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明輪神通 利弊抉擇

琉璃天內。

此時當中雲氣妙相,升降蒸騰,進退動靜之序,已然毫無保留的彰顯出來。歸無咎之法身浴氣執中,巍巍然明光爍爍,呈靜坐之象,更是宛若神明之軀。

若有修道人窺見其中精微氣象,無論功行精粗,道行高下,總是讚歎不盡。

但有一事——

直覺上看,似乎這琉璃天內之界域,規模變小了許多。

仔細辨認,才知那盤膝靜坐的“歸無咎”,並非真正的歸無咎,而只是一道法身虛像。因其廣大較之真身擴張了何止千倍的緣故,所以連這琉璃天界域,亦似乎是“變小”了。

這一步有一個名目,號稱“神遊之象”,按照既往九宗成道之經驗,當在入定冥想七年以後,初步凝練出來。而歸無咎此時入境修持不過一年有餘,如此進度,當真可驚可怖。

至於其廣大精微甚於先人,更是不必多言。

就在此時,此境氣象,陡然一變!

其實就具體的形跡而言,委實說不上是什麼劇烈的變化——不過是歸無咎法相丹田位置,驀然多出一個黑點而已。

但這空空蕩蕩的琉璃天中,一境一人,都彷彿沐浴在宛若朝霞初起的柔和光芒立,色澤溫潤可喜,極得仙道之韻;此時這黑點一出,猶如中天朗日之上忽現一點耀斑,委實異常扎眼。

不過三四息功夫,這“黑點”立刻漲大了數十倍,成爲一個拳頭大小的光球,並且其勢不止。

歸無咎睜開雙目,面上微見訝然。

旋即念頭一動,輕輕遏制了這黑色光球的擴張過程。

自三百餘年前祭祀過一回後,歸無咎魔道功力積蓄趨於圓滿,再也沒有新的動靜。未想今日破境近道的關口,亦是其躍然新生之時。

魔道四典,形上形下執爲兩端。

其形而下者,暗合四境破境之法門;其形而上者,各有精擅之妙用。歸無咎當年事急從權,雖也用此法嘗試破境;但四典匯通之後,本來就不拘泥於實體,而重在採擷其形上之用;未想今日其卻躍然欲出。

只是未得資糧,魔道功法本不能無端破境纔是。

歸無咎閉目感應了一陣,得出結論。

魔道氣象之踊躍,卻是並不在於破境;魔道四典的效用,依舊在自己約束的軌道中,在“形而上”的方向上,盡情發揮其妙用。只是當自己的境界從元嬰境提升至近道境,魔道四典的形上之用,亦不僅僅侷限於前知三十六息、紫虛之卦等法門。

四典匯通的獨到妙用,將在近道境和道境中大放光彩。

只是其效用之呈現,幾乎急不可耐。此時歸無咎只是剛剛開啓破境步驟而已,宛若謹封牢藏的石門剛出現一絲縫隙,這魔道四典的妙用躍升就要同步降臨,未免有些不合常理。

換作旁人,此時未免逡巡難定。

但歸無咎此時心意沉浸於“獨斷萬古”的至高境界之中,單單就“破境近道”這一過程而言,幾能將過去未來演算殆盡。當即神意飛馳,閉目參詳不過百息,便將其中利弊原委,盡數掌握於心。

本以爲四典匯通之妙用,是凝練出一具分身;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一道“魔相”,示現爲無形光澤之相。

其正確的名稱,似乎叫做“明輪”。

這名爲“明輪”的光相,聽起來似乎和本土天玄上真的“慶雲之相”相似,其實不然。所謂“慶雲之相”,又或者與之相似的數種法門,都是宛若日冕的圓形或半圓形,較之本身法相之軀大不了多少;而這“明輪”之相,卻是一道幾乎沒有邊界的盛大存在。

歸無咎在推演之中可以望見,此法功成之後,但凡他出現之地,便宛若日出一般,半邊天穹都莫名明亮了起來。

清輝盛澤,朗照羣生。

而其用途亦是十分可怖。

“明輪”一開,一切有形法力所具現的神通法門,只要施展之人的功行較自己弱上一至而籌,幾乎便能消殺到七七八八;就算是道行與自己接近的存在,經此光澤一照,威能將被無端削去三分。

唯有功行戰力在自己之上者,才能突破此法之桎梏;又或者本於務虛的業力、劫力、陣力、精神攻擊等手段,在此法應對範疇之外。

其秉持之精義,可謂將“以我爲主”發揮到了極致。

唯有在歸無咎手裡,才能發揮出絕對的效用。

不難想象,掌握此法之人愈強,此法的威力便愈大。歸無咎晉入近道境後,同等境界中他自信法力之雄無人能及;就算是相近的,也只是極少數。所以“明輪”之法,在歸無咎手裡,是必然會發生效用的。

歸無咎仔細比較之後得出結論——

未臻圓滿境者成就近道,其功行積累與自己相比可以說是天淵之別。其所施展的神通再高明,經明輪一洗,足足能消去九成五分以上,至多保留二十分之一。

所餘之勢,就算自己不動用任何神通,單以法身硬接,也足夠了。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此法門與得自萬青冥“四葉草”的末拿本洲分身法,更是天作之合;幾乎令人不敢相信,二道機緣的呈現,是出自巧合。

末拿本洲映照之法,是屏蔽一切虛無縹緲的因緣業力攻擊,只堪承受有形實相;而四典合一的“明輪”之法,卻是對於無形之力完全無用,專務於消解有形法力所凝練出的神通。

二者結合,幾乎造就了不壞之身。

歸無咎心念默運,此時法身丹田處的“明輪”種子,完全收發由心。若是歸無咎決意寬釋其心、任其成長,那這一枚光球立刻就要滋生壯大;但若歸無氣機心念拒之,決意不修持此法,那麼只消等候十二個時辰,這麼種子雛形自然就會消亡。

和“四葉草”落諸於末拿本洲之後強人所難的架勢相比,號稱如附骨之疽的魔道秘法,反而要溫和的多了。

只是機會只有一回。

若是歸無咎此時不取,這“明輪”之法以後亦再不可得。

決斷的時間,有一十二個時辰。

歸無咎雙眸之中,閃過一絲鋒芒。

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明輪”之法效用如此卓著,自然不可能沒有代價。方纔推演此法成立之後的諸般奧義,所能引起的後果,歸無咎可謂是洞若觀火。

奧妙在於時間之先後。

若此法是在歸無咎即將要大功告成,近道之基以立、神思呼應天地的當口再習得此法,那麼這一法門就確然是有利無弊的良法了。但是次序顛倒,卻生出了變數。

因爲任何神通都不是無源之水,此法門威力如此驚人,不單單是道術高明便可,更有一修煉和積累的實際過程。對於“明輪”之法而言,這個過程不勞歸無咎費心,其自然運轉,溝通汲取天地之靈氣蘊養己身,所謂天地爲爐,造化爲工,莫過於是。

歸無咎所要做的,不過是隨時而動,擇取靈機上佳之地修持而已。

但是莫要忘了,近道境的修持,本已不是自身小週天的打坐練氣,而同樣是與天地靈機相感,契合歸一,浴乎於天地之間。

如此一來,這“明輪”之法就宛若一道屏障,隔絕了己身與天地之間的聯繫;有或者說更像是一個強盜,將本身修持所用的天地元氣,提前劫走了,用於該神通的鍛鍊。

這就意味着,在“明輪”之法真正蘊養至大成之前,歸無咎的近道修行,處於暫時停滯的狀態。

據歸無咎推算,這一過程,歷時少則數百載,多不超過千載。

如此代價,換作尋常人自然是樂意之至;可是莫要忘了,歸無咎成道近道的時限,可是和妙觀智大魔尊有一道賭約的。

所以,如何抉擇,就十分微妙了。

大魔尊……是算準了自己有求全之心,不肯輕易捨棄此法麼?

第九十六章 丹嬰之間第二百二十九章 倏然自立感通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興替傳承勿斷絕第八十七章 賞會前夕第七章 虛實光劍善摧堅第三十四章 異路抉擇 投獻立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攻佯攻 賭局抉擇第二百零六章 宏論氣質觀人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盛衰竟擇 生死之序第一百四十五章 煉甲之議 秘法酬償第十九章 系緣綿長 以待將來第三十八章 神交敵友當年事第十五章 梟雄韜晦 驅卵擊石第二百四十三章 本身親取 九境關門第五十一章 手段盡出現真容第二百零一章 好風借力 明暗雙輪第六十六章 水窮離奇一轉折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上游不恤流俗五十五章 韜晦蟄伏酒中刀第二十六章 真氣玄晶 先行之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攫取實利 目標轉向第七十三章 輕演法校驗功成第一章 適興而歸 一念回眸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下易途 巨族傾覆第二百一十五章 竊觀照影 一見如故第八十章 倚靠聽雲鬥四真第三百一十章 虛實相擋 丹嬰手段第一百六十七章 四道畫卷 鉤沉見真第一百二十章 丹心尋釁 約戰烏林第六十六章 天殿指畫生六席第四十七章 心懷密意攻山門第一百零二章 潤物無聲 消長之衡第二百四十四章 雷厲風行得善果第二百三十六章 劍術拆演 庖廚之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法天玄亦無功第三十七章 巧奪四重丹第三十三章 靜虛租島 虛與委蛇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道之行 無論主客第二十九章 重賞所激 見者有份第四十九章 逆勢求解 正合時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累積完功終現世第六十四章 外敵摧陣急 入世正當時第一百八十八章 聲名既成許重利第四十章 心意幽微 針鋒相對第三十九章 銅兵逞威 七星正位第四十八章 臨機小試 返璞歸醇第三十八章 對陣何人 稱心如意第十一章 飲食男女 非復昨日第二百六十七章 猝然變故 幻鄉迷醉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世法門 指歸之地第二百零四章 天地雖寬也爲鄰第二十四章 山海廳會四方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界法珠 意外舉動第七十三章 希音邀功 落子分歧第五十七章 心流俱寂逆乾坤第二百五十一章 虛幻妙法能致人第二十九章 重賞所激 見者有份第三十四章 虛飾藏法 暴起一擊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可之意 挑戰之謀第五十九章 九天龍鯉下凡塵第三百三十二章 瞬息勝負 見道心喜第三百零四章 首戰對決 一招用盡第五十六章 四境像身 峰迴路轉第一百七十六章 異變橫生 客名心情第三章 九宗英傑第一百三十二章 千載一時 萬法盈極第十二章 奪珍詭謀 先手之利第一百一十七章 累積完功終現世第二十五章 三花落泉 具象潛消第九十五章 兩營對壘 八陣決勝第二十六章 問緣前路天梯上 奮身一躍神鬼驚第八章 煉珠關礙 取而試之第十三章 傾力一搏 兩兩無憾第五十九章 看漲跌誰顯高明第一百四十四章 終始有定 借法騰挪第四十五章 南轅北轍掉臂行第二十七章 顯手段明試紫陽陣 藏心機暗破映星晷第三百五十六章 念動再精進 九轉見真容第一百五十三章 拙策巧思 慎勇之擇第一十九章 決斷如流明似鏡第把一十八章 各自因緣一線牽第三百二十九章 念劍歸心 一界攸同第八十九章 三子轉寫成一物第一百四十一章 覓緣之法 紫薇之形第八十六章 千秋城下 四句之偈第三百三十三章 如影追逐 生死一線第二百七十二章 古今淵源 博注之戲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拜解厄 龍界巧遇第二百二十七章 心意切實 破解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他山之石 還施彼身第一百五十七章 搬山斷嶽 兩境之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玄象三渡 意外來客第八十九章 三子轉寫成一物第一百五十章 求法之意 約戰之期第三百四十七章 前身溯回 道理昭然第八十六章 勝負手誰佔先機第二百七十一章 拳以喻道 心之所向第二百零三章 三關齊驅需應物第十三章 驅虎不成 各取所需第九十三章 餘波合流 演算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