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瘋狂地愛上CNS

第749章 瘋狂地愛上CNS

楊平的論文成功發表在《科學》期刊,夏院長又開始忙起來。

作爲院長,他要當好人才的服務員,做服務員不是喊口號就行,需要行動起來。

他到處跑,往南都醫大跑,往省廳跑,還往各個老同學家裡跑,這幾天成果頗豐,把楊平的博士提前畢業、主任醫師職稱和教授職稱已經基本落實,只等走程序。

博導也已經八九不離十,畢竟那麼多篇醫學頂級期刊論文,加上《科學》期刊這篇超級重量的論文,作爲臨牀醫生,弄個博導還是有把握。

但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就沒這麼好申請,現在傑青每年全國只有300個名額,覆蓋67個細分科學門類,8個大門類,攤到醫學這個大門類也就30——40多個名額。

傑青是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高端人才,是評價青年學者創新潛力與學術水平的權威標尺,競爭非常激烈,現在50歲以下的院士幾乎全部曾經獲得過傑青資助,說它是通往院士的臺階一點也不爲過。

今年南都醫大隻有3個推薦名額,其中兩個名額已經定下來,這兩人是南都醫大引進的留學歐美的青年學者,引進的時候已經承諾推薦國家傑青,所以這兩個名額不可能再動。

還有一個名額,楊平需要和別人競爭,競爭對手也是一位優秀的青年才俊,才38歲,已經發表兩篇CNS,這位青年才俊也是南都醫大一位副校長的女婿,所以此事南都醫大的饒校長非常爲難。

最後這個推薦名額,只能二選一。

究竟選誰?硬性條件符合的情況下,只能到時候開會大家投票。

這幾天的奔波也讓夏院長略顯疲態,年紀大了,精力總是差那麼一點。

比如說打籃球,往年以夏院長的爲首的“領導隊”總是生龍活虎,可以跟年輕人一較高下,今年明顯力不從心,連個獎盃都沒有。

夏院長一個人在辦公室喝茶,來回踱步,韓主任敲門,他急切地將韓主任迎進來。

兩人坐下,夏院長大致介紹自己這些天跑動的成果,有喜也有憂。

現在最擔憂的是傑青,其實也不是說一定要今年申請,晚一兩年也可以,但是夏院長不可能放棄爭取,他已經決定,能早不能晚,現在已經符合條件,爲什麼要推遲。

“其它都已經基本落實,現在傑青不好辦,南都醫大隻剩一個名額,估計要二搶一,小楊的競爭對手是丁副校長的女婿關汝言,這個年輕人也非常了不起,從德國留學歸來,已經發表兩篇CNS,回國後曾經主持過五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32篇。”夏院長憂心忡忡。

韓主任也聽說個這個年輕人,從賬面上看,此人的科研成績遠遠超過楊平,楊平現在手上也只有一個項目是國家級項目,其他項目都只能算自籌經費的項目。

“能不能脫離南都醫大,從我們醫院單獨申請?”韓主任建議。

因爲一個單位只有3個名額,如果去搶這個名額,明顯把握不大,楊平的賬面數據明顯沒有這個年輕人好看,如果可以脫離南都醫大,以三博醫院爲單位來申請,就不用搶這個推薦名額。

夏院長搖搖頭:“只能走這個途徑,我們還不具備推薦實力,只能加入南都系作爲一個整體來參與競爭。”

那就只能去搶這個名額,自然科學基金非常看中申請人的研究基礎和積累,什麼是研究基礎,你既往的課題有多少,分別什麼級別。

從這一點比較,楊平明顯存在劣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不到三十歲的年齡,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已經非常了得。

“老蘇那邊你去過沒有?他什麼意見?”韓主任關切地問。

夏院長說:“已經跟老蘇碰面,他的意見和我一樣,宜早不宜遲,而且態度很堅決,一定要爭取這個名額,雖然賬面的數量不及關汝言,但是質量遠遠超過他,最近的一篇論文剛剛發表,引用數還處於未知狀態,但是以前幾篇論文,引用數非常高。”

學術競爭主要看學術成績,但是當學術成績旗鼓相當的時候,人脈就非常重要。

學術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客觀事實。

南都醫大的副校長——丁德成,如果到時候投票,跟他關係好的有投票資格的教授,肯定投關汝言,這是人之常情。

同樣,跟蘇教授私交甚好的教授,也會投楊平。

這還只是爭取推薦名額,獲得推薦名額之後,人脈也非常重要。

獲取名額後,還要經過初審、複審、會評、申請決策幾個環節。

起決定性作用的會評,就是由評委專家投票,評委包括往屆傑青,大千人,院士等等,比如蘇教授作爲新科院士,很可能會被邀請爲評委,雖然親屬或者本單位的評委會迴避,但是他有人脈呀。

這東西除了硬實力,軟實力也必須有。

——

楊平現在只關心自己的研究課題,其它的沒有放在心上。

什麼傑青、博導、正教授、主任醫師,他一概不關心,他心裡目前只有自己的研究課題。

細胞之間的架構,由二維向三維發展,這是目前課題最大的難度,楊平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生物學知識,還需要物理學和化學知識,因爲細胞與細胞如何導向三維構架,非常複雜。

人工複製一個完好的組織或器官,是細胞與基材、還有細胞與細胞之間作用力協調出來的結構,人體從一顆受精卵發育爲人體,爲什麼它們能夠按照預先設定的方向來分化細胞,而分化出來的細胞又可以按照設定的結構來搭建。

這些細胞又沒有眼睛,但是構成血管的細胞可以自動搭建管狀的血管,而構成周圍神經的細胞可以自動構建條索的神經,構成肝臟的細胞,可以自動搭建一個肝臟。

究竟誰在引導它們,又是怎樣引導的。

系統空間的積分就像電量一樣,楊平趁它還有電,瘋狂查閱各種資料,希望將這些知識綜合起來,解開其中的謎團。

目前體外培育或打印器官的幾種方法:水凝膠、固體支架、磁力懸浮,而這些方式製作的細胞三架維架構載體很不均勻,構架孔洞大小不一,因此很難了解細胞如何與構架相互作用。

就算給定一模一樣的能量、溫度等外在條件,還是會有很多的微觀狀態無法複製,一些科學家創造出跟人體內一模一樣的微環境,去觀察裡面細胞的狀態,觀察得到的東西會更多。

這些楊平已經做得非常好,他完全可以複製跟人體一模一樣的微環境,但還是沒有得到想到的三維結構。

楊平自己開創一條研究思路,他用正常幹細胞、畸胎瘤細胞和腫瘤細胞做出三個實驗模型。 在人體內,正常幹細胞是完全具備空間搭建能力的,所以一顆受精卵可發育出一個完整的人體。

而畸胎瘤具備部分空間搭建能力,比如可以在畸胎瘤裡形成頭髮、骨骼或者皮膚、神經組織之類的殘缺不缺的組織。

而腫瘤細胞可以說完全不具備空間搭建能力,它只能朝四周往球狀或適應外部空間環境的形態發展,這本身是一種毫無目的,沒有空間搭建能力的生長方式。

三者進行比較研究,說不定能發現一些奧秘。

巨大的系統實驗室裡,無數靈活的機械手,幫助完成各種體力工作。

而系統光屏,相當於一個巨型電腦,幫助收集處理各種實驗室數據,然後隨時可以在光屏上調閱出來。

只是任何實物無法帶出空間,所有信息必須依靠記憶,才能帶出空間。

這就培養了楊平超強的記憶力,而且,楊平每帶出一些信息,記憶力就會增強一點,總之現在的記憶力跟以前相比,強悍了許多,別說整篇整篇的論文,現在整本整本的書也能幾乎毫無錯誤地帶出來。

楊平經過無數次進出系統,已經磨鍊出強大的心理耐受力。

魯濱遜在孤島上可以生活28年,他也可以在空間裡呆上很久,直到實驗出成果。

可是積分不允許。

積分,是這個系統唯一的短板。

目前積分持續下降,已經只有一百萬多分,無法支撐實驗繼續,楊平只好暫停實驗。

實驗在最後攻堅階段暫停,現在就等十幾篇論文爆金幣,再一鼓作氣,將實驗繼續做下去。

現實中的試驗進度,目前已經按照楊平的計劃有序地展開,幹細胞實驗室,唐順已經完全複製出楊平系統實驗室的成果,幹細胞培育已經非常成熟,皮膚細胞、肌肉細胞、神經細胞、血管細胞等等,各種細胞的分化誘導非常成熟。

這位東大的高才生,有楊平的實驗藍本,很快掌握其中的竅門,實現實驗目標。

讓這位高才生困惑的是,楊平一個外科醫生爲什麼對科研擁有神一般的預見性,整個實驗根本沒有走彎路,完全是直達,在科研領域,這種情況非常少見,除非運氣特別好,大多數實驗都要走很多彎路,失敗很多次,纔會成功。

南都醫大的數字醫學實驗室,利用超級計算機構建解剖模型,將肌肉的精微解剖已經完全繪製出來,精微解剖,精微到細胞這個層次,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生物連接也清清楚楚。

——

爲了節約時間,楊平一般將寫論文和修改論文的工作也放在系統空間去完成,能夠在系統空間完成的事情,他不會放在現實空間,系統空間最寶貴的是積分,最不值錢的就是時間。

他將12篇論文全部修改滿意,才從空間出來,系統裡的一切在那個時刻凍結,等下一次進去,又從凍結的時刻開始繼續。

憑藉記憶,楊平在電腦上修改論文,將大腦中修改後的論文復現出來。

修改完論文,楊平將宋子墨和徐志良叫進辦公室,將這12篇論文交給他們看,最後看看有沒有錯別字之類的。

多幾個人看,容易看出一些細微的錯誤。

當宋子墨看到這12篇論文的時候,十分驚訝,怎麼可能這麼短時間內完成論文的書寫和修改,每天白天他跟楊平在一起做手術,晚上就算不睡覺,不吃不喝,時間也有限,也不會這麼快。

只能說這種論文,對楊平來說,就像寫一篇小作文。

宋子墨將稿紙分成兩份,自己留一份,一份交給徐志良,開始現場檢查論文有沒有錯別字,引文有沒有錯誤等等。

“你打算一次全部發出去?全部發CNS?”宋子墨疑惑地問道。

“不發出去,留着拿來幹嗎?抓緊時間多檢查幾遍,沒問題就一次全部發出去。”楊平催促說。

一次發12篇?

徐志良不禁心裡打寒戰,作爲博士,他對醫學期刊了如指掌,CNS那是自始至終的夢想。

三大頂級期刊的歷史上沒人這麼豪橫過,就連曼因斯坦也不行,很牛的單位可以一次爆幾篇,但沒聽說一個人一次投12篇,天才少年曹原的9篇也不是一次投出去的,也是幾年的積累。

“全——全-——丟出去?”徐志良也是不敢確定。

楊平點點頭:“一次全部投出去。”

一定全部投出去,還均勻地分佈在CNS三大期刊,這不明擺欺負人嗎?這不故意藐視頂級期刊的權威嗎?

宋子墨和徐志良一字一句地檢查,因爲無論是課題還是論文的書寫,他們都是主要參與者,所以檢查起來很快,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沒問題就投出去吧?”楊平指指自己的電腦。

宋子墨將12篇文章再瀏覽一遍,一篇一篇地發到相應的期刊收稿郵箱。

12篇呀,從來沒有這樣批量投稿文章,不過這樣投稿,確實很爽。

宋子墨和徐志良明白,不管是科研成果的價值,還是論文行文的質量,有絕對實力衝擊CNS。

只是他們不明白,什麼時候教授如此瘋狂地愛上CNS,用這種近乎野蠻的方式投稿。

這明顯不符合教授一向理性沉穩的性格。

那些CNS編輯大牛會不會被這種野蠻嚇倒?

(本章完)

第750章 半球大腦第654章 YesI see!第359章 第一槍第816章 一塊完整的肌肉第71章 手術把握不大?第468章 二選一第648章 無泄露切除第479章 老朋友第599章 哈拉興第889章 惡有惡報第457章 亞太骨科協會第311章 忐忑不安第858章 遙控止血第476章 我的解釋你滿意嗎第425章 秘密戰爭第742章 淡定,你要學會淡定!第182章 手術慢了點第301章 暗算第321章 腦機接口第191章 四世同堂請假第40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823章 五步與五百步第903章 最強竟是自己第366章 夢之隊的無奈第158章 愛,要說出口第199章 執着的人第61章 左右互搏術第710章 教育從受精卵抓起第866章 人生贏家第607章 八成把握第765章 飯桶製造者第610章 他只會中文第642章 誘導蛋白譜第768章 曲折離奇第450章 鏡面人第814章 高山流水第478章 你是學生吧第662章第185章 好苗子第895章 截胡第70章 教授的風采第13章 嬰兒斷指再植第816章 一塊完整的肌肉第521章 餃子第878章 試錯科研的最大成本第102章 艱苦的談判第427章 院士查房第638章 難道我是盜版的第357章 大課題第457章 亞太骨科協會第637章 面子不是別人給的第658章 好巧!第697章 這也是個狠人第590章 搬運三人組第209章 專家迷路了第224章 熱鬧的前夜第26章 蘇宜璇第765章 飯桶製造者第331章 答案第410章 極地上空第826章 這位醫生我親自來帶教第399章 意外事件第485章 鞠躬致敬第431章 溫水煮青蛙第954章 掃盲第200章 心底的記憶第333章 病根第871章 信心第455章 請求收編第592章 徒手攀巖第一人第543章 取針,沒那麼容易!第690章 睫毛是眼睛的靈魂第88章 下鄉醫療隊第117章 不要輕易放棄第90章 偶遇第184章 考察一下第189章 仙女下凡第472章 聲譽與尊嚴第769章 腦殼痛第779章 人情第896章 你是圍剿大聖的十萬天兵之一第691章 營銷第508章 老鄉第498章 離開日本第323章 痛苦第133章 完美的縫合第198章 摩拳擦掌第15章 困局第660章 再現絕技第712章 調查組第441章 強悍的心臟第505章 國際醫療部第28章 神秘的朋友第102章 艱苦的談判第674章 祖師爺賞飯吃第365章 八成第512章 一年幾臺手術第85章 一篇報道第306章 逗我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