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海東青”計劃

空軍這一看,不行了,再不控制未來幾年的軍費撥款都不夠填的,於是果斷要求騰飛集團別把攤子鋪的那麼大,集中力量在一個型號上。

結果……

空軍還是沒有逃過真香定律。

當騰飛集團頂着壓力拿出四款基於先進輕型運輸平臺概念衍生出來的機型,空軍先前那種收縮防線進攻一點的想法就被徹底的拋進了故紙堆裡,直接將騰飛集團的成果通過總部上報決策層,然後申請一大波特別撥款,不管不顧的就砸入騰飛集團。

沒辦法實在是四款機型太讓人慾罷不能了,別說是空軍,就是海軍得知了情況都有些躍躍欲試,至於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瞭解情況後更是趨之若鶩。

爲什麼,很簡單,騰飛集團拿出來的東西足夠優秀。

四款機型即已經裝備到空降兵某航空飛行團的六架運15和四架運15plus外,還有兩款噴氣式飛機,騰飛集團內部代號爲海東青B以及海東青B plus。

當然,運15和運15plus是裝備到空軍之後的軍用型號名稱,在騰飛集團啓動先進輕型運輸平臺伊始,這兩款機型的代號同樣叫做海東青,只不過相較於B型,運15系列爲A型。

A型與B型合在一起,便是騰飛集團過去近五年最爲核心,同時也是對未來形象最爲深遠的計劃,即由先進輕型運輸平臺概念昇華而來的“海東青”計劃。

該計劃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海東青A和海東青A plus爲核心,背靠軍方與國家的支持,在進行軍用運輸機研製過程中積累起飛重量25到30噸級輕型運輸平臺的設計、研製、生產與製造經驗。

第二階段則是完善A型與A plus的同時,開始展開B型的研製工作。

最後的第三階段,就是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紀初,完成70到100座級別的支線運輸平臺的批量生產,爲新世紀中型和大型運輸平臺的發展打下基礎。

基於這個計劃,騰飛集團的海東青A型基準客戶瞄準的是軍方,所以採用的是上單翼,T型垂尾佈局。

但定位並非拘泥於軍方,就比如說空降兵部隊裝備的運15,騰飛集團實際上將其定位爲多功能軍民兩用平臺。

因爲將其內部進行客運化改造,加裝民用航空的導航和通信設備,增設行李收納和廁所廚房等設施,就是一款典型的46座支線客機。

設計航程3500公里,即刻執行藏區高原和邊疆區的航空運輸業務,同時也可以執行內陸省份的中程客運業務。

以此爲基礎,騰飛集團的計劃是將其發展成爲渦槳類專業運輸平臺,等到3500到4200千瓦級別的WD—50J渦槳發動機完全成熟,換裝更大功發動機的海東青A將會得到進一步改進和升級,屆時其起飛重量將達到35噸,成爲航程達到4500公里,載客達76人的優秀渦槳支線機型。

而在軍用方面,深度升級後的海東青A將會更加靈活,性能更加優異。

相較於海東青的軍民兩用,海東青A plus就是徹徹底底的軍用型號了,無論貨艙尺寸還是起飛距離亦或是裝載物品,完全是按照部隊的作戰需要設計的,幾乎沒有摻雜民用方面的東西。

所以海東青A plus未來便是騰飛集團軍用運輸機的招牌和基礎,等到WD—50J渦槳發動機同核心機的,擁有6.5噸推力的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投產後,海東青A plus的最大起飛重量將接近40噸。

屆時升級後的海東青A plus 載荷量將達到18噸左右,而進一步改良後的貨倉將可容納一輛63式坦克或一架“空中皮卡”直升機。

如此一來將大大拓展部隊的作戰彈性和任務需求,其他不論,空降兵部隊、南方兩棲部隊以及高原山地部隊的作戰能力將會得到極大增強。

相較於海東青A型的渦槳、渦扇,軍民兩用並行發展;第二階段開始的海東青B就要單純的多,其主要目的就是瞄準國內外日益增長的支線航空運輸市場。

所以海東青B型飛機採用的是下單翼,T型垂尾佈局,發動機是運15plus 同款的WD—48SM渦扇發動機,採用尾吊式佈局,將發動機安放在垂尾下方。

設計航程4200公里,50座,等到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投產後,航程將會增加到5500公里,座位增加到82座。

最後的第三階段,便是爲未來大型客機打基礎的海東青B plus,機身沿用海東青B的成熟機身設計,但整體佈局將從下單翼,T型垂尾佈局,發動機尾吊式佈局變成波音、空客大型客機所採用的下單翼,高垂尾,水平尾翼,發動機翼下懸掛式佈局。

初期採用WD—48SM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4500公里,座位46座;中期升級款採用WD—50S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6000公里,座位90座。

最終款將採用騰飛集團正在研製了推力達到10噸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設計航程將達到9000公里,座位120座,成爲與空客A320,波音737同級別的先進幹線運輸平臺。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騰飛集團整個海東青計劃只不過剛走完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纔剛開始。

所以一切都還是萌芽,也正因爲如此,爲了降低成本和研製難度,海東青A型和剛剛開始投入的海東青B在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就比如說貨倉尺寸目前三個型號寬度都定爲3.2米。

這樣在機艙底板和加強筋的設計與製造上就可以用同一個標準,同一套指標甚至是同一條生產線。

中央翼盒也是一樣,尤其是連接機翼的翼盒核心組件,A型和B型除了部分連接工藝和裝配不同外,大體的製造工藝完全是一致的,這就讓設計和生產十分便利,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還有T型垂尾,三款飛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一條生產線完全可以應付過來。

正因爲如此,雖然騰飛集團研發投入看着很多,攤子鋪的也令人咋舌,可實際分攤到各個機型上的成本其實並不高,等到量產在將成本進一步攤薄,實際上每架飛機的成本更是出奇的划算。

再加上騰飛集團各機型優異的性能,可以說是近年來少有的高性價比產品。

包括空軍在內的各個單位這麼一算,好嘛,騰飛集團的海東青系列完全是高投入,超高回報,既然如此,還猶豫什麼?繼續拿錢投就完事兒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產兒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這也可以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總部首長的套路第四百零四章 趨之若鶩第九百三十九章 NB—233,機器中的頂奢第兩百九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八百九十五章 哀兵必勝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四百零六章:脈動—1型生產線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九十六章 迷你“聯合星”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兩百五十七章 咬牙自己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太震撼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空運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這個我們有現貨第五百一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八大研究機構第八百零三章 88萬美元一套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一樣的飛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第四百三十六章 技術霸權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合理利用外資的窗口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推重比10.5第八百六十一章 圖啥?第八百三十六章 ZB—MAXpro直升機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揠苗助長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六百二十九章 交叉雙旋翼第九百二十七章 完整的圖—204生產線第三百五十章 歐洲標準第七百一十八章 “史無前例達成協議”第一百零一章 遺憾的渦輪風扇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九百零五章 顛覆性的運—17第一千六十五章 不一樣的騰飛集團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全球航發霸權的基礎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和平使命第九百五十八章 空中醫院2.0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將效益最大化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八百零六章 創造奇蹟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削減,我斷貨第九百六十章 聯合生產直—12第七十六章 兩全其美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FCNB—220第八百零七章 行政級別第五百九十二章 不得了第七十七章 殲7Ⅲ第五十八章:不速之客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國人居然動用了飛機第五百八十五章 命令,行動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央翼盒第十二章 夢話成真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一不小心幹到30兆瓦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五百零五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三百三十五章 停產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我教你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褲都被人扒光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定位第七百八十八章 太空起源公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小日本的設備全TM是坑貨第三百一十九章 截胡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真·改變遊戲規則的存在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九百七十六章 “隱身”我們是認真的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四百九十章 扮豬吃老虎第五十三章:領導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騰飛算個毛線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頂星—1型星光導航系統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顛覆者的姿態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國人居然動用了飛機第四章 數是這樣算的第九百八十八章 怎麼可能掌握這項技術?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大意向第七百一十六章 波音的橄欖枝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到了機加工車間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T&A聯合航空生產聯合體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揮所在天上第八百零三章 88萬美元一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褲都被人扒光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稀土霸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