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休整

春種過後,已是臨近五月。

身在涼州的各部兵馬,也紛紛開始退回關中。河西必死無疑,胡虜在此時也不會再來尋周朝的麻煩。

佈置大軍於冀城,對於後勤的壓力還是較大。

第二軍、第五軍以及第七軍悉數返還長安,涼州的第四軍以及諸多壯勇、氐兵、郡縣兵,也開始進入整合階段。

龐羲在未接應到劉範後,也立即率軍返還蜀中。鎮東將軍張衛,去了冀城一遭,準備擇日去往長安。帳下大將楊昂及楊任,率領漢中兵,沿西漢水退往南鄭。

河東衛覬、張濟,仍在嚴陣以待,謹防在漢、趙兩國戰雲密佈之時,奇襲河東。

高奴的第一軍第一師,在與新組建的京戍守備軍換防後,趕回長安,與軍部匯合。

至此,周朝諸軍制,紛紛聚往長安。

長安城內各官署,也開始忙起戰後工作。大量陣亡人員的統計、撫卹,軍卒將校的戰功、賞賜,各軍兵員的籌備、補充……

而且此次不論傷亡還是戰功的統計量,都非常巨大。因爲先前洛陽大戰的戰後統計,也僅是進行到一半,便因戰局惡化停頓。

兩者相交一起,無疑是一項龐大的工作量。

五月中旬。

周朝還在繁忙之間,藍田大營每日都會送出一部訓練好的新丁,補充至紮營於上林苑的大軍。同時,再招納一批新兵。

兵源主要來自於河東,經歷甘泉宮一戰,關中青壯力大幅度損失。建國初擁有二十四萬餘的青壯,現在最多也就剩下十八萬,甚至更少。

要曉得,這個數據可是包括了幾年來,每年長大成人的年輕人。

而河東不同,勞壯力仍舊在三十萬以上,足以爲各軍提供充足的兵源。

唯一的麻煩就是大量新兵的充斥,軍隊戰鬥力肯定有所下降。尤其是第七軍,以及新編成的第三軍,幾乎全是新兵。

第二軍、第五軍也多多少少補充了三四成的新兵,只有第四軍及第六軍尚且維持着戰鬥力。

至於兩個騎兵軍就更慘了,很多新兵只能勉強騎馬,戰鬥力直接砍了八成。

新組建的京戍守備軍,全是新兵,而且師級編制銳減至三師。

倒是禁衛擴編至軍,組建禁軍,下轄羽林師、虎賁師,驍騎師,二騎一步,加上餘者編制,高達兩萬餘人。一躍成爲三軍上下,兵員最多的部隊。

但戰鬥力,也就仗着人數,比第三軍和第七軍強那麼點。

積攢了幾年的重甲,也在谷口一戰中損失殆盡。縱是之後張任大敗胡虜,奪回的重甲也不過千餘套,皆有破損。

修修補補,敲敲打打,勉強得到了四百餘副。其餘刀矛戟戈,弓弩箭矢,也消耗巨大。隨着大量兵員的補充,長安武庫,爲之一空。

諸軍之中,本披甲率高達八成,銳減至不足三層。

多數新兵,僅靠着一身赤色布甲,維持體面。札甲都只能是裝備那些精銳老兵,保證最大戰鬥力。

好在大勝之下,繳獲了不少戰利品。尤其是牛皮,不論是胡虜硝制的粗糙牛皮,還是宰了生牛,少府自己硝制的牛皮,都能在未來三年內,爲軍隊提供兩萬副札甲。

中原製作札甲的效率非常高,畢竟工藝成熟,真正限制生產數量的還是原材料。

漢武一朝,連鐵甲的儲備都能高達數十萬副,至於札甲、馬甲等,估摸百萬不止。這就是大漢能夠踏馬北幕,威壓西域最主要的原因。

唐朝鼎盛時期亦是如此,靠的就是大量鐵甲以及戰馬,橫掃諸夷。

至於現在,全天下擁有的鐵甲恐怕都不會超過兩萬副。不僅僅是東漢王朝的實力比不上西漢,世家的兼併也是其一。

縱觀東漢羣雄割據之際,各方勢力的甲冑幾乎全是皮製,甚至還有大量的布甲存在。而在三國後期,魏蜀吳的披甲率都大幅度上漲。

亂世之中,匠戶的損失也是非常大。比如河東的原將作坊,本來擁有高達十幾萬的各種匠戶,現在只剩下五六萬之數。

他們有的死了,但有的只是趁亂失了匠籍。官府收攏後,編成了民戶。

其餘的刀戈兵刃,倒是容易打造,弓弩箭矢也能很快補充。

用不了兩年功夫,大周仍然實力強勁。

關中、涼州各地進入休養期,高誠也開始忙活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蔡氏已經過了陳倉,正在往長安趕來。

船隊沿褒水直抵陳倉南,而後由縴夫拉扯進入渭水。當然,這些都是不大的商船,以及一些小型戰船。

那八艘大樓船,只能停在漢水上,他們可去不了長安。

不過,倒也巧了。

八艘樓船,宛若雄閣,屹立南鄭城外,着實是震懾力非凡。

便是張魯也不禁感慨蔡氏之盛,八艘樓船,只要再配些舟舸,足以匹敵整個益州水師。甚至,得益於荊州水師的威名,張魯都感覺益州水師的勝算更低。

此外,便是佩服蔡氏的手段。天下人誰都知道高誠與蔡氏相交莫逆,但誰也沒想到蔡氏拿出了家底,來資助大周。

正如前言,諸蔡之盛,自此而始。

蔡氏的臨近,也讓高誠喜出望外。尤其是先行趕來的蔡瓚,帶着禮單獻於闕下。

看着那林林總總數百條的禮物,高誠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跟後世不同,在這個時代,士族之間姻聯,女方陪嫁是要高於男方。

比如當初自己迎娶姜紓,姜氏幾乎傾盡所有,現在得到回報自然是不用多言。可那些比起眼前這張禮單,簡直九牛一毛。

金一船,銀兩船,錢六船,絲錦布帛九船。

珍珠、貴玉、奇珍、異寶,多達千餘件,還有青銅鼎釜、金盤玉碗……

奴僕兩萬,精銳水師八千,樓船八艘,舟舸、艨艟九十九艘。

最重要的是,穀米二百萬石!

嘶~

不只高誠,所有在場的大周官員,都不禁被蔡氏豪富給嚇了一大跳了。

誰也沒想到,聲名不顯的荊北蔡氏,居然有如此龐大的底蘊。

當船隊進入渭水時……

整個關中,上至士族,下至黎民黔首,皆環伺圍觀。

關中豪富,在這一刻,也頷首無言。

早聞,諸蔡之盛,本以荊土士族互捧,原來是實至名歸!

第346章 佈置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845章 內爭第881章 長安行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810章 漢軍入冀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615章 無題第225章 牧馬童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258章 東進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668章 失利第589章 漢中事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278章 定關中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851章 亂第562章 伏擊第427章 緣起第217章 甜秫杆第20章 漢中戰事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50章 求解黨錮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521章 明意第473章 意會第883章 進軍(中)第882章 進軍(上)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449章 逆襲第779章 冬季攻勢(5)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302章 攻關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291章 父女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246章 戰況第248章 天劫第154章 掘平陵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4章 騎軍軍侯第548章 釋嫌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274章 大業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827章 大戟士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204章 傳報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857章 交易第553章 平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453章 起居注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489章 王子師第769章 亂第224章 帛書第688章 馬超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597章 發!第905章 破勢(4)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297章 帝業第870章 軍議(中)第347章 上林苑第822章 角力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96章 出兵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834章 下晉陽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22章 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