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根源

李二見到雲燁過來,立刻就張嘴樂了,拋下李承乾興致勃勃的說:“你有法子了?哈哈哈,朕倒是要領教領教,看看你面對隋末時的局面如何應對。”

李泰立刻就把老爹的輪車推走,跪在地上的李承乾這才長長的吐了口氣,雲燁朝沙盤室指指,李承乾立刻就心領神會,站起來和雲燁一起進了沙盤室,他早就聽說自己老爹和大唐的名臣宿將在沙盤上將大唐天下攪的烽煙四起,他心中很不服氣,自己也算是殫精竭慮的爲大唐操勞了,怎麼可能將天下弄成這副慘狀。

進了沙盤室,隨意的往沙盤上瞄了一眼,他的鼻子差點就被氣歪了,沒有其他原因,只因爲他的王旗只能插在長安城,顏色和自己王旗一致的雲燁的將旗,可憐巴巴的守着運河,嶽州,嶺南,雍州一代,其餘的地方插滿了五顏六色的造反旗幟,大唐的大好江山,已經完全被人家瓜分的四分五裂了。

李二坐在輪椅上拿着長長的竹竿子,指到那裡,立刻就有宦官將旗子插在那裡,每一個旗子的變化,就代表着一個勢力的進退。

做完標記,宦官就會變化記錄在冊,謄寫在巨大的黑板上,天下局勢一目瞭然。

“朕再一次壓縮你的戰略空間,江淮之地朕要定了。”

雲燁搖搖頭說:“守江必守淮,這是常理,陛下,就憑您手下那幾艘破船,就想突破我長江天險,是不是太兒戲了?

微臣在江陵駐守有艦隊,之所以遲遲不用,就是在等待您的軍馬出現,能借用長江水讓您遭受重創。正是微臣盼望已久的事情。”

雲燁說着話,把手裡的竹竿子點到荊州的位置上,笑着說:“陛下以爲這裡江流開闊,水流緩慢,最終要的是江水很淺,欺我鉅艦不能進入。殊不知,微臣還有一個選擇,只要炸開攔江河堤,您駐守在麥城,石首的大軍只能成爲魚鱉,就算陛下早有準備,立馬石首山,但是四面全是大水,而石首距離嶽州極近。兩路大軍圍剿之下,陛下唯有走魏武帝的老路,那就是敗走華容道,進入茫茫的洞庭水澤,到了那個時候,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操諸於微臣之手,恐怕陛下自己到時候都有被擒之憂。”

李二哈哈大笑道:“朕不信你敢行此倒行逆施之事。莫要忘了,江淮自古乃是人煙稠密之所。這麼做就不怕天罰嗎?”

雲燁搖頭道:“陛下才是攪亂天下的元兇,只要擒住陛下,天下的其他盜匪自然會一鼓而平,所以付出一些代價還是值得的,再說了,到時候搶先告訴百姓。是您爲了阻止大唐艦隊進入荊州首先掘開河堤的,微臣的信譽還是不錯的,至少嶽州的百姓一定會相信,到時候請太子殿下去嶽州祭祀死去的災民,民憤自然會安定。您知道的,太子殿下在嶽州可是有賢王稱謂的喲。”

李承乾聽到雲燁這麼說,心裡暢快的如同吞了一粒冰丸,全天下最希望李二倒黴的人是誰?自然就是李承乾。

雲燁不等皇帝說話,接着說:“只要微臣不反,青雀不反,說實話,大唐天下還真的沒有什麼危機,咱們在沙盤上連續作戰兩年了,這兩年來,陛下手裡的火器快用盡了吧?您最大的缺憾就在於沒有源源不斷的火器供應,但是微臣不缺,只要有火器,微臣就能席捲山東河北,青雀就能進軍蜀中,小黯不可能是青雀的對手,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投降,一旦山東,河北,蜀中平定,陛下您的老巢自然會有承乾帶着大軍進剿,晉陽平定之後,河洛的獨孤謀不過是在插標賣首而已,遼東的長孫衝,也只需派一偏師,就能手到擒來。

中原平定,太子殿下只需一紙檄文,說明過往不究,微臣就不信東南平定不下來,至於盤踞在朔方的李績,西域的孫仁師,薛仁貴,微臣只需再來一次西征而已,他們也只能踏上突厥人的後塵,將自己的生命耗損在無休止的征戰之中。

說實話,陛下,百年之內,微臣看不見發生大規模戰亂的可能,至於百年之後的事情,就只有天知曉了。”

李二有些沉默,李泰接着說:“父皇,我和燁子早就把生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大唐,骨肉全部融匯在這個帝國的山水之間了,這個國家的皇帝是父皇您,將來的皇帝會是我大哥,但是這個國家也是我和燁子的,不管是玉山書院,還是武研院都是我們的心血所繫,誰要破壞它,第一個跳出來的一定是我們。

孩兒這些年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動人的風景,但是最動人的卻是活在大唐這片土地上的人,紅日的初升,孩兒會感慨,雲遮煙鎖的高山孩兒會讚歎,駕一葉扁舟遨遊於五湖四海對月高歌這樣的豪情永遠都讓孩兒嚮往。

至於皇位,呵呵,孩兒甚至覺得我大哥虧了,說起來是他在坐皇位,相同的,他又何嘗不是被那個皇位牢牢地鎖在上面動彈不得。

孩兒身爲天下間最尊貴的親王,這個權利已經足夠我使用的,燁子身爲公侯第一,這個權利也夠他使用的,孩兒總是認爲,權力和吃飯一樣,按照自己的量擁有就好,一旦沒了節制,就是被活活撐死的下場。”

李二抓着自己胖兒子的手,輕輕地拍着說:“你纔是我們皇家的寶貝!父皇願你福壽綿長,好了,既然造反也會被人家剿滅,那就不造反了,我們一起出去看看我大唐海納百川的氣勢,去看看那些洶涌的人才洪流……”

李泰笑嘻嘻的推着父親往外走,李承乾和雲燁走在最後,長孫站在帷幕跟前本來想跟上,想想,卻縮了回去,有時候男人間也需要一些空間。

“你孝期已滿,出來幫我把!”李承乾小聲的對雲燁說。

“我駐守玉山城就是在幫你,一旦陛下大行之後,你記得找人來接替我,我打算進書院當先生了,能幫你們李家的,我都幫了,現在該我清閒一陣子了。

你看看面前的這些少年,將來都會是你的臣子,用好他們,管好他們!”

雲燁和李承乾的話,李二沒有聽見,他和李泰說笑的很是高興,拿手指指着遠處高高掛起來的紅榜,面龐都有些潮紅。

雲燁不打算出仕了,他對長安城都有些厭倦了,此生老死玉山,對他來說也是很不錯的事情,自己的祖墳就在玉山,如今自己就是在守衛自己的祖墳,就像是在守衛自己的家一樣。

千秋霸業也不過是一縷煙雲,殺人無數算不得好漢,顏夫子,李綱先生這些人才是這個世界的脊樑,叱吒朝堂,指鹿爲馬又能如何?亮煌煌幾頁史書就能說盡一生功業。

榜單下面有人手舞足蹈,有人嚎啕大哭,有人擊掌祝賀,有人黯然神傷,這裡就能看盡世間百態,何須走上朝堂。

有人在遍灑金錢,引得頑童爭相追逐,這是富豪在爲自己的兒子慶賀。有人刻石爲記打算來年再戰,卻被兵丁押走,到了無人處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不管是幸喜若狂的,還是黯然神傷的,都讓李二歡喜,就是那幾個捱揍的,李二都看得津津有味,這一切都表明,世上的的才子都希望能被李家所用。

開宴,必須開宴,李二拍着輪椅的扶手急不可耐,無數的騎兵就帶着皇帝的邀請竄進了長安城,今天,他準備將自己的老臣子全部請來,不爲別的,就是喝酒,唱歌,跳舞,大吃大喝……

這是最俗氣的一種慶賀方式,卻也是最熾熱的一種飲宴,沒有規矩,沒有尊卑,面前只有大碗的酒,大塊的肉,大堆的篝火,就像他祖先在草原上進行的慶典一樣。

李承乾很希望戴上一個狼頭下場子跳舞,屁股都有些坐不住了,篝火旁穿着暴露的女子用力的扭動腰肢,狼皮鼓低沉的聲音直入心肺。

李二端着酒碗不斷地大聲喊着飲勝!底下的臣子免冠跣足,大聲的迴應,老禮官腳步踉蹌,還未說話,先打了酒嗝,唱禮未半,一頭栽倒在草地上呼呼大睡,無人以爲忤。

老臣舉着豬腿高歌,懷念往昔的歲月,李二敲着鐵劍作和。作詩的會被拉去灌酒,唱歌的會被賞賜美酒,拎着火把互毆的,會有金盃砸過來。

這是一次最徹底的宣泄,也是李二正式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時代結束了。

雲燁的腳步輕盈,就像是一隻狸貓,在躲過了無數雙要把自己拉去喝酒的大手,想起事前李泰要自己一定要救他的囑託,從美女羣中找到了左擁右抱的李泰,肥胖的王爺已經快要渾身赤裸了。

拖着李泰的腳在草地上艱難的行走,興奮地已經不知道天南地北的李承乾,猛地撲在弟弟肥碩的肚皮上,被弟弟嘴裡噴出來的嘔吐物濺了一臉,抹一把臉,依舊興奮莫名。

該死的,誰給旺財灌了那麼多的酒,如今四蹄朝天,還不住的抽搐……(未完待續)

第49節 開解第3節 白羊原第47節 地主家收租(4)第29節 再見玄奘第51節 英雄是怎樣煉成的第9節 千古艱難惟低頭而已第59節 慵懶的塘報第50節 活體實驗第45節 誰是最邪惡的人第37節 安撫人心第7節 家族第一第54節 技術控制很有效第22節 不好笑的笑話第16節 賣炭翁第44節 美麗的幺雞第27節 美女和足球第50節 野獸法則第27節 奢侈品稅第53節 權臣的生活(1)第17節 富裕的雲家第54節 風波惡第40節 離開第51節 十六王宅第31節 大秦嶺第6節 兇猛的人第29節 不器君子印第59節 一陣風的遭遇第8節 匠戶們蓋房子?階段性總結鋪墊結束第48節 大趨勢第21節 投降是一種習慣第2節 家第2節 必須有墊背的第50節 會漂浮的銅盆第46節 地主家收租(3)第58節 大凶之物第28節 拍腦袋的後果第18節 全走了第31節 大秦嶺第40節 搏命(1)第51節 少林寺第37節 老實人說老實話第12節 遺憾和憤怒第13節 豐收的災難第40節 聚首第42節 被鬼神附體的民主第13節 契苾第27節 幸福的回憶第46節 我有一個夢想第15節 夏日長安第41節 小武的心思第52節 夜貓子進宅第19節 我是奧德賽?第49節 同一片天空下第36節 狄仁傑的委屈第28節 世家的雛形第17節 李二的第一次高麗戰爭第31節 惹不起,那就走第1節 飛翔的心第27節 跑路第22節 生活,迴歸了第1節 愛的禮物第26節 苦囚第40節 搏命(1)第2節 恪物學的厲害第16節 賣炭翁第17節 爆燃第54節 潑皮第11節 惜命不重命第11節 公輸班(2)第4節 軍功章第25節 煎迫第9節 放縱第26節 玉牌,又見玉牌第48節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22節 第一口唾沫第22節 鷹嘴崖低了第27節 許敬宗的見識第46節 長孫的氣球第3節 死不見長安第9節 千古艱難惟低頭而已第40節 東窗事發第31節 元日兩重天第9節 海上明月生第41節 珠寶和女皇第47節 惡鬼臨門第1節 飛翔的心第2節 恪物學的厲害第57節 冬天到底還是來了第27節 許敬宗的見識第3節 殘破的朔方第45節 旺財的戰鬥第26節 可怕的禮儀第18節 都是月亮惹得禍第45節 欺上瞞下的由來第57節 大盜的智慧第48節 盛開的夏牡丹第8節 都是人才第69節 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