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典匯通 上下無隙

春風和煦,暖意融融。

歸無咎近日修行,不同於往時。

每日入定深研,神思精慮,不過一二時辰而已。其餘時間,或倦遊山水,縱橫於方圓千里之內;或改換形容,藏形於半始宗低階弟子之中,觀其人文,明其心跡。

如今黃希音在半始宗金丹境弟子而下,名聲愈顯,幾乎闔宗盡知,與二三十餘載前的雛鳳清鳴大不相同。

歸無咎周遊半始宗之內,倒是有半數的時間,是來鑑賞他這開山大弟子講法佈道、開示後學來了。

其實黃希音之所以名聲如此之著,不單單是其演講道法效用卓著之故,更有另外一重重要原因。

不知何時開始,有一小道消息在半始宗下層弟子中擴散傳佈;言道黃希音根骨卓越,來歷不俗,將來道行進益之後,便是半始宗的下一任掌門。

此事歸無咎也暗自稱奇。這一秘聞乃是當初他與高梧上真二人約定,知情者除荀申、陸乘文外,不過寥寥數位天玄上真而已,皆是幾位人劫道尊座下最得力的人物,也不知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但是如此一來,往黃希音處靠攏的,除卻真正道術有疑者;卻另外又多出一批動機不純之人,提前鑽營佈局。

承擔初步篩選的北門雲錚等人,職責便愈發重大了。

只是,似那些的確心性不堪、純屬鑽營之輩,自然能夠被其輕易擋下;但是人心世情之難測,可謂晦暗曲折,豈能盡以黑白分渠,一斬而兩分?

人心之妙,妙不可言。

譬如眼前。

此時歸無咎身形如虛如幻,五感莫見,藏身於亭外二三十丈處。

黃希音正在講授道術,坐下有一十四五歲的少年,脣紅齒白,雙目十分靈動,身着深藍寬袍,腰間懸了一件虎頭墜,一臉恭敬聆聽的模樣。

但是歸無咎劍心之玄,卻能將其本心完全映照,纖塵畢現。

這少年資質相當不俗。縱然今後無有其他奇遇,單單是憑藉半始宗自家的功法傳承,按部就班修行數千載,亦有極大機率步入近道境中。

此刻,他的確是在專心聆聽黃希音講法。

少年所提出的疑問,亦的確是其道途之中所遇之關鍵疑難癥結,一旦豁然貫通,收穫決然不小;絕非當年所遇借取前人之難題來做敲門磚那一類人。

少年名爲方晨。

但歸無咎同樣看得分明。方晨亦是屬於知曉黃希音背景之流;心中未嘗沒有結下良緣、覓得捷徑的心思。

若是無有這一重因素,或許眼前之人便有可能選擇獨自鑽研破局,而非請教於人;但若說方晨是個投機取巧之輩,卻又未必。

二心一人,一人二心,不過如此而已。

一念及此,歸無咎心中一處潛藏窒澀,忽地冰消雪融;入道以來種種知見,無論境界低微之時的新的體貼,還是真幻間中近道境的心種玄妙,一切混同歸一。周身氣機勃然高漲,無端生出層層妙意,氣衝雲天。

歸無咎長聲一笑,旋即拔身而起,不過瞬息功夫,就返至中天穹頂之上的小界入口。

黃希音猛然擡頭,眉眼一亮。

她當然辨認得出這氣機之所屬;只是擡首相望時,歸無咎已無影無蹤了。

小界之中,清泉石臺之上。

歸無咎盤膝而坐。

很顯然,此時的歸無咎,並未動用“武域輪迴天”此寶。但是他一身氣象之幽深,竟然到了十分離奇的地步。一言以蔽之,似乎是“重”;好似其八尺身軀,儼然有一山之“重”。

若是這“沉重”再強勢、直觀一些,幾乎便有三分近道大能巍巍然“以我爲主”的韻味。

歸無咎微微一笑。

無意中遇見人事有緣,終究是成了。

原來。歸無咎這一段時間看似“散漫”的修行,並非無由;而是修行之中一大奇特的關卡,亟待突破。

直至今日,纔是大功告成。

自柏果處得來的《神藏索源通貫十方成就法》大成,煉成秘法“紫虛之卦”後,歸無咎便在靜靜等待一事。

魔門四典匯通,由分枝轉成全體,該當有些特殊講究纔是。這一點,歸無咎在四經典的領悟過程中,望見了清晰的脈絡,自信決計不可能看錯。

故在“紫虛之卦”大成之後的七日,歸無咎磨鍊心意,精敏入定,感悟着此身此心的微妙變化。

但是己身卻是空空如也,不得迴響。

再度回味四經一遍,歸無咎確認對於其中精義的領悟並無絲毫疏失。於是便當機立斷,鬆弛心境,隨緣採取。到了兩月後的今日,終是水落石出了。

論所得之義,便在“匯通”二字上。

道途所得,無有偏廢,皆由一心所主。

當日在真幻間中,驚幻曾經提醒歸無咎道。近道大關之前,借得法門,若是肆意動用,醉心於斯。極有可能在真正破境之時,遇見窒澀。但是此時歸無咎心中雪亮,對此時的自己而言,無論是當初真幻間中的近道履歷,還是借用武域輪迴天此寶。動用次數愈多,對己反愈加有益,不再有絲毫弊端。

換句話說,如今的歸無咎,所得一切道術知見,無論是靈形境、金丹境、元嬰境,亦或者近道境,皆已貫穿歸一,主宰於心。

不止是歸無咎。似荀申、陸乘文,馬援,孔萱,乃至功行更略遜一籌的箴石、申屠鴻等人,常被各族各宗底下之人視作“未來的近道大能”。但這一稱呼,是就其潛力而言。

而今日的歸無咎,一步踏入這奇特的“幽重之境”後,卻真正可以如此稱呼了——

與其說他是元嬰修士,不如說是“未來的近道大能”。

這絕非是就其潛力的稱許;而是一種理所當然、更加確切的評價。

見道知道,有此境界;心雖渺遠,根基尚缺。

其中微妙之處,不可不察。

除卻法力積蓄的水磨功夫尚有不足,歸無咎已立身於元嬰境中超邁古今的最巔峰。這是真幻間履歷和四部魔典兩大奇緣相結合所誕之“果”。

若無真幻間機緣,便不能親身窺見上境玄妙;

若無四部魔典俱足,便無法將那一線“非我所有”的裂痕和隔膜徹底泯滅。

歸無咎出神半晌,忽地微微一笑。

這兩道機緣相結合,倒是令歸無咎忽地生出一個奇怪念頭:

今日情景,說自己的上境大能打通夙慧臨凡,亦無不可。

念及此,歸無咎心中驀然生出一絲悸動,欲與那位潛在的敵手,鬥上一鬥。

上下匯通,幽重自許。

自這一刻起,他“知道”了。

過往數十載以來,歸無咎自信不弱於人,縱然是與軒轅懷相遇,亦未必不能與之一戰。

但是此種觀念與信心,說到底依舊是一種源於經驗的自信——

自己採擷瞭如此豐贍之道術,獲得瞭如此廣博之機緣,修成瞭如此高明之神通,又有借道對證,心丹相合之術爲羽翼,所有的一切相加,底蘊之厚可謂驚人之極;按照常理來說,亦不當在任何人之下。

而今日的歸無咎,才真正“知道”了:劍心臨凡,上下貫通,大致會是一種怎樣的境界。若是鬥上一場,誰勝誰負,不敢說有幾分把握;但是……畢竟是“知道”了。

“知道”,就是最大的底氣。

歸無咎閉上雙目,約莫十餘息後,駢指當空一劃。

點點清微氣機,隨時演化,成就諸象。

歸無咎立身之地,除卻清泉冷霧,碎石星布,便清減再無其餘了。但是此時氣機幻動,周遭卻多出了三樹幼苗,六株嫩草;草木之間,環伺着兩隻白兔,兩隻狸貓,一條黃狗,一隻*******犬之聲相聞,往復奔逐;草木搖曳,動靜之間,立刻就將清寂冷清之地點活了。

又過了十餘息,眼前之意象漸漸模糊,消散,然後顯化成一十五柄小劍,若沉若浮,環繞于歸無咎周身三丈之內。

寒光瀲灩,清輝凝形。

第五重,大成!

但歸無咎似乎尤未滿足。只見他眉頭微皺,指尖又是一撥一彈。

三點寒芒,清光爍爍,迸發而出之後,立刻顯化成“歸無咎”三個大字,一尺多高,意象剛柔並濟,如在鞦韆之上,緩緩飄蕩。

這三個字,並非是歸無咎刻意將劍意凝成如此形態。而是心意一動,純出自然。似乎修爲到了這一步,就必然是如此結果。

第六重,大成!

法門推演,元嬰境中所能掌握的極限,六重空蘊念劍,水到渠成的成就。

這一關之難,不在法力之積蓄,而在心境之貫穿無二。憑藉真幻間履歷和四部魔典的水乳交融,一口氣連破二境,看似驚世駭俗,其實何嘗不是情理之中?

第五重一十五劍。

第六重一十八劍。

論數目的增長固然是緩慢了些,但是哪怕只是一劍的突破,亦是敵人承受極限的大飛躍。

除此之外,尚有一重心得。

空蘊念劍三四重境時,所得妙術號稱爲“餘音”;五六重境之所得,號稱爲“寄情”。其中微玄,在歸無咎將神通法訣推演出來的那一日,便已盡知了。

不但如此,寄情之妙,與尋常的助人秘術相較,暗藏了三種獨到功用,亦是歸無咎早已明瞭的。

其中最爲玄妙之處,是此劍寄存於他人之身,既可以由所贈之人自由施展;亦可以由劍主親身駕馭,人我兩便。

歸無咎眸中幽芒一閃。

初得此法之時,他只是從實用的角度,對其甚爲滿意。但是今日真正修成了,對於其中的深刻道理,才終於窺其全豹。

念頭一轉,面前清影一晃,又一個“歸無咎”端立於三丈之外。

第七十六章 洲城之行 三十三卷第二百九十一章 遙擊試探 引蛇出洞第二百零三章 不可貌相 入門法度第七十三章 輕演法校驗功成第二十三章 完道之途 凝練一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二身相激成業影第六十八章 暗探巢穴第一百一十二章 赫日隱去幽影現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自分影卻歸一第二百零六章 寄託之人 異種復現第二百七十一章 拳以喻道 心之所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魂定數 有限手段第一百章 身魂虛界 兩階之差第一百四十四章 終始有定 借法騰挪第一百二十六章 異見流行 模糊二分第六十六章 以曲爲直 分道揚鑣第二百四十七章 陰陽判域 落定之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異見流行 模糊二分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界清減 勝負玄機第九章 道途迥異 半尺天棰第一百五十九章 律動之分推緣由第三十章 破煞神丹建奇功第一百九十一章 因地制宜 幻形界心第九十四章 觸類旁通明道術第八十五章 奇珍緣定難推卻第二百八十三章 心禪爐 信天游第一百八十四章 去限餘數能二全第二百三十七章 資糧之盛 窺見新天第十五章 明臺返照正道心(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赫日隱去幽影現第二百四十章 順勢爲我 道斷心劫第二百一十一章 遠近奔逐動靜法第十五章 秘境三層 參天巨木第一百零四章 白駒過隙一甲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步知道 破其詭道第七十九章 唯實唯簡且試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墟根腳 身入靈山第一章 修神通法 試四生滅第三十八章 守禦伺反擊 正兵藏奇計第一百零四章 功成不喜 峰迴路轉第四十八章 兩件人情第三十九章 儀式先後 人去法存第九十四章 得失各半劍心通第六十三章 俯仰之間迷本心(下)第二百零四章 天地雖寬也爲鄰第六十二章 山高人爲峰 一品何足道第十六章 鎮定之由 青勝於藍第七十四章 投身立契一僕妾(上)第二百零九章 鋒勢滿盈當別離第五十二章 得勝代價 孤勇之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象無形 大戰亦簡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生妙寶有玄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隨緣一卜無着意第二十九章 假癡不癲長袖舞第一百五十章 緩急調度 高下懸殊第一百七十二章 貫通合力煉陣符第四十四章 倥傯流雲退志關第二十一章 離奇幻法 意外抉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終始未必皆在我第一百章 再立契約 勝天半子第五十五章 寶胎不勞自籌謀第八十一章 闢道得人 重返越衡第一百三十九章 合盟落定 罷戰之議第二百零一章 融匯借法見前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遊鬥之法 避實就虛第一百九十章 前仆後繼 五術合一第二十章 宴上觀人悟得失第四十二章 功果靜待有緣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潛度玄關道將成第一百零八章 穿渡故地顯奇珍第九章 道途迥異 半尺天棰第二百二十一章 俯察生靈 最後期限第二十九章 枝幹彌遠 九門爭奪第二百七十七章 謀劃全局 爭鬥伊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前心戰策第十二章 應靈分形 寄情斬身第二百九十三章 法會再啓 緩手實證第七章 形勢殊異 舊寶求全第一百六十二章 回眸練氣駐形 堪爲輔翼匡正第六章 妙有存身 神變一擊第五十六章 四境像身 峰迴路轉第九十三章 玄蜂奚鼠 鉤鳴蛇妖第一百零六章 迷宮遊戲 借情描形第一十三章 超卓見識 遺澤紫薇第一百零一章 閉關深尋 後起之秀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進之緣 歸屬之約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戰勝負初奠基第七十七章 上下傳訊 探知名位第三百二十九章 念劍歸心 一界攸同第十一章 玉珠落盤顯神通(下)第七十四章 重返故境 破解法門第三十章 七人爭魁 藏門秘術第四十二章 明暗同途 截路邀鬥第三十六章 道無止境 應時而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分身方稱完備第二百九十二章 半截道術 易取不取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終賭注 突然困陣第二百九十八章 盂中幾日逝流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夜中潛行 毀屍滅跡第一百二十三章 遍觀十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