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母亡

“我今天叫你來,是跟你說說你的婚事的。”等長孫穎跟李治商量完爲李忠立妃的事情之後,隨機找來了李忠,娘倆在一起說道說道。

她雖然是爲了李忠好,但李忠畢竟是個孩子,若是不把這件事情說細掰碎了給李忠講明道理,她怕李忠會被其他人忽悠的與他生了嫌隙。

“這,這些事情由您跟父親做主就好了,我,我沒什麼意見的。”李忠一聽說自己的婚事,頓時臉頰漲的通紅,低着頭有些不知所措。

長孫穎見他如此害羞,心裡頭便不覺得好笑,但臉上卻是一本正經,“這是你的終生大事,你怎麼能不發表意見。我先說,你聽着,如果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好,或者理解不了,告訴我就是。”

李治聽着她這話,臉上直接就紅到了脖子根兒,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但耳朵卻是豎了起來,顯然對此也是十分想聽的。

這個年代,別說是皇家了,就是普通百姓也都講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聽過有爭取當事人自己意見的,所以李忠當然不適應這個母子談心的局面。

能沒有跑走,已經是極大的勇氣。

“我跟你父親商量過之後,決定不在世家女中爲你擇妃,”長孫穎說了最重要的一點,然後觀察着李忠的表情,溫柔的問道,“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李忠聽到她這話,臉色一黯,卻也懂事的點點頭,“理該如此。”

若他說些別的倒好了,說道這個理該如此,長孫穎察覺到小少年的態度有些怪怪的,忍不住擰了眉頭,“什麼叫理該如此?”

“孩兒出身低微,世家不願嫁女於我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想讓着你與父親爲難。”李忠懂事的回答道,然後看着長孫穎,“兒子也別無他求,能找個性情和順,知書達理的就成。”

“說的那叫什麼渾話,你是太子,天底下還有誰比你的出身更高。”長孫穎哼了一聲,總算是理解了李治爲什麼把世族恨得那麼眼巴巴了。

這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但李治說的也是世情。哪怕李忠是太子,只要他沒當皇帝,那這位子就是不穩當的,嫁女於他就是一樁風險極大的買賣。而他偏偏還是個宮女生的兒子,母親連位份都沒有,在眼高於頂的世家眼中他絕對不是個好投資對象。

但是長孫穎怎麼可能讓人如此埋汰自己的兒子,當下就瞪着眼睛虎虎生威的說道,“不是你配不上她們,是咱們瞧不起她!不就是有個好出身而已嘛,又不是多上三頭六臂。你等着瞧,我保證你將來的王妃肯定要高出那些世家女一大截。”

有長孫穎這句“安慰”,李忠心裡頭舒服多了。待着孫穎將着他選妃一事的利害說清楚,又說了自己的計劃,什麼到時候鼓勵他自由戀愛啊,追女孩子享受青春啊,李忠感受到長孫穎這些計劃裡的關心,心中充滿了感動,想着將來一定要對母親給自己選的妻子好一些。

至於長孫穎許諾的事情,他卻是一點兒都不信的。因爲李忠知道除非是天縱之資,要不然普通女孩子要有超過世家女的氣派是根本不可能的。若真有那樣的女子,根本就是世間罕見,恐怕心高氣傲的比世家女有過之而無不急,又怎麼輪得到才智平平的他?

所以長孫穎如此賣力,李忠只覺得長孫穎是在安慰他,笑笑就當耳邊風的過去了。

李忠被立爲太子後,長孫穎的舒心日子過了還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事情,讓着她的心情直接跌倒了谷底。

因爲李忠的生母劉氏,竟然在一個晚上失足落水死了。

劉氏是長孫穎身邊的小宮女,當年生完孩子之後,自請將孩子送給了她撫養,自己只求一個平安。長孫穎拗不過她,接受了李忠之後,也待她不薄。雖然沒有爲她爭取到名分,卻也撥了小院兒給她,又安排了伺候她的宮女太監,在待遇上十分寬厚。而劉氏也十分知趣,平日裡吃喝玩樂,並不企圖佔兒子什麼便宜,連着李忠偷偷去見她都閉而不見,只當沒有過這個兒子。

出於這個原因,她在宮裡頭的存在感十分微弱。大家都知道皇長子並非貴妃所出,生母另有其人,但是卻少有人知道劉氏是誰。劉氏自己也從不張揚,所以甚至是伺候劉氏的小宮女,都不知道她竟然是太子生母。

畢竟皇宮太大,因爲各種原因被榮養起來的女人又太多,劉氏也並不稀奇,所以連她意外身亡,管事的人一時都沒反應過來,等查了冊子之後才意識到這是不得了的大事,趕緊報給了長孫穎。

長孫穎聽到劉氏意外落水身亡的消息,倒很是唏噓,令人查明的確是意外之後,就着人發喪。因爲劉氏沒有品階,長孫穎便也沒有張揚,只是在通知了李治和李忠後,就直接讓人把劉氏送出宮厚葬了。

這對於一個宮女,已經是優待了。李治連着劉氏的樣子都記不清了,李忠因爲從小就沒被母親抱養過,對於劉氏的記憶也很模糊,竟然花了一會兒纔想起來這是誰,因此對於她的葬禮也是點點頭就過了。長孫穎特別問他要去看看不,李忠猶豫了一下,卻還是拒絕了。劉氏對於他而言就是個生了他的陌生人,說他自私也好,功利也罷,他實在是覺得爲了個沒有感情的陌生人讓跟自己感情很好的養母有芥蒂划不來。

李忠的決定讓李治知道後,特意把他叫過來教導了一番,中心思想很明確,他覺得李忠此番舉動十分正確。爲君這就要懂得利害輕重,不可不仁,但若只有仁,那不僅於國於家無益,反而會禍國殃民。若是李忠這次直接去送劉氏的話,那他在李治心目中就已經不合格了。

難得的獲得了李治青眼的李忠誠惶誠恐,不過在僥倖之餘,卻也真正意識到自己走在怎樣的一條路上。他實在是忍不住發問,“父親,你是否也曾遇到那種選擇。”

“哪種選擇?”既然選了這個兒子做自己的繼承人,李治也就不排斥在有空的時候教他一些東西,所以對於李忠的大部分問題都算得上是耐心。

“自己非常不願意,但是卻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李忠看着李治,整個眼睛都在發亮。

“當然有。實際上,很多,很多。”李治想了想,拍了拍自己座位上的扶手感慨道,“等你長大你會明白,想要獲得什麼,就要犧牲什麼。普通人有時候可以軟弱,退縮,但是身爲帝王的你,是沒有說不的權利的。”

“別覺得不公平,你從出生開始,便在萬民的膜拜中長成,這是你應該做的。”李治想到什麼似的,望着窗外去卻是淡淡一笑,“不過到時候你會發現,就算是痛,卻也是快樂的。”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有多少男人一生都在爲此追逐。當你有希望站在權利的頂峰時,有哪個捨得放手?

劉氏死亡的事情,對於他們家人而言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誰都沒有在意。但是讓長孫穎想不到的是,一個月之後,宮中卻悄然流傳出是她逼死了劉氏的小道消息。說是她擔心以後太子登基會追封自己的生母,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的直接逼死了劉氏。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她是如何陰謀從劉氏手中搶走了孩子,而這麼多年劉氏又是如何在她的淫威之下苟且偷生,直至屈死的。

“他們怎麼不說,當初陛下跟劉氏兩情相悅,是我使了狐媚手段討了陛下歡心,逼走了她呢!”長孫穎聽到亂七八糟的謠言,簡直是要氣得炸了起來。

“雖然沒有人敢編排陛下,但卻也傳的差不離了。”劉繡看着她,卻是滿臉擔憂,“她們都說,當初陛下在宮中看中了劉氏,想要納了劉氏,是你謊稱劉氏身患重病,卻了陛下的心思的。”

“感情我還真成了棒打鴛鴦的那跟棒了!”長孫穎猛然一拍桌子,卻是怒極反笑了起來。

“您別這樣,那不過是些閒話,你切莫因此傷了身子。”劉繡看着長孫穎惱火的樣子,心裡頭十分擔憂,好言好語的勸着,“謠言止於智者,咱們不理她就行了。”

“哼,智者,這天底下多是愚人,哪裡有那麼多智者。”長孫穎咬了咬牙,卻是惡狠狠的說道,“查,給我好好的查,我倒是要看看,誰敢如此編排我。”

“這樣不大好吧?”劉繡聽着長孫穎這麼說,眉頭皺的更緊了,“這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謠言一下子四處都起了,如今宮中人人都在傳說。有道是法不責衆,要是真的追究下去,恐怕會被人說閒話的。”

劉繡擔心這麼大面積的打擊下去,一則長孫穎被人說跋扈刻薄,二則大家認爲長孫穎做賊心虛,反倒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既然法不責衆,那我就只問首惡。”劉繡的這些顧慮長孫穎又何嘗不知,只是這流言的遺毒有多大,她卻是比任何人都清楚的。就連武則天那麼強勢的人,在宮中流傳她的二兒子並非她所生,而是其姐所出的時候,她不也照樣束手無策?於是最後結果不但親生兒子跟她離心,母子形同仇人,還惹得千年後民衆們都對着八卦津津樂道。

她雖跟李忠感情深厚,可李忠不僅不是親生兒子,有道是三人成虎,她可不願自己被自己一手扶起來的波ss滅掉,所以爲今之計,當然是用雷霆手段查出真兇,將其示衆了。

wωw ⊙ttκa n ⊙℃ O

“只誅首惡當然是好了,”劉繡聽長孫穎這麼說,知道她還沒被氣糊塗,卻是放下了半顆心,只是另外一半卻仍然糾結,“但宮裡那麼多人,謠言又已經氾濫,人人都是聽說,從何查起?”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辦,”長孫穎想了想自己,再把身邊的人忽略一遍,然後直接一揮手,“我去找陛下借幾個人來查。”

大理寺跟刑部有那麼多人,總該有個把術業有專攻的神捕吧?

作者有話要說:我一直覺得李賢是賀蘭氏的兒子很扯,因爲武則天根本沒道理報這麼個孩子養啊。那個時候她已經有兒子了,又不需要藉着這個兒子母憑子貴。至於說賀蘭氏要憑着這個母憑子貴壓過她,那更是笑話了。

但是當時宮中的確是有這樣的流言,中二少年本來就因爲跟母親政見不同敵對,所以也不知道信了多少。但是後期李賢跟武則天關係惡化,不能不說這個流言沒有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