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貨幣也有貨幣價

二藹忙着做仰接的準備小縣中的百姓也同樣期待,皇來具中一次。那就是天恩了。

張小寶和王鵑真的就成了專職廚子,每天給隊伍中的重要人物做飯,到了最後,乾脆隔上兩天就吃頓火鍋或者是燒烤,省事。

高力士果然來問過張小寶開錢莊的事情。張小寶對這個乾爹還能多說兩句實話,卻沒有說的太過具體,就是說以後錢莊對整個大唐都有幫助,至於是什麼幫助,僅僅透露出一旦錢莊真的可以開遍全大唐,就能夠讓作爲貨幣的帛逐漸退出市場。

原本以爲自己很聰明的高力士愣是沒想明白有了錢莊帛爲何就能夠退出。

眼看着就要到達臨紛的時候小高力士終於是把自己跟張小寶與王鵑聽來的事情總結了一下,找到了依舊不願意呆在船艙中,而是跑到甲板上要好好看看自己江山的李隆基。

最開始沒有被邀請到的畢構和姚崇也陪在旁邊,就連張九齡以前的老管家張老頭也同樣被允許跟在這裡,可不是看着張九齡的面子,誰讓張老頭跟張小寶和王鵑的關係好呢。

想要更瞭解張小寶和王鵑。就必須從他們身邊的人入手,還得是能跟李隆基有什麼說什麼的,張王兩家內院的人自然不可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因是走的河道。故此在河兩邊看到的最多的除了堤岸就是遠處的稻田。

一片片的,有的已經微黃。有的還帶着些綠意。

李隆基手上拿着望遠鏡怎麼看也看不夠。自己看着滿意,也想把高興分享給別人,對着畢構和姚崇還有張老頭說道:“且看我大唐江讓 。用不上一月,便是一片金黃,百姓的日子好過了。”

換成以前。知道朝廷國庫當中已經非常充裕了。畢老頭、姚老頭一定會跟着奉承一句,但他們一直都跟在張小寶和王鵑的身邊,自然知道,朝廷有錢了,並不代表每一個百姓都有錢。

富的有,窮的也不缺,尤其是窮人。也僅僅是能吃上一口飯而已。還遠遠達不到。戶戶有新房,家家可以頓頓吃肉的地步。

更不要說有多少的積蓄。

哪怕有莊子的人家。現在家中的糧食黴了,拴錢的繩子爛了。也沒說拿出來分給周圍還需要挖點野菜來充飢的人。

如此想着,畢老頭就不可能順着李隆基的話來說,而是對李隆基問道:“陛下,您覺得百姓過上什麼樣的日子纔算是好日子?”

對於這樣的問題,李隆基還真不知該如何來答,每個人心中對幸福都有不同的定義,想了想之後。李隆基這才說道:

“聯以爲,能夠讓百姓有衣服穿,不捱餓就該是好日子了,哦,若是還能多蓋兩間房。睡起來不擠,那更好。總不能讓百姓也與我等吃穿一樣,畢卿以爲如何?

畢老頭依舊沒有跟着李隆基的話說,又問道:“陛下覺得哪個地方的百姓如今過的最好?。

“自然是三水縣了,雖沒去過那裡,模型卻是看過的,那裡家家有好房子。百姓只要想吃肉就吃肉小想吃魚就吃魚,哪怕是海中的蝦。如果願意多花點錢也可以吃到,難不成大唐的百姓都能那般?”

李隆基對於這個問題想都未想就說了出來,陸州那邊具體如何他不知道,舒州也是同樣如此,可三水縣離得近。並且有模型,想知道就知道了。

說完這句話,不用畢老頭再說,李隆基就恍然又道:“聯懂了。三水縣的好不僅僅是吃穿上的好。而是那邊所有的小娃子都可以上學堂,並且治病也不花錢,好是好,可謂是天下第一縣,只是大唐不能所有的地方都如三水縣。

畢竟張王兩家只有一個。張小寶和王鵑也只有他們一對兒,總不能讓所有的地方官都達到他們的程度。”

說出這番話,李隆基也是滿眼的嚮往,如果,所有的地方官都可以有張王兩家的本事,自己就可以立即領兵出戰,把更多的地方打下來。

見目的達到了,畢老頭這纔跟着說道:“陛下所言不錯,正該讓大唐百姓都如三水縣一般,看着難,其實並不難,只要糧食畝產多了,只要的養家禽與牲畜的人多了。東西的價錢自然就降下來。

再加上張王兩家如今找人去尋地方大量種植養殖藥材,往後自然可以讓很多的百姓獲益,欲則立,不欲則廢。萬事都是如此。

“畢大人所說也是臣想說的姚老頭也在旁邊說道,他和畢老頭的意思是一樣,讓李隆基多關心一下,不要以爲糧食多了一點,錢多了一點。就覺得大唐的百姓真的是過上了好日子。

目標不能定這樣要有個比較,三水縣那樣的纔是真正的好日子。????“二個有心了。聯心中明白,往後定會嚴吏治,不手軟李隆基這下想到了張小寶和王鵑那天說的話,任何好的政策都需要由人來執行。

心中已決定多派人到各個地方巡查,每個地方都要不停地派,如果後面巡查的人查出來某個地方在前一個巡查人到達之前就犯錯了,那麼前一個巡查的人也要跟着倒黴。

別看派出去人手多,花消大小但再大也比不上地方的官員貪污和受賄弄到的錢多,少貪一部分,少因受賄而低價賣出國有資源一部分。那足夠支撐巡查的人的俸祿。

畢老頭和姚老頭見皇上如此好說話,心中高興。一同奉承起來 開始圍繞着今天這邊的秋收情況談論。

這時高力士也找了過來,看看李隆基,見李隆基的心情不錯。對其說道:“陛下。臣已問過小寶與鵑鵑,想了幾日纔想出個大概,可與陛下說了

“哦?可是錢莊的事情?。經高力士一說,李隆基纔想起還有這樣的事情,幾日來他都快忘了。

“正是小寶說,那錢莊以後只要開起來,就能夠讓我朝不用繼續使用帛來當錢花,畢竟帛的損壞太厲害,爲保證帛的地位,朝廷已拿出不少的錢來平丙,“有收上來的租稅。也帛佔定的比?????????? ……一

帛每隔一年損失掉的數量。就是朝廷損失掉的,而且還要花額外的錢來想辦法不讓帛黴的那麼快。長此已往,大唐會承受不起。

高力士把用帛的弊端說一下,其實就算沒有張小寶和王鵑提。衆人也知道帛作爲貨幣非常的不方便,一匹帛始終都當二百文來用,運輸上就是不那麼舒服,想買一個五百文的東西。還要扛着三匹帛過去。

被雨淋了怎麼辦?被太陽烤時間長了脆了怎麼辦?何況拿着三匹帛去買五百文的東西,對方還要找一百文,現在百姓都不願意要帛。如果不是朝廷有令,強制買賣中有帛小估計賣貨的人沒有一個會收的。

李隆基聽着高力士的話,點點頭“那力士你可問出來怎樣解決這叮,事情了麼?我朝銅錢少,金銀也不多,除了帛,還能拿什麼當錢花?總不能是像古時候,用錢吧,或者是鑄鐵幣?”

“自然不能鑄鐵幣,如今手藝好的工匠多,就連開元通寶都有人用銅私鑄。更何況是比銅的價錢還不如的鐵了,除非是用精鋼來做。”

高力士先是否定了用鐵來做錢的辦法。接着又說道:小寶說他正在召集大唐最好的工匠,只要沒有人去搗亂。他和鵑鵑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大唐的國力提高几倍。說是什麼複製工業革命模式?

臣也不知道那工業革命模式是什麼,只覺得應該很厲害,張王兩家的模式向來都不簡單,故此,臣的意思是多給小寶與鵑鵑派工匠,要那種做事靈活不死板的才行。”

李隆基一聽國力能夠提高几倍,來興趣了,突然想到剛纔說的不是這,又把話題轉回來,問道:“先前說的是帛,與工業革命有何關係?”

“回陛下,有關係小寶和鵑鵑要用工業做出來的東西當成那個貨幣,讓人難以模仿,以後就不再用帛來當錢了,銅錢和金銀也不放出去。

臣不認爲小寶和鵑鵑做不到。臣所擔心的是,一旦他們做出了代替銅錢和帛的貨幣,那豈不是造多少就是多少錢了?加上錢莊又歸他們管。朝廷如何控制?”

高力士這是想了幾天之後想到的關鍵之處,也就是小寶和鵑鵑提出來,換一個人提,他真能直接就命人把這樣的人給抓起來,錢要是不控制在朝廷的手中,那可亂了,誰的天下?

今天提出來,就是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因爲小寶沒說後面如何做。

高力士一番話說出來,不僅僅是李隆基驚到了,就是畢老頭三個人也同樣吸了一口氣,張小寶和王鵑的這個想法膽子也太大了,難道他們想要這個大唐不成?

“陛下,臣覺得應該找小寶和鵑鵑過來問清楚的好,或許還有其他的話沒說?”畢老頭擔心皇上一怒之下要治張小寶和王鵑的罪,提醒一聲。

姚老頭也是不無擔憂地說道:“臣覺得張王兩家不會那般做,不然也不會告訴高將軍。”

李隆基吃驚過後,根本沒有像畢老頭三人想的那樣生氣,他還是相信張小寶和王鵑的。兩個人一直都是把要做的事情擺在面上,從來不避諱,偶爾相互算計交換一下,只不過是當成遊戲而已,對大唐來說沒有任何的害處。

聽過畢老頭和姚老頭的話。說道:“待吃飯時再問,不用去想錢歸誰管。想來小寶管錢更讓人放心,如今也不是聯一個人管着鑄造銅錢,到時讓張小寶來負責,也就成了。”

高力士幾人一聽,覺得也對小現在皇上也不是自己去造錢,那還不累死。同樣是用別人來管這個事情,相互監督一下。????等以後,張小寶和王鵑想造錢,就讓他們造好了,給朝廷造。

放下了心的幾叮。人又再次看起了周圍的景色,前面多了一座鐵索橋,一路行來。看到好幾處了,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看到的這處鐵索橋除了橋之外,在橋的一邊還有不少人聚集在那裡?

有挑擔子的,有揹筐的,還有掩籃子的,小孩子四處亂跑,大人就在那裡與人說話,用千里眼看去,這下清楚了。

那邊是有不少的人再做買賣小也沒有什麼房子,就是把東西擺在地上,不時地叫賣。吸引人過去看,或是用錢。或是以物易物,顯得非常繁忙,準確地說是亂糟糟的。

好在那裡還有人在巡視。偶爾讓一個攤位擺的靠前,與其他攤位不一條線上的人往回挪挪?

“這是集市?”一直沒說話的張老頭這時終於是開口了,說完又緊張地看了眼皇上,他沒有什麼官職,不能隨便插口。

“臨紛縣放羊村農貿市場。”李隆基看到了這一羣人所在地方上面的條幅,條幅上就寫着這幾個字。

“陛下,臣這就派人去問問小還有,李聘已經過來了,就在前面等着,說是讓陛下到他的昌寧縣去看看,那裡最近展的不錯。”

不清楚這叮,農貿市場究竟有什麼內涵。高力士開始找人去問。同時不忘了把李璃給說出來。

“哦?可是大哥家中的五子?也罷,去看看。”李隆基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其實李璃是老六。只不過因爲有個哥哥過繼給了別人。他就成五子了。

很快。高力士安排去打聽的人回來了,此時船隊也停在了過了橋的地方。李璃已經帶着不少的人等在了岸邊。護衛的眼睛來回地掃視。似乎看每一個人都是想要刺殺皇上的刺客一樣。

李隆基沒有馬上下船,快吃飯了,這時要是下去的話,等到了昌寧縣中。該餓了,準備吃完飯再說。

也不能多呆,頂多是今天下午過去,晚上在昌寧縣住一夜,明天還得回來繼續前往晉陽。

很長時間沒有見過李璃,李隆基吩咐一聲,讓人去把李璃叫過來,他這邊則是聽起了剛纔去打探消息的人的報告。

“陛下,那邊的農貿市場是專門給當地種地和有點手藝的人準備的一個免稅的地方,每面次,前次在橋的泣邊,下次就在橋的那邊,橋也橋的費用。非常便宜,還不收任何的管理費。

打聽中,交易的百姓說哪怕就是不逢五。有空閒的百姓也會到這裡來買家中的出產,很多人都說這個地方好,如果沒有橋,來往可就不方便了,以前家中多的菜,還要挑到縣城中去。一去一回,最遠的需要十天半月的。

不像這個集市,開的地方離着縣城有一段距離,還不用拿稅錢。故此,百姓們願意過來,另一邊遠的,那裡也同樣有個集市。”

聽着前去打探消息的人所說的話,李隆基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表示明白。就在這裡繼續等着李璃過來。

沒用上太長時間,李璃就帶着小蟲過來了,其他的昌寧縣中的官員可沒有被召見,自然不能跟隨,只能等着皇上上岸之後,纔可能有幸見上那麼一面。

小蟲能跟來是因爲他不準備見皇上,他專門來看張小寶的,想要跟着張小寶再學學,見過一次面怎麼說也算是熟人了。

李璃一見到李隆基,馬上就跪下來給磕頭,這可不是臣子見皇上的禮節。行的是家禮。

看着李璃的樣子,李隆基高興地讓其起來,說道:“璃兒可是有兩年未見到我了吧?”

“是,兩年多了,這兩年侄兒在地方上做事,一直沒有回去。”李璃恭敬地坐在旁邊,答道。

李隆基又把李聘仔細地打量了一番道:“璃兒怎麼瘦了,又變黑了?”

“侄兒縣中最近事忙,故此侄兒要多在夕小面盯着,以免被人給算計了,縣中的百姓可都等着侄兒帶他們過好日子呢,外面天熱,風吹日曬的,自然就黑瘦一些,但侄兒的身子骨卻比已往更好。”

一說起這介”李璃就好象立了天大的功勞樣子,難忍得意地回着話。

李隆基還真就不知道李璃在這邊幹什麼了,聽此一說,好奇道:“哪個人敢算計璃兒?待我教記他,可是主簿和縣承不聽話?”

哪怕明明知道李隆基說着玩,李璃也還是高興,答道:“不是手下官員。是外來的商會,想要騙侄兒縣中的資源和錢財,把昌寧縣變成他們免費提取資源的地方,是新羅的人,與四海書院有關,不得不防。”

“哦?可是被騙了?”李隆基一聽騙人。來興致了,最近他總是和張小寶與王鵑說話,話鋒可不一般,尤其是錢莊與修黃河橋的事情。背後還不知道隱藏多少秘密,所以他現在對騙來騙去的很上心。

李璃輕輕地擺動腦袋,往前湊湊。小聲說道:“侄兒差一點就被騙了,侄兒的意思是,經濟方面的事情就不要用身份去壓,畢竟以後不可能所有的情況都能夠用行政手段來解決。

也是侄兒運氣好,對方提出了讓侄兒出五萬貫,侄兒當時哪有那麼多錢,正好聽到堂兄在新蔡縣,與小寶和鵑鵑一起建工坊,前次侄兒慶生的時候,堂兄殉就給了我一萬貫,這次我就想去再借點,然後。”

“然後你就遇到了張小寶和王鵑,從他們那邊拿來了好的辦法。

”李隆基也不管李璃一會兒“我,一會兒“侄兒,的來回變。聽到他說的話,接口問道。

“正是如此,接着??。”李璃開始把從遇到了張小寶和王鵑的事情一點不落地說給李隆基聽。聽的李隆基和周圍的人一個個目瞪口呆。

等着說完了故事,李璃這才又說道:“現在侄兒自己已經有三萬多貫了,衙門中的賬上也比以前翻了十番還多。今年秋收之後,可以向朝廷上繳更多的租稅,估計千世商會的人也翻不起什麼浪了,何況小寶和鵑鵑也在,晚上我問問他們以後要怎麼做。”

其他人都點頭,承認李璃的話,千世商會的人確實翻不起什麼浪,遇到張小寶還能好?估計還有接下來的報復呢。

衆人都知道張小寶和王鵑的性格就是這樣,再對手動手的時候。會給對手一個機會,千世商會就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如果他們不用合同來給別的商人免稅的話,那是正常走合同,不會報復,可既然做了。那就說明沒安好心,自然得教一下。

“原來如此小寶他們還有空管你這邊,與你要什麼好處沒有?”李隆基非常驚訝,張小寶和王鵑在褒信縣可是非常忙的,又要搞地方建設。又要看着那個旅遊區,還得對付新蔡縣的人,建工坊的時候,竟然可以抽出空來算計這麼遠的千世商會。

而且看樣子,對那複雜的合同一點都不爲難,連續下套,把千世商會的十五萬貫給套在了昌寧縣,這也太厲害了吧。似乎就像當初在吐蕃遠程指揮一樣,計劃 一出。別人就跟着一步一步往裡鑽,料敵與先。????只是不知道此次張小小寶和王鵑要得到什麼好處,兩個人不可能白做吧?

李璃聽叔叔問,愣了下小又想想,現張小寶和王鵑沒提出任何要求,於是回道:“沒有別的好處讓我給他們。說是友情贊助,只要到時候把他們拿出來的錢還給他們就行,甚至股份都沒要,我正想着是不是應該在還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

“沒有要求?怪了,怎麼可能沒要求?聘兒,還的時候不要多還,小寶和鵑鵑的話還能信?我這邊都在找人商量他二人是不是要算計一番呢,要牢記,就算眼前沒看出他們所圖,也不代表他們以後沒打算。

恩。就是這樣。說不定他們在幫你的時候已經在佈局了,千萬不可小窺。不然被賣了還傻乎乎的幫人家數錢呢。”

李隆基纔不相信張小寶和王鵑兩個人真的沒有任何的圖謀,已經吃過不少虧了,豐州那對於別人來說不願意去。對張王兩家來說是好地方的地方是怎麼給出去的?還不是小看了張小寶和王鵑,轉了一圈給轉進去的。

越是這樣想,李隆基就越地篤定,張小寶兩個人把主意打到了這麼遠的昌寧縣,只是還沒看出來而已。劇??,不能讓他們得誤,等着他們在褒信縣秋收後準備升說什麼也不能把他們派到這裡,慈州不給他們留位置。

李隆基心中有了決定,其實他不是要估計害張小寶和王鵑,就是覺得和兩個人做這種遊戲很好玩。你越是想要幹什麼,就越不讓你幹,看看你們還有什麼本事沒用出來。

李隆基心中想的沒說出來。但會察言觀色,並且非常瞭解他的高力士卻能猜出他是怎麼想的,在旁邊提醒道:

“陛下,或許小寶和鵑鵑正是讓您如此考慮,才讓璃公子過來說,並且迎接您,計中計啊,就像他們當初說是在劍南道那邊要個牧場。卻非記練人能夠扛住寒冷。目標指向河北道那邊寒冷之地一樣。

結果商議來商議去,把豐州給他們了。他們馬上就組織人手在那邊經營起來,不可不防。

高力士這回不得不爲李隆基着想了,不是他不願意向着自己的乾兒子,是再向着的話。李隆基就更輸了,總輸也不行。

李隆基聽了高力士的話一愣,點頭道:“對,不能再上當,麻煩,此事先不提,聘兒,正好你過來,問問你,此地如今有了農貿市場,還不用交稅,你覺得是好還是壞?”

“這裡?小寶和鵑鵑讓人做的?好啊,自然是好小寶和鵑鵑可不會去坑害百姓。”李璃順着李隆基目光看着的地方看去,知道是張小小寶和王鵑做的,馬上就說好小他們兩個做的還能不好?

“璃兒莫非是沒想過,如百姓在此地做買賣不交稅,縣中又怎能有錢?”李隆基又問。

李璃懂了,原來是爲這個事情考慮,換成以前自己還真的想不明白,可如今昌寧縣就有很多的商人免稅,初看上去縣中收入少了,結果卻是比以前多。

“侄兒覺得這不是大事兒。昌寧縣中也有不少免稅的商人,比起臨紛縣來說免去的更多,但侄兒所在的昌寧縣的收入不僅沒少,反而是翻了十倍還多。

昌寧縣中是這樣,商人過來,要在本地招工幹活,那是要給工錢的,有了工錢,百姓就想着過更好的日子,在縣中買東西,平時吃不起肉的。也有閒錢買肉回去做,吃用的東西多。商人就要運來更多的東西。

這部分就不是免稅,此臨汾縣也是如此。往日因離縣城遠,來往不便,又耽誤做工,百姓寧肯讓地中出產的東西自己用不完爛掉,也不會過來賣。現在賣了,日子就好過起來,需要的東西更多,這樣一來。臨紛縣的稅收只能更好,而不會低。

這種做法是放棄一叮,環節的稅收,用此來換得百姓不浪費資源。增加物流。從而帶動消費,從另外的環節中增加稅收。”

這翻話都是李璃自己總結出來的,張小寶給他的計劃中,每一步爲了讓他能夠更靈活,都給解釋了一番,看的多了,自然就養成了從這個角度考慮的習慣。

李隆基高興起來,對李璃表揚道:“不錯,璃兒沒少學,以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便是經濟手段的重要,已往很多人看不起商人,可如今正是商人多了,才能讓物流的度加快,從而得到更多的稅。

好,以後要時常與小寶和鵑鵑通信,多學多問,等你把昌寧管好了,再安排你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侄兒知道。”李璃點頭應下。

此時不知道自己兩個人被人家給盯上的張小寶和王鵑正一邊做飯一邊解答着小蟲的問題。

小蟲能在廚房見到張小寶和王鵑不容易。換了一身衣服,還讓人強制給洗了個澡,手指甲全給收拾了一遍,嘴也讓人給掰開看看有沒有假牙,萬一他帶毒進來怎麼辦。

被人給折騰一番小蟲被放了進來,就算這樣,廚房的門口還站着個人盯着他,這都是因爲張小寶和王鵑最近做出來的飯菜不讓人試毒了,拿過去兩個人也跟着李隆基一起吃。

要中毒,大家一起中,誰都跑不了。所以不用擔心張小寶和王別下毒,來個外人就不同了。

“小公子,李大人已經按照您說的去讓人種柳樹和竹子,並且收購別處的草以及今天秋收後的特子,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小蟲非常老實地站在那裡。不敢往鍋前面湊,張小寶的計劃在種完樹之後就沒了,他不得不問問後繼地展。

張小寶和王鵑天天做飯,都做煩了,今天準備來個省事兒的。先把紅燒肉做出來,然後加茄子、大蔥、蘿蔔等東西來個亂燉,可惜沒有青枚和西紅柿,也沒有土豆,只能用別的東西來代替。????向鍋中打進去一棵白菜,看看火,張小寶停下來在圍裙上擦擦手,對小蟲說道:“以後的事情那就簡單了,縣中的百姓就那麼多,有地的人在空閒的時候會找點零活幹。

挖土和挖礦都要人手,編織東西也需要人手,那保證不夠用。不夠用怎麼辦?外來的人看到機會就會到昌寧找活幹,別管只到昌寧縣定居的人,還是趁着不忙跑出來打零工的,他們都會在昌寧縣中產生消費。

你們到時候只要組織好他們就行了,記得不要讓本地的人欺負外來的,也不能讓僱傭他們的人刻意壓低他們的工錢,最好是定個標準。

等縣中錢多了。德藝醫院會有實習的人被醫博士到這邊來開醫館。你們就可以把縣中本地的人統計一下,進行免費醫療,並且開辦學堂,每年落地的舉子不少,教孩子足夠,再接下來就不用我繼續說了吧?”

“不用了,不用再說,我知道了,其實我自己就應該想到的事情。小蟲答應道。再接下來沒什麼好說的,無非就是又有一個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過了,縣中可以給朝廷多交租稅,該留名的人留名,該上進的上進。

只是小蟲看不出來張小寶和王鵑在這個事情上能得到什麼好處。要說名聲的話,張王兩家的名聲已經夠大了。要說賺錢,兩個人又沒有參與進

心中這樣想着小蟲便把話問了出來。

張小寶微微一笑,說道:“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回報,芶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福禍避趨之?”

這話一說,讓小蟲突然覺得面前的張小寶和王鵑就跟聖人似的。

只有張小寶和王鵑知道,自己這邊不可能白白幫李璃一下,而不要任何的回報,那不是缺心眼麼。只不過算計的比較長遠。

亂燉一燉起來就是不少工夫,等着別的船上的人都開始吃飯了 小貝也捂着感覺到餓的肚子尋過來的時候。這才做好。

小蟲沒有資格一起吃,只能跟着船上打雜的人一起吃,張小寶和王鵑命人把一大鍋的亂燉放到了李隆基準備吃飯的桌子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碗,想吃就讓人盛,主食是花捲,還有幾樣小鹹菜。

李隆基依舊沒有找別人過來相陪,比如那個武惠妃,好幾天了。竟然一面都沒有見到。

吃飯的時候,李隆基也沒要求什麼食不言寢不語的,該說說。該問問。

這就問道了張小寶以後準備行貨幣的事情上面。

“!卜寶,與聯說說,以後準備用什麼來做貨幣?讓人難以仿製。又是放出去?”李隆基覺得燉菜淡了,讓人給自己的碟子中舀點醬。對張小寶問道。

張小寶已經等好幾天了,就想着李隆基什麼時候問。此時見李隆基開口詢問,回道:“陛下,有一種叫猛火油的東西,從中可以弄出別的來,臣本事還不夠,只懂得大概,需要更多的工匠來配合。

到那時,這叮,技術不放出去,便沒有人能夠仿製,估計得等上幾年,還有一個在錢莊開的差不多的時候,能夠臨時用的辦法就是找到一種特殊的染料,用這種染料在專門壓制的紙上留下圖案,以此代替現在的布帛。”

張小寶說到這裡,看了眼王鵑,王鵑接着說道:“做錢的地方要和行錢的地方分開,做的不管錢怎麼用,只控制數量,出去的人不準做,到時候先用張王兩家的買賣試行,就是用那種錢在張王兩家買東西,張王兩家的店鋪都要賣。

同時錢莊還可以用銅錢來兌換別人手中的錢,如今是銅錢的本身價值並沒有其產成的貨幣價值高。想來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用銅來做錢了。

還有,張王兩家所賣的東西小可以有個限制,那就是隻能用紙幣來購買。包括日常用品和奢侈品。如果可以的話,聯合其他的商家一同做,朝廷收稅也是收紙幣。”

衆人除了小貝他們不管這樣的大事兒,努力填飽肚子,其他人都停下筷子。仔細思索這個事情。

想了會兒,畢老頭先說話了。

“非要用買賣上的貨物來保證?只用銅錢來保證不行麼?”

這話就問到了點子上,用什麼來作爲貨幣的保證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是金本個還是銅本位。

張小寶和王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金本位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黃金一下子被有心人給兌換走,那時會出現黃金不足的情況,逼着貨幣行的人放棄黃金兌換,變成了自由市場形式的貨幣交換。

那代表了什麼?很可能讓人利用金融的手段把新行的貨幣價值給降低。讓貨幣變得不值錢,使手中有紙幣的人想要用最快的度把錢換走。如此一來是越換越不值錢,貶值。

到時候有心人趁此機會。對錢莊的銅錢進行買賣,再大量地私造銅錢,換去紙幣,拿紙幣去買東西,或者是交稅,那商店和朝廷收還是不收?用什麼樣的貨幣比例來收?

所以這樣絕對不行。

張小寶於是把容易出現的情況給李隆基等人講了一遍。

李隆基聽得筷子都哆嗦了。平時非常穩定的他這個時候額頭上也見汗了,畢老頭等人也沒好過。一個個就覺得口中幹。

過了好一會兒。鍋下面一直讓燉菜熱着的炭火都逐漸滅了之後。衆人這才相繼恢復過來,再看向張小寶和王鵑的眼神變的與剛纔就更不同了。

李璃用手搓搓被嚇麻的臉,說道:“多虧小寶和鵑鵑是我大唐的人,多虧呀。”????其他人就算沒跟着說,也是心中承認。換成是別的國家的人。自然是不會幫着大唐想辦法解決布帛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隱藏了身份,然後開錢莊,引誘大唐的朝廷用銅本位或者是金銀本位來穩定紙幣的價值,到時候把張小寶和王鵑說出來的那種方法用一用,大唐一下子就亂了。

既然現在還沒出現那種可怕的事情,就可以避免,高力士在旁邊琢磨了下。對張小寶問道:小寶,你的意思是說用貨物來穩定紙幣的價值?”

“不是,貨物也不可以,因爲我們的貨物也是需要原材料的,如果原材料供應方變動價格,尤其是漲價的話。紙幣還是有可能別人衝擊,我們用技術來保證紙幣的價值,通過逐漸放出民用的技術,來讓商人用紙幣購買,他們就會主動來維護紙幣的價值。

因爲這樣的技術他們不想讓別人也擁有。奎斷才賺錢,爲了保證通過此技術產生的貨物的價格。他們就要主動維護技術的重要性,那必然就需要維護紙幣的價值了

所以,好的上匠,川以誇與各種研究的工匠,必須要與朝廷簽定一個合約,不準泄密。甚至是在他們所研究的技術沒有過時的這段時間中讓他們失去自由。

當然,這叮,時間不會太長。或者是三年。或者是五年,到時他們恢復自由,並且得到大量的補償。”

張小寶選了技術來作爲貨幣的價值平衡的交換規則。

“三五年真的可行?”高力士又問。

“三五年還沒有新的技術的話,那還展什麼。”張小寶自信地說道。

第51章 捏出一顆寶石心第124章 一樣算計話兩頭第367章 新年將到話美洲第146章 消耗產品去交換第451章 河邊清閒挖野菜第30章 兩種心情同飲酒第964章 恐嚇之間新點子第407章 橫跨黃河有大橋第38章 我的思想不排外第779章 天才也許是瘋子第621章 相遇臨近關鍵時第111章 找點靈感不容易第207章 境況悽慘尋破局第477章 殺雞焉用宰牛刀第779章 天才也許是瘋子第44章 兩縣縱橫又聯合第86章 多交租稅在今年第6章 院中果然不少水第85章 初到莊子有見識第882章 信仰動搖何爲可第780章 吃喝閒談定生死第427章 兒童團員初行動第51章 拖住來人用酒菜第352章 集合資源爲一同第29章 燻雞欽州也有傳第626章 無數戰法歸平和第459章 小雪初下道豐收第392章 爭之不爭是爲爭第291章 京畿模型話兩頭第529章 深夜趕路歌天明第九十八章第632章 細談健康爲一生第36章 消息傳到水雲間第45章 雜貨鋪前收四狗第260章 隊伍浩蕩向京行第150章 彬彬有禮爲貴人第576章 學前兒童怎保障第531章 聖上有錯應落詔第222章 飛鴿傳書告京城第884章 罐頭微苦心頭喜第282章 有人自認得真學第636章 包圍已成唯一路第966章 縣令早至撤橋板第57章 春耕之時二牛歸第61章 其人之道還其身第39章 知恩圖報見樸實第339章 臨江邊上話說書第435章 朝堂之上初交鋒第82章 拉過六部與九寺第449章 信中隱藏滅國策第536章 柳樹村外鐵索寒第一百一十六章第98章 中途停船帶人走第39章 想扣帽子不容易第一百零六章第325章 入府做飯值多少第119章 發展起來又眼紅第993章 戰略目的心安排第107章 最後收穫爆米花第148章 老頭還想做點事第64章 分散賺錢有新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277章 獎勵機制在擴大第836章 話說付出有回報第621章 相遇臨近關鍵時第768章 黃河破冰新程啓第38章 生活依舊有希望第760章 課堂聽講習同書第3章 大唐年間爲開元第349章 找個師爺是小蟲第573章 狀元之後往何方第215章 這廂熱鬧遠寨來第93章 翻山越嶺有病倒第539章 不爲多少爲如何第694章 隔日行動邀漁船第62章 石頭就往田裡倒第893章 小小算計大智慧第293章 不是隻能當遊戲第633章 商議內政叫陣繁第35章 三種天氣隨心情第62章 石頭就往田裡倒第796章 大魚吃食小魚殤第149章 回家熟悉略改變第102章 大雪紛飛是人潮第913章 保護主義小老虎第19章 兵貴神速顯人性第72章 無可奈何怎能去第913章 保護主義小老虎第819章 拍攝電影挖礦去第24章 天降大難徒奈何第879章 忍辱負重暫作狗第688章 對罵閒聊剃禿毛第69章 大豆囤積賣涼皮第830章 贏過錢財復跟蹤第164章 星光閃爍不平夜第103章 閒來無事日高起第814章 前計將到後計出第699章 想要享受花錢買第215章 這廂熱鬧遠寨來第52章 耳中似聞閻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