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成都易主

吃城破,接着便是慈州平原,成都點外,馬平川咐北險可守。沿途各縣,望風而降,諸葛亮率軍長驅直入,一月之後,陸續抵達成都城下。成都城中,蜀中大小官員接踵宵遁。

自諸葛亮入川以來,於民秋毫無犯,在民間廣受好評,所以。與衆多蜀中官吏相反,城中百姓倒是沒什麼不安的情豬,也使得城中軍心大降,逃兵頻繁出現,黃權接連斬殺上百名意圖譁變的士卒將領。才止住譁變之勢,不過軍中卻是人心惶惶,兵無戰心,將無鬥志。

羣臣束手無策,劉璋無奈派人議和,卻被諸葛亮回絕,一時間。成都風雨飄搖,不少蜀中大臣暗中向諸葛亮送上降書乞降。

成都劉碎官邸。

“怎麼會這樣?現在怎麼辦?荊州援軍呢?”劉璋有些手足無措的坐在那寬大的木椅上,肥胖的身軀,將一張木椅壓的吱吱作響。

“主公,恕臣直言,蜀道難行,荊州援軍不知何時可至,而且。即便他們到了成都,城外有五百萬謝超大軍漢中降軍加上蜀中降軍,確實超過五百萬了,我軍將士奮勇拼殺,且佔據城池之利,尚且被敵軍兵臨城下,荊州當初被謝侯一人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如今,諸葛亮率領五百萬大軍而至,荊州軍又能有何作爲?”

這些原本該是張鬆的話,但此時說此話的,卻並非張鬆,而是劉璋一直倚重的大獎吳懿

吳懿話音落下,除了許靖、黃權、劉巴、秦毖等對劉璋十分忠心的大臣之外,其他大臣幾乎全數負荷吳懿之言。讓人意外的是,本該擔任反派頭號人物的張鬆,卻依然呆在劉璋身邊,並未加入此列。

劉璋臉色慘白,看着地上跪着一窩蜂勸自己開成投降的大臣,這一刻。卻是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一臉慘白,頹然的看着這些人,剛要說話,一旁的黃權卻站出來了。

“主公,如今成都還有百萬大軍,戰將匕百員,糧草充沛,尚有一戰之力,此外巴陵嚴顏老將軍此時應該也騎兵來此救援,只消固守數日,相信便有援軍到達,切莫聽信此等奸人讒言,毀了老主公辛苦創下的基業!”黃權沉聲道。

“這”,何人可以爲將?”劉璋並不是什麼有主見的人,而且性格及其懦弱,剛纔那一瞬間,他確實生出了投降的心思,不過黃權的話。卻又讓他心中生氣了幾分希望,環視衆人,一時間,衆人紛紛將頭縮回去,開玩笑,諸葛亮手下現在可是猛將如雲,自己上去,那不是送死嗎?

“你們,”劉璋看着吳懿、董扶以及龐曦這幾個平日裡很待重的大臣,一時間氣的快要說不出話來。

這時,張鬆忽然站出來,拱手道:“主公,臣張鬆不才,願領城中可戰之兵,與諸葛亮決一死戰!”

看着張鬆站在大廳中央那稍顯瘦弱的身軀,黃權等人眼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敬意,但更多的目光中卻飽含着鄙視和不屑。

看着神情決然的張鬆,劉璋不由嘆了口氣。平日裡,對於張鬆。因爲樣貌的關係。他並不怎麼重視,甚至有些厭惡,但卻沒想到。這關鍵時種。竟然是張鬆第一個站出來,果然是患難才見真情啊,心中已經決定,只要渡過這次難關,一定好好重用張鬆。

劉璋看着張鬆那瘦弱的身體,心中突然一陣不忍,嘆口氣道:“永年。諸葛亮此次進兵,身邊有張遼、高順都是能征善戰之將,如今馬超又投入其麾下,更是如虎添翼!你一個文弱書生,如何能擋得住謝超手下這些大將英勇?”

“主公!”張鬆偷偷看了眼衆人的反應。心中冷笑,臉上卻是慷慨激昂,突然撲通一聲跪到在地:“臣雖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也知道可爲不可爲之道,願親領城中兵馬,誓與成都共存亡,若主公願狠之氣:“臣就算是死,也決不讓馬超逆賊好活!”

“這”劉璋猶豫了,倒不是他懷疑張鬆,事實上,此時的劉璋對於張鬆,那是比誰都放心。只是如今劉璋也有些明白了,馬超實際上就是自己逼反的,當時張鬆只是讓自己防備馬家,自己卻不聽諫言。堅決將馬家老小拘押,逼反馬超。若是自己手段柔和一些,馬超也不會反,所以對於馬超,劉璋心中還是有些愧疚的,所以自從馬超投入謝超軍之後。雖然有大臣建議自己屠盡馬超滿門,劉璋卻一直沒動手,如今看張鬆的意思,二二今馬家衆幾十條人命尖脅迫馬敵就範了,時間猶豫沁潁

“主公,如今賊軍兵臨城下小成都滅亡在即,不是猶豫的時候了!請主公快下決斷才行!”一旁。黃權也覺得張鬆的話很有道理,轉身對劉璋勸諫道。

劉璋想想也是,自己身家性命都要不保了,還哪顧得上馬超啊。想到這裡。也不再猶豫,取出兵符來到張鬆面前,鄭重的將兵符遞給張鬆道:“永年,這是我成都兵符,憑此兵符。可調動我成都百萬大軍!”

“主公放心,哪怕張鬆還有一口氣在。就不讓逆賊踏入城門一步!”張鬆接過兵符,強行壓抑住心中的激動,向劉璋叩首道。

得到兵符後,張鬆立刻拜別劉璋,前往兵營調兵,看着張鬆離去的背影,黃權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想要阻止,不過如今劉璋可是將張鬆當做心腹來看的,恐怕最終反而會成爲劉璋眼中陷害忠良之人。也只能暗自祈禱是自己多心了。

如今成都城中,實際兵馬經過這些天的逃兵、叛亂,實際上已經不足百萬,不過如果集結起來。八十萬絕對有餘,而且城中糧草充裕,可供大軍數年消耗,如果劉樟真打定主意死守的話,真的守上幾年也說不定,雖然不少大臣已經到向。不過劉巴、黃權、許靖這些對劉璋忠心之人卻是力主死戰。與其那樣,還不如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開城投降,將這百萬大軍獻給謝超。那可是大功一件。

確實掌握成都兵權之後,張鬆擔心遲則生變,立刻打開城門,迎接諸葛亮等人入城。

“這些日子,辛苦永年了。我軍能取西”永年當記首功,侯爺哪裡。亮定爲永年表功!”城門口,諸葛亮扶起張鬆,語氣中帶着絲絲激動的道,如果是強攻的話,雖然也有把握攻下成都,不過肯定無法像現在這樣輕鬆,而且損耗也肯定會不少,如今不但不費一兵一卒得了成都,還又添加了百萬大軍,成都一定,整個”蜀就相當於進入謝超囊中了。即使諸葛亮很少再表情上表露自己的心態,如今也是有些身不由己。

“父親,您受苦了!”另一邊,馬超看着被張鬆帶出來的馬騰。冰凍了一個月的臉上,終於釋放出開心的笑容。

清脆的耳光聲,將那邊正在敘舊的諸葛亮、張鬆等人驚醒,卻見馬騰一臉怒其不爭的看着自己的兒子,怒吼道:“我今日,就殺了你這個。逆子!”說着一把從一名侍衛手中奪下長劍。就要劈死馬超。

“住手!”諸葛亮羽扇一揮,一股無形的氣流將馬騰束縛,高高舉起的寶劍卻再也斬不下去。

“你是何人!?”馬騰一劍無論如何也斬不下去,不由對着諸葛亮咆哮道。

“虎毒尚且不食子,將軍焉能下得了手?”諸葛亮帶着衆人來到兩人面前,無視一臉警懼的馬岱和龐德。

“我馬家一向忠於漢室,沒有這樣的兒子!”馬騰見斬不下去。心中怒氣過後,也捨不得再斬馬超只是臉上過不去,怒哼一聲,別過頭去。

“漢帝已亡。漢統不再,將軍以爲,憑劉璋能夠挑起匡扶漢室的擔子?”諸葛亮冷聲問道。

“哼,若無謝超馬騰不服道。

“即使沒有我家主公,還有曹操,還有孫權,無論劉表還是劉璋,都沒有資格和這些梟雄相爭小指揮將天下攪得民不聊生,將軍忠於漢室,性情高潔,亮敬佩有佳。但將軍可曾爲這天下百姓想過?天下一日不統,百姓就一日不得安寧小如今我主雄踞北方,又新得巴蜀。已有半壁江山,江山霸業只是遲早問題,將軍爲了一己之私,就不顧家族老今日之事還不能讓將軍反省?”諸葛亮皺眉道。

哼!”馬騰面色連變,最終一言不發。轉身拂袖返回自己家中。

劉璋頹廢的坐在地上,前一刻,自己還被張鬆義舉感動的痛哭流涕,但下一刻,張鬆開城投降的消息,直接將劉璋最後的僥牽打碎,沒了百萬守軍,最後的屏障已經沒有了,劉璋心中已經絕望,甚至看向周圍黃權、許靖、劉巴、秦靂等人的目光,也充滿了懷疑,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可以信任的人在。

《爭鋒》歷飛年,中國區公園引年秋,謝超大軍入主成都,原益州牧劉璋被擒,川蜀自此易主。

第3章 掛印第56章 會武功的鐵匠第117章 朱果第42章 八方來援第46章 一統青州之對決于禁第92章 再見孔融第119章 龐統VS郭嘉第25章 大儒蔡邕第46章 心痛的獎勵第35章 最後的豪情第96章 再會虎牢第1章 爭鋒第2章 國界開放第50章 招降於禁第94章 齋藤歸蝶第113章 聯軍反目第116章 妖獸爭霸第101章 馬超被縛第57章 商隊第112章 曹操的煩惱第43章 一統青州之八門金鎖敗於禁第61章 官渡之戰(三)第113章 將星隕落第13章 擎蒼跑路第36章 無語第53章 現實風波(二)第93章 齋藤家的敗退(完)第57章 商隊第25章 實力翻倍第54章 邪靈套裝(二)第4章 謝超謀發展第91章 齋藤家的敗退(一)第33章 劉備末路第27章 趙雲VS張飛第59章 官渡之戰(二)第135章 血腥屠戮第70章 聖獸副本第140章 忍者的規則第3章 鬧事第17章 紀靈退兵第93章 斬張八丈第15章 秦皇古墓第57章 商隊第4章 新婚之夜第44章 青龍之魂第44章 一統青州之於禁謀後路第73章 心結第34章 驅虎吞狼第59章 晚餐的激情第61章 更新內容第73章 益州風雲第60章 官渡之戰(三)第92章 齋藤家的敗退(二)第107章 陰魂不散第13章 擎蒼跑路第109章 于禁被困第115章 徐元直退守壽張第14章 飛天神風最後的瘋狂第52章 故人第18章 兵馬俑第73章 心結第16章 煉獄之層第131章 一統江山第58章 離間第99章 西涼馬孟起第48章 孔融讓北海,圍城困於禁(一)第77章 臥龍的考驗第105章 諸侯會盟第23章 先秦移民——世外桃源第78章 凱撒工會(二)第101章 大破黃巾第48章 追擊第60章 官渡之戰(三)第58章 官渡之戰(二)第42章 八方來援第1章 爭鋒第115章 梟雄末路第31章 殭屍頭領第25章 大儒蔡邕第33章 袁紹出手了第81章 凱撒兵敗第81章 戰周倉第67章 呂奉先楊威虎牢關第102章 虎女營要建功?第8章 初露崢嶸第39章 戰前第16章 激戰第16章 激戰第35章 最後的豪情第9章 河東來人,蔡琰的婚事第112章 《爭鋒》中的GM第50章 小飛將第135章 血腥屠戮第7章 初識西方職業體系第83章 改道青州第28章 董卓重佔長安城第109章 成都易主第74章 尋找落鳳坡第80章 渾水摸魚第11章 典韋的賣身契