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

當然,整個“真龍Ⅱ”也僅限於數據方面好看,實際上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就比如說邊條翼與雙三角翼的匹配問題。

還有靜不穩定機身的協調問題。

再加上其他諸多先進技術的堆砌,讓總部在可行性論證時,認爲騰飛集團的“真龍Ⅱ”方案實現的可性能較低,整體的升級空間太小,無法承擔21世紀後的高強度海空作戰任務。

於是在方案競標的第一階段,就和同樣拿輕型機做競標方案的宏通廠一起被刷下來。

最後還是在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這兩家戰鬥機生產大廠之間一決雌雄。

不過兩家大廠也沒有把這份計劃持續多久,轉過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國際局勢再次發生鉅變,國內的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上級在重新評估局勢後認爲當下依舊處在國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基於此,上級便把總部提交的航母建造計劃再次擱置,沒了航母這個平臺,艦載機也就無從談起,於是成功集團和東北航空工業公司之間的一決雌雄也就不了了之了。

隨着航母計劃的潮起潮落,包括成功集團在內的所謂艦載機方案几乎都被各自打入冷宮,反正都是些配合總部運作的應急之作,成功集團等企業也沒放在心上。

但騰飛集團卻沒有把“真龍Ⅱ”而丟掉,而是將其作爲殲教—7MAX這隻真正的“真龍”的系統驗證機給保留下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真龍Ⅱ”上應用了“靜不穩定”飛機設計概念,這對騰飛集團來說是極具開創性的。

即便是放在整個國內航空工業界,同樣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

儘管這是第二款國產“靜不穩定”飛機,但不同於十號工程採用的鴨翼佈局來實現“靜不穩定”,“真龍Ⅱ”採用的是常規氣動佈局下的“靜不穩定”飛機。

也就是說,同爲“靜不穩定”飛機,“真龍Ⅱ”走的是和十號工程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更接近於美國的正在試飛的F—22隱身戰鬥機的靜不穩定技術。

凡是扯到了F—22,絕對是高大上,“真龍Ⅱ”同樣如此,哪怕從外觀到內核與F—22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一項採用與F—22隱身戰鬥機相同水平的靜不穩定技術,“真龍Ⅱ”驗證機便在諸多艦載機方案紛紛下馬的情況下,被總部給保留下來。

原因很簡單,三代機是有了眉目,但在四代機的技術細節上上到總部首長,下到一線技術人員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總體框架,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多試,多驗,以便摸索出符合國內實情的穩健紀錄路線。

騰飛集團作爲先進的材料,部分大型部件以及專業設備的供應商,在十號工程以及已經開始籌備的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過程中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分擔一部分下一代戰機分系統的研製和驗證,無論是總部還是承擔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工作組都是樂見其成的。

再不濟也能幫着分擔一些高昂的研發費用不是ꓹ 畢竟騰飛集團在國內航空工業圈兒是鼎鼎大名的土豪企業,在技術上砸錢從來不皺眉頭ꓹ 這樣的企業要搞有利於下一代戰機的技術驗證,試問誰會不支持?

於是總部直接劃撥專門預算,將一半的研發費用給擔下來ꓹ 剩下的一半兒當然是騰飛集團自掏腰包。

這要是放在其他企業身上,估計直接就能哭ꓹ 真刀真槍的實機驗證項目,可不是吹吹風洞ꓹ 算算數學模型那麼簡單。

而是需要生產真正的試驗驗證機ꓹ 整個流程與研製新型號沒啥區別,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飛機註定無法投入使用,因爲他們天生爲試驗驗證而生,是爲航空技術進步獻身。

因此,這類項目又是隻花錢無回報的義務勞動。

錢大把的花不說,還得不到好處ꓹ 本身乾的人就少,結果上級還只負擔一半的經費ꓹ 剩下的企業承擔ꓹ 那可是造飛機呀ꓹ 哪怕只承擔一半也不是個小數ꓹ 隨隨便便幾個億都是等閒。

1997年的幾個億絕對是天文數字,真的沒幾家能承受的起。

結果莊建業不但接下來了ꓹ 而且還跟得了什麼寶似的ꓹ 高興的不得了。

是莊建業不懂這種技術驗證機費力不討好的套路嘛?

插上毛就能成精的莊建業比誰都明白ꓹ 但也正因爲如此,莊建業纔會不遺餘力的向裡面砸錢。

原因很簡單ꓹ 技術驗證機是吃力不討好,但通過技術驗證機沉澱下來的技術卻能成爲騰飛集團在航空產業領域攻城略地的王牌,甚至是關鍵。

因爲莊建業早就對靜不穩定技術覬覦良久了。

沒辦法,這種相對於靜穩定技術的新式航空力矩全新設計概念,不但可以增加航空器的機動性,最關鍵的還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氣升力從而降低航空器自身的結構總量,增加自身的載荷和航程。

前者適用於戰鬥機和高機動戰術導彈;而後者則對運輸機、民航客機以及巡航導彈有着極爲重要的革新意義。

當然,除了這些常規的航空器外,莊建業更在意的是靜不穩定技術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應用。

畢竟在殺手鐗計劃中,高超音速滑翔彈頭不禁能夠在臨近空間打出QXS彈道,更要在末端實施可控的戰術機動,除此之外,內部的裝藥威力同樣不能太小,否則達不到重創航母這類大型水面艦艇。

想要實現高機動性,降低自身結構總量,提升有效裝藥載荷,靜不穩定技術得應用是個很不錯的可行路徑。

如果能夠通過一款驗證機,把上述的靜不穩定技術應用場景統統掌握,別說是幾個億,就是再花幾個億都值到姥姥家去了。

其他不說,如果TRJ—500型支線客機上應用了靜不穩定技術,現如今45人的標準座位即刻就能提升到58人,同時航程也相應的增加15%,運營的經濟性將進一步提高,從而正式與之前的馬甲型號ERJ—140系列形成技術代差,實現真正的王者歸來。

這還是支線客機一個方向,若是殺手鐗計劃同樣得到應用,那價值可就不是幾個遭錢能夠衡量的了。

當然了,就算回到驗證機本身,誰說就只能吃力不討好的白乾活了,眼下,莊建業不就把“真龍Ⅱ”的簡配版弄到了巴基斯坦嘛!

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四十二章 大飛機往事第四百七十八章 囂張的騰飛航空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矢量發動機第一千一十七章 領先兩代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顛覆產業格局第一百零七章 倒黴的彭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動能攔截器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航空接駁車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一千三十五章 騰飛集團,一個卑劣的攪局者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員大將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授信額度8000億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轟8第一千一十六章 有比這更好的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五十二章:質量就是生命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五十二章:質量就是生命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一千二百章 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七百三十四章 米秒不差第六十九章 Very Good第六百二十九章 交叉雙旋翼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不妥協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七百一十七章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有多大?跟天那麼大!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新型戰略運輸機(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七百零八章 飄逸的中國紅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雙標又如何?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演習(六)第六百零九章 低壓渦輪葉片修好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面齒輪同軸分扭技術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幾百萬算什麼第四百一十五章 部隊急需的裝備第八百三十九章 芯片第八百九十一章 就這麼不要臉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六百五十五章 運15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DZB—110型遠程火箭炮系統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實戰是檢驗概念的唯一標準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將效益最大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數控基礎第六百三十章 ZB—MAX直升機第一千三十章 Small·F—22第八百一十八章 凝視成像系統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產值超千億第七十一章 我去!第四百一十五章 部隊急需的裝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生產線上的神秘戰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八十章 千金買馬骨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航天技術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保證90%以上的生存率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七百一十六章 波音的橄欖枝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龍MAX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九百四十九章 WD—56ML渦扇發動機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第五百一十三章 騰飛集團第六百六十八章 簡約而不簡單第一百五十五章 撲來的飛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然並卵第九百四十七章 黑科技算法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美中不足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這個我們有現貨第兩百五十六章 挫折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狂風’MK2型戰鬥機第四十五章 艦載殲\\強擊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百二十五章 去二十三分廠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併入中國騰飛第九百三十三章 120小時長航時無人機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大新聞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生鮮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騰飛宇航第三百零四章 薅羊毛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第三百八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四十三章 核心工藝第兩百八十八章 統購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