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

蜀王李恪自從上次受到他岳父的牽連之後,一直尋找翻身的機會,還真是給他找到了。

9月中旬,關中地區暴雨連連,長安的一條主要通道,水路永通渠被洪水沖垮了,決口長達100多米,永通渠水位下降,船隻無法通行了。

長安城此時還沒有修建通往洛陽的水泥路,道路泥濘不堪。長安城的各項物資供應都受到了影響。

俗話說“禍不單行”恰恰在此時,太子李成乾分管的長安城糧食儲備庫太倉,卻被水淹了,損失了大批的糧食。這下,就連糧食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糧價飛漲,長安城裡人心惶惶的。

太極殿。

面對着尷尬的局面,李世民臨時召開朝會,動員羣臣開動腦筋,解決危局。

李世民首先詢問了太子李成乾的意見。李成乾剛剛因爲太倉的事情,受到了李世民的斥責,也受到了羣臣的非議。他心中只想着如何推卸責任,已經慌了手腳,哪裡還有什麼主意。於是,他就一聲不吭。

就在這時,蜀王李恪站出來了,他說道:“父皇,兒臣以爲,此時應當疏通陸路,只允許運載糧食的車輛進入長安,同時搶修永通渠,便於南方的糧食調運。”

其實,這個主意魏王李泰也想到了,不過這個差事風險太大。

其一,來往長安的車馬,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朝廷的權貴所有,這些人中,不乏想趁着長安城物資供應緊張的時候,大撈一把的人。斷絕他們的通道,會得罪不少的人。

其二,修復永通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徵調大批的民夫,也是得罪人的事情。而且,現在正是雨季,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如果不能夠按時修通,會受到無數的人指責,因爲大家都期待永通渠的通暢呢。

李泰是聰明人,凡是有風險的事情,一概不出頭。不做事,就不會出錯,總比做事出問題要好。於是,他就不吭氣。

果然,李恪剛剛說完,馬上就有人出來反對了。

李泰的死黨兵部侍郎張亮說道:“這可不行,長安城裡,不僅缺糧食,也缺其它的物資,你這麼一竿子打死,不合適吧。”

李恪說道:“沒有其它物資,只是不方便而已,可是總比沒有糧食餓死人好多了。”

新任京兆尹楚惲是太子李成乾的人,他爲了給主子出頭,說道:“現在到處都是被暴雨沖毀的民宅和田地,百姓們自顧不暇。修復永通渠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夫,臣可無法向百姓們開口。”

李恪說道:“不需要徵調民夫,長安城裡有數萬唐軍,抽調一千名唐軍就行了。”

李世民剛纔也正在爲抽調民夫的事情發愁,李恪的建議一下子點醒了他。他說道:“好辦法,就這麼辦”

然後他說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聲說道:“兒臣在。”

李世民說道:“朕現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負責搶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陽的管道。兵部和工部聽從蜀王李恪的調遣,限期40天內修復永通渠。”

“臣等領旨。”蜀王李恪、兵部尚書房玄齡和工部尚書皇甫睿一齊答道。

接下來的日子,由於陸路糧道的暢通,大批糧食源源不斷地運進了長安城,極大地緩解了糧荒,糧價平穩了下來。

於此同時,李恪帶着死黨他的死黨譙國襄公柴紹的兒子柴哲威、兵部尚書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沒日沒夜地親自在工地上監工,32天時間,永通渠終於修復了。

李世民上次扣罰了李恪三個月的俸祿,這回一下子賞賜了他半年的俸祿,並大大地讚揚了他一番。這次,李恪大出了風頭。

楊妃娘娘居住的承暉殿。

楊妃娘娘看到長子李恪黑瘦的面龐,十分心疼,她說道:“恪兒,難爲你了,這次你替你父皇解決了這麼大的問題,總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響了。沒白辛苦。”

岑文本說道:“恭喜殿下了,您這次處置果斷,成效顯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實在是可喜可賀啊。臣曾經聽皇上說過,朕的兒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說道:“真的嗎?父皇真的這麼說了嗎?”

岑文本肯定地說道:“真的,臣親耳聽到的,皇上在書房裡,自言自語地說的,絕對是發自內心的。”

楊妃娘娘高興地抹着眼淚說道:“好啊,恪兒終於要有出頭的日子了。”

在此期間,魏王李泰也沒有閒着,他主編的《括地誌》也有了重大進展。

《括地誌》是中國唐朝時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編。全書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漢書·地理志》和顧野王《輿地志》兩書編簒上的特點,創立了一種新的地理書體裁,爲後來的《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開了先河。全書按貞觀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爲單位,分述轄境各縣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神話傳說、重大歷史事件等。徵引廣博,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原書字數無考,今《括地誌輯校》四卷,約13萬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讚揚了李泰。

在此期間,唯獨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責。

李旦把長安城裡發生的情況,向李愔進行了通報。李愔心中鬱悶不已,可是,他遠在草原,對此愛莫能助。

李愔沒有辦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須馬上做決定的草原上的事務,統統派人送給李成乾,由他轉呈給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勞。

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覺得太子能夠掌握草原上的事務,是一個儲君應該做的事情,認爲他比較勤奮,同時也認爲他有能力,能夠駕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夠爲他做的,暫時也就這麼多了。

李愔這段時間,一直在加緊做一件事情——解決駐軍的過冬問題。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區都很寒冷,駐軍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內地人,他們難以適應草原上的嚴寒氣候。

李愔必須在入冬之前,爲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百二十四章 接掌飛虎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江山爲本第四百二十六章 假想敵部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血戰龍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是朕的好兒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第四百零七章 長安風尚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五百三十六章 閉關第四百四十章 薛仁貴和高仙芝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叛逃事件第四百六十五章 劍舞第二百二十六章 軍規和軍歌第五十章 車展第一百二十章 契苾烏雲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外飛仙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四百五十七章 長安三雄第四百九十一章 猛將爭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第三百二十二章 苦心第四十九章 四輪馬車第六十三章 全面彈劾第四百零八章 乞討有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生死攸關的戰爭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正的對抗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字據的黑鍋第二百八十五章 驚天反轉第三百六十四章 污濁的朝堂第五十五章 工業城第二十二章 奪寶第三十二章 集體發難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你想的要嚴重第三百三十章 腰不行第五百四十五章 風眼第四章 長安三害第二百九十三章 剷除毒瘤第四十二章 孔穎達第三百五十七章 囂張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漠甘露第四百九十八章 阿拉伯內亂第四百六十三章 火炮的秘密第二百九十五章 玻璃與經濟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暉殿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孫無忌的突襲第三百章 幸福時光第三百零八章 文工團第四百二十九章 明確的戰略目標第一百九十一章 遠征軍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阿史那晴第四十三章 課堂風波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戰爆發第四十六章 少年太子黨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鄉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能幹的傻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剷除毒瘤第二百六十八章 淺削第二百七十六章 做你的兄弟真好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的難題第四百九十四章 英雄紀念碑第五十五章 工業城第二百三十章 皇上要幹什麼第五百二十三章 系統迴歸第九十四章 鐵勒部第八章 苦命鴛鴦第二百八十章 邊報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邂逅少年武則天第七十三章 生產過剩也有風險第四百三十六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九十七章 古城樓蘭第四百零四章 開懷時刻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動第七十三章 生產過剩也有風險第四百五十一章 身負重任的王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裝逼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 軍規和軍歌第二百八十一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四百七十九章 全國一齣戲第八十四章 契苾公主第六十三章 全面彈劾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恪失蹤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沒送出去的禮物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個三害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國戰略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尉遲寶琪第四百一十六章 希娜的招數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二百三十一章 化繁爲簡第二百八十二章 樑王遇刺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二百二十四章 接掌飛虎軍第九十五章 潛伏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