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水災

心裡也挺高興,爲許真卿和文麗祝福。

忠義侯府卻亂了幾天,只因林氏從頭到尾都瞞着老太太,一手操辦將文麗的婚事定下,這才領着請來一起辦事的幾位族裡長輩、姑婆妯娌前往松香堂去稟告,把老太太氣得七竅生煙,當着人前只是板着臉沒怎樣,一等送走客人,便指着林氏的鼻子頓腳大罵,林氏在老太太面前修煉多年,早已能做到心平氣和閉嘴聽罵,黃文正領着妻子只低頭站在旁邊,一句話不多說。父母在堂,妹妹的婚事用不着他們管,老太太怪不到他們身上,林氏早交待他們別出聲爭辯,文清不在家,兩位姑娘更是有多遠躲多遠,索性都不用出現。

黃老太太發了兩天脾氣,對木頭人似的林氏厭惡憎恨到極點,卻也無可奈何——侯爺不在家!林氏敢這樣矇蔽她,就是趁着她兒子因公出了京城,率同兵部的官員四處巡察駐軍營區情況,兒子才幾天不歸家,這女人就敢不把她放在眼裡,隻手遮天爲所欲由,若是外出公幹一年半載的,再回來只怕連老孃都見不着了!

總算等到黃繼盛回府,松香堂的人趕緊報說黃老太太已好多天不吃不喝了,黃繼盛慌忙跑去看望老孃,老太太躺在涼榻上,拉着兒子的手涕淚交流唸了一通緊箍咒,黃繼盛只好盡力安撫,嘴上責怪林氏不顧親戚情份,貪圖許家門庭清貴,如今已經定下了,又不能退得,許家幾代爲帝師,若悔婚與他家交惡對侯府沒有好處云云,苦苦哄了又勸,老太太到底沒老糊塗,聽完兒子的話。心知事情沒有迴轉餘地,便將怒火發泄到林氏身上,責怪她明知與豐家有口頭約定,還要做出這等目無尊長的事,非得論家法責罰。

林氏知道不給老太太個消火的缺口,這個家便不得安寧,也爲免黃繼盛難做人,自願接受責罰。被老太太禁足一個月,每天只能呆在含暉院裡,侯府一應事務交由二少夫人劉氏管,有定不下的,可到松香堂稟明老太太取決。

晚上回到含暉院,黃繼盛對妻子滿懷歉意,林氏卻笑着安慰他:“我又不是第一次受罰,況且這算輕的,只是禁我的足,沒要你把我關別院去。也沒讓我們夫妻分開不得相見!老太太年紀大了,難免任性糊塗些。咱們不與她計較,只是別讓文嬌知道,怕她又生氣,她如今可動不得氣!懷着雙胎呢,端王千依百順,唯恐她皺一下眉,王府裡所有人都小心冀冀的。咱們侯府這邊只能報喜不能報憂,不好的事兒,連一絲風聲都不能傳到她耳邊!”

黃繼盛連連點頭:“那是自然!得交待文麗文敏。也就這兩個姑娘還小不太懂事,隨口就會說出來……文麗如今定親了,不好再出門,文敏麼,索性近段也不讓她去王府罷!”

林氏想起什麼,微微皺眉:“七月半節很快就來,到時要給炫兒和肚子裡的孩子送舅禮祈保平安,文清、文敏還是要去的!得好好教導他們,見了姐姐不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留點心眼兒!”

“還差好多天呢,先歇了吧,等明日我親自尋她們來,你好好教導!”

夫妻倆便熄了燈,歇下不提。

端王府後院平靜安和,小喬懷着雙胎,七個月已像快要臨產,肚子大得自己看着都害怕,雖然沒說出口,夫妻心有靈犀,趙瑜瞭解她內心所想,拿好話安撫她,每天堅持不懈地陪伴和撫慰,看着嚴肅端方一個人,會想着法子逗她開心,小喬雖然懷孕辛苦,卻也覺甘之若飴。

端王妃這一次懷孕,沒人再提出給端王選側妃送美人,一則經過上次事件,連淑妃都受罰了,看來不能輕易能成;二則此次端王妃懷的是雙胎,皇帝極度關注,三天兩頭賞賜不斷,誰都看得出皇帝寵愛這個媳婦,她想要天上的星星只怕皇帝也準了。端王妃恃寵生驕、不讓端王納娶側妃侍妾,善妒的名聲早已傳揚四方,哪一個敢在這時候送美女進端王府討好端王?若是被端王妃知道,裝瘋賣傻沒病裝病藉機給你找碴,那不是惹禍上身嘛?

宮裡的太后和皇妃們都很明哲地不作聲響了,太后和端王硬碰硬幾次,發現不行,小兩口情意深厚又正值新婚燕爾,看來一兩年內還難以分得開,且靜觀其變,先由淑妃去胡攪幾下。

淑妃着實能起到開路作用,以爲她可以趁着這次端王妃懷孕再弄出點熱鬧來,誰知她卻是個不經事的,這麼快就沉寂下去了。

那次疑似懷孕又確診不是,讓她大受打擊之後病了一場,不但形銷骨立,性情也大變,早失了皇寵,皇帝雖然仍念舊情讓太醫精心調治,眼見再難恢復到以前的體質,面容因爲瘦削下來,更是沒有了皇后半點神韻,皇帝失望之餘漸漸不再往紫雲宮去,而多在德潤宮留宿。後宮其他妃嬪,年輕的只有秀嬪呂飛翠,偶然在御花園遇着個伺弄花草的俏麗小宮女,會下棋陪了他半天,心生憐愛之意,便讓德妃將小宮女安置在紫玉宮,封爲麗嬪。

秀、麗二嬪得寵,徹底把病懨懨的淑妃擠開,淑妃如今比那位關在冷宮的梅妃還不及。

梅妃只因一時管不住嘴,出言不遜冒犯逝去的皇后,從賢妃降爲妃,一生禁足在自己的宮院裡不得見君面,其餘尊榮都還保有着。

德妃因操持端王婚事重新得皇帝寵幸,不是沒想過爲梅妃說句話,但她思來想去,到底沒說——梅妃當年在楚王府爲側妃之時,便以任性驕矜著稱,當年的楚王即當今皇上雖然對楚王妃敬愛非常,仍容忍着她,不能不說對她有着一份獨特的感情,皇上爲了維護皇后尊嚴捨得將梅妃打入冷宮,這麼多年都沒將她放出來,或許有別的考慮,自己何苦去惹事?皇寵得來不易,還是好自爲之,只管遵循皇上和太后的意旨,在宮中做好本份之事,少生是非,見機也爲莊王、仁王多爭取些好處吧!

七月初,酷暑來臨之際,淮南遭受洪災,萬戶被毀,當地衙門賑災不及,又或處置不當,流民四處亂竄,便有心懷不軌之人糾結流民,以需要充飢爲由殺人劫財搶糧放火,若不及時控制住混亂局面,只怕會導致某種隱患。

朝議此事時,皇帝目光一掃,看住了端王。

淮南,是端王屬地,自然由他來決定怎麼處理。

端王左上邊站着的太子目視前方,面容平靜,心裡卻暗想:方先生神算,果然名不虛傳。

多年前往南方籌措銀糧之時,方先生就推算出淮南日後要出洪災,太子當時躊躇滿志,還曾想着就此做出一番業績,早預防早免災,不料父皇爭得天下之後事務繁多,一直未能做成。倒是在裂土封王時,父皇欲將西北方封賜予端王,方先生得知後勸告說千萬阻止皇上這麼做,西北幅員遼闊,天高地廣,霸王氣重,端王常年在邊關,與西北防衆將士同甘共苦,深受衆軍擁戴,若任他得了西北爲根本,無異於龍入雲、虎添冀,兄弟有天一語不合,他捲土而來,取代易如反掌!

不如力勸皇上將淮南賜予端王,淮南富庶,軟綿安樂之鄉,正好消磨其霸王意志,子孫後代也多會耽於安樂,容易掌握。

太子當然不願意相信弟弟會跟自己爭皇位天下,但世事難料,還是聽從了方先生的話,以疼愛弟弟爲由,請皇上將富饒的淮南賜給趙瑜。

沒想到那個差不多被遺忘的預言竟然在此時應驗,連天大雨導致淮河水暴漲,決堤而下,浸淹良田農莊,人民死傷自是不少。

天災加上有心人故意糾結生事,淮南路巡按上的摺子中稱:一些地方流民成羣結隊,推舉頭首率領隊伍四處招搖掠奪,甚至打砸衙門公堂,佔山攔路搶劫,儼然有叛亂之勢。

殿中侍郎念着摺子,忍不住朝端王看了一眼,心想這位巡按不知是什麼人,會不會用詞啊,這“叛亂”二字他隨意就能寫出來,自己這可是當着端王的面念,還能不打頓的?

淮南是端王封地,還好王爺在京城,要是人也在淮南,那這“叛亂”兩字是能夠讓朝堂上這些大臣亂上小半天的。

趙瑜回到王府,心情有點沉重,這兩年一心撲在國防上,對屬地還真沒太上心,只道富庶平和之地不應該有什麼事,沒料到幾場大雨,引發災害,還出了亂子。

派幾個得力下屬協同朝廷大臣一同過去視察賑災應該可以了吧?本來按父皇的意思確實應該親自去看看,他還沒去過自己的屬地!

長年在西北打仗,回京先忙去江南尋找小喬,準備婚娶之時還要兼顧南方戰事……一直沒有空閒,淮南城內王府形同虛設,可在這個非常時刻,他不想、不能夠去!

小喬懷着身孕,再過兩個月就臨產了,必定也不願意他離開!

第283章 年關第194章 金貴第183章 納妾第149章 賞花第298章 出行第84章 色鬼第一百o七章 前程第43章 夜半第21章 進城第49章 拒絕第145章 情定第305章 美人第169章 心事第124章 求見第251章 陪伴第1章 離家第16章 貧窮第307章 相聚第275章 謀士第249章 對比第一百一o一章 病倒第40章 打算第288章 三陪第93章 分離第134章 密事第169章 心事第146章 甜蜜第二百一二章 規矩第191章 醉酒第194章 金貴第237章 守歲第258章 送禮第27章 手藝第一百o四章 追思第197章 不生第184章 出嫁第150章 勸戒第232章 錦園第二百o五章 回信第51章 團圓第144章 一樣第83章 熟食第248章 擔心第34章 心願第301章 合謀第302章 貪念第266章 隨緣第286章 打架第317章 大結局第177章 有別第121章 相爭第175章 看中第35章 報酬第43章 夜半第235章 診治第73章 開業第115章 避讓第263章 出嫁第71章 春天第18章 教學第170章 德妃第228章 丹橘第170章 量身第145章 情定第164章 閒話第223章 對策第82章 看病第189章 敬茶第272章 定親第285章 恃寵第166章 解說第96章 重逢第295章 不交第260章 較勁第100章 來往第30章 新曲第89章 死期第一百o七章 前程第304章 招惹第286章 打架第119章 又見第35章 報酬第172章 奪女第39章 訂親第52章 分居第253章 公平第36章 沒錯第71章 春天第187章 新婚第126章 調查第53章 建房第13章 治傷(二)第193章 回門第65章 留住第272章 定親第252章 探看第261章 恃寵第159章 鄰居第135章 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