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

北苑。

一座簡樸的茅草院落,一位豐俊少年進來,

“陛下,晉國公剛剛進了長安城。”

草堂,一身重孝的李世民放下手中資治通鑑,擡眼,對少年招手,“進來,坐。”

少年周道務,前兵部尚書周紹範嫡長子,出身名門汝南周氏。周紹範曾是皇帝心腹,執掌禁衛,周道務更是幼年之時就以功臣子而養於宮中,還早早被李世民選定爲第十女臨川公主的夫婿。

前年周紹範病逝後,周道務襲爵譙郡公,回到家中,如今也是守孝期滿,任北門長上。

周道務給皇帝沏了壺茶。

李世民喝了兩口,這茶還是先前武懷義回京時帶回來的嶺南紅茶,香濃味爽,茶湯深紅。

紅茶和綠茶一樣都是這些年武家推廣出來的茶葉,內銷以綠茶居多,海貿則以紅茶爲主,而對周邊蠻夷胡狄的遊牧部族,則以黑茶爲首。

看着白瓷杯中那紅亮的茶湯,

李世民有些走神,大唐立國以來,飲茶之風漸漸流行,不再僅是士族僧侶間的愛好,也開始流行到各個階層,茶葉的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各種各樣的茶加工藝出來,

甚至近年對四邊蠻夷,以及西域、海外的外貿中,茶葉出口也越來越多。

就如這紅茶,李世民聽說過一個傳聞,據說最早那時武家還沒有紅茶這工藝,他們直接販賣綠茶給胡人海商,茶葉在海上漂泊過程中自然發酵,到達目的地時,幹茶色澤變深,成爲烏茶,因泡出來茶湯紅亮,因此稱爲紅茶。

本來那海商以爲這批茶損壞了,懊惱於賠本,心有不甘,泡了壺嘗試,發現別有風味,又添加了糖和奶,發現很不錯,於是便向人推銷這是從東方販來的高檔新茶紅茶,經過商人一番推銷,這紅茶真贏得許多胡人喜歡,次年那胡商就趕緊駕船又回到廣州,指定要購買這種紅茶,於是武家根據胡商的要求,改良工藝,加工出這種紅茶,

此後這紅茶得到越來越多胡商的喜歡,於是嶺南出口漸以紅茶爲主,甚至中原也不少人喜歡喝紅茶。

對於這個故事傳說,李世民是不信的,他其實很清楚,在武家制茶以前,雖以餅茶爲主,主要工藝是蒸青,但也不是有散茶的,但也是蒸青、曬青。

武懷玉改良的工藝,是以炒青爲主的綠茶,做的是散茶。後來又做發酵的紅茶,以及黑茶磚等。

到如今,武家的茶葉其實已經多種多樣,就算是綠茶,也有炒青、蒸青、烘青、曬青等不同工藝,哪怕是炒青裡,根本不同產地的茶葉品種,也有不同的加工方式,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

一個茶葉,武懷玉經營了十年,真的玩出了花,不僅武家收益無數,也拉動了巨大的茶葉市場,甚至開拓了很大的茶葉外貿需求,現在朝廷每年這個茶稅,都要收上百萬貫。

且一年比一年在增加。

皇帝端起茶杯,放到面前,聞着茶香,看着裡面舒展開的紅茶葉片,

這小小的樹葉,誰能想到一年能爲朝廷創造百萬茶稅,而且天下多少百姓因茶受益,茶農、茶販、茶商、茶匠,

甚至聽說現在胡蠻遊牧部族,都已經離不開茶葉了,跟鹽一樣不可或缺。塞外蠻荒鹽還能自產,但茶葉可只能中原出。

茶葉都已經成爲一種戰略物資了。

窺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

“這茶如何?”李世民問女婿。

“這個紅茶沒有綠茶鮮甘爽口,喝起來有微微苦澀味道,比綠茶更濃郁醇厚,團茶與之相比,雖無苦、青味也減少,但團茶是蒸青製茶,茶採下來鮮葉蒸熟、搗爛、定型、烘焙,

團茶失去茶葉真味,不論香氣還是口感都不同,喝時從茶餅上撬下一些,烘烤後煎煮,再加調料,

武家的黑茶倒幾乎是沿用餅茶工藝,”

李世民對這女婿能有這般看法倒挺讚賞,

“確實各有各口味,甚至各有各煎煮、飲法,”

“一片茶葉,也有這麼多種加工之法,那麼多種飲法,”

周道務也不知道皇帝爲何突然跟他聊起這茶,而且還總提起武懷玉。

他知道皇帝雖現在居喪期間不問政事,可卻又一直在關注武懷玉,甚至武懷玉上奏請求入京,也是皇帝批准的。

“大郎啊,你去東宮吧,到太子左內率府,任太子千牛備身。”

皇帝的這個突然安排,讓周道務有些意外,但他很快點頭應旨。

“去吧,好好侍衛太子。”

周道務放下茶杯,退下。

李世民端着茶杯,卻又陷入沉思。

“陛下,”

雲麾將軍、右武衛中郎將、檢校百騎、江縣夏公、上柱國許洛仁入奏,

“太子殿下攜韓良媛及皇孫敦煌郡王前往宣陽府見晉國公,”

那壺茶已經涼了。

李世民讓許洛仁給他重新沏一壺茶,

“用那盒綠茶,西湖龍井,”

“就太子三人嗎?”

“嗯,”許洛仁在爐子上燒水一邊答道,

皇帝問了一句便沒再問,

許洛仁等水燒開,取了那盒西湖龍井,

“用那套宜興紫砂茶具。”皇帝見他要用那套越瓷,搖了搖頭。

許洛仁從架上取了那套宜興紫砂茶具,開水燙洗,然後投茶,沖泡,

茶香立時四溢。

皇帝長吸一口,相比起剛纔那廣州產的紅茶,這杭州產的綠茶,確實更鮮香,

“馬周沒去武家嗎?”

中書令馬周是武懷玉的姐夫,也是太子良媛韓氏的繼父,武懷玉剛回京,兩人又同居一坊,

“燕國夫人帶着孩子早早去了晉國公府,不過馬相在省中辦公到很晚才歸家,回府後並沒有去晉國公府。”

“武懷義呢?”

“太府卿武懷義今日到灞橋驛館迎接晉國公,午後一同返城,進城後便回永興坊自家去了,並沒再去宜興坊晉國公府。”

“許敬宗、李義府、上官儀這些人呢,沒去晉國公府嗎?”

“沒有。”

李世民端起紫砂茶杯,輕輕吹了吹,然後抿了口綠茶,確實夠鮮夠爽夠甘,雖然這茶已經半年多了,依然還很鮮爽。

微微苦澀,可茶葉很真很鮮。

“玄嗣啊,”

“朕近日有考慮一件事情,準備把禁軍八營調整一下,以後八營不再隸屬左右屯衛了,

百騎、千騎,整合爲左右羽林軍,飛騎、神機整合爲龍武軍,”

以後北衙禁軍就徹底脫離南衙十二衛四府,

北衙四軍八營,有自己的大將軍、將軍、營使、校尉等。

南衙十二衛是衛府兵制,是朝廷、宰相掌握,而北衙禁軍四軍八營,是募兵,是皇帝掌握。、

以後南衙將軍,不再檢校兼領北衙禁軍。

許洛仁是皇帝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出身,起兵以來一直侍從左右,絕對心腹,玄武門之後也一直在北門宿衛。

不過他現在也還是以南衙的中郎將來檢校北門的百騎營。從武德朝太上皇的天子元從禁軍,到貞觀天子的北門左右屯營,再到北門八營,再到如今皇帝要建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

許洛仁隱約好像摸到點什麼邊,卻又還是沒有明白透徹。

當然,不管皇帝什麼想法打算,這都不是什麼問題。

其實太上皇大行都半年,皇帝本來早就不用再居喪守孝的,天子本來就是以日代月,

三年孝期,實際是二十七個月,所以正常天子服喪二十七日就可以了。

但當今天子卻一直堅持居喪,

“薛萬徹爲左羽林大將軍、李社爾爲右羽林大將軍,

段志玄爲左龍武大將軍,契苾何力爲右龍武大將軍,”

皇帝說了幾個名字,“你覺得如何?”

這種大事,許洛仁哪能隨便插嘴,大將軍可是正三品實職,還屬清官序列,宰相都沒任免權,只有推舉權。

他在心裡思考這名單,四個大將軍,兩個漢將兩個胡將,薛萬徹原本是建成的人,但後來也是深得當今賞識,甚至把妹妹許賜給他,薛家八兄弟中有五個都非常勇悍有名,

先前滅吐谷渾之戰,薛萬徹薛萬均更是名動天下,只不過薛萬均跟契苾何力爭功鬧的沸沸揚揚,但結果也還是晉封國公拜左屯衛大將軍。

而薛萬徹更是早就封國公了,此次更以功別封一子爲縣侯。

段志玄也是在此次徵吐谷渾立下大功的,而且他資歷比薛還老,秦王府老人,一直在北門兼職統領禁衛。

兩個胡將,一個阿史那社爾,現在叫李社爾,賜婚衡陽公主,一個契苾何力如今也是賜婚臨洮縣主,都是內附來投的胡人酋長,社爾還曾在西域自立爲汗。

契苾何力在此前的赤水源之戰、圖倫磧之戰中都是表現出萬夫不當之勇,擒滅伏允更是首功。

當然這兩人對天可汗也是無比的忠心。

“你資歷、功勳差點,便委屈任個左羽林將軍,兼領百騎,阿史那忠任右羽林將軍。”

薛國公阿史那忠,這人是DTZ沙鉢羅小可汗的兒子,頡利被擒後,阿史那忠進京,也算是沙鉢羅汗蘇尼失交的人質,他到京後改名爲忠,一晃多年表現的還不錯,皇帝也賜一縣主給他爲妻。

“張延師任左龍武將軍,執失思力任右龍武將軍。”

張延師是范陽張家人,是高祖的從外孫,范陽張家三兄弟,張大師張延師張約師,被時人稱爲三戟張家,兄弟三人都是三品以上職官,向來深得皇帝信任。

至於安國公執失思力,他本是頡利心腹,藍突厥酋長,歸唐后皇帝把妹妹賜婚給他,成爲九江公主的駙馬都尉,爵封安國公,拜左領軍衛將軍。

許洛仁發現皇帝擬的這個北衙四軍的大將軍、將軍八人名單,四漢四胡,很平衡。

尤其是那四胡,社爾、史忠、契苾何力、執失思力,兩人尚縣主,兩個尚公主。

就是這四員漢將,薛萬徹也同樣是當今聖上的妹夫,丹陽公主的駙馬,張延師是皇帝從外甥。

他許洛仁跟段志玄併爲皇帝的幕府四舊之一,都是皇帝兒時的夥伴。

“臣資歷淺薄,只怕難以勝任此要職,羽林將軍乃從三品要職,臣現任的右武衛中郎將僅正四品下,”

李世民擺了擺手,“你武散階已經是從三品的雲麾將軍了,擔任左羽林將軍那是階職相符,不高不低。”

“北衙諸營,這次要再擴增些兵馬,軍官也要調整一下,你是朕信任的人,打小的玩伴,起兵之初就隨侍左右,統領禁衛多年,朕信任你,”

······

宣陽坊。

晉國公府,

武懷玉抱着皇長孫李象,看着這個才半歲的敦煌郡王,長的虎頭虎腦白白胖胖十分可愛,武懷玉抱着他也絲毫不懼,睜着烏溜溜的大眼睛瞪着懷玉。

“叫舅公,”

逗弄他一下,他還知道笑,笑的很可愛。

太子承幹站在一邊,已爲人父的他似乎真的成熟了不少。

轉眼間,這位馬上就十八歲了,孩子都有了。

想初見他時,才八歲呢。

懷玉看向韓映素,這位當初面黃飢瘦的外甥女,如今豐腴華貴,母以子貴,晉封太子良媛,從三品。

而李象做爲皇帝長孫,哪怕是庶出,卻也直接出生就封爲敦煌郡王,都沒按慣例等到三歲始封。

敦煌郡王這個爵位也很特別,

李家起兵後,李世民最開始的爵位就是敦煌公,然後封趙國公、秦王。李象封敦煌郡王,就顯得極爲特別了。

相比起來,

比李象晚一點出生的李欣,身爲皇嫡次子魏王李泰和王妃閻婉的嫡長子,也是李世民的嫡孫,

待遇卻反而不如李象,

李象出生當天皇帝就抱着這孫子封敦煌郡王爵位,可李欣出生後,李世民夫婦雖然也去看了,但沒封爵,還說要按例等三歲始封。

二房的嫡長,不如長房的庶長,皇帝區別很大。

大姐武玉娥笑着過來,

“二郎有沒有覺得小郡王長的跟你有點像?大娘就很像你這舅舅,如今她的孩子也跟伱有幾分像呢。”

承幹在旁邊笑道,“確實,我也覺得孩子鼻子嘴巴像他舅公,眉毛眼睛倒是像我,”

懷玉正逗弄着小傢伙,突然感覺手臂上傳來一陣滾燙,

“小郡王尿了,”他笑道,

韓映素趕緊來抱,燕國夫人武玉娥道,“還是我來給小郡王換尿布吧,一見面就給你舅公送大禮,”

孩子抱走,承幹便提出跟懷玉單獨聊聊,

“老師這次急着回京,肯定也是擔心衛國公、營國公和琅琊郡公他們吧,這事老師不用擔心,我定會妥善處理的。”

承幹很大氣的承諾,

“衛公的事我倒確實不太擔心,只是我丈人和牛將軍這次只怕難以善了,”

“失誤軍期,確實罪責不小,尤其是因爲李道彥、牛進達、高甑生他們失誤軍期,才使的薛萬徹薛萬均他們赤水源被圍,損兵折將,甚至差點折損大將,這事肯定要追究到底的,

而樊公監護吐谷渾,結果慕容順這可汗朝廷冊封沒多久就被殺了,這着實讓我大唐臉上無光,”

武懷玉道,“牛進達這邊,我認爲還是得辯一辯的,他的失期,主要原因還是因爲李道彥言而無信,背信襲擊拓跋党項,導致党項羌人生怨,不僅伏擊大敗他,而且還攔截了牛進達他們的進軍道路,這才導致了失期,”

“而我老丈人,他當時已經回了涼州,派了將領廓州刺史久且洛生率兵留守監護,慕容順被殺,主要職責也在久且洛生,我老丈人當是次責。”

承乾點頭,“我支持老師的意見,”

有這話,武懷玉欣慰多了。

第281章 奉旨收禮第1030章 臥榻之側第462章 褻瀆者第338章 豪強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407章 半個聖人第465章 二年夏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634章 臣斗膽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748章 武懷玉三槍定嶺南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165章 夜不歸宿第310章 曹太公第326章 段婉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470章 好地主第644章 代天巡狩第712章 開門諸侯,閉門天子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368章 長安盜帥搶聖物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934章 代司空第217章 千金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629章 入相第226章 俱樂部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742章 馮家軍第577章 閒看庭前花正開第602章 總管第279章 朔方婆姨第760章 臣妾第763章 獨孤第192章 殿上爭封第75章 隨營阿郎第323章 崑崙奴第471章 石守信第459章 香積寺第856章 武琉兒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第276章 呂梁山第342章 榆林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527章 襖祠鐘鼓激鬥志第221章 逼債第743章 勢不可擋的少帥第116章 仙姬無雙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323章 崑崙奴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113章 封爵拜將第421章 順風車第621章 金蟬脫殼圍不住第466章 迎冬驛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300章 武師弟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749章 威壓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73章 捉刀人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769章 上一課第235章 使持節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850章 武良娣第136章 牛撞樹了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266章 獵殺燕王第896章 石榴紅裙第958章 裁決第1057章 姬夫人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25章 武氏家族第50章 登堂入室第56章 過三關第939章 金山第648章 李二鳳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