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顧家小爺,接英靈歸家

守城的兵勇們,目光齊齊落了過去。

早起進城的百姓們,停住了腳步,一起轉身。

但也又更多的人,從城門內緩步走出。

走在最前的那一位,鬢髮銀白,身披麻衣,手裡撐着龍頭柺杖,年歲已然十分蒼老,卻是腰身挺直,步履堅定。

可不正是顧家老夫人,亦是當朝最尊貴的恩聖公主到了。

她的身後,顧家五位少夫人,皆是一身重孝,個個都是身形羸弱,面容憔悴,卻不允丫鬟婆子來扶,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積雪裡。

再往後,便是嬤嬤、奶媽們牽着,挽着,抱着各院的小少爺、小小姐,孩童身上也是穿着重孝,最小的那個還在襁褓當中,懵懂的經歷着這一切。

另外還有顧府的護院、家丁、忠僕等,出了城門,便以扇形之勢環圍住了顧家的主人。與別家不同,顧府的護院、家丁、忠僕九成以上是出自於軍中,也曾揹負着鐵血顧家軍的榮耀,只是後來,或重傷、或有輕殘、或年老,這才從軍中退出。

他們沒有家人沒有去處,顧家便收留了他們,名義上爲僕,實則兄弟相待,從不曾有人輕賤了他們。

就是這樣的一隊人,身上還留有明顯的軍中氣質,他們站在那兒穩若泰山,一雙雙銳眼注視着周圍的動靜,各司其事,護衛着顧家老小。

出的城來,卻見早有人等在那兒了。

顧老夫人看到了那道背影,端坐在馬背之上,脊樑筆直,哪怕一時沒看清楚她的臉,也瞬間就認出了是誰。

“阿年……阿年……”

才喚了一聲,顧惜年已翻身下馬,迅速的走到了跟前,接住了顧老夫人的手臂,低喚了聲:“祖母。”

今日的顧惜年,不似尋常那般妝扮,看上去更是英姿颯爽,氣度不凡。

即便是顧老夫人,一望之下,也恍惚以爲這是顧家的哪個正值當年的少年郎。

“你以前在軍中,也總穿成這樣,真的好看,好看。”

顧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背,“祖母還記得你身披銀甲,手持銀槍,一馬當前,萬夫莫敵的英姿,彷彿就在昨日。”

“祖母請節哀,今日……必是不容易,您一定要撐住。”

顧老夫人輕輕合上眼,微微搖頭:“我能撐得住。”

話雖然如此說,她的聲音已罕見的顫抖,經歷過了多少大風大浪,也曾親歷過摯親的離去,但一次走了六個,皆是最英武出色的顧家男兒,她的心頭血肉,顧老夫人在沒見到他們的屍身時,心裡便總存着些許期待,而今日便要實打實的見到了,她忽然惶惶不安着,時間越是向前行,她的身體彷彿便隨着寒風搖擺的更厲害,雖然顧老夫人其實從始至終都沒動過,爲了撐住那口底氣,她昂着頭,宛若一顆不屈的老樹。

但,眼底的脆弱卻是清晰可見的,越是對老夫人瞭解的深,便越是能夠看清這一點。

“養心的藥丸,帶了麼?”顧惜年問一旁站着的嬤嬤。

嬤嬤點了點頭。

顧惜年稍稍放了心。

顧老夫人眼中劃過了一抹暖意,她拍拍顧惜年的手,再此無聲的強調自己沒事。

顧惜年下馬,段小白跟着也翻身而下。不過,他沉默寡言,並無要跟顧家人寒暄的意思,整個人站在了顧惜年身後的暗影裡,變成了一抹不太被人注意到的影子,存在感降到最低。

“那邊,有隊伍到了。”城牆上方的副將,手指着遠方。

其實不用站的太高,也能看到那隻隊伍了。

大約有三十人左右,護着幾駕馬車,在雪中緩緩而來。

“回來了。”餘氏捂住了嘴,眼淚險些崩潰流出。

其他幾位少夫人性子更軟柔些,早已抑制不住情緒淚流滿面。

“長嫂,您來扶着老太太。”

顧惜年吩咐完,又轉頭看着其他嫂嫂:“二嫂扶着三嫂,五嫂扶着四嫂,丫鬟婆子們護好你們身邊的小主子,能抱着的全抱緊了,能拉着手的就要緊緊抓住。

顧家大劫,需要彼此支撐着走下去,還有些精神氣力的就要好好照顧好需要關照的親人,決計不能出了任何差錯,知道嗎?”

一聲號令,宛在軍中。

那種抑揚頓挫的說話方式,莫名的有感染力。

被點到名字的,心底悠然生出了一種責任感,下意識的便按照顧惜年的話去做。

顧惜年的安排好摯親這邊,清冷的目光轉向了外圍的忠僕、護院身上:“顧家所屬聽令,各自向前十步,緊跟在顧家人身邊,家中長輩、女眷、孩童皆是在此,諸位務必護之周全,不要因亂生了變故,拜託了。”

說罷,她的左手豎起了兩根手指,輕點右肩,行的是顧家軍的軍禮。

而受此禮者,凡是從顧家軍退下來的那些,皆是回之以同樣的軍禮。

非是顧家軍的傭僕,只是抱拳敬禮。

當這些人按照顧惜年的要求,朝着顧家的女眷圍的更近時,身後原本被半堵住的城門之內,忽然有許多百姓衝了出來。

這些百姓,有的額上繫着白布,有個發間別着一朵小白花,還有的身穿重孝。

一個兩個……五個八個……十個二十個……

天知道,城門內還有多少百姓。

天知道,還會有多少人出現。

顧惜年的心底,掩不住一種滿是悲涼的情緒,她不必回頭,卻是能聽到許多許多腳踩着所發出的沙沙聲、咯吱聲,但很快,雪面就被踩平,變的光滑。

而從城內往出走的人流,卻始終沒有斷。

陽光,從雪面上反照了出來,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刺眼。

可那飄飄蕩蕩,自空中飄蕩而下的清雪,卻從不曾停止過。

“老夫人,諸位夫人,老朽來一起,迎一迎顧家的英烈們歸家。”孫道年身穿白衣,在頭上繫了一根白色的緞帶,溝壑叢生的老臉上,淚痕猶在。

君如斯同樣舉手抱拳:“恩聖公主,我也來了,我來接我的兩個徒兒,我來看看他們,看看也是好的……”

兩個老頭,說着說着,便控制不住的哭了起來。

顧老夫人同樣是在抹着眼淚,“二老能來,老身替顧家道一聲感激。”

顧惜年也已到了跟前,先跟孫道年見了禮,尊一聲恩師。

孫道年這才寬撫了幾句,又說王錦廷昨夜出去辦點事,清早他們二老出門時,王錦廷還未歸來,想是被風雪耽誤了行程。不過事前說好了的,若是時間上來不及,大家便分開同來。

今天這樣的日子,他們是一定不會缺席的。

顧惜年面露感激之色,但沒有多說客氣的話。

“孩子,去吧,師父在呢。”孫道年擺了擺手。

君如斯啞着嗓子開口:“阿年,等會見到二郎和五郎,你命人來喚我,我得過去……我得過去看看我的徒弟,他們是怎麼了。”

顧惜年恭敬抱拳:“是。”

說話間,隊伍已來到了城門附近,距離顧家人不遠的地方,車馬停了下來。

顧惜年望向了餘氏,“煩勞長嫂守好了祖母,阿年過去。”

來的是軍中之將,顧惜年更熟悉一些。

餘氏便點頭,應許了她的安排。

非常時期,顧家寥落至此,顧老夫人早已下了令,繁文縟節統統放在一邊,家裡的媳婦也好,外嫁的女兒也好,年老的長輩,年幼的孩童,只要認爲自己是顧家人,便可爲顧家出一份力,不必在乎俗世裡那些所謂的規矩。

人都不在了,家也要散了,還談什麼規矩不規矩的。

因此,顧惜年雖已出嫁,卻是以顧家嫡女的身份來接喪的。

顧惜年走到了這隻護送着父兄遺體歸京的小隊面前,對上了一張生滿了橫肉的臉,那是領隊的副將,但——面孔很生,並不認得。

顧家軍中有名有姓的三十三位將軍,一百三十一位軍前效力的副將,顧惜年全都認得。

可是這一位,她是真的想不起。

況且,他身後帶着的三、四十人,也全都是便裝打扮,看走路的姿態,站定時的身姿,又確定是軍中出來的人。

護送靈柩歸京,如此重要的事,在顧家軍內隨便拉出一組人都能做的妥妥當當,怎麼會交給陌生人。

“喂,你是顧家的誰?我們把屍體運回來了,趕緊讓人來做個交接,特麼的這一路可累死了,帶着這些個累贅,走也走不快,大好時光竟是耗在道上了。”

那人一見到了顧惜年,便滔滔不絕的開始抱怨。

顯然,也是不認識顧惜年的。

他口中絲毫沒有敬意,將英烈之軀稱之爲“屍體”“累贅”,話裡話外間滿是不耐。

軍中將士即使性格粗狂,人情世故卻還是懂的,哪有人會在這樣的日子,擺出如此態度。更別提顧家軍內,軍紀嚴明,顧鷹身爲主帥,在將士們心目中,也是宛若神祇一般,一呼百應的人物。

即使已死,也不敢像此般隨意輕踐。

顧惜年按捺着怒火,沒有立即發作,她的眼中藏着危險,盯着在前頭說話的男人。

“報上名來。”

男人把腦袋一昂:“你誰啊。”

“顧家軍,顧惜年。”

六字,響徹天地。

被顧惜年用那樣的語氣念頭,莫名的充斥着殺伐之意。

那男人顯然也是知道這個名字的,臉上的嬉皮笑臉立時收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其細微的緊張。

“你就是……顧小爺?”

軍中流行用的是花名。

顧家五位公子,被稱之爲大郎、二郎、三郎……

唯獨顧家嫡女顧惜年,女子之身,卻是常年跟在顧鷹身畔,被視爲男兒般教養着。

每年冬天,邊關皆是不太平。

幾場戰事下來,顧惜年憑着一杆銀槍,生生是打出了威名。從那時起,軍中上下,見了她,都要稱一聲小爺。

儼然是將之視爲是與顧家五子一般驚豔才絕的人物。

“你,名字。”顧惜年的牙根咬的緊緊的,任何膽敢侮辱她父、她兄之人,她都不會放過。

“小的……小的名叫周安,小的奉岑鐵倫將軍之令,護送靈柩回京。”

周安的氣勢弱了幾分,可轉念一想,顧家都已經敗落到這步田地,死的乾乾淨淨,就剩下眼前這麼一個女娃子,往後肯定是不成了的。

難不成,顧鷹不在,顧家五子不在,她還會再去軍中做那個威風凜凜的顧小爺不成?

周安一想通了這些,腰板頓時挺了挺,臉上的橫肉顫了幾顫,“既然你們顧家的人迎出來了,也省了我的事,喏,身後那五口棺材,裝的都是你顧家的人,你就帶走吧。”

說完,把手一揮,懶洋洋的跟着身後那幾十人說:“弟兄們,咱們千里迢迢的送人回來,也甭指望領什麼賞,隨我進城去,找個地方歇着吧。”

顧惜年把手一擡,攔住了去路。

周安昂着腦袋:“還有什麼事啊?要給賞了嗎?”

顧惜年冷冷的問:“我父兄的棺木,爲何只有五具?”

周安聳了聳肩:“這話還用問?你們家顧三郎的屍體在荒郊野外被野狼給叼走了,沒尋回來。”

顧惜年聽見這話,心裡就像是被刀子給割了幾下似得疼。

“沒有派人去尋?”

周安白了她一眼。

不過,瞬間就被顧惜年眼底的流竄過的殺意給驚到了。

是人便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他的聲音都不自覺的跟着小了些。

“派去尋了,沒有尋到嘛。”

心裡捉摸着,就想要離開了。

沒走半步,又一次被顧惜年攔了去路。

“我還有很多疑問,你先別走,隨我回顧家。”

周安臉色不太對,“我的職責是將這些棺材送到顧家人手上,現在見了人了,給了你們便是,我爲什麼還要跟去顧家?”

“怕是,由不得你。”顧惜年語氣平靜,像是在闡述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

周安這才注意到,從顧惜年的身後,有很多人圍了上來。

這些人裡,有裝束一樣的女侍衛,也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百姓。

也是在這是,周安才發現,城門處竟然聚集了這麼多人,而這些人可並不像是晨間早起要進城、出城的,他們聚集在那兒,目光從四面八方集中過來。

周安跟着一激靈,冒出了許多汗。

“行行行,去就去,本也是打算送到顧府門前的,多走一段路也沒什麼。”

說着就要命令着手下出發,想盡快的從這麼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掙脫。

“顧府家丁聽令,接過棺木,我們將顧將軍和顧家五位少爺擡回府去。”

一聲令下,顧家的忠僕最先走上前,緊跟着護院、雜役全都上了。

但這些,遠遠還不夠。

盛裝着英雄遺體的雖是最薄的棺木,卻也十分有分量。

再加上雪天,路滑。

一口棺材至少得八到十二人來擡,才能穩穩當當。

可顧家此刻,哪兒有那麼多人?

顧惜年紅着眼眶,猛然一轉身,面朝着諸多百姓抱拳,朗聲道:“壅關長道,埋葬了顧家六條人命;然,今日來到城門前,與顧家人一同迎親人歸家的,皆是瞭解百年顧家的百姓鄉親;

我顧家本是子嗣繁茂,在我父那一輩,兄弟十人,卻遭遇四國混戰,爲了保民之安,我伯父、叔父共有九人戰死沙場,無一個人逃,無一人退,皆爲護民而死;

我父顧鷹,乃是顧家唯一僅存的骨血,卻仍是領兵駐守邊疆,一日不曾退, 一日不曾休;後來,人丁凋落的顧家再次開枝散葉,有了我五位哥哥,父親教養着他們長大,傳的是武藝,教的是大義;

而今,父親與哥哥又是爲了保護邊關之民不被侵擾而慘死戰場,不負當日之誓;

諸位皆是我父、我兄捨命保護之人,那麼今日,顧惜年懇求各位,仗義出手,幫我顧家,將父親和兄長的棺木,送回顧家去。”

顧惜年說着,單膝跪在地上。

“拜託了。”

……

第236章 因年而起,因年而終第264章 極致寵溺第155章 抽雙籤第165章 姐姐,我想吃第214章 雲頂仙宮的秘密第77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夜晚第113章 七皇子的命令第145章 鳳凰樹上鳳凰果第259章 別多管閒事第116章 就是這麼巧第146章 顧夫人的消息第255章 何爲正道第146章 顧夫人的消息第1章 送葬,真假新娘第31章 開箱第98章 太子殿下第51章 楚國公主,身藏解藥第94四章 淺梨看上了段小白第135章 似近,似遠第125章 最佳時機第53章 養虎爲患?甕中捉鱉!第104章 囂張,就是囂張第248 換蟒袍,做王爺第15章 鐵血,整肅芳菲苑第168章 故人在面前卻是不識第250章 唐王千歲親臨雲頂天宮第99章 冷麪佛醫瓊宵第125章 最佳時機第52章 請罪第135章 似近,似遠第211章 念別離,不別離第185章 段小白必須解釋第143章 心傷難愈第51章 楚國公主,身藏解藥第34章 顧家人都懂規矩第228章 舍脂女神像第89章 百名刺客,只活五人第235章 暴躁黑衣男人第60章 掌家餘氏的夙願第33章 幾十封信件第24章 顧家之殤第149章 她只願全身而退第209章 盛宴行,甦醒第121章 不要被嚇到第77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夜晚第172章 姐姐要吐血第218章 佈局,引蛇出洞第232章 段小白追上來了第256章 不會放過她第99章 冷麪佛醫瓊宵第81章 登聞鼓響,她要伸冤第22章 清平縣主第53章 養虎爲患?甕中捉鱉!第64章 親近,替夫君擦拭身子第10章 愚蠢,送你一把小青傘第35章 與唐王的交集第91章 京畿守備軍和嫁妝第239章 破陣第123章 仙醫瓊霄第117章 存在的分寸第175章 奇藥生死輪第124章 段小白和盛宴行的關係第215章 入住凶宅第227章 故弄玄虛的大神官第152章 反殺第28章 再遇唐王,此人危險第133章 佛渡有緣人第116章 就是這麼巧第105章 各自爲戰第41章 她要嫁,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61章 顧惜年與周方之戰第18章 設計第81章 登聞鼓響,她要伸冤第144章 秘製花油與驅蚊香露第8章 退婚,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57章 交易,顧夫人的消息第33章 幾十封信件第146章 顧夫人的消息第149章 她只願全身而退第201章 搶解藥第88章 對段小白生出一些疑惑第76章 顧惜年,獨赴戰場第44章 既嫁了,便要王妃之尊第71章 顧家二郎,四分五裂第209章 盛宴行,甦醒第110章 七皇子的安排第134章 蠱凰和空寂寺第129章 段小白,他來了第76章 顧惜年,獨赴戰場第106章 蠱王是如何練就的第41章 她要嫁,同是天涯淪落人第84章 刺殺,身中一箭第52章 請罪第219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82章 皇上與她,同陷絕境第35章 與唐王的交集第229章 宛若在夢中第236章 因年而起,因年而終第255章 何爲正道第16章 自證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