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懸道 兩行書 破立法

九周半山環成九曲的匝道,靠外側處光溜溜全無遮攔,甚至還有一點淺淺的滑坡,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跌下山崖,落入無際汪洋之中。

匝道內側的山壁,正是這一道考驗的關鍵。

從盧趨時口中得知,此刻站在匝道之中,面朝山壁的兩人,一人名爲杜煊禮,一人名爲莊得功,正是幽寰宗玄元宮不日即將結丹的真傳弟子。

論修爲,這二人倒是和紅雲小會中歸無咎等一行人大致在伯仲之間。不過既未代表幽寰宗參與小會,那麼這二人之修爲,自然在蕭天石、張宏辯之下。

二人面朝之山壁,赫然竟是一道淺淺的壁畫。這壁畫高度約有十丈,和匝道寬度相似。不僅如此,這壁畫似乎和匝道偎依而存,同樣綿延無際,環山九匝。只不過一個水平,一個豎直。

歸無咎突然覺察,所謂“九周半山”,多半不是指的那環山匝道九周有半,而恰恰指的是相伴的壁畫。

杜煊禮、莊得功二人,站定在匝道第四周接近半山腰的位置,面壁凝思。

這壁畫葷葷大端,包羅萬有。所繪之物有花鳥魚蟲,山水木石,刀槍兵刃,甚至大段大段的書法篆文,也無所不備。不僅如此,許多鬼畫符一般全無規律的劃痕線條,或直或曲,或深或淺,或簡或繁,同樣摻雜其中。

但有一條,所有的這一切圖案,都容納於“壁畫”上半部分五丈左右的空間內;相鄰的下方卻只爲兩條相距五丈的平行線所圈定,其中異常的光潔平整,好似特異空缺出來的白卷。

杜煊禮先動了。

只見他手中忽然出現一柄灰撲撲的八棱方錘,手腕一抖,運力一震,狠狠地往往那壁畫中砸去。峭壁所中之處,正是繪了一株蒲草。

銅錘中壁,並未出現想象中的山石崩裂。只聽一聲脆響,那一株蒲草圖紋吃了一擊,竟爾迅速變淡便細,瞬息之後就徹底消失了。

透過雲層遙遙可見,杜煊禮倏爾露出喜色。同時他身軀一挺,伸展雙臂,似乎擺脫了什麼極重的枷鎖,突然步履輕快的沿着匝道狂奔。

原本杜煊禮就在莊得功之前五六百丈,此刻狂奔一陣,很快就拉開差距。轉眼間,杜煊禮已然在第四圈領先了四分之一有餘。

那三十餘位幽寰宗弟子,半數以上並不識得杜煊禮、莊得功兩位前輩,眼下只權當開開眼界,要麼觀棋不語,要麼說些無關痛癢的話。

不過另有十餘人卻和盧趨時一般,乃是大族出身,有幾分見識。對於杜煊禮和莊得功似乎都頗爲熟悉。此時正在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誰人更勝一籌。

歸無咎一心二用,一邊關注九周半山之上,一邊聽他們議論。

只聽一人道:“我聽宋長老說,杜師兄和莊師兄在百齡以下的真傳弟子中,俱可排名前十之列。二位師兄在《玄元根本大戒經》中的領悟都在‘八變’層次,難分軒輊。不過杜師兄破境較早,功力要領先一些。”

另一位身形精瘦的弟子低聲笑道:“你這消息是多久之前的故事了?我卻知三月之前瀕臨結丹的幾位師兄比試一場,卻是莊師兄拔得頭籌。”

......

山道之上。

此刻莊得功終於有所動作,他自袖中抽出一柄二尺長短的短劍。

莊得功並未如杜煊禮一般,持劍攻擊壁畫中的圖形。相反,此人立在一隻羊首蛇身的圖案下方,約莫五丈寬的“白卷”處,劍氣飆射,竟以劍爲筆,在空白牆壁上作畫。簡簡單單兩三筆,勾勒出一隻活靈活現的草中靈狸。

歸無咎定睛觀看,這一隻靈狸,筆意間暗藏了許多變化。

圖案既成,莊得功同樣身心大爲放鬆,好似溺水已久之人突然呼吸到新鮮空氣。略一調整筋骨,用力一磴,同樣發足疾奔。

此時的杜煊禮早已停下腳步。

莊得功奔跑之勢,比剛纔杜煊禮可要猛烈的多了。眼看用不了多久,便能後來居上。

杜念莎正在用傳音入密之法,向歸無咎介紹九周半山的方方面面。

一旦進入九周半山的匝道,便會受到一股莫名的壓制之力,向上前行,頗爲不利。顯而易見的是,攀登愈高,就說明測試者潛力愈大。

能夠進入第八圈匝道的,已經是千年一出的傑出人才。

而若能突破前行到第九圈匝道,更是萬年一出的雄傑之資。

至於九周之後,那忽然陡峭的“半圈”山道,又被稱爲“天懸大道”,數十萬年來道上留名至今,僅有四十九人。

九大上宗,除卻立派初祖以外,三十六萬年來所誕生的天尊總數,正是四十九人之數。

歸無咎沉吟道:“以諸位大能的眼力,再印證以小會之上使出‘擒龍伏虎拳’的一番爭鬥,年輕一輩的真傳弟子功行到了何等地步,早已洞若觀火。更不用說‘元元’的‘天高三尺’秘術,更是精準無差。這九周半山大費周章,似乎並未見有何特異之處。”

杜念莎道:“不然。此山別有獨到妙用。”

此時,盧趨時旁邊的方臉青年開口道:“莊師兄年輕時便以勇猛精一爲心法。今日舍卻他擅長的路數,便可知他本意並不在這山道之上多爭一步半步。愚以爲,莊師兄必定是別有心得,方纔敢於相試。”

“不過正因其心境豁達,朱某反而更看好他了。”

盧趨時思考方臉青年之語,良久,終於緩緩點頭,表示同意。

盧趨時右手邊那位矮了半個頭的修士道:“不論哪一位師兄能夠取勝,這兩位師兄的資質,足以登上六週山道。將來進階元嬰四重的資格,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了。大能之上的境界虛無縹緲,不知有多少英傑弟子都折在裡面。將來我等能夠和杜、莊二位師兄平分秋色,也算是不負此生了。”

方姓青年、盧趨時二人都點頭附和。

不過,那位距離三人稍微疏遠、臉色煞白的青年,原本一動不動,聽到三人此語,卻不經意地皺了皺眉頭。

此時,杜念莎正在講述九周半山的獨到之秘。

各弟子之戰力、根基固然通過小會的比鬥足以衡量,而悟性資質與道基、道緣三位一體,不分彼此,也自然能夠知曉。

但道途之中縱然天資相類,另有一種差別,也不可不察。

原來修道之人所走之路,有疾遲、頓漸、簡繁之別。上至體悟天心的修道士,下至凡俗間一介武夫。有一類人爲數不少:此輩悟性超卓,資質不凡,自身修煉的過程亦是無往不利、勇猛精進。可是若讓其創制新法、開宗立派,就不免強人所難了。

而另一類人,不但自身修爲精湛,同時更能推陳出新,大興造作,成一代宗師。

聽聞此論,歸無咎觀看山巔之上你追我趕的杜煊禮、莊得功,心有所悟。

杜念莎續道:“這九周半山之環山壁畫,上半部分儘是各色圖案,而下半部分卻全爲空白。故而又名之爲‘兩行書’。”

“九周半山兩行書,破而有立新意出。”

“那些形形色色的圖案,每一道都代表着一種法門、規矩、道術見解,共同構成了九周半山的束縛之力。若要證明自己的潛力境界,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如杜煊禮一般,名之爲‘破’。將那些圖案徹底擊倒,打碎。每擊破一圖,九周半山對自身的束縛便會減輕一分。自然也就解放了向上行走的餘力。”

“只是,若是選擇這種方法,九周半山之試就與小會比鬥無異了。”

歸無咎道:“想必另一種方法,如莊得功一般,是‘立’,是創造。”

杜念莎道:“正是。那些壁畫圖案中蘊藏的道法,說它簡單,不乏極有新意之着;若說複雜,又絕對沒有超過初入金丹境者的理解範疇。兩行書,兩行書,一行留白,一行已着,正像是一副空缺了下聯的對聯。”

“想要抵消其帶來的壓力,除了直接將之摧毀外,更巧妙之法無過於創造一道新的道念痕跡,和原有的圖案完全制衡、抵消,從而收到陰陽中和之效。”

歸無咎讚道:“妙哉。”

杜念莎補充道:“不過這僅限於前九匝山道。你看見沒有?最後陡峭的‘天懸大道’,由於完全豎直的緣故,壁畫,匝道已經合二爲一。足下所行之處,即是‘兩行書’的圖案所在。這條道上,僅有‘立’之法,‘破’法已然無用了。”

“前九匝,爲一代之才;天懸道,卻是萬世之尊。”

“現在莊得功所繪之圖,用不了多久就會消失,重新恢復白卷模樣。不過,天懸道上四十九位天尊手跡,卻是萬世不磨。”

歷久以前,對於九大上宗來說,真君大能不絕,乃至正位斬分大道,都是本門莫大的喜事,誰還去管這位大能走的是簡明精一之道,還是富於創造力的推演變化之道。年輕弟子來九周半山相試的,絕大多數人也是選擇更簡單省事的“破”法。

時日既久,各派才逐漸發現此處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尤其是三十六萬年將至,對於‘完道’之路尚未完成的七家宗門而言,衡量“創造力”的高下更是至關重要。

九周半山,如莊得功一般,一試‘立’法,才成爲各派真傳力所能及之下的首選。

此刻,杜煊禮、莊得功已經初入第六週門徑。透過雲霧可以看到,二人面色通紅,顯然已經接近自己的極限。

杜念莎斜眼看了歸無咎一眼,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之心。

快到自己二人出場的時候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寶靈相勸 虛實密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攻佯攻 賭局抉擇第七章 長天二色 繁中取勝說點什麼吧第二章 探玄將啓 暗影重重第五章 大族底蘊 採擷遺株第四章 渡劫三策 怯心問計第十八章 名實有異 尋根究底第五十二章 唯一之選 寬度較量第二百三十四章 寂滅分合斬頑敵第八十二章 敵友易 吞天計第五十六章 爲君定名 清意明心第一百零二章 攬珍藏相逢陌路第三十七章 他化我身見道真第八十章 大戰落定 三道玉簡第九十八章 篳路藍縷 漫漫前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異力盡去復舊觀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派歸心 孺子出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句箴言 珠聯璧合第二章 三日備戰 性相不合第四章 同留後手 共入陣門第二百零二章 渡河棄筏終如意第二十二章 二式合一 碧落青天第五十四章 開天之秘 九宗法契第三十三章 無形劍心量天尺第二百零二章 萬家一法 百年坦途第二百七十四章 試用二珍 狩獵規則第二百三十八章 縝密定策巧相遇第九十一章 一路長驅破關門第五十一章 縱然天高不自輕第一百零六章 迷宮遊戲 借情描形第一百六十章 道術相須妙理 丹嬰破勢良機第七十三章 三法連環 風花雪月第二百七十三章 忽生信心 二戰將臨第二十二章 二式合一 碧落青天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燈慧識 臨去之贈第一百四十六章 比鄰宅室 諸事俱備第五十二章 心印正法真形圖(下)第三百零三章 濟餘財大局終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來去匆匆難破壁第一百八十三章 略試高下 反客爲主第二十一章 知始曷能知其終第二百七十章 抑揚波瀾 劍意化拳第二百二十六章 野話趣談紫薇書第二百一十二章 分數短長 索圖取經第二百九十九章 當年因果了 勝負決機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強援蒞臨 歸氏門徒第一百五十五章 改約就直 一步功成第一百三十章 償付之物 真軀歸屬第二十章 雙全之法 出陣之策第三十四章 異路抉擇 投獻立功第二百五十二章 先爲不勝 打探天機第二百二十五章 青山觀我應如是第二百三十二章 利劍一落無能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迂迴之法 意外轉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懸空遁甲 清野之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拳以喻道 心之所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八水合一 詭秘交易第二百零三章 借境秘法 武域明燈第三十六章 妙法集成 攻守雙全第二百四十二章 三道消息 劍術唯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獻策合用正當時第二百三十八章 獨行秘境 訪求三事第五十章 心印正法真形圖(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實相一斬勝負分第三十六章 殫慮無餘力 山水有相逢第九十六章 拙中藏巧 詭變殺機第四十五章 微妙態度 各自勝負第一百四十五章 句餘英傑初相逢第七章 超然態度 屢佔先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倏然自立感通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五行道果合煉丹第五十四章 窮根底再探萬殊閣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勢入陣 異界奇觀第六十四章 陰陽道主 相贈故物第八十二章 敵友易 吞天計第一百零六章 四尊降世 立契興師第二十五章 九宗雙壁 推鋒絕劍第七十一章 宗門來人 萬全安排第二百八十二章 江上截擊 廓清圖卷第七十一章 勝負終定 玄象歸屬第七十四章 恩威籠絡 投石問路第十章 開示一劍 陽謀佈局第一百一十章 殊途合流方大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秘 映照差等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環定業 無悔之爭第二十四章 故人相逢 幾度春秋第四十七章 新居舊友相揖別第一百三十三章 造作禁陣爲御策第七十章 道術終無窮 借道對證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百尺竿頭行路難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出界門 詮道睫前第一百二十五章 紫氣星散顯源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業大成 前定伏着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乎意料 一子兩用第八章 三方迎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感心相契當自薦第五十八章 一線玄通 根本不壞第七十五章 道緣有感遽相逢第二十章 劍破雷震 終顯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