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平靜

道癡依舊按照蹭了王琪的馬車回家,臨下車前,道:“七哥,幫我問問大哥,馬車到了沒有。”

上個月月末回來,他請王珍幫忙定製一輛馬車。

王琪道:“哪有那麼,你選的都是重料,又是在武昌府車行定製。”

道癡道:“有了馬車,祖母往後出行也便宜些。”

王琪笑道:“曉得你孝順,有了舅舅給的銀,就是給叔祖母買馬車。”

說話之間,他打量外九房的大門,過年時刷的明漆,院裡房頂也換了瓦片,不再是昔日陳舊破敗景象。

王琪帶了好奇,對道癡擠擠眼道:“二郎,你兩個舅舅到底給你留了多少銀,是不是發了大財?”

道癡道:“加起來比比不得七哥一個零頭。”

聽到這個,王琪情緒轉爲低沉,道:“二郎,明日隨我去巡莊可好?”

道癡想了想,還是搖搖頭,滿臉誠摯道:“七哥還是請伯祖父安排人手。要是七哥真的就這樣遠了家裡,伯祖父怕是要傷心。”

王琪猶豫道:“這樣好麼?若是祖父身邊的老人,以後尾大不掉可怎麼辦?”

道癡笑道:“若真是伯祖父身邊的老人,七哥當歡喜ォ是。七哥現下用上,以後分家時也好名正言順地開口要到名下。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雖樂意聽七哥吩咐,可對於農桑經濟之事,七哥也好,我也好,都是外行,還是尋專人盯着ォ妥當。”

王琪聽了,面帶歡喜道:“二郎說的正是,我還是央求祖父要人。我身邊就小貓幾隻,哪裡有正經當用的。就是等到分家的時候,稍稍得用的家人,也多會奔着長房、二房去。還不若現下藉着管理莊鋪的名義,從祖父手上要人。”

爲了那一百二十頃地之事,王琪不僅對大伯、伯母心生芥蒂,對祖父母也不無埋怨。祖父母並不開口,任由大伯與伯孃給他臉色看,未嘗沒有讓他退一步家和萬事興之意。

王琪不願意退,與祖父母之間關係也尷尬起來。

他打小養在祖父母身邊,對祖父母感情很深。這些日,他心中也曾後悔,自己是不是做的過了,爲了貪心傷了家人情分。不過思量過後,他還是堅持不給。

祖父母雖疼愛他這個孫,但是對其他兒孫的疼愛也不減。

他記得清楚,小時候他與六郎打架,祖父母訓斥他,而不是訓斥六郎。只因他沒心沒肺,即便哭的撕心裂肺,給盤點心就能破涕爲笑;六郎卻是個脾氣大的,被祖父母教訓一頓後,寧肯挨鞭,也不再進祖父母的院。

六郎倔強起來,闔家不寧,因爲六郎身後有父母兄嫂,使得祖父母對於這個孫也不好輕慢。

他這個名義上祖父母寵溺的孫,即便受了再大的委屈,在祖父母口中也不過是得幾句好話,然後上兩盤好吃的點心。

王琪小時候常爲此不忿,對於六郎這個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堂兄也實近親不起來;等到長大,王琪算看明白。

不是寵溺,就是看重。真要論起祖父母心中的分量,自己這個孤兒,怎麼能比得上大伯一家。

不過即便對家人有些心冷,可祖父母依舊是他親的親人。道癡給他的提議,恰好給他一個臺階,讓他能夠與兩位老人緩和關係。

目送着王琪離去,道癡ォ轉身進門。

開門的不是二柱,也不是燕伯,而是周大順。

上個月月末,道癡曾讓三房下人來家裡拜見王寧氏。因現下外九房的宅小,就挑了幾個小的過來當差。

田寡婦那裡,因二柱舅舅給二柱定了親事,她們母不隨他們祖孫進京。安排幾個小的現下就在王寧氏身邊侍候,也省的將來離鄉時,王寧氏用不慣人手。

周家就是周泰長周大順與長女小喜,張家是女兒春蘭,趙家小與張家小、周家二平年紀都是與道癡相仿,可以給道癡做小廝。因道癡現下入王府,身邊只能帶驚蟄一個,這幾個便沒有過來當值。

周大順過來,看守門戶,也是以防萬一。

這兩個月,因街坊鄰居都曉得道癡得了兩個好舅舅,正經有不少人打這邊主意。

外九房已經脫了寒酸氣,有些過日的好氣象。

周大順躬身將道癡迎進去,稟告道:“公,小人老爹已經挑好了兩塊田,已經告訴老太太,老太太說等着公回來拿主意。”

道癡停下,道:“都是多少畝地?”

周大順回道:“一塊三百畝,一塊五百畝。三百畝的是上等水田,五百畝的只是中田,前面的十二兩銀一畝,後邊人家着急出手,只要七兩銀每畝。”

道癡在心裡算了算,前者畝少單價貴,後者畝多單價少,總價差不多。只是前者的價格確實不低,他先前問過大致的市場價,上田基本是十兩銀上下。不過整田難得,價格稍高些也說得過去。

後邊的中田,道癡雖沒有去看過,不過五百畝的整田,竟然跟零散田地的價格一樣,要價真的很低。

可便宜哪裡有那麼好佔的,價格壓得低,肯定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田主想要脫手又不便宜,ォ沒有叫高價。

道癡道:“叫你爹明日過來一趟。”

周大順應了,道癡大踏步進了院。

進了院,就見王寧氏站在雞舍外,手中拿着大瓷碗,正抓着裡面的谷餵雞。身邊站着兩個小丫鬟,正是春蘭與小喜。

見孫回來,王寧氏很是歡喜,放下餵雞的事,祖孫兩個進屋說話。

春蘭端了茶水上來,兩個小丫鬟中,小喜只有十二歲,不僅容貌美長開,性也天真爛漫;春蘭已經十四,也算眉眼清秀。

王寧氏便留春蘭在旁服侍,讓小喜去收拾東廂。孫回來的時候,也是小喜近身服侍。

換做其他少年,或許不會留意老人家的心思,可道癡哪裡不明白。他心中暗暗好笑,卻也佩服老太太,即便日富裕了,還不改性情。說到底,還是真心疼他的緣故。換做其他人家,哪裡會如此重視嗣嗣孫身體,爲了孫計,怕是等他成年,就安排一堆妻妾開枝散葉。

在大家的認識中,通常過繼的第一代孫是不容易養熟的,尤其是道癡這種過繼時已經懂事的;可過繼後生下的兒孫,自家生自家養的,ォ是真正的骨肉。

王寧氏要與孫說的,也是買地之事:“後邊的五百畝聽起來好聽,可地要是出息少,也不頂用。還不若那三百畝地,上等的水田什麼時候想要脫手也便宜。”

道癡安排人買田,是想要藉着劉萬山與崔皓幫扶的名義置產,以後花銀也鬆些。可是想到自家本就人少,要是進京後在留人照看這些地就不值當。還不如用買田的法洗銀,先用舅舅贈銀的名義在安陸買幾百畝地,等到進京時,再將這些地賣掉。如此,進京後花銷的銀,就有了正經來路。

王寧氏倒是沒想到買地會那麼就賣掉,而是想着道癡要是科舉下去,沒中進士前還好,只是讀書開銷;等到中了進士,選官之類的都要花銷。

雖說民間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可老人家心正,不願意孫出仕後因缺銀觸犯國法,行不端之事。

因此老人家買田就想要尋出息好的,又想到以後孫官場有變動時,脫身田宅打點之事,便覺得還是那三百畝的地好。

道癡剛ォ在門口聽了周大順的話,本也覺得那三百畝田好,聽了王寧氏的話,自是點頭道:“祖母說的正是,孫兒也覺得那水田好……”

宗房老宅,上房。

王老太爺耷拉着眼皮坐在那裡,對王福平道:“現下後悔來不及,虎頭已經入籍,又由他丈人補了校尉。”

是非究竟,他先問過了王琪。雖說對於虎頭出籍之事,依舊不贊同,可既是世做主,那也輪不到他來質疑。另外,王琪說了虎頭正月回王府時的慘狀,老爺對王福平也不滿起來:“你真是老糊塗了,怎麼就能任由兒、媳婦磋磨孫?好好的孩生生的餓壞了腸胃,大過年的,這是造孽。”

王福平苦笑着道:“老爺,小人確實不知。誰會曉得那對孽畜竟然如此行事,只以爲他們是擺爹孃的威風,誰會想到會鬧出這些。虎頭那孩,是個不開竅的,如何能當差?要在得罪了人,反而不好。”

王老太爺哼了一聲,道:“能不能當差就不用你們操心,還是省省吧,別再想着將孩找回去。你們當虎頭是草,可人家將虎頭是寶。對方是王府百戶,在世跟前都是極體面的,虎頭跟了那邊不會吃虧。你們不要再去招惹虎頭,否則真要對上了,我也護不住你。”

王福平哭喪着臉,不得不死心。

百戶是正六品,後邊又有王府做靠山,哪裡是他們平民百姓能惹得起的……

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16章 訪族親,珉與瑾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8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三)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110章 今早練就殺人膽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172章 登門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148章 欽差至,遺詔出第23章 貴賤兩房說承嗣第80章 鬧府學誰是無辜人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163章 進京入駐會同館第86章 手足情重,三王齊聚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67章 牛刀小試,衆小立功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103章 衆子院試,三郎初隱第122章 青洪起復經安陸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79章 雛鷹欲飛,不畏風雨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6章 聞言始知被棄因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16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一)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168章 見骨肉,暗悔悟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116章 家書至,喜盈門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129章 三代人,議前程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第77章 壓孝道青洪問賊訊第92章 中秋月下人團圓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64章 會同館三郎來訪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165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第118章 童子身,泄元陽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25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一)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26章 最憾情深轉情薄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166章 乾清宮衆人承恩典第91章 分明一個女財神第143章 深思量,生惶恐第131章 聞佳音,得喪信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16章 訪族親,珉與瑾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110章 今早練就殺人膽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14章 攀權勢小人生祟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5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上)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10章 耦院裡兄弟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