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朱子常

“這用的到底是坡泥還是湖泥,我確實沒法兒具體明辨;但不是黃河膠泥,還是能確定的。”餘耀點道。

“我明白了!”老周接口道,“這方澄泥硯,用的是蘇州附近、或者說江南一帶的泥,是顧二孃就地選材!”

“其實澄泥硯和紫砂壺,還是有點兒共性的。”餘耀想了想,“紫砂壺算是陶器,澄泥硯之品比紫砂要更加細膩,不過也比不了瓷土,算是介於陶器和瓷器中間吧。”

老周點了點頭,但仍然有些猶疑,“不過,顧二孃,澄泥硯······”

“有史料說顧二孃‘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又說她‘生平所制硯不及百方’。但關於她的史料本來就參差不齊,而且野史居多。”餘耀解釋道,“我也看過一本野史筆記,說顧二孃不僅做過澄泥硯,而且還因爲澄泥硯容易塑形,特地做過笸籮形、蘑菇形、蔬菜形的!”

“你這麼說,那就全憑眼力了,只能從斷代和工藝上結合判定。”老周應道。

“這方蘑菇形澄泥硯的年份肯定是沒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工藝。我覺得,已經足以稱之爲高手精品了!”

老周拍了拍方向盤,“你再具體說說!”

“你看啊,且不說澄泥硯的本身質地和工藝,就說這雕刻,和石材制硯不同,下刀的時候,要考慮到燒成之後的變化·····

·”餘耀對老周還是比較有耐心的,詳細給解釋了一番。

所謂澄泥,意思是就是澄洗過的細泥,燒製工藝也很講究,所以出來的硯臺很細滑,同時貯墨不易枯,天寒不易冰。當然了,肯定有高下之分。但凡涉及工藝的東西,往往是上品難求。

到了格古齋,基本上也說完了,老周在店裡又詳細欣賞了一番。

不喜歡硯臺的可能不太瞭解,這顧二孃在清代的制硯史上,真可謂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別看史料不多,但是名頭卻大。

清代書畫家黃任,也是有名的嗜硯如癡的收藏家,他罷官歸鄉時,曾經花了兩千兩銀子買了十方古硯,而且將收藏之所命名爲“十硯軒”,自稱“十硯老人”。

他在硯臺方面的眼力夠可以了,就連他,對顧二孃也是倍加推崇。他曾經不遠千里,拿着一塊上好的硯石料趕到蘇州,請顧二孃制硯。這件事兒,有一首黃任寫的詩佐證:一寸干將切紫泥,專諸門巷日初西。如何軋軋鳴機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顧二孃去世後,黃任也寫過悼念的詩。顧二孃的傳世之硯,故宮博物院也有收藏。

老週一邊看,一邊嘖嘖稱讚。餘耀在一旁半開玩笑道,“我說,你這說好了是給我的鑑定費啊,不會後悔了吧?”

“我能是那種人嗎?我又不是沒得好東西。”老周說着,放下了硯臺,擺好了靈璧供石和底託。

“這‘嫦娥奔月’,還真讓你撿着了!”餘耀道,“這是明代的東西!”

“啊?”老周不由有些驚訝,“你說這底託是清末民初的,我是真信了!所以,以爲這供石,也就是清代的!”

“這底託我沒說謊。這供石嘛,我說最晚到清三代,也沒說謊!”

老周遞給餘耀一支菸,“也就是說,是明代的供石,有人在清末明初重新給配的底託?”

“沒錯!”餘耀應道,“你看這方供石的質感和包漿,少了三四百年絕對出不來,到明代是問題不大的。”

老周笑道,“那不算底託,我也賺不少啊!”

“帶底託你賺得就更多了!”餘耀伸手點了點,“剛纔說了顧二孃的澄泥硯,現在該說說朱子常的黃楊木雕了!”

“朱子常?”老週一臉驚喜,轉而輕撫額頭,“原來,這個‘常’字,不是姓氏啊!”

“這個老施,你說他不細心吧,他能發現花中隱刻的‘常’字;你說他細心吧,他也是,漏了另一朵花裡的‘子’字!”

餘耀說罷,指了指左上側的一朵花。這裡面,果然刻了一個“子”字。

不過,“子”字筆畫比較少,又是小篆,特別像花蕊中的紋路。

“嗐!他咋沒發現呢?”

“你還盼着他發現啊?”

“當然不是。”老周砸了咂嘴,“不過,他還真不一定知道朱子常,就連我,也不過是粗略知道是個黃楊木雕刻名家。”

朱子常,名正倫,字子常,清末生人,民國去世,浙省永嘉人,黃楊木雕刻的一代名家。

因爲在黃楊木雕方面技藝高超,他還有個很牛逼的雅號:倫仙。

其實舊時的手藝人是很苦的,成名成家的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工匠往往是勞勞碌碌一輩子,也未必能有什麼名利。朱子常早年也是如此,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畫匠家庭,幼年喪父,九歲就跟着大舅學雕塑的手藝了。

不過朱子常後來成名了,日子自然就不拮据了。這個人晚年染上了抽鴉片的毛病,但對於自己的雕刻藝術品,從來都是一絲不苟,不滿意的不管是送是賣,都不會出手。

而且朱子常也是個有骨氣的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當地僞警局長想讓他雕刻,他斷然拒絕,兩次被下了獄,依然就是不給雕。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大行,又是抽鴉片又是入獄的,不久後就去世了。

如今,朱子常的傳世的黃楊木雕作品,精品之作多了不敢說,幾十萬肯定是有人願意掏這個錢的。

“這個底託,不是人物雕刻件,所以價值上得打個折扣。”餘耀進一步解釋道,“不過,這個底託,不能單獨看一個黃楊木雕刻作品本身。”

老周聽了,微微一愣,轉而便明白了,“是啊,這是一套!年份不同,算是後來配的,但嫦娥奔月,加上桂樹底託,月桂呼應,甚好甚好!”

“關鍵還在底託也有年份。”餘耀點點頭,“古人仿古人有精品,這百年前配的底託,也能算古人配古人了。所以,這一套的價值,肯定要比單獨一塊明代靈璧供石、單獨一件朱子常的黃楊木雕的底託加起來的價值更大!”

第591章 四路劫法場,發財遇貴人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56章 因爲,你是我的朋友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720章 金聲引魂,雙金傳應第775章 滕昆吾來電第158章 爬山頭,氣死貓第124章 老鄰居第481章 靳伯聲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350章 選擇題第62章 更狠的方案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803章 新的征程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709章 扶助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770章 援手第350章 選擇題第580章 結界,地窟第422章 封門青,接把手第229章 坐地泡第46章 技高一籌第379章 大號石針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625章 自暖杯第223章 開門紅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581章 雲青花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63章 順便撿個漏兒第259章 點苔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93章 賭格第415章 天工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708章 古墓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659章 紛至沓來第584章 天雷無妄第405章 牆外開花牆裡香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682章 貫虹第787章 天水觀第255章 石渠寶笈第54章 幫你找補回來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200章 不速之客第626章 坐地起價晚了點兒第221章 熔鍊古今,清代第一第350章 選擇題第233章 寶座,運輸問題第348章 北方書聖第530章 收冊頁,辦留學第177章 金爾珍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510章 借緙絲,騎銅盒第512章 貨款兩清卻沒走成第144章 因爲他是我孫子第472章 鑲口定器,失之交臂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703章 煞氣第318章 峰迴路轉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569章 老蜜蠟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27章 管殺又管埋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102章 鍾仿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439章 一箱過十億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714章 不太對第777章 父愛如山第662章 也盯上了?第188章 闊叔和二小姐第498章 漿胎,鎏金第795章 線索不明的雍正琺琅彩第403章 挨千刀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決定第558章 農家院裡有大佛第468章 奪盒,收網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452章 粉鏽如疫第187章 一句話壞了買賣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23章 王玉蘭第326章 佛龕第773章 青瓷臺盞,如此流轉第291章 祝枝山第253章 譚公子第325章 唐墓四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