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西湖

杭州,南宋國都,良渚文化遺址所在,古稱錢唐、臨江、餘杭、臨安,是自古以來的水路交通重地。這個地方的位置就越來越重要,多少皇帝日夜盼望的漕糧就是從這裡啓運的,在很大程度上,杭州的先進離不開運河的幫襯,杭州人民要感謝楊廣啊。

這是張辰在拱宸橋上自言自語的一句話,反而惹來了衆人的笑聲,寧琳琅問他:“師兄,那照你這麼說,運河沿途的地區,不是都要感謝楊廣了嗎,這人的評價可是褒貶不一呢。”

“不,不,不……”張辰把腦袋搖的撥浪鼓似的,道:“我們看任何事情都要分兩面去看它,楊廣這個人是有些荒淫無度,私生活讓人無話可說,可那畢竟是一部分,他也有很多積極向上的方面,後來的一些評價是很不中肯的。

楊廣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寫出過很多流傳千古的佳句;而且也是一個軍事家,在還沒有登基稱帝的時候,僅僅是弱冠之年,就以英勇善戰,軍紀嚴明著稱,率領軍隊結束了延續幾百年的戰亂局面,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天朝的權威。他遷都洛陽並不只是爲了享受花花世界,這裡邊有很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因素,開通大運河更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另外他還打通了絲綢之路,開辦科舉選士,經營西域政策,這哪一項不是利國利民的呢。

就拿這大運河來說吧,把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海河都連接起來,這鏈接的不僅是河流水路,更是把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爲母文化的南北兩種文明連接起來,達到了共融共通的效果,對於中國社會的作用,要比歷朝歷代的長城還重要。只要不是傻子,哪個皇帝不知道開通運河的好處,可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又有幾個皇帝能有這樣的大氣魄呢。這不但需要有敢於背黑鍋,破釜沉舟、捨我其誰的膽量,還要有無比堅韌的決心,別說什麼唐宗宋祖,他們沒這個膽量;尤其是什麼成吉思汗,只會破壞不懂建設,夢着想把全世界當草場,更是連這種想法和意識都沒有,文化啊,這個很重要的。”

點上一根菸,美美地抽了一口,接着道:“這就又要說到秦始皇了,焚書坑儒的罪過是大,可是他作出的功績更大啊,如果沒有他的嚴苛法令,統一的度、量、衡和文字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呢;而且他的法令雖然過於嚴苛,但是不得不承認,法家的理論治理社會還是效果要好一些的。秦始皇也是暴君,可他能出成績啊,爲什麼,誰都怕被責罰、懲罰,能不好好幹嗎。要讓我來選,世上最偉大皇帝只有兩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和隋煬帝楊廣,除此兩人,再無右者。”

學歷史就是要帶着辯證的態度和一半懷疑的眼光去看,如果沒有一個探尋真相的態度,那就不如不讀書了,這個對於收藏也是很重要的,而收藏就是要揭開歷史真相。

接下來又圍繞着這個話題討論了一陣子,所有人都對張辰的觀點提不出有力的反證,最後也只能被迫承認楊廣是一個偉大的君主。

張辰這樣說其實也是有目的的,他要從身邊的人開始入手,讓他們對歷史產生想要研究的興趣,不論是爲了要和別人辯駁還是要一探究竟,有這個開端就是好的。有了開始,接下來就會真正的關心古文化,倒不至於讓他們都去搞收藏,可是這種愛好和習慣培養起來了,就會繼續感染他們的親朋好友,這樣循環下去,對於延續古代文明是很有好處的。

張辰當然不會傻到一味地認爲古代文明就要比現代文明發達,那是腦袋被驢踢了,只是數千年的歷史當中,有很多值得如今的人去欣賞、借鑑和學習的東西,也有很多有待於人們去挖掘和發現的東西,這些對於任何時候的人,都是很有意義的。

張辰的知識量是相當強大的,特別是在大腦經過意念力的淬鍊之後,腦域隨着意海的擴大不斷擴大着,真正的博聞強記了。每到一處景點,他總能說出個四五六來,而且精彩程度要比導遊強出太多,引經據典、相關的歷史故事層出不窮。

“欲將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可不是蘇東坡真的拿西湖來和美女相比,其實人家要表達的意思是,西湖之美麗就好比是一個最漂亮的美女,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哭如梨花帶雨,笑若海棠盛開,輕嗔薄怒皆有風韻;不論你是冬天來看還是夏日出遊,都有不同的風景可以觀賞,遊西湖就有晴遊、雨遊、夜遊、雪遊等等的不同時節和時間。

南宋詩人楊萬里就曾經寫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說農曆六月份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是說什麼呢,不是說除了六月西湖就沒景可看了,只是他認爲六月的西湖看荷花最美。其他的很多詩句,說春夏秋冬的都有,也有像白居易那樣,“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強烈表達自己的意願,想住在杭州不走天天看西湖的。

西湖最美就是蘇堤,尤其是一晨一暮,漫步在堤壩上,桃柳相應,百花爭豔,清晨的露水或者黃昏的餘霞,又或者日落後幽靜的芳香,都讓人沉迷於無限美景之中。一年四季總有色彩,依季節而變,或煙雨悽迷,或春光燦爛,或銀裝素裹,總是有五彩繽紛、奼紫嫣紅入眼。

一個西湖就遊了三天,而且是三天四上蘇堤,張辰對於“體會”和“感受”的要求幾乎到了一種極致,不如此不足以把自己融入到美景之中,更無法全身心地享受這種美。

良渚文化博物館,收藏有大量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物,各種玉器、石器、陶器,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玉斂葬”展示,從不同的角度對良渚文化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是來到杭州必須要去的地方。

張辰曾經來過一次,那還是九十年代中期,良渚文化博物館剛剛開館的時候,董老受邀來參加一個良渚文化研討活動,帶着他來開了開眼界。

這會兒張辰也是收藏協會裡很有分量的人物了,頂着全收藏協會最年輕理事的名頭,這可不是單一地區最年輕的理事,包括總會和地方協會在內,張辰都是最年輕的理事,他再往上就是田乃昘,再上的第三名纔是地方上的,比田乃昘大了一歲。

做爲收藏協會總會的理事,又是陳氏的傑出弟子,實幹派的代表性人物,每到一處總得和當地藏協的人見一下,尤其是實幹派在地方上的中堅力量,這些人更是要來往一番的。在他出發之前,陳老和董老就已經交代過了,到了蘇杭二地必須要到藏協看一下,和實幹派的會長理事們交流交流。

張辰的大名在藏協內部早就傳開了,年輕一輩中最傑出的人物,極有可能就是未來收藏界的第一人,即使是經濟派的地方力量也不敢小看了他。陳老和董老親手帶出來的和提攜過的後輩多不勝數,陳氏的弟子可以說是遍佈天下,收藏、文物、園林等部門都有,遠的近的也都能扯上一點關係,和蘇州藏協的人見面的時候,張辰就受到了相當的禮遇。

蘇州一行,拿着蘇州各相關部門開出來的條子,所有的景區全都對張辰大開綠燈。如果不是張辰喜歡清靜不搞排場,覺得自己的隊伍已經足夠龐大,而婉拒了他那些或遠或近的師兄師姐和師叔們安排的陪同人員,估計到了景點上都會有人請飯的。

到了杭州也一樣,甚至比在蘇州還有過之,這邊藏協的會長是鐵桿的實幹派,秘書長兼第一副會長是董老的一個弟子,下邊的力量也是壓倒性的;文物管理局的局長則是陳老教過的學生,很受陳老看重;其他如園林等部門,也是如蘇州一樣,關係戶大有人在。

良渚文化博物館的館長是文物局長的鐵桿,早得了局長的通知等着張辰一行人,專門安排了最好的解說員爲他們解說。

博物館的第二展廳陳設的展品,都是良渚文化的精品器物,以玉琮、玉璧等爲主的禮器,璜、鐲、帶鉤以及動物飾件爲主的裝飾玉,還有各種豆、罐等陶器,無一不是精品。

看着這些人類古文明的遺物,張辰不由得在內心感嘆,人類的智慧到底書寫出了多少璀璨的文明,而歷史又可以追溯到哪一個年代呢。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耕種技術,能夠燒造陶器,有了基本成形的手工業,知道用鯊魚牙齒和瑪瑙等堅硬的物質在玉石上進行細微的雕刻,那麼在更久遠的萬年之前,人類又有什麼樣的文明存在呢。

崔正男對於這些東西完全搞不懂,只看每一件展品的卡片和簡單介紹也不可能有更深的瞭解,這時候看着一件乳白色的玉琮,向張辰問道:“師兄,怎麼這些玉的顏色這麼怪啊,旁邊那塊綠色的還好一些,可是這邊這些的顏色太怪了,有點像石頭,和你家裡的那些玉器都不一樣,跟店裡的那些就更沒法比了,這古代真有這種玉嗎,還是說這根本就是一塊石頭呢?”

第183章 人才(下)第635章 如此瘋狂第399章 海上絲綢之路(八)第373章 天皇家族的危機第327章 村東王大爺第123章 清點統計(下)第377章 01號銀魅第410章 打落水狗第51章 你要是想打我就打吧第381章 真正的“董展”作品第112章 珊瑚(下)第一二八一二九章 密室酒窖第121章 三神器第459章 公平競爭(下)第133章 拍賣會風波(二)第186章 大響動第347章 高仿之危(下)第95章 緬甸公盤--垃圾毛料第28章 情定南疆(上)第524章 無恥沒下限(續)第277章 外銷瓷四三零眼熟五九九七二零原來是玩真的第666章 打劫的第465章 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決定第506章 拍賣會恩怨(十)第682章 老爺子們的交鋒第628章 拋出香餌第685章 滾蛋(三)第312章 破壞者第125章 龍涎香第56章 或許是個好機會第264章 二六五章 去歐洲淘寶第352章 走着瞧第97章 緬甸公盤--明標第20章 初聞賭石(中)第109章 上船第655章 市長公子第477章 如此極品第375章 悲催的艾斯肯納茲第511章 拍賣會恩怨(十五)第401章 海上絲綢之路(十)第624章 張辰的另一個死穴第238章 教會參與第542章 衣錦還鄉之語驚四座(中)第744章 單挑王與西楚霸王第667章 意外發現第614章 最奇葩第520張 再得一寶第301章 故人相見第645章 讓人望而卻步的巨石第311章 出海第410章 打落水狗第74章 唐人街第34章 騰衝交易會(四)第138章 拍賣會風波(七)第385章 有史以來最大走寶第356章 條件第315章 開工第540章 衣錦還鄉(三)第296章 寶石釉(上)第106章 公盤結束第178章 原來如此第647章 沒懷上第68章 四大天王狻猊鏡第453章 最優秀的第三代第267章 新的構思第168章 做一個愉兒第381章 真正的“董展”作品第146章 慘淡收場(上)第286章 馬上風的未來第418章 喬巴山的舊貨店第216章 好主意七一七邊藏是個好地方第439章 隋宮舊藏,第四四零章 不全之書第342章 炒作(上)第204章 談琴(上)第107章 臨行第272章 天生就爲給日本人添堵第224章 打秋風第592章 津溏之行第418章 喬巴山的舊貨店第534章 亂局(下)第381章 真正的“董展”作品第391章 最佳熟人第650章 又要來活兒了第689章 影響力(三)第198章 專家哥哥第697章 一命換一命(中)第212章 驗收(下)第274章 孔雀尾的影響力(下)第205章 談琴(下)第295章 不懂歷史(四)第392章 海上絲綢之路(一)第547章 衣錦還鄉之犁庭掃穴(上)第725章 歪打正着第592章 津溏之行第627章 收服第422章 黃金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