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犍爲之戰(32)

峨嵋城如火如佘的進行建造,北部的戰事也從來沒有停下。

南安城並非大城,也不是如同郡治武陽那般的堅城。城內最多隻能容納八千餘守軍,進行防禦。

賈龍自是親自坐鎮城中,而其餘一萬餘兵馬,則是由王鹹率領,在魚涪津一帶紮下大營,構築浮橋,以保證三軍退路。

蜀將趙韙再度放緩進攻不伐,不慌不忙的在南安城外準備着。攻城器械自是不乏,先前攻打武陽,鑄造了數以百計的重器,綽綽有餘。

而且武陽城內更有着數之不盡的糧秣,幾乎堆滿了所有倉廩。儲備的弓弩箭矢、刀矛甲冑,也足以武裝一兩萬人。

面對趙韙的聽調不聽宣,成都的劉璋心中已經產生出一種恐懼感。

縱觀趙韙的所作所爲,無不是在積蓄實力,欲謀造反。指不定什麼時候,前線的大軍就會殺向成都,掀翻自己身前的桌案。

好在成都也不是沒有反手之力,龐羲、黃權手中的萬餘精銳,城內六千餘守軍將士,還有出戰在外的雷銅兩千人馬。再加上各地郡國兵,三萬人馬還是有的。

否則,那趙韙只怕早就反了,也不會使出如今的養賊自重之策。

但是北方周國大軍雲集武都,來勢洶洶,黃權手中萬餘精銳,需要把守益州門戶,不能輕動。成都城內兵馬,又要謹防趙韙突然揮師北返。於是,在廣袤的蜀中平原,雷銅領着兩千將士,唯有據守要地,坐觀鶴鳴山的叛賊聲勢日漲。

匆匆旬月,藏匿於鶴鳴山的楊洪,再度大搖大擺的出了山。領着四五千人,呼嘯而下,劫掠周圍村落。

駐紮在江原城內的雷銅,無可奈何的望着城外百姓,倉皇南逃,以避開再度席捲而至的叛賊。

楊洪領着兵馬,與鄧芝兵分兩路,也不攻城拔寨,只盯着那些沒有任何防禦措施的村莊。

但凡所迫,丁壯充入軍伍,老弱婦孺悉數劫至鶴鳴山中,加強自身的戰爭潛力。

一時間,蜀中四方糜爛。

益州牧府的官員、軍隊毫無作爲,使得楊洪等人在蜀中肆意橫行。也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成爲流民。亦或者加入到叛軍的大隊伍中去,以保全妻小。

對於益州愈演愈烈的局勢,劉璋當然憤恨,每日都少不得痛罵趙韙狼子野心。時不時還會連帶着朝中的益州士族,全都是廢物,連些亂民都解決不掉。

更可恨的是,李恢、周舒等人,既無破局之策,又不願調動城內兵馬,支援雷銅。手中唯一的心腹部隊,就只剩下吳蘭的兩千餘將士。

這兩千人馬,早已離開成都,駐紮在郫縣城內,以照顧四方時局。

楊洪歷經上次慘敗後,也不敢再小覷益州兵將,老老實實的擄掠着村莊,絲毫不管那些縣城。甚至連出城的蜀兵,都見之立逃,也不自大接戰。

最多就是擴大劫掠範圍嘛,反正蜀兵退出了湔堋,蜀中西北部,都成了自己帳下將士的跑馬場。

搞得吳蘭、雷銅是頭疼不已,想要出兵圍剿叛賊,彼等又不敢接戰。還要防一手叛軍調虎離山,偷襲縣邑。

比之上次圍剿,還要疲於奔命。

……

十餘日後,在南安城內輜重,隨着王鹹主力渡過長江,進入峨嵋一帶。

賈龍亦是率領數千將士,迅速退至王鹹留下的軍營,將南安讓於趙韙。而後,燒燬營寨,切斷浮橋,扼守渡口。

趙韙順勢佔據南安,接着領軍繼續南下,臨江紮營,與對岸的叛軍營寨,遙遙相望。

南安一失,整個犍爲江北的縣邑,悉數歸了趙韙。其也不客氣,渡江非同攻城一般,光是舟船調度就足夠讓大軍望江興嘆久日。

更何況,趙韙壓根就沒有渡江的意思。

兩日後,蜀郡大營內,分出兩萬兵馬,以李異、龐樂爲大將,率衆沿江東進。一路上接收犍爲諸鄉里,直抵江陽。

江陽城內,巴郡郡將率領的兩千多人駐紮在此。李異二人一到,二話不說,便收了其兵權,奪去部曲,編爲己部。

而後龐樂北上,不過數日功夫,軟硬兼施,將資中等數縣膏腴之地,納入懷中。原本江州派來的三千多人馬以及一部廣漢郡兵,皆被龐樂吸納。又就地徵募兵馬,使得兩人手中兵力直接突破三萬。

這還不算,接手犍爲郡後,龐樂率衆兩萬繼續東進。而李異,則是派遣使者過江,聯絡南面的雍慎和沙摩柯。

當趙韙兵馬兼併巴郡郡兵的消息,傳到江州之際,趙筰還率領主力大軍,屯於墊江、江州之間,與姚瓊對峙。

迫於周兵壓力,趙筰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並沒有立即率軍回城。畢竟,那趙筰也還是益州牧劉使君的部將,如此明目張膽的侵吞部曲,真以爲益州上下舉目無忠士焉?

可惜,趙筰有些想當然了,對於這位野心勃勃的同姓同僚,瞭解甚少。

奉着趙韙將領,高舉着益州都尉,總攬各軍的名頭。龐樂大軍一到江州,就地紮營,遣人請劉瞶出城一敘。

劉瞶,漢室宗親,與劉璋乃堂親兄弟。

咄咄逼人的龐樂,仗着趙韙之勢,頗是無禮。

若放到一年前,叔父尚在之際,劉瞶都不會正眼看他趙韙。可現在時局不同,隨着趙韙勢力的愈加龐大,已經有些難以拔除了。

不過,自己能夠看的出來,沒道理璋兄就會無視。

爲了避免蜀兵自相殘殺的局面發生,劉瞶選擇出城與龐樂相見。

一日夜過後,劉瞶被龐樂部曲數百人,護送着北上,往成都而去。隨後,龐樂大軍入城,接管城池防務,城內守軍悉數仍保持不動。甚至,龐樂還給幾名領軍校尉加了官爵,以收其心。

龐樂入主江州城,聞訊的趙筰愣了半晌,有些不知所措。

趙韙當真想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效周王之故事,舉旗直奔成都?

此時,想再多已然無用,吃了一計悶虧,趙筰也長了一智。當下,立即拔營趕往墊江城。又派信騎,將趙韙的一舉一動,悉數送往成都。

而原本對峙的好好的姚瓊,則是極爲不解,蜀中兵馬倉皇北上,似乎要去墊江。可那巴蜀咽喉重地江州,難道就這樣丟到一旁不管啦?

不明實情的周兵,也發出斥候去打探消息。

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41章 悲喜交加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271章 威逼洛陽第902章 破勢第761章 辯計第140章 棋局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878章 其爲人孝弟也第94章 何苗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20章 漢中戰事第845章 內爭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56章 朱懏兵敗第768章 借卒第126章 姑臧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68章 占卜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843章 大山第56章 朱懏兵敗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144章 歸營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830章 爭城(中)第883章 進軍(中)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480章 納采禮第908章 破勢(7)第534章 兩軍徐聚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297章 帝業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669章 退兵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820章 前奏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822章 角力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571章 動靜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866章 鄉里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9章 遠赴荊楚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869章 軍議(上)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553章 平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907章 破勢(6)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14章 銜尾追擊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16章 陣戰黃穰第919章 抵關第428章 授學第313章 欲出關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626章 再戰第491章 安邑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