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處置

因爲李世民身體的原因,回長安的大軍走的很慢,在路上走了兩個多月還沒到。而這段時間,李治也是抓緊時間湊到李世民身邊侍奉湯藥,未曾有半步的遠離,將孝子賢孫的模樣做到了九成九。

他知道李世民對他不放心,所以乾脆就把着自己擺在他的目光之下,要他連半點猜忌的機會也沒有。

不得不說,李治這舉動還是很成功,不知心裡如何,至少在一幫大臣的奉承下,他們父慈子孝的也可以寫成一段佳話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治纔想起早就被他忘記到九霄雲外的武媚娘。

話頭還是李世民提起來的,一日兩人在車上,李治服侍完李世民用藥後,父子倆在那裡閒話家常,李世民就忽然提起,“我之前送給你的那幾個婢女,你用的還習慣吧。”

“很好。”李治不知道他這話用意何在,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還是耶耶想的周到,我在定州的時候,她們的服侍讓我舒適了不少。”

“嗯,幾個女人,你喜歡就都收下好了。”李世民笑着說道,“我記得你宮裡頭的女人也不多,不如等着回去,我再給你從各家挑選幾個好的,將着你那裡的名額補足,免得下次再有類似的狀況,連個能帶出來的人都沒有。”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是一副慈父面孔,只是李治防備他慣了,聽着這話卻是一陣寒意。

把這八個都收了?還再選幾個給他?李治不懂父親此舉用意如何,但是在他知道這八個人中有向李世民通風報信的情況下,他實在是不願意把這些人收入自己的後院。

至於李世民說讓他再娶幾個,這事可以放在後面慢慢拖,那八個宮女他卻是不能留。把她們召了進去,不能不管,但是多管卻犯膈應,他用不着這麼折騰自己。

只是,要如何推辭,纔不能不引起李世民的反感呢?

李治在心裡頭略一思索,就面露難色的擡頭說,“耶耶是一片好意,我本該笑納,只是這樣,怕讓家裡人寒了心。”

“寒心?”李世民挑了挑眉,正想要說些開枝散葉是應有之理,就見着李治嘆了口氣,低聲說道,“王妃是好人,我匆匆出門這麼久,家裡什麼都沒交代的丟給她,她卻是料理的井井有條,這份情份我不能不記得。況且阿姊病重時,她還派人去侍奉湯藥,幫我把未能盡的情份都補上了,她這番待我,苦等我一年,我又怎麼好回家時帶上一堆女人呢?縱然她因賢惠不會多言,可我心有愧疚,不忍辜負。”

李治很聰明,他知道以長孫穎的狀況,自己在人前誇她太多隻能給她拉仇恨,所以在着人前說起最多的人永遠是王嬋。哪怕去侍奉湯藥受苦受累的是長孫穎,可他仍然不介意將着這份功勞碼在王嬋頭上。

別的還好,說起長樂公主時,李世民卻是面色一凝,沉默了許久,然後才搖搖頭,“那就算了吧。”

長樂公主的去世始終是皇帝陛下心裡頭的一塊疤,他當初震怒的原本要將着伺候公主的人都拉去砍頭的,卻不料長樂公主的遺書隨後就送到了他手上。她猜測出父親的可能,所以特意囑託皇帝替着自己照顧好曾經服侍過的人。女兒臨死前的殷殷囑託,李世民怎麼忍心違逆,所以那些人不但沒有被懲罰,反而都得了一份賞賜,以表彰他們對於公主的悉心侍奉。

長樂公主的離開,帶了很多後果,其中最大的一項,是讓李世民對於李治的位置更加猶豫。他原本是想換掉這個不像自己的兒子,但是長樂公主給他的遺書裡,花了很大的篇幅緬懷了他們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那些話讓太宗想起了很多事情。隨着李承乾和李麗質的離世,李治顯然尤爲珍貴了起來。

所以種種感情發酵的成果就是,他在不斷的觀察、考察李治,然後根據李治的順從和恭敬,慢慢的剔除掉他心裡頭的不滿。

就像是李治如今不願納妾,他在心裡頭也並沒有多麼生氣,反而是感慨果然是個重情義的人,這種人在自己身邊,總比其它太果敢的兒子們讓人放心。

“不過這些人兒子畢竟用過,就這麼放她們去原來的位子上怕不大好。”想到那些人中還有個狡詐如狐的武媚娘,李治便不大放心讓她繼續呆在皇帝身邊。鬼知道那個女人會不會狗急跳牆做出什麼事來,於是他便低眉順目的加了一句,“如果耶耶能有安置他們的地方,那便大善了。”

“也是,”李世民覺得這事件小事,但李治要處置的更乾脆利落點也不是壞事,於是便順口答道,“那等她們回了宮,便安排她們去服侍幾位太妃吧。”

“好。”李治聽着這話鬆了口氣,如今宮裡頭的幾位太妃,都是吃齋唸佛的,住在宮裡頭的寺廟道觀中,極少與人交往。武媚娘等人被送到那裡去,自己再也不用擔心與她的事情傳到長孫穎那裡去,實在是最好不過了。

於是武媚娘等人的命運,就在自身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輕描淡寫的被兩位父子決定了。

**

或許是天氣終於轉冷的原因,或許是離家近了心情好的原因,李世民眼見着不行了的病竟然漸漸的好了。李治在心裡頭雖然略失望,但面上還是擺出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而周圍的臣子也不由得吹捧這是皇帝有上天庇佑,太子孝感動天等等,將着氣氛烘托的十分融洽,所以等着到京城時,幾乎都稱得上祥和了。

經過繁瑣的可以累死人的儀式後,李治履行完自己的職責,終於可以進宮見見自己的妻妾兒子時,幾個人坐在殿上,卻是百感交集。

李治看着被奶媽抱着的三個兒子,覺得真心是十分陌生。他走的時候三郎不過剛出生,大郎跟二郎也是剛牙牙學語不久,但是如今卻都長得有模有樣了。父子幾人大眼對小眼的僵持了半天之後,還是二郎撐不住,哇的一下就哭了。

“好了好了,都抱下去吧。”二郎的哭聲讓王嬋覺得頗沒面子,於是趕緊吩咐奶媽們把孩子抱下去。

雖然不是她親生的,但是撫養子嗣是她這個嫡母的責任,所以她等李治回來,特意讓人把孩子抱上來,就是想要向李治展示自己的盡職盡責。可二郎因爲是她設計李治跟宮女懷上的,所以打從有了就沒受到過關注,李治在的時候就沒見過孩子幾次,等出去半年多,孩子更是徹底的忘記了爹的模樣。二郎母親身份低微,王嬋又沒怎麼管着,所以這孩子他被奶媽領的各種膽小,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所以一下子就哭了。

蕭良娣看着王嬋困窘的樣子,頓時分外得意,端坐在那裡冷笑着看笑話,長孫穎張口替王嬋解釋,“孩子們都到了該睡覺的時候,想必是困了,還是讓奶媽們先把他帶回去吧。”

“行了,我知道了。奶媽們先把孩子抱下去吧。”李治原本也是強打起精神,想要享受下天倫之樂的。可誰想自己兒子都被他嚇哭了,他頓時弄的老大沒意思,原本就對孩子所剩無幾的興趣也消失的一乾二淨,所以當下十分掃興的說道,“你們也累了,今兒就先到這裡,都散了吧。”

就這樣?蕭良娣看着李治,有些失望。她今天專門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不就是爲了把李治勾到自己哪兒去?這麼久沒見了,難道大家就是坐上這麼一刻鐘,連話都沒有說上幾句。

別說蕭良娣,王嬋卻也是有些不甘心,轉頭看着身邊的李治,張張嘴正想着以什麼理由留下他時,沒想到卻又是長孫穎先起身行禮,“那既然如此,妾身就先告退了。”

長孫穎說完,卻是半分都不留戀的起身告辭了。她一走,王嬋倒是不好意思張口要李治留下來了,要不然這顯得她有多飢渴一樣。

“太子妃還有什麼事要講嗎?”李治溫柔的轉着頭看着旁邊的王嬋。

“沒,”在着李治的那溫柔的目光裡,王嬋緊張了半天,哪怕她之前做了各種打算要借家事將着李治留下,可最後卻還是艱難的吐出這兩個字。

蕭良娣看到王嬋退步,心中大喜,覺得這是自己的機會。長孫穎都走了,王嬋又說沒事兒,這不是把李治往自己房裡推是什麼。就在她風情款款的站起身,正想要請李治去她那裡“坐坐”時,沒想到李治卻先一步起身,對着她跟徐芷說道,“我今天有點累,就先走一步了,你們也早點回去休息吧。”

“恭送殿下。”徐芷似乎一點都不意外李治這個反應,幸災樂禍的看了蕭良娣一眼,然後跟着王嬋一起恭送李治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說到稱呼,說句閒話。

唐朝殿下這個詞是不可以隨便稱呼的,不像是我們後面常見的x王殿下,公主殿下。它是太子的專用詞,也就是說只能稱呼太子殿下,以及喊殿下時這個人肯定就是太子。

這就有個問題了,諸王怎麼稱呼呢?

遠目,正確的喊法是“大王”

囧,沒錯,就是這麼鄉土的稱呼,想想剪徑的山大王啊,想想小時候看封神榜裡妲己對紂王那句嬌滴滴的大王……

好吧,我喊不出來。還是殿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