如晦曾經以兵部尚書檢校侍中兼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知選事,朕便也照此授你兵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兼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知選事。”

跟杜如晦當初不同的是一個檢校侍中一個檢校中書令,但相同點是兼管二部,尤其是掌選事。

吏部掌五品以下文官考選任命,兵部掌五品以下武官考選任命,宰相本身則掌四五品官的提名,

當初杜如晦的官職,其實就是一人管了五品以下文武官員的選事,又還兼有五品以上官提名權,

“陛下,臣惶恐,不敢接此重任,請陛下另擇賢明。”官越加越多,武懷玉已經懷疑李世民根本不是真要授他這些官職,而是在試探什麼了,尤其是那總監東宮兵馬這個差事,這不是什麼正式官職,當初杜如晦任此職,那是因爲那時李世民還沒當皇帝只是太子。

武懷玉一再拒絕皇帝好意,皇帝臉色不太好看起來。

張阿難見狀,上前幾步,小聲對皇帝道,“陛下,可以開宴了。”

“嗯,開宴。”

宴會開始,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廣場上的幾千百姓們,還在爭搶拋灑下的錢。

幾杯酒下肚,李世民也忘了剛纔一點不快,在那樂聲中,不免有幾分得意,他對坐在一角沉默着的頡利招手。

“請頡利爲大家舞一曲!”

頡利麪皮發紫,心中極爲憋屈,手都在顫抖,但在一衆大唐君臣的目光下,最後還是隻得硬起頭皮,起身應諾。

來到御前,開始跳舞。

頡利以前也喜歡邊喝酒邊吃肉,一邊左擁右抱摟着美人,再聽歌看舞,但他的舞跳的卻很一般,

頡利很胖,

粗胖的身體,加上緊張的心情,還帶着幾分醉意,這舞跳的極爲笨拙,可看着他那狼狽的樣子,

大唐君臣卻都非常高興,哈哈大笑。

一邊的北平郡王突利似乎早習慣了這場面,他在大唐一年多,沒少給皇帝跳舞,剛開始也是不習慣,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他馬上就能回到草原去,

心情痛快的喝不了不少酒,看到頡利那笨拙狼狽樣子,他居然哈哈大笑幾聲,直接下了場,跟着頡利一起跳舞。

懷化郡王李思摩和安國公執失思力,薛國公史忠三個,你瞧我我瞧你,許久後,也是硬起頭皮主動下場,一起跳舞助興。

看着五人在那亂舞,李世民越發高興。

這刻是真的心情暢快,

目光掃到幾個蠻夷身影,是嶺南馮盎兒子馮智戴,還有黔地的蠻酋謝元深、謝強,謝能羽,党項細封部酋長細封步賴等,

“馮少卿,你以此宮宴景象,賦詩一首。”

馮智戴自貞觀元年奉父命入京後,一直留在長安,曾是春州刺史的他現任衛尉少卿,在長安揮金如土,慷慨多金,倒也是混個好名聲,甚至還常跟楊師道、許敬宗等吟詩唱和,

馮智戴出列,還真就當殿作詩一首,水平能稱中上。

太上皇李淵已經喝醉,半倚在那裡拍掌叫好,“胡越一家,古未有也!”

李世民也非常高興,那幾位來進貢的蠻夷酋長也是一通馬屁狂拍。

皇帝一高興,便帶着酒意下旨,“下令改謝元深的東謝部落爲應州,以謝強的南謝部落爲莊州,皆隸於黔州都督府,賜二人爲刺史。

以謝能羽的牂柯部,置柯州,賜其爲柯州刺史,牂柯蠻別部充州蠻,於其地置充州,以首領趙氏爲刺史,

細封步賴的細封部之地,置軌州。

武懷玉看着那些穿着與大唐完全不同的西南蠻部落服飾的首領們,這些傢伙倒是很敏銳,除了党項細封步賴,諸謝氏,甚至趙氏,其實都是牂柯蠻,部落就在漢代的牂柯郡,也就是黔南一帶,歷史非常悠久,

謝趙等其實跟現在雲南的爨氏一樣,也是漢代時南遷的漢地豪族大姓,經過數百年時間,謝趙取代尹、傅、龍、董諸家,成爲黔地首領,尤其是謝氏,佔據大半個黔南地區,趙氏也是依附於謝氏。

武德以來,大唐朝廷也還是沿續漢魏以來的傳統,以地方大姓豪強爲刺史縣令,利用他們統治管理偏遠地區,現在基本上還屬於羈縻式的統治,遠不如朝廷對嶺南地區的控制。

實際上就相當於是土司自治,那些都督、刺史,反正皆得世襲,也沒有稅賦一說,只有點土貢。

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說的就是這些人了。

不過這些人其實也挺關注中原王朝,畢竟幾百年來西南最強大的勢力其實是南中的爨氏,但在隋朝的時候,他們敢毀路堵塞,不與中原往來,最後不還是被隋幾次征討,打的元氣大傷,甚至爨氏都分裂成東西兩爨了,曾經的爨王都被隋朝俘往長安當宮奴,

唐建國代隋,才把做了多年奴隸的爨王之子放還,讓他帶着爨王棺材回南中,

段綸、竇軌等早年經營巴蜀,也多次對益中用兵,邊打邊拉,諸蠻還是挺恐懼的,

而如程咬金任瀘州都督,對鐵山獠蠻的鎮壓,幾乎讓他們滅族,

這都讓西南諸部越來越敬畏大唐朝廷,這幾年也是陸陸續續的都來長安進貢,但來了也不虧,進貢點土產,能獲得許多好東西賞賜,更別說還能授封官爵,以其地置州縣。

能得到朝廷的賜封,有了都督、刺史這樣的世襲之職,這些部落在地方上的統治就更牢固,甚至在與周邊其它部落的衝突中,都還能佔據上風,有時也還能得到朝廷在附近駐軍的支持。

而且以後跟漢地貿易也更方便,

反正歸附朝廷,既沒要他們編戶齊民,也沒要他們納稅服役,甚至在他們的地盤上,仍然還是用他們的規矩,這樣的好事,他們當然願意。

皇帝今天非常高興。

酒不醉人人自醉。

頡利突利等突厥諸酋跳舞助興,嶺南蠻馮智戴獻詩,後面黔南的諸謝酋長,也是着奇裝異服下場跳了段大神樣的舞蹈。

“閻立本,”

李世民喊來吏部主爵郎中閻立本,“把今日這胡越一家的盛部,都繪畫下來,”怕他一人畫不過來,又叫來將作少監閻立德,讓他與兄弟一起繪製。

“接着奏樂,

接着舞!”

皇帝舉杯,

於是頡利大汗也只能繼續舞動着肥壯的身體,黔南的諸謝,謝元深謝強謝能羽等喝的半醉,倒是真的載歌載舞跳的非常開心。

皇帝向武懷玉舉杯,“你也別再三推辭了,朕可不會滿足於此,朕還要打下更大的疆域,建立更強大的王朝,甚至有一日,不僅要恢復漢之西域和遼東,甚至還要派艦隊去你曾經跟朕說的那個海東大陸大明,”

“你就以本官兵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兼攝吏部尚書,知文武選事,總監東宮兵馬,朕,進你爲太子少師,”

武懷玉要辭,

李世民擺手,“好了,繼續喝酒,看舞!”

“胡越一家,古未有之,古未有之啊。”李世民醉意中帶着得意。

第1091章 檢校庫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260章 喂不熟的白眼狼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29章 母大蟲第276章 呂梁山第263章 江湖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52章 微服私訪第752章 珍珠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878章 停封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790章 阻擊第508章 骨子裡的恐懼第979章 錦囊計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266章 獵殺燕王第629章 入相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745章 誰允許他們招安的第602章 總管第228章 貴族範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763章 獨孤第213章 崔寡婦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876章 再聚瓦崗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68章 棄筆從戎第1098章 爭奪帥印第850章 武良娣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1100章 震驚四座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1107章 玄武門第947章 將死第1108章 栽了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708章 百日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286章 師出有名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652章 開張第748章 武懷玉三槍定嶺南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97章 隴西會師第182章 戰神吐血第708章 百日第310章 曹太公第285章 鎮三邊第692章 銀花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754章 廣州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527章 襖祠鐘鼓激鬥志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79章 戰前約定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330章 譴責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50章 登堂入室第425章 青苗法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409章 怒斬范陽盧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154章 登基前夜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463章 觀自在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484章 武少保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896章 石榴紅裙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136章 牛撞樹了第299章 安祿山第272章 賢王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859章 十三行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464章 殺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