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迷彩服,斗笠碗

餘耀掃到的,不是攤子上的玉器,而是一隻碗。

這個攤子上主要都是玉器,也有一些零散的東西。瓷器只有兩件,一件青花龍紋水洗,一眼的現代工藝品。

還有一件,就是這隻碗。

不管是青花龍紋水洗,還是這隻碗,裡面都放着東西;青花龍紋水洗裡放的是各色玉珠子,這隻碗裡面放的是一些瑪瑙指環,批發價二三十塊一隻的那種。

這隻碗很特別,外壁內壁滿彩,褐、黃、綠、白,色塊組合,很有現代感,有點兒像迷彩服。

碗不大,口徑有個十五釐米左右,是一隻斗笠碗。

斗笠碗顧名思義,像一個斗笠,廣口,斜腹,小圈足。

斗笠現在也不常見了。紅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頭戴斗笠,身披蓑衣,防雨的。

在蜜蠟攤子上看中一件線軲轆,又在玉器攤子上看中一件斗笠碗;這弄的,還能不能正兒八經買東西了?

楊銳還在專心致志看那件青玉戈,餘耀順手掏出煙來,一邊遞給攤主一邊問道,“老兄,你這攤子上的東西都是賣的吧?”

攤主先是擺擺手,“不會!”接着又說,“擺出來還能不賣嗎?”

餘耀自己點了煙,指東打西,“那件青花筆洗,也賣麼?”

攤主不由笑了笑,“你朋友看玉器,你不喜歡玉器是吧?”

“喜歡,就是不太喜歡新東西。”

“玉器這東西,舊未必如新,關鍵看玉質和雕工!”攤主把話給說分叉了。

餘耀擺手,“這個青花水洗不賣是吧?”

攤主竟直接說道,“你買這個還用從我這買嗎?幾十塊一個,那邊有批發的!”

嘿!餘耀沒想到攤主這麼直接。雖說這青花筆洗新手也能看出就是個工藝品,但攤主也是夠實在的。

“哎?那個‘迷彩服’呢?”餘耀接着指了指那隻斗笠碗。

“迷彩服?”攤主樂了,“你還挺有意思,這叫素三彩,底下有康熙的款兒呢!素三彩就是康熙年間創燒的!”

餘耀一聽,這攤主還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不過,這古玩圈裡,侃侃而談頭頭是道的,未必真有眼力,最不缺的就是紙上談兵的。

既然攤主賣玉器,而且剛纔說得這麼直接,餘耀乾脆也直接來了一句,“原來是比照康熙官窯來的啊!這個哪兒能批發?”

攤主果然沒反對,“最近我還真沒注意到。我本來倆青花水洗裝小件兒,另一個今天來之前打碎了,這個碗是我早些年就在市場裡一個攤子上淘的,覺得挺有特色,一直放家裡,今天臨時拿來用了。”

“噢。我也覺得挺有特色,你多少錢淘的,加倆錢兒勻給我吧!”

攤主想了想,“行啊。先等等你朋友看,他要買東西,一起算吧!”

“別啊,各算各的。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餘耀應道,“你先拿給我看看。”

攤主點點頭,將斗笠碗裡面的瑪瑙指環,直接倒在了裝玉珠子的青花龍紋水洗裡。

餘耀拿起這隻斗笠碗,翻底一看,確實是青花雙圈楷書款:大清康熙年制。

整個碗,也就是碗底這一小點沒上彩了。

素三彩這個稱呼,和唐三彩一樣,並不是只有三色,三是個不定數。

這種瓷器,攤主說得不對,並不是康熙時期創燒的,明代就有了,不過很少;康熙時期相對多一些,但只是相對,非主流的東西,偏門一些。

素胎直接上彩釉,而且是多種彩釉,大多沒有固定紋飾,有點兒抽象畫的特點。比如這一隻斗笠碗,乍一看像迷彩服。

所以,素三彩還有個俗稱,叫做虎皮三彩。

這一件斗笠碗,就是康熙官窯!只不過判斷起來確實有難度。因爲這素三彩的彩釉就是隨意塗抹,沒有紋飾,看不出畫工,而釉料又比較普通。

就連餘耀,也是看完碗底的胎質、白釉、款識,才最終確定。

這個攤主,買來時價錢定然很低,當成仿品了。把仿品當成真品叫打眼,把真品當成仿品,一樣是打眼;只不過,把真品當成仿品,在買的時候,打眼也不會吃虧。

可要是往外賣,那就不一樣了。

餘耀心說,這都是假貨橫行導致的,很多人沒有火眼金睛,防範心理過重,很容易把偶然出現的真品當成假貨。

“挺有意思,出個最低價兒吧!”餘耀拿着碗開了口。

攤主還沒應聲,楊銳卻先說了,“各算各的沒錯兒!不過買兩件,總歸能優惠吧?”

餘耀這時不由又看了看楊銳手中的青玉戈,確實是一件高古玉,看來楊銳要買了。

“你手上的青玉戈,是我在村裡收的,春秋高古玉。”攤主一本正經說道,“我先說道明白了,你要是懂,就知道我開價合不合道兒。”

楊銳笑了笑,“開價吧,這件青玉戈和那隻碗,都要!你別一起算,但給個實落價兒!”

餘耀聽了之後,卻暗道,本以爲攤主對玉器應該很在行,沒想到這青玉戈也是個漏兒!

春秋的玉戈和戰國的玉戈的區分相對容易,起碼戈頭的尖銳程度和弧度就不太一樣;但是,春秋的玉戈和西周的玉戈,區分難度卻大多了。

這件青玉戈,是西周的,不是春秋的。

這個攤主主營玉器,看來還是過於關注現代工藝品,古玉能懂一些,卻不夠精深。

而且還挺自負,怕別人是半瓶醋,先把“春秋”擺出來,不想讓對方在年份上說東道西來砍價。

攤主此時已經想好了,“這件青玉戈,十二萬。這件素三彩碗,五千。”

“什麼?”餘耀和楊銳幾乎是異口同聲。

楊銳接着說道,“你這件青玉戈就算是春秋的,玉質一般,沁色也一般,哪能過十萬?”

餘耀心說,楊銳這下子算是真要撿漏兒了。

這件西周的青玉戈,玉質其實不錯,而且一側帶着金黃色的邊沁;只不過攤主可能爲了保持出土的原樣,沒有徹底清理表面的土斑和結垢,顯得不好看罷了。

楊銳肯定懂,不過攤主也懂,“你回去用豬鬃刷蘸清水,刷出來就好了!”完了還補一句,“別問我怎麼不刷。”

這話楊銳不好接,餘耀藉機開口,“那這碗你也不能要五千啊?”

第453章 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11章 買的不如賣的精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687章 摽上了第477章 提名上官雨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357章 古玩大集第253章 譚公子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第498章 漿胎,鎏金第23章 王玉蘭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第351章 胭脂紅第641章 象雄九眼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800章 少年之殤第200章 不速之客第61章 御製鼻菸壺第533章 身份第691章 玉爲媒第415章 天工第569章 老蜜蠟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17章 江岸翠峰圖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475章 三個議題第497章 八棱梅瓶,看着稀鬆第154章 大滌子石濤(第二更)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630章 軸中之筆第66章 大壽金胎第710章 鞭辟入裡第446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601章 憋寶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802章 太爺爺第504章 事到臨頭第604章 老井第688章 一億以下都是漏兒第688章 一億以下都是漏兒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79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544章 萬幾餘暇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186章 看上鐲子帶出龍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711章 再仿“鬼眼穿心”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32章 郎世寧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第614章 吃癟的濮傑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65章 彈弓刻痕(求收藏)第583章 入谷,蹊蹺第392章 報警!不能讓他走了第256章 書店裡的奶油男第248章 留電話,琉璃廠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266章 晴嵐飛瀑圖第637章 南紅塔鏈第404章 獅子大開口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695章 深不可測第174章 朱三鬆不夠,再加吳昌碩第217章 意外收穫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第1章 鬼臉花錢第141章 無雙譜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433章 衝突之後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530章 收冊頁,辦留學第285章 聖旨玉牌第491章 印章落定,線索不明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732章 難窺天機第141章 無雙譜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788章 開棺見重器第85章 鬼眼門,往事如煙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26章 臭流氓第443章 九宮機關第751章 失聯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650章 顧二孃第160章 黑驢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