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萬家一法 百年坦途

吃撐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當年歸無咎在荒海開闢貞如島,第一次動用“元玉精斛”修煉時,曾經體會過這種感覺。而今時今日,是第二次。

現在,又是半年時間過去。此刻清萊臺洞府之中,歸無咎靜坐修行之處,內外設了三道精微玄奇的法陣。陣法之內,歸無咎面前,數百道簿冊、玉簡、圖卷,整整齊齊的列在右手邊。

另外一側,卻是隨意放置、但明顯並未啓封的典籍功訣。歸無咎望了一下,暗暗搖頭,沒想到鯨吞海量之下,竟然還能留下幾分冗餘。

這一年有餘的閉關,歸無咎所得之多,進度之快,遠超他事先預料。現在,再讓他往這些簿冊之中多看一眼。神魂之中,一種“飽脹”的感覺竟油然而生。

回味一載閉關,階段性的成就在今日落下帷幕。面對這豐碩的成果,一直催促他砥礪前行的一副重擔,也可以稍稍放下了。

原本在歸無咎的計劃中,要做到這一步,在挑戰聖教之前先行閉關磨鍊,只是鋪墊和序曲。俟此戰之後,起碼還有要數年的清修,方能徹底廓清百宗八部經典,完成預期的目標。

今日回首,恍然若夢,幾乎教人不敢相信。

一年之前,隨着歸無咎開始以“念劍演化圖”吞噬諸宗經典奧義,創制推演“空蘊念劍”的法訣,一件奇事也漸漸凸顯。

當初在崇臺會後,歸無咎縱覽一十二家經典時,除卻與“古飛劍傳承”抑或“古空蘊念劍劍鞘”相關的兩家典籍甚有分量外,其餘諸家法門,至多不過衍化數十個字,少的甚至只有十餘個字。

但是歸無咎這一次閉關,隨着時間深入,每一家每一部的典籍之中,“念劍演化圖”提煉所得之多,簡直大出預料。

一開始,歸無咎還以爲是因爲流黃地脈諸宗門實力相對較弱,底蘊較薄的緣故,其餘四大地脈,或許底蘊豐厚一些。

但是漸漸的,歸無咎發現不對。

經歷銓道會,和七十七家宗門、二百餘位真傳完整交手,歸無咎心中有數。流黃地脈諸宗真傳縱然底蘊稍弱,也只是一線之隔,依舊有範移星這等在隱宗能夠排名前列的傑出弟子。

但這次歸無咎在“念劍演化圖”之中所得,卻和從前的差距漸漸拉大。到了半年之後,甚至隨意一家實力中下,又和古劍術傳承毫無關係的宗門,所藏之秘典,都能從中汲取百字上下劍典正文。

歸無咎吸納此法時,所用的時間遠較預期爲短。

直到所略覽之經典達到十分之七,歸無咎才稍微管窺背後玄機的冰山一角,發現了一個令他驚訝、振奮的事實:

本土人道文明的道法傳承,也是有完整體系的!

一直以來,在歸無咎心中。唯有精純收斂的九宗道術,纔是表裡內外如一,燦爛至極的道法文明。而土著道法,卻是千家叢脞,百脈叢生,宛如荒原之上的野草,良枝莠葉雜糅不純。

或許具體的兩家道術,在某一方面有所關聯;但是整個人道文明,卻是各自培育,野蠻生長,三千旁門各領風騷。

但是在這一次閉關之中,歸無咎才知道自己所見有誤。

這不是歸無咎一個人的“偏見”,也非是上乘道法傳人對於土著道術的歧視。事實上,哪怕是本土文明自家的修者,古今以來,也持相同的觀點。

土著文明之中的道傳,的確極爲龐雜。龐雜到哪怕是有人劫道尊的閱歷,也難以看清楚其中暗藏的軌跡。

大致而論,九宗道法傳承,就像是一篇結構嚴謹的文章,其論點,論據,起承轉合,無不曉暢明白,昭然若揭。

土著文明的道傳,卻像是一部結構鬆散、無所不包的志怪小說。當中每一段故事看似都是相互獨立,無有關聯。但作者之用意,卻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潛藏於小說之中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

而這部書“作者”,便是這方天地!

這等深藏的玄機,唯有“全珠”所化“念劍演化圖”,方能窺見源流。

隨着“念劍演化圖”所吸納的典籍愈加增長,累積之下,其中隱藏極深的相互勾連之處,也就出現的愈加頻繁。道理髮明,交相輝映,歸無咎的所得也就愈來愈多。“空蘊念劍”法門,也隨之狂飆突進,一日一新。

到了現在,歸無咎面前尚餘下十一部經典,但是他已經“吃不下”了,也沒有食慾。因爲“空蘊念劍”的前六層法訣,已經被他全部推導出來。

“空蘊念劍”神通,金丹境界時至多修煉至第三重;元嬰境界時至多修煉至第六重。而第六重之後是一道分水嶺,再往後就是近道之境,兩者之間差若天淵,非得歸無咎到了元嬰四重境之後,開始感悟破境機緣,方纔可以進一步推演。

獨屬於歸無咎自己的“空蘊念劍”,妙用如何,也終於顯露真容。自今日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歸無咎用功重心,會從“推演”轉移至“修煉”上。

第一重境三劍,第二重境六劍,第三重境九劍,第四重境十二劍。五重之後的變化,須得等道真正煉成的那一刻,臨時依照心意而成。

這些是與原版“空蘊念劍”相同地方,至多隻是威力大小、重新祭煉的時間長短有所分別。

而真正形成差異的,歸無咎的“空蘊念劍”,每相隔兩重境,就額外生出一重新的妙用。

第三、第四重時,此神通所得之法名爲“餘音”。

空蘊念劍所化冰劍一旦用去,若是敵手未亡,這已經斬過、按說早已消失的劍體,卻會迴光返照一瞬,再斬一次。

這第二劍的威能,相當於原先使用那一劍的三分之一。

厲害的不是這相當於正劍三分之一的殺傷力。而是這名爲“餘音”的一劍,自虛無中來,了無形跡,堪稱是世間最難防備的殺着。

第五、第六重時,所得之法名爲“寄情”。這一法門,可以將一道空蘊念劍神通單獨煉化,寄存在某一人丹田之中。

乍一看,此術似乎平平無奇。許多大能修士,都有法子將神通煉化封印,作爲門人弟子的護身底牌。即便是歸無咎,也曾經得了寧中流真君“煉心著物”雙劍護持。

但是空蘊念劍的法門,比之類似神通,卻多出三重優長。

其一,往常所見的類似法門,都是近道大能的修爲,方能駕馭。而“寄情”之法卻是空蘊念劍第五、第六重的法門,元嬰境時就可施展。

其二,分出的這道“寄情”之劍,中含性靈。無論得法之人走到何處,等若是劍主的一雙耳目,若是懸隔兩地,甚至專門用作打探消息,都大有發揮的空間。

其三,類似的封存神通的法門,像是一件外物。一旦贈予一人之後便歸那人所有,通常都是由得法之人自由施展。但此劍卻不同,既可以由所贈之人親自操控,也可以由劍主遙控施展。

這意味着,此法門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助人之法。若是佈置得當,此法門更有可能是劍主的一道出其不意的伏兵。

自今日起,跨越近道門檻之前,“空蘊念劍”之全體大用,廓然成型。其神而明之,精妙不測之處,隱隱然已在九宗功神通之上。

由於此法是歸無咎一字一句推演出來,將來神通修煉的每一步,何時何地能夠完成,都是絲毫不差的映攝在歸無咎的心田。

伴隨着這一法訣的修煉,神通反哺修爲,如何提升“元玉精斛”的煉化速度,也像一道明晰無比的加速曲線,映照在歸無咎的神魂之中。

歸無咎一直心心念唸的那事,元玉精斛第一次煉化的加速極限,也終於水落石出:

自今日開始,尚餘五十三年。

若從歸無咎煉化元玉精斛的那一日算起,前前後後,總共是一百五十六年時間。

當初越衡、藏象兩宗大能以神意推演,速度最快的寧中流真君尚需二百七十六年。如今歸無咎比寧真君的用時,快了整整一百二十年。

五十三年之後,元玉精斛將迎來第一次進化,十倍的分解煉化之功,將會對罡玉層次的“五行雜玉”生效。

以當初擺在歸無咎面前的“三百年成嬰”的計劃而論,此時歸無咎的面前,已經是大道坦坦。

當初寧真君等人爲歸無咎的謀劃,兩百年煉化元玉精斛,取得十倍的修煉速度後,載用一百年結成元嬰。然後服用藏象宗神物,彌補資質,最後二百年時間,足以打磨至元嬰四重境的巔峰。

現在,煉化元玉精斛一百五十六年可成。再加上“浣辰砂”和“瓊石元漿”帶來的四成增益,真正結嬰,六十年時間足可成就。前前後後,不過二百一十六年世間。從今日算起,尚餘一百一十三年。

只是,預先的目標超前完成,而三劫蓮,藏象宗神物等後半段的機緣卻相繼丟失了。元嬰之前已不足慮;元嬰之後如何積蓄至四重境圓滿,纔是真正艱鉅的挑戰。

但是歸無咎現在卻無任何身負重擔的感覺,反而是前所未有的輕鬆。因爲將來五十三年精斛成形,六十年成就元嬰,這些都是已經築牢根基,確信可以做到的。

有了這一百一十三年緩衝,歸無咎相信,在奔向元嬰的過程中,後面的路也一定會提前鋪好。

就在此時,清萊臺外,忽然一封飛書降臨。

歸無咎開啓了洞府,解開法陣,伸手攬來一觀,面色不由一振。

是聖教祖庭的迴文到了。

第八十二章 當年之誼 涓流入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又見故人 龍族秘聞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前心戰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撲朔迷離 陰陽入局第九十四章 得失各半劍心通第七十三章 輕演法校驗功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鈞之局 舊人新顏第二百二十八章 二元合一繁化簡第三百五十八章 引渡微玄 顯化本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外九法 閉關周備第四十八章 臨機小試 返璞歸醇第八十七章 辭別再會顯真容第一百二十八章 碑前論道終始說第二百九十七章 陰陽莫測 欲抑先揚第六十二章 山高人爲峰 一品何足道第四十四章 攀上境照影輪替第一百四十五章 展奧義絲縷纏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曲相試探不罪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錯道復圓明心跡第十章 心意之圓 珠聯璧合第六十七章 布子奪勢 利劍高懸第九章 當年遺策一伏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事因果 詭秘戰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時一變 重拾本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舉派之資歸我有第二百零四章 天地雖寬也爲鄰第六十九章 傾覆之謀 大勢在我第七十七章 動靜陽謀誰得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斬草除根 歧途兩分第一百三十章 巨擘根底 契約還賜第一百零二章 先窺全貌得機緣第一百九十四章 勝負傾斜 重甲龜步第六十九章 二客臨門 一劍啓發第一百四十七章 念動如梭 南北對峙第二百四十章 順勢爲我 道斷心劫第一百六十一章 乘勝而歸 厚賜履約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月漫遊 終須一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臨事愈迫 秘藥更替第九十三章 遍歷星辰影相合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流道爭 名實相稱第二百一十八章 勝於自知 奇兵之謀第四十四章 道益性靈 包藏禍心第九十六章 拙中藏巧 詭變殺機第三章 天外之機鑄靈形(下)第六十七章 既知姓名 佈局之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完整佈置 傳人之秘第二百一十五章 牢籠萬載終解脫第三十二章 賓客匯聚 責難非議第八十二章 心魔靈眸 陰陽大願第五十七章 不偏不倚中道持 天地生我應如是第二百六十四章 有緣人早有定數(下)第一百零七章 同中有異 故人相見第二百六十二章 道心所在不作戲第二百九十四章 批亢搗虛連破敵第四十七章 八劍輪轉 無雙定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鐘鳴鼎食 次第品序第八十五章 奇珍緣定難推卻第八章 三方迎敵第一百四十三章 氣運升變 易進難出第四十七章 忽然請賓客第二百五十四章 三十六影合一身第一百零四章 功成不喜 峰迴路轉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意一縱開生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法算定 一戰而去第七十二章 虛實相契 青魚因果第九十三章 拆解觀照 借力騰挪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業終成 觀想之形第七十一章 世外洞天 守候傳經第一百三十五章 死生一夢 借刀殺人第一百五十章 羽翼雲集今日始第五十六章 萬流一瓢任採取 自在歸我道歸真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分身方稱完備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着二用 分數微傾第十六章 鎮定之由 青勝於藍第七十二章 宮宿島初試魚龍第一百六十章 照見淵源 盛主回魂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鋒前古 潛靈蝕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玄關精密初聞名第五十九章 支離綿密 情理之中第三十四章 天心莫測 先曲後直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庭六脈 仙印箴示第二百零七章 天外手段 師徒之緣第三十二章 傳報豺狼剪徑 去留明暗交鋒第一百零一章 勝負終焉易制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似易實難 各自有緣第二百四十四章 損後得難致無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魔宗驚動 虛實名位第一章 破中求立 和而不同第一百六十一章 坐觀之計 明定契約第二百八十一章 未明敵友重相逢第二百六十章 一劍相交 前路建言第三十二章 借法旁門定乾坤第一十七章 獨行異域觀絕筆第一百八十三章 彌合斷絕萬全策第一百四十章 一日頓悟四神通第九十八章 無常之心 圓圈內外第四十九章 隨勢而漲 得法緩急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環明驗 死生相迭第二百四十八章 異力盡去復舊觀第九十八章 諸法合一 舊名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