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東宮之夜

李元軌主僕騎馬出光德坊,沿着橫街向東一口氣跑到皇城右第一街,再折向北,經過皇城,進天街延喜門,到了東宮門外。

這一趟路途不短,他們在重明門報名驗籍時,太陽已西墜得很低。一大團烏鴉嘎嘎叫着振翅飛掠過門樓,投向深宮不知哪座廢殿去棲息。

李元軌能進東宮大門,但只能在門內廊下等着衛士替他傳報給通事舍人,再報進內宮,一層層轉進去,再轉出來人領他入內——如果皇太子李承乾同意接見他的話。

重明門離東宮正殿顯德殿頗有一段距離,中間還隔着四五座門樓臺闕,站在門內,只能看到顯德殿一角黑黢黢的飛檐鴟尾,在漫天晚霞中安靜地伸展。

皇太子平日起居的麗正殿,還在顯德殿之後,衛士一層一層傳報過去也很費時。李元軌再焦急也只能等着,等到夕陽完全沒入西邊大內一重重飛樓層檐,晚霞收斂了綺麗光輝,順天門上敲響第一聲暮鼓,鼓點猶如波浪,自內向外帶起皇城、外郭城各門樓上密集悠長的撻撾聲。

咚咚咚,咚咚咚……

踩着震動大地的鼓點,宮內終於有一條人影小跑出來,到得李元軌面前纔看清,不是東宮通事,是個中使宦官,氣喘吁吁堆着笑:

“吳王久等。太子有令:今日身子不適,天時已晚,不便見客,請十四叔過幾日再來。”

李元軌大失所望。李承乾應該很明白他是爲什麼而來,這麼擺明了拒見,那是成心不想跟他當面討論解決。過幾日再來?過幾日他太子殿下還是“身子不適”怎麼辦?

只要李承乾願意,他可以縮在這重重環衛的深宮之中,一輩子身體不適,永遠不給憤怒的小叔父單獨見面說話的機會。與此同時,他還可以繼續作威作福倒行逆施,與惡婦聯手,迫害孤苦無依的小閨女……

“我有重大機密、涉軍國要事,必須立刻當面求見太子。若殿下已安寢,我隔牀屏在外跪稟也可。”李元軌盯着傳令中使,一字一頓地強調決心,“絕不能拖延,否則太子與寡人誰都擔不起責任!”

門樓鼓聲響亮,李元軌不得不提高調門,直是在聲色俱厲地喊叫。可無論他如何施壓暴跳,這中使只是恭敬陪笑,反覆說“太子已明令請吳王回去快動身吧否則要犯夜了”,不肯再重新通傳。

看這模樣,他也是奉了太子的死令,要轟走李元軌絕不給通融。

又焦燥又失望,李元軌習慣地伸手到腰邊去摸刀,卻摸了個空,纔想起他進宮前已解刀交給楊信之了——方纔在重明門驗籍時,楊信之又將二人的隨身橫刀都交給了宮門衛。

這規矩,就是爲了防止衝動少年熱血上腦拔刀闖宮而制定的吧……

楊信之在看着他,一臉無奈苦笑:“十四郎,要不……明日一早再來請見?”

李元軌搖搖頭。他明知那沒用,楊信之也知道,甚至這中使宦官臉上都透出了點憐憫。今天他們至少還能進了重明門,明天,沒準兒東宮大門都會對他封上了。

“寡人就在這裡等,等到太子殿下身體康復、能見我的時候。”李元軌咬着牙說,一轉身走到廊下大朝會時左右衛驍騎正坐處,屈腿坐地,揚臉向那中使道:“你進去復令吧!”

“這——吳王請三思,這可不太象話……”

“叔父想求見侄兒,侄兒這點面子都不給,就象話了?”楊信之接過話頭,“君臣之分最重,吳王不敢造次違太子令,在門禁處恭候默等,這總不犯朝綱吧?”

他說着走到李元軌身邊,也依樣趺坐下來陪等。那中使又勸說幾句,看着兩個少年都決心不屈,只好嘆一口氣,躬身回入東宮。

這時暮鼓已撾三千響,昏色四合,大內各宮下鑰夜禁。就算李元軌現在反悔,想出門去回大安宮,也基本做不到了。他也不會反悔——如果李承乾真是鐵了心不見,他就真在這重明門廊下坐一夜,凍死凍傷,把事鬧大,看誰吃虧。

他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也不怕會失去更多,因爲他再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

冬末春初的夜晚,冷得極快。太陽隱沒後,寒風一陣比一陣尖利。李元軌身上穿了件夾袍,正午在日頭底下跑馬熱得出汗,此刻卻覺得輕薄如無物,夜風直刺肌膚。

還好楊信之熱烘烘的魁偉身子離他很近……李元軌轉頭看了伴當一眼,留意到他特意坐在了自己西北角上風口,肉屏一樣替自己擋着朔風。

兩人沒多少話可說,坐在夜色中默默等了不知多久,身心都落進冰洞一樣寒冷徹骨,顯德殿方向纔有一點燈火,晃晃悠悠緩慢走過來。

燈火近了,能看清是一隊人,有男有女,兩三人手中抱着大塊物事,提燈籠的是個男裝雙鬟侍婢,她身後還有個穿戴羃籬的女子。款款行到身前,羃籬女子向李元軌深施一禮,開口道:

“婢子奉令,請吳王千歲入內。”

李元軌仰着臉想應答,一開口發現嗓子啞了,咳嗽兩聲,才問:

“太子殿下終於肯傳見某等?”

羃籬女子又彎一彎腰,揮手示意,她身後兩名小宦官上來抖開手中抱着的物事,原來是兩件厚重披袍,分別呈給李元軌和楊信之。

這姿態至少是和善的,李元軌也沒理由拒絕,撐地想起身,腿腳卻都僵得不聽使喚,楊信之扶了他一把才站起來。羃籬女子等他們二人都裹上披袍,轉身在前引路,一行人又跟着燈籠向北走回東宮深處。

李元軌從七八歲起就和兄弟們一起到東宮文館讀書聽講論,這段路走得很熟。雖然夜色濃重看不清屋宇牆路,他估約是經過了顯德殿,大致在崇教殿和右春坊之間的位置,離麗正殿也不算遠,他們被羃籬女子帶入一間溫暖的小殿。

這小殿四邊不靠,是單獨一間堂屋,室內生着炭爐,帷茵屏風精緻講究,高几上銅燭臺焰光明亮。羃籬女子將李元軌二人帶入後,躬身說句“吳王請在此稍等”,自己便退了出去。

這侍女如此自矜身份,可能是皇太子李承乾的寵婢……李元軌剛想到此處,忽聽室內屏風那邊,有女子輕輕咳嗽。

“吳王見諒,太子殿下實是身子不適精神不濟,今日不能見十四叔。”女子柔和的聲音說,“妾斗膽作主,祈請吳王在此胡亂歇息一晚,明日恭送十四叔回大安宮。”

李元軌一呆,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李承乾還是不肯見他,又怕他在東宮門口鬧出什麼大動靜,傳出去惹麻煩,於是命人將他騙進來安頓在這小殿裡過夜——想到這裡,他回身幾步走到殿門前,用力往外一推門,果然,殿門竟從外面上了閂。

他氣惱地砰砰推拉幾下門扇,門外就有人應聲“奴婢伺候吳王”,同時室內屏風那邊,輕柔的女子聲音帶了點驚惶:

“吳王請稍安勿躁,妾有下情上陳!”

這女子說話的口吻有些奇怪……李元軌氣頭過去,深吸一口長氣,走回屏風近處,沉聲問:

“娘子是誰?”

屏風那邊頓了下,略帶羞赧地答道:

“妾是太子妃……蘇氏。”

竟是李承乾的新婚正妻、未來的大唐蘇皇后……深更半夜把自己和夫家小叔父鎖在一間小殿裡。

李元軌吃了一驚,不覺退後一步,卻撞在了楊信之身上。擡眼望一下楊肉塔的魁梧身軀,他心中稍定,向屏風叉手躬身行禮:

“元軌見過太子妃,請蘇妃娘子恕罪。”

“賤妾無狀,擅權冒名,深夜出室與外男私語,有傷名教風化,慚愧無地。”蘇妃的聲音有些哽咽,“實是事急從權,取害其輕,十四叔見諒……妾就長話短說。不知十四叔此番緊急求見,可是爲了十七長公主和親一事?”

“正是!”李元軌激動回答。

“吳王請輕聲——那魏侍中家小娘子要被封爲公主,出降吐蕃,十四叔也是知道的?”

“不錯。”李元軌按捺着心緒,將聲調降下來,明白蘇妃是不願被屋外的下人聽清他們談話詳情。

蘇妃在屏風後深深吸了口氣,緩聲道:“那吳王可知,上真師柴駙馬家的一娘子,也要被降配到絕域外藩?”

“……”

這消息太出人意料,李元軌腿一軟,徑直跪坐在地茵上,張着嘴,好一陣才喃喃出聲:

“柴一娘子……她入道……女冠都……降配……外藩?這什麼……”

對他的語無倫次,蘇妃也不在意,屏風後只傳出一聲似哭似笑的哽咽:

“十七姑和魏娘子和親的消息,昨晚我的婢子就探聽到了……太子平日是上午去大安宮請安探視太上皇,今日午後,本已經回到了東宮,大安宮又來使急召,說太上皇病情有變……這一去傍晚纔回,太子身上竟帶了七八分酒意,我問他太上皇病體如何,他根本不答,自言自語了一陣子,開始大哭大笑,說要把上真師柴家表姐也流配出去,讓上真師還俗,作十七長公主的陪媵,一同嫁去高昌……”

一同嫁去高昌。

李元軌突然想起他在天子御書房見過的那個西北形勢木圖,沙盤上標出的城池除了長安和吐谷渾王城伏俟,還有北邊的高昌,只有這三城……再往前他記得還聽誰說過,天子的開邊計劃是遠交近攻步步推進,平滅吐谷渾後,下一步就是扼守西域大門的高昌……

自古以來漢家公主和親,都有作天子內應、爲本國刺探蕃情的任務,這事極不好辦,弄不妥當會連自己性命帶兩國親善一起賠送進去。爲了表示重視,朝廷意欲以皇帝親妹真公主下嫁,但十七公主才十二歲,幼稚無知,指望她擔當大事是絕不可能的。所以又想讓聰慧幹練的天子外甥女柴瓔珞隨嫁過去,到高昌保護着十七公主爲唐內應……這可真是佈下的一手好棋。

“十七姑是沒了親孃的可憐小閨女,阿玢是我最親愛的閨中好友,上真師……只有她真心護着那兩個可憐女子,如今卻連她自己也要被髮遣流配,我……我心裡……”蘇妃在屏風後急促喘息幾聲,平復了下情緒,“這還不算完……太子他……他還要……”

“太子還要什麼?”李元軌問出一聲,自己聽着都有氣無力。

“他不知怎麼觸怒了皇后,這幾日,他阿孃一直不給他好臉色。”蘇妃語音悲苦,“那三個女子,都是皇后着意的人。太子不敢自己去跟皇后說他的和親打算,叫我明日去立政殿稟報,求皇后允准,還……只許成功,不準被駁回,否則他就……我……我實在……”

屏風後壓抑不住的抽泣聲中,李元軌手支地衣蜷坐着,腦子竟漸漸清醒下來。

李承乾,十七歲的皇太子,連續幾年有成的聰穎少年,初嘗掌權滋味,急欲證明自己,瞞着父母私下籌劃國務家事,卻沒太多自信,連自己去跟母親商議計劃都不敢,要叫妻子去說……就這麼點出息。

“太子妃勿憂。”李元軌出聲,“元軌知道該如何行事了。”

屏風後泣聲收斂,蘇妃鼻音仍重:“是麼……十四叔有辦法了就好。我本想……想請十四叔去通知上真師一聲,讓她明日先去皇后駕前求告……皇后素來寵愛上真師,應該捨不得把她外嫁和親,能打消太子這些瘋狂念頭,就好了……”

李元軌搖搖頭。蘇妃剛嫁入東宮不久,對皇室人物瞭解還不甚深,纔會有這等天真想法。長孫皇后寵愛柴瓔珞是不假,但要真到了須得爲國犧牲的地步,別說一個外甥女,就是她自己的親生女兒,她也能忍心割愛。十七妹和魏叔玢更不用提。

“明早宮門一開,元軌即去柴駙馬府找上真師。”李元軌向屏風後保證,“此事交我處置,太子妃請回殿。”

附註:李元軌在東宮一哭二鬧三上吊,坐在“廊下大朝會時左右衛驍騎正坐處”不走。這個是唐代皇宮儀衛中的一項,左右衛的壯漢們在舉行大典禮時坐在門廊下壯聲勢,《唐六典》卷二十四:“凡宿衛內廊閣門外,分爲五仗,一曰供奉仗,二曰親仗,三曰勳仗,四曰翊仗,五曰散手仗,皆坐於東、西廊下。若御坐正殿,則立於兩階之次。在正門之內,則以挾門隊坐於東、西廂。”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對此也有表現。

第二十五章李元軌束手(上)第八章附註:第三十一章楊信之的身份(下)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下)第五章平生首殺(下)第十一章附註: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上)第十四章血玉韘的來歷(下)紫虛觀……李元軌隱隱感覺事情不妙,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下)第四十章真兇(下)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十九章李元軌的謀劃第二十三章螺子黛(上)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上)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上)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上)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上)第三十九章列女傳屏風美人(上)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下)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下)第二十六章平陽昭公主(下)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下)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下)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四十章真兇(下)第十二章祆祠之夜第八章剋死三個皇長孫的白虎精第一章魏叔玢定親(下)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二十九章血玉韘的主人(上)第十章前保母與肥獵豹(上)第十七章懷春少女的筆跡第三十六章馬球與毒酒(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下)第十三章塵世樊籠(下)第二十二章親人與敵人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下)第一章魏叔玢定親(上)第二十章往生寺第二十二章感業寺大火第八章渭水寒(上)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上)第二十二章新入宮的魏妃(上)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上)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上)第十章長孫皇后第四章慕容氏混血王子第十七章傳說中的和親第三十九章列女傳屏風美人(下)第二十七章萬善尼寺(上)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下)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下)第二十五章血玉韘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十四章十年前的東宮毒酒案第五章李一娘遺情書第九章舌戰羣臣攻略(上)第一章魏叔玢相親第十六章永安宮詞(下)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上)第三章公主和親與王孫尋親第二十二章親人與敵人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下)第二十章君前談情說愛(上)第十一章魏徵欲斬龍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上)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下)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上)第六章附註:第五章失蹤的豹奴第二十二章感業寺大火第三十九章列女傳屏風美人(上)第一章魏叔玢相親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下)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下)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下)第一章魏叔玢定親(下)第四章慕容氏混血王子第十八章大唐親王投井(上)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上)第三十七章投生帝王家(下)第三十二章假父假母(下)第三章公主和親與王孫尋親第九章附註:第十九章女道士的仙丹第九章附註: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下)第十三章塵世樊籠(上)第十七章半路殺出程咬金(下)第十二章“天子賜賻光耀門楣”第七章開疆拓土休養生息(下)第十章前保母與肥獵豹(下)第十六章塵埃不見咸陽橋(下)第三十二章假父假母(上)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上)第八章薩保康蘇密第十一章趙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