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

有人會覺得18.2噸的航空燃油輸出量並不多,充其量不過是能給6架殲八Ⅱ或是3架蘇—27補充燃料。

但這一數值卻已經讓空軍相當一部分人非常滿意。

要知道轟油六的航空燃油攜帶量達到37噸之多,但能輸出的數量也不過是18.5噸,且航程只有55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只比蘇—27的1500公里稍微多一點兒,爲1800公里。

這個指標對於一款旨在爲作戰飛機進行空中支援和後勤保障的特種飛機來說已經不是腿短了,差一點兒就要成爲累贅。

反觀由運—15MAX基礎上發展而來運//油—15,滿載的最大航程達到7200公里,作戰半徑達到300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空軍未來十年內的發展需要。

畢竟空軍正在積極擴大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的規模,再加上即將完成研製,準備進入密集試飛階段的殲10戰鬥機,未來國內三代戰鬥機的數量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只比戰鬥機多那麼一丟丟的加油機顯然很難滿足未來空軍攻防一體的實際需求。

更何況運//油—15在綜合成本也比轟油6更具優勢。

是的,別看轟油6用的是成熟的轟6爲基礎改進而來的,但細細算下來,整體的綜合運營成本竟然比全新的運//油—15還要高出不少。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狀況,畢竟轟6從六十年代仿製圖—16轟炸機開始已經在西北航空廠摸索了將近30年,不說能把鐵杵能磨成針吧,但也應該把東西給耗細嘍,最起碼方方面面應該爛熟於心纔是。

事實上西北航空廠在這方面是真的沒得說,對轟6每一個零件兒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師傅閉着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準確說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無他,幹了大半輩子,練的就是這一手絕活。

若非如此,空軍也不可能最開始屬意轟油六,爲的不就是能夠讓這款堪稱能把拳頭打得更遠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獨立自主,免得在關鍵的時候受制於人。

結果轟油6跟運//油—15一比較,空軍從上到下可謂是大吃一驚,性能好壞尚且不論,但就製造成本而言,全新的運//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轟油6低了將近20%。

要知道轟油6使用很多轟6的製造技術的加工工藝,上面幾乎60%的零部件可以互換;而運//油—15除了底子是運15plus外,剩下從裡到外幾乎是全新的,上上下下全部加寬加大不說,連發動機也從兩個增加到四個。

可以說從裡到外全都換了個遍,妥妥的新機型。

按理說沿用成熟技術的轟油6應該比全新的運//油—15的採購成本要低纔對,結果兩者正好相反。

空軍的領導很是納悶兒,於是便實地走訪了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不看不知道,這一看着實嚇了一跳。

本以爲兩個航空企業規模差不多,實力應該難分伯仲,結果實地一看才發現,兩者的理念,使用的技術,應用的工藝,採取的配置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西北航空廠的轟油6採用60%多的轟6成熟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確是降低了成本,但這種降低成本關鍵看跟誰比,跟傳統的航空廠比的確如此,但跟騰飛集團比就不夠看了。

因爲騰飛集團生產運//油—15的技術95%沿用的運15的生產工藝。

這說明什麼?

騰飛集團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可以節省95%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等方面的成本,只需在另外5%上面投入一定的資金就可解決全部的生產問題。

而西北航空廠只能沿用60%的轟6生產線上已有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剩下的40%完全需要重新制作,介於空中加油機的特殊性以及在空軍方面並不龐大的保有量,不少特定模具、夾具估計用完這個機型就要被淘汰報廢。

恰恰是這些東西在轟油6生產上佔據大量的生產成本。

反觀騰飛集團,根本不用考慮這些,雖然有所差異,但騰飛集團會盡可能將這些特定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應用到其他機型的生產加工上去,另其繼續發光發熱。

而這便是騰飛集團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研究並逐步應用到航空生產上的航空器柔性製造技術。

剛開始的時候騰飛集團應用這種製造技術的時候雖然引起業內的轟動,但並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效仿,原因無他,實在是這種製造技術的一次性投入太大。

就拿騰飛集團飛機生產線普遍配備的柔性夾具來說吧,這種利用真空吸附工件並且能夠根據部件形狀自動調節的夾具,僅僅是鞋盒子大小的小部件兒夾具就要20萬人民幣。

而做一個傳統的工裝夾具可能連3萬塊人民幣都不到。

如此一比較,其他航空廠除了誇一聲騰飛集團的確是國內追趕技術潮流的先鋒,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各航空廠又不傻,能用3萬塊解決的問題,腦袋抽抽了才花20萬去幹呢。

所以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其他航空廠的產品在成本上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畢竟騰飛集團在那個時期生產線的技術成本特別大,根本降不下來,所以那時候的騰飛集團也不跟這些航空廠正面碰,而是尋找各大航空廠覆蓋不到的空襲,做差異化經營。

比如說無人機,運6小型運輸機,運15系列輕型運輸機,運16特種改裝機,TM—9小型公務機等。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航空廠的3萬塊人民幣模具是做了一批又一批,幾年下來,隨着材料的上漲和貨幣匯率的浮動,生產升本非但沒降,反而比較幾年前還要漲了不少。

騰飛集團當年一錘子砸下的20萬,經過多年的成本攤薄早已經比當初其他航空廠花3萬塊錢製造的模具成本還要低。

此消彼長之下,騰飛集團的成本優勢立刻顯現出來,再加上多年持續在柔性加工和脈動式生產線上的不斷研究,以及貫徹始終的成本控制,騰飛集團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可當年的關羽還是那個關羽。

莊建業這一看,眼珠子一轉,這還不殺過荊州搶地盤兒幹什麼?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中國騰飛集團第六百零六章 航空部件運輸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一千二十五章 印度洋上的怪物第三百一十五章 那東西好?第五百五十五章 國際資本第五百一十七章 關鍵設備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國之重器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九百零一章 保密奧義:我做了,可你偏不信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型多用途軍\民兩用直升機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變循環發動機第一千一十八章 偷窺者又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做筆生意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三百三十八章 風風光光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芯片級銣原子鐘第七百六十章 玩兒的就是顛覆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鬼精靈pro第兩百五十七章 咬牙自己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飛機翼面伺服控制器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一千二十九章 成長型飛機第五十七章:餿主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騷操作第一千三十六章 寇仇第兩百六十九章 智商稅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波音的需求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Made in China第二十八章 一丘之貉第七百零六章 這是往絕路上逼呀第三百八十六章 虧了第九百三十四章 另類的Battle第五百零四章 D—25輔助動力裝置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是時候甩掉低端了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九百四十四章 中俄合作第一千四十三章 勉強世界領先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一千三十四章 X—35第九百八十二章 更進一步(補更)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十章 意外第兩百六十二章 對手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航空貨運集散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六百零五章 騰飛航空修理廠第一千五十一章 我的臉皮已經上繳國家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能裝一輛T—72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造真飛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第十九章 什麼情況?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航空發動機霸權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三百一十章 慣用手段第兩百五十二章 沒人敢動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保證人民羣衆的基本利益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中國騰飛就能辦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把衛星的成本打下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巡航導彈?第五百三十二章 CN—235第七百一十六章 波音的橄欖枝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瀾滄江”項目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我們忙得過來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八十九章 空天覆合體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脫離實際談戰術,會吃虧!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八十一章 什麼情況?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專注艦載機二十年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拿別人開刀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央翼盒第三百五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八百三十五章 吐槽大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八百五十三章 WD—52ML渦扇發動機第一百七十八章 卓越第四百零七章 賣標準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騰飛算個毛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重要課題第一千六十八章 讓腦袋眩暈的好東西第四十六章 噴丸成形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五十章 點名開會第九百一十六章 俄國人都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